初中語文說課稿《于園》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說課稿《于園》,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語文說課稿《于園》1
一、說教材
㈠、教材分析:
《游園》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在學生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并能正確算出規則多邊形的周長。
㈡、學生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充滿好奇心和對數學學習的激情,但他們由于受到認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經驗的缺乏,很難只通過課本和教師的直接講授來學習,他們天生好動,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多通過直接體驗、親身實踐來積累經驗,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會全身心投入,他們是由興趣而進入學習過程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平面圖形,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習熱情,通過游園,算出多邊形周長。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和方法應由學生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教學設計要面向學生、面向生活。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探索精神,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㈢、學習目標:
(1) 使學生能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過程,進一步認識周長的含義。
(2) 探索并掌握多邊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多邊形的周長。
(3) 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㈣、學習重難點:
1、數據若特殊可以選擇計算周長的不同解法;
2、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能力。
㈤、教學時數:1課時
㈥、教學方法:講授法、問題探究法
㈦、教學準備:課件,相關圖片
二、說教法
1、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應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探究,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且多者之間的溝通,也較易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
2、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猜想,學生可以通過實踐來為自己的觀點提供強有力的說明,從而也可以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 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并能通過已學知識,試著去解決,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多的,應該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
4、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無疑對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對于一些實驗操作,也能夠提夠很好的直觀性與生動有趣性。這種多彩的世界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推進教學進度
三、學習過程
1、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有哪些公園嗎?十一期間小玲去了一趟公園,在公園里,她發現了很多數學問題。老師今天也帶你們去一趟公園,看看你們能發現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生獨立思考,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方法一:
240+200+560+190+200+410=1800(米)
方法二:
240+560=800(米) 410+190 = 600(米)
200+200 = 400(米)
800+600 + 400 = 1800(米)
學生講解計算過程,以及這樣計算的原因。老師展示課件,進一步講解計算過程。主要說明第二種解法的特殊性,強調在出現多個數據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數據之間有何特征,能“湊整”的“湊整”,以求簡便。
小結:求多邊形的周長就是將每一邊的長度全部加起來。
引導學生求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等規則圖形的周長。(出示課件,教師巡視,請學生板演,著重對錯例進行講解,對學生給予鼓勵性評價)
小結: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求多邊形的周長就是將圍成多邊形的所有邊的長度加起來。
四.拓展練習
(1)課件展示,教師巡視,請學生講解計算過程,并對最后一道題進行重點講解,演示錯例,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說出原因。
(2)回憶一下今天學的知識。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怎樣計算多邊形的周長,多邊形的周長是圍成多邊形所有邊的長度之和。
(3)小結:
周長是圖形邊線一周的長度,所以計算周長時圖形內部線條的長度是不需要相加的。
初中語文說課稿《于園》2
各位評委老師好,下面我對所教的這節課進行一個簡要介紹。
一、說教材
《于園》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短文兩篇》中的第二篇短文,該單元以“建筑藝術”為主題展開。《于園》是一篇介紹我國園林建筑的一篇說明文,本文按照空間方位的說明順序從先到后地從“以實奇”“以空奇”“以幽陰深邃”、、三個方面說明了“于園”奇在“磊石”的特征。語言準確而又生動形象,說明順序清晰合理,不失為一篇文質兼美的說明文。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本領、歷程與方法、情緒態度和代價觀”的三維學習目的,我將本課的學習目簡直定為:1、能純熟地朗讀課文,并能明白全文的寄義;2、相識于園的獨特之處;3、掌握按空間方位為闡明次序的寫作方法;4、領會我國古代園林設計的精良和制作者技能的高明。
二、說教法
1、接納多媒體技能,使教學形象化,使用多媒體,直接出現園林修建的美,在給學生帶來視覺打擊的同時,引發了他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2、提問法和點撥法相聯合,在題目中漸漸引導學生,能使其漸漸深入明白文章,又通過點撥,讓學生睜開遐想,拓展其思緒。
三、說學法在學法上
我所貫徹的引導思想是把“學習的自動權還給學生”,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學習方法。詳細的作法是在疏通文意時由學生借助流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積聚獨立完成,然后以學習相助小組為單元舉行組內展示、交換,對句子寄義的明白,為了節流時間,我讓他們一人一句舉行解釋。這也便是平常所說的“自主探究”“合和作交換”相聯合,在辦理課文后邊四個明白性題目時,我又讓他們互助完成,在整個教學運動中,只要學生能辦理的我絕對不代庖,不克不及的我構造各組之間的同硯舉行互幫相助,讓他們相互資助、配合完成,我只趕到了一個構造者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四、說教學歷程為了完成學習目的,整個教學運動我按一個關鍵睜開。
1、讀課文,正字音,釋詞義,知內容。在此關鍵中學生要讀準每一個字的讀音,通過課下解釋疏通文意,再舉行小組內展示交換,造就學生的語感和表達本領。
2、以小組互助的方法討論以下三個題目:于園的特點;從哪幾方面先容了磊石;除磊石外,還先容了哪一處風景。通過完成這三個題目,學生會漸漸深入明白文章。
3、感知本文的闡明次序。
4、咀嚼本文的語言特點,本文的語言用語正確、生動形象,很好地體現了于園的特性,很值得學生去推測咀嚼。
5、感覺我國園林設計的精良和制作武藝的高明,造就學生的民族自大心和自大感。
以上我從課本、教法、學法、教學歷程四個方面臨這節課舉行了闡明,我的說課至此竣事,謝謝評委老師。
【初中語文說課稿《于園》】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說課稿11-03
我的叔叔于勒說課稿11-15
初中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
初中語文木蘭詩說課稿12-11
《使至塞上》說課稿于教學反思12-16
初中語文《偉大的悲劇》說課稿12-25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2-17
《小院》初中語文說課稿【精選】03-24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2-17
人教版初中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