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永恒》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愛永恒》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父愛永恒》。這是一篇以情感人的敘事文,講述了一位平凡的父親冒著酷暑賣麻花為孩子攢學費的感人故事,面對坎坷的人生,這位堅強的父親默默地用行動來詮釋了大海般深沉厚重的父愛,歌頌了父愛的偉大。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高年級學生閱讀教學目標與要求,本課教學應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特別是細致入微的品味感悟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描寫中,感受父親那平淡中見真情,無聲中撼人心的那份深沉與偉大,學會感恩。在教學時,力求創設情境,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本的情感,把握的感情基調,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關注人文”。
三、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問題探究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并設計了“整體感知——精讀感悟——升華感情——深化理解”四個教學環節,是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完成教學目標,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說教案
環節1、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老師以提問的方式導入課題:你的爸爸愛你嗎?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語文源于生活,這樣的導入自然、得體,引人思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便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用一兩句話來概括文中關于父親的故事。(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在這樣設計是為了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課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環節2、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老師要求在讀課文,畫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仔細體會,并在旁邊作批注。(再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進而像學生指出了精讀的要求與范圍,讓學生自讀自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做批注的要求,目的在于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這一環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教師巡視指導。在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后,組織交流。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充分交流閱讀體會,珍視學生感悟,及時進行點撥和朗讀指導。再如學生在讀到第三自然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右手殘疾,卻能教我寫漂亮的鋼筆字、勞動時給我講故事、教我棋如人生的道理,從這些點點滴滴中感受父親的堅強和對我的教育之恩。還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聯想一下這位父親還為我做了些什么(這樣可以引導學生與生活相聯系,拓寬學生思維,進一步體會父愛的'平凡而偉大)
特級教師高林生老師曾經說過:現在的孩子感情太粗糙,語文課堂上要通過對文本的品讀感悟,使孩子的感情細膩起來。一篇課文,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扎扎實實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訓練,遠比面面俱到要有效的多。
重點句段再如:當學生讀到寫父親冒著酷暑賣麻花時的身影時,此處是引導學生體會父愛最典型的一處,也是可引學生抓住“略微彎曲”、“親手編的”、“黝黑的臉龐”、“緊貼”等關鍵詞來體會父親那默默無聞的大海般深沉的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讀書感想,,并讓學生入情入景地去讀好這些關鍵詞,感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人場景,在讀中去感受父愛的平凡而偉大。(此環節適時板書:平凡而偉大)(細微之處見真情,要引導學生解讀人物內心的感觸。)(此環節已進入感情升華的高潮部分,此時教師的情境語言要充滿真切的情感)并指名讀描寫作者當時的表現的句子,并引導思考:那畫面指什么畫面?“映”說明什么?作者為什么心痛?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貪玩回家后看到此場景的內心想法,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那畫面成了作者心中永恒的回憶,那畫面也深深印在了我們的心中。
此時音樂起,想想你的父母,生活中那些細節、那些畫面讓你感動?(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文本內化的過程,也是創新發展的過程,更是語文回歸生活的過程)
接著出示朱自清的《背影》片段,感受作家對父愛的理解。并布置作業,搜集并閱讀表現人間真愛的。(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拓寬了學生視野,遵循了教學原則中的發展性原則)
以上內容僅僅是我對本科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醫學定叫,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彰顯語文教學的無限魅力!
【《父愛永恒》說課稿】相關文章:
散文:父愛,永恒10-07
以父愛永恒為題的3000字作文07-26
永恒.幸福01-24
父愛04-27
永恒小學作文04-06
剎那永恒隨筆02-14
永恒的烙印03-28
永恒小學作文03-04
選擇永恒-作文03-04
永恒_750字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