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其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以及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難點是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學生認識能力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2、能力目標: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優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本節課教學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及方法進行教學。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來獲取新知識。
三、教學準備
采用多媒體展示與生活緊密相聯的主題圖與多樣化的練習,已達到高效、優化的課堂。
四、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做下鋪墊
1、口算練習
6×7 8×4 9×3 40×9
5×90 11×8 12×4 10×5
24×2 31×3 2×13 34×10
200×30 50×60 300×6 1000×8
2、筆算練習
75×3 126×4
引導學生說出筆算的方法:在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時,用這個一位數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哪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目的是為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豎式做下鋪墊
(二)創設情境,明確問題。
1、談話導入。(課件:有圖象、有學校圖書室劉老師的聲音)同學們,學校圖書室買來12本新書,每本24元,你能猜一下我大約付了多少錢嗎?
2、學生進行猜測,并說說想法。
3、通過誘導,引入新課揭示課題。剛才每位同學都猜過了,那么有什么辦法能證明你猜的是正確的或者是比較接近正確答案?(課件)劉老師到底應該要付多少錢?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你能獨立地、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24×12”嗎?
(三)自主探究,嘗試解決。
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24×12。
2、教師巡回指導,特別關注學困生。
(四)交流匯報,歸納策略。
1、梳理思路,準備交流。
剛才老師在看同學們的計算時,發現許多同學已經有好幾種方法了,在交流之前,請同學們想一想,也可寫一寫,你在小組里發言準備講哪幾點?
2、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3、整理成果,準備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小組推薦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學習成果。(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在小組內每個同學講述自己的解題方法,并對其他同學的解法充分發表看法。這個過程,重在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并使學生學會傾聽。)
4、全班匯報,匯總策略。
部分小組代表匯報研究成果,其他小組可以補充,教師適時介入。
。1)充分展示學生的研究成果。
學生的解題策略可能有:
①24+24+…+24=288 (12個24相加);
、12+12+…+12=288 (24個12相加);
、24×2×6=288;
④24×3×4=288
、24×10+24×2 =288
、12×20+12×4=288;
、24×20—24×8=288;
⑧ 2 4
× 1 2
4 8
2 4
2 8 8
。2) 通過比較,著重指導,從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3)質疑問難,精講點撥。
在這些方法中,你認為那種比較簡便,學生普遍會選擇豎式。當選擇了豎式計算后,我先從橫式出發引導學生沿分步算式去尋找豎式中的對應數位、兩層積及兩積之和。組織質疑:
a、你能發現橫式與豎式之間的聯系嗎?
b、第一步橫式在哪?第二步橫式呢?但橫式明明是240,而不是24呀?
c、0寫不寫一樣嗎?
接著我又組織學生從豎式的各層積出發質疑其橫式中的實際含義,“48是誰與誰相乘得到的?表示什么?豎式中的24呢?”“假如把計算過程分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你覺得哪個步驟最關鍵?”并有機借助板書把算理進行有序的梳理,指引學生在反復體味中感悟豎式與橫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其延伸至思維深處。
5、驗證結果
在筆算中,驗算是最好的驗證方法。因此,讓學生交換24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總結出乘法的驗算方法。
(五)應用深化,提高能力。
1、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讓學生演板,用于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學生演板完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使全體學生通過計算和說的過程,感悟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使全體學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筆算的過程和算理。
2、幫小熊會診。
出2道學生的錯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表述正確的計算過程。使學生在改錯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并且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生活中的數學:
64頁的第3題。
4、游戲:你說我答。請同學們任意說一個兩位數,乘11后,老師能不計算直接說出結果。
學生說,教師口算結果,之后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六)課堂總結,重視方法。
這堂課我們學會了什么?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24×10+24×2 =288
12×20+12×4=288;
這樣的板書對于學生對乘法算理的認識會更清晰,明了,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六、教學理念
1、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2、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體驗,達到了師生情感的和諧統一。
3、實現了課堂教學個性化,認真落實了“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說課稿2
【說課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49頁例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本節課在此基礎上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三年級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三位數乘一位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因此,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會感到困難。但是,由于因數數位的增加,計算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計算中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因此,這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教材提供的情景中,讓學生建立速度的概念,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路程和速度的關系,并應用這種關系去解決問題。
【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新課標提出的要求:要讓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培養,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說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學生對筆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經驗,通過知識的遷移學生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本課的重點制定為: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因為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時,學生在把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就不知道積應該寫在什么位置上。所以本課的難點為:理解豎式中,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積的末尾要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學法:創設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迫不及待獲取新知的欲望,發現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2、任務教學法:學生通過猜測、思考、驗證、合作、交流等活動學習新知,完成教學任務。
在這過程中我注意使用啟發式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五一”勞動節媽媽、爸爸和小明計劃出游的打算:
有這樣的四條路線①從湖州到南京,爸爸決定自駕游,時間大概是3小時,汽車每小時可以行79千米。
②從湖州到云南大理,如果坐快客的速度是每小時85千米,一共需要32個小時。
、蹚暮莸奖本┕蕦m,如果坐特快列車的速度是162千米,大約需要9小時。
④從湖州到四川臥龍,如果坐火車的速度是145千米,大約需要12小時。
請你提出數學問題,并且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但這已經是三年級學習的內容,好多學生已經忘記,所以進行復習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舊知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來。并且在具體的情景中,復習和學習新知都比較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較好。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讓學生列出算式“145×12”,提問:你會算嗎?
學生可能會出現課本第49頁所列舉的方法,這時,教師適時優化出用豎式來做。
生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生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
生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
生4:145×12=1740
145
× 12
——————— 問題1:290怎么來的?
290
145 問題2:145就是145了嗎?是怎么來的?
———————
1740
學生獨立嘗試計算,不規定算法,給予他們充裕的思考空間,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理解了新知,同時在這個充滿探索和體驗的過程,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明白筆算和口算的思考過程是一樣的。
2、挑學生不同的豎式板書在黑板上,集體訂正。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錯誤:
、 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積的末尾對準了個位。
、 當遇到連續進位的情況時不進位。
③ 受以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影響,忘乘百位上的數。
設計意圖:不管是正確的豎式還是錯誤的豎式,都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思維過程,通過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4、歸納算法,著重強調: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的是多少個“十”,乘得的積的末尾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
(三)課堂練習,鞏固知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紤]到學生在40分鐘學習中難以始終集中注意力,我在練習中特別加進情境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豎式計算
134×12=176×47=425×36= 82×237=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豎式寫在蘋果上。有的學生在計算82×237這種兩位數在前三位數在后的乘法時,不知該如何計算,這時教師適時引導,可以把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再計算,以便更好的計算,練習的設計從易到難比較容易學習和接受。
2、
要求繞地球59周的時間和5天比大小,這里要把5天化成以分鐘為單位,學生可能已經把天、小時、分鐘之間的進率忘了或者不知道該怎么比,需要教師適時點撥。
這樣的設計的題目可以讓學生明白三位數乘兩位數可以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需要應用。
3、
這道題目可以使得學生充分的利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并且以前的知識也運用進去,使得計算題更加充實。
4、技巧題:
師: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第一行和第二行)
規律 如:13×11的積的方法是:兩頭拉開,中間相加。
如:121×11=1331,兩頭拉開,中間依次相加。
由此可見筆算還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一些計算的規律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平時的計算中有很多的技巧,讓學生養成細心計算和觀察總結計算技巧的方法。
(四)小結反思,回顧新知
“筆算乘法有哪幾個步驟”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慢慢回憶起今天這堂課的重點和難點,也讓學生可以培養說數學的能力,同時養成學生“學習,總結,學習”的學習習慣,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評價反思能力。
【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個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此我設計了下列板書: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145×12=
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
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
4、145×12=1740 (最方便)
145
× 12
——————— 問題1:290怎么來的?
290
145 問題2:145就是145了嗎?是怎么來的?
———————
1740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數學說課稿范文】相關文章: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說課稿11-04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筆算乘法說課設計11-12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說課11-12
四年級數學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優秀說課稿范文12-28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教學設計課件教案04-20
《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03-03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說課稿11-03
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簡要說課稿11-04
《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9篇03-03
兩位數加一位數說課稿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