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地位
上承羅斯福新政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下接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和區域集團化全球化趨勢,與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有著承上啟下的緊密聯系。
內容
涉及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經濟理論、運行方式、發展模式等,內容多,比較抽象、難理解。
意義
從二戰后美國、西歐和日本的經濟改革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說學情:
1.挑戰:高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翻轉課堂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這無疑是個挑戰。
2.機遇:新課改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有必要性;高一新生有極大的可塑性。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及其原因;知道二戰后聯邦德國、日本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培養學生透過歷史現象分析歷史本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根據教科書和材料,通過閱讀(文字材料、圖片材料、數字材料)獲取信息,理清二戰后美國經濟政策的變化調整至20世紀90年代經濟出現新特點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二戰后美國經濟政策的調整,以及德國和日本各具特色的經濟模式,體會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制定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性。
重點:
1、二戰后美國不斷調整的經濟政策及歷屆政府干預經濟的措施。
2、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
難點:
、崩斫鈩P恩斯主義、“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等經濟理論。
、怖斫饷绹靶陆洕睍r代經濟運行機制的深刻變化。
四、說教學方法:
教法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作用,提高效率;
學法
課前:根據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學習包,自主梳理、歸納
課中:小組合作探究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資本主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美國資本主義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首先開始進行國家干預經濟的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何發展?在不同時期,美國經濟政策是如何變化的?所謂的“新經濟”是什么?
一、發達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1、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
。1)政府對經濟干預的程度提高
美國聯邦政府建立起龐大的經濟調節機構統管經濟,并興建了大批企業,其調節和管理職能深入到主要經濟部門,保證了戰時經濟的迅速增長,也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鞏固和發展。
。2)二戰后,美國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中占據絕對優勢。
1941---1945年,聯邦政府在美國基本建設費總額中出資三分之二,在軍事工業總投資中占三分之二。戰爭中,聯邦政府采購了80%的重工業產品和50%的一般工業產品。二戰結束時,聯邦政府擁有全部原子能工業、96%的橡膠企業、71%的飛機和引擎企業,經濟實力在世界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戰后初期,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工業生產占2/3,黃金儲備占3/4;小麥、玉米占1/3,棉花占1/2;煤、石油和鋼占60%多,汽車占84%;并擁有全世界民用飛機的84%,為資本主義世界之首。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1)表現:政府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產和消費,干預資本主義的再生產;政府補貼出口產品,維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資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義政策。
。2)特點:政府干預經濟不是實行工業國家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開支和大量軍事訂貨、實行優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和增加社會固定資本投資。
(3)實質:雖然美國政府建立了國有企業,但美國的經濟體制仍然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影響
進入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伴隨政府對經濟的調節和干預,美國快速完成從戰時經濟向和平經濟的轉變。從20世紀50年代起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二、不斷調整的經濟政策
1、二戰后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經濟的發展
。1)經濟理論: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認為避免危機的關鍵在于實現充分就業,
。2)政策:政府把充分就業作為主要目標,
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政府注重解決就業問題來促進生產和消費,并保持財政預算平衡。
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分別提出“新邊疆”和“偉大社會”施政綱領,把大規模赤字財政作為經常性政策,以降低失業率、促進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
。3)結果:
每當經濟危機發生,政府便動用財政、通貨膨脹等反危機手段,減輕危機的破壞程度。這些手段雖然有效,卻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高額國債和嚴重的通貨膨脹。
2、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濟政策
(1)經濟狀況:受石油危機等方面的影響,美國經濟陷入生產停滯和通脹并存的困境。
(2)經濟政策:政府交替使用緊縮財政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
政府降低利率、放寬信貸,卻加劇了通貨膨脹,政府提高利率、緊縮銀根,認為放慢經濟增長的步伐,卻又使生產停滯、經濟惡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緊縮財政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都只是一時見效。
(3)結果:只是一時見效,但無法解決“滯脹”問題,凱恩斯主義失靈。
3、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政策
。1)經濟理論: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理論
貨幣學派認為,影響經濟的是貨幣發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張控制貨幣發行量,反對用擴大政府開支、增加預算赤字手段來對付經濟衰退和擴大就業,反對國家過多地干預經濟;
供給學派認為,發展經濟的重點在于擴大供給而不是需求,主張減稅和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認為減稅能刺激人們的投資和工作積極性,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能加強市場機制的作用,減少政府度對經濟的過度干預。
。2)經濟政策:
里根采用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主張,用大規模消減政府開支和緊縮貨幣來抑制通貨膨脹;用大規模減稅和加大國防開支來醫治生產停滯。
。3)結果:
1982年底,美國經濟回升,并持續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得到了緩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導下,里根政府大幅度增加國防開支,造成高赤字、高國債、高利率和高貿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4、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時期的經濟政策
(1)經濟政策:“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其宗旨是反對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對過度的干預。
克林頓政府把平衡預算、消滅赤字、償還國債作為干預經濟的重要目標,通過縮減政府開支、裁減政府雇員、適當增稅、鼓勵消費等措施,解決了美國經濟的赤字問題。克林頓政府加大對公共基礎設施、新技術、教育、健康保險和環境保護的投資,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很好地解決了失業問題。
(2)結果:解了美國經濟的赤字問題,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很好地解決了失業問題。
三、美國的“新經濟”
1、時間: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執政期間
2、原因:①把平衡預算……,通過縮減……
、诩哟髮不A設施……
③扶持高新技術產業,通過增加供應來
。、表現:①創下美國經濟發展史上的新紀錄
、谕ㄘ浥蛎泦栴}被解決
、劬揞~財政赤字消失,出現了50年以來首次巨大的財政盈余
、苁I率降到30年來的最低
、萜髽I利潤大增,市場繁榮,出口猛增,股市繁榮
。、新特點:
①“新”在較長時期經濟持續繁榮高速發展
、凇靶隆弊值屯ㄘ浥蛎浐偷褪I率同時出現,基本實現零通脹下的充分就業,
、邸靶隆痹诮洕\行機制發生深刻變化:用技術創新,用供給來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來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怠⒈举|(局限性):
、倜绹Y本主義生產關系沒有改變,壟斷資本在國民經濟中依然占據支配地位,
、趬艛噘Y本在國民經濟中依然占據支配地位,
、勖绹鐣廊皇且粋富裕與貧困、競爭與壟斷并存的兩極社會,
美國“新經濟”沒有背離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性循環的規律,2001年又進入新的一輪經濟衰退期
四、戰后的西歐和日本
1、英國的混合市場經濟
。1)形成:二戰后,英國政府信奉凱恩斯主義,實施國家干預,主張不采用經濟計劃的方式,而是采用經濟政策進行調控,形成了一種混合市場經濟。
(2)發展:1979年英國政府放棄凱恩斯主義,實行貨幣主義政策,推行經濟改革政策,調整經濟運行機制。
。3)特征:私人企業與國有化相結合、國家計劃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國家干預與自由競爭相結合,國家干預向經濟自由主義轉變,“多市場、少政府”的轉變已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2、法國的計劃指導型經濟
。1)法國經濟發展的方針:企業國有化、經濟計劃化、建設福利國家
。2)計劃指導型混合經濟模式的特征:
①計劃與市場結合、國企與私企并存
、谡贫ㄓ媱潓洕M行全面指導和調節
。3)計劃指導型經濟模式的主要內容:
、贁U大國有經濟成分
、谡贫ń洕媱潱瑢洕鷮嵭杏媱澲笇Ш驼{節
③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為大眾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
(1)模式的建立:阿登納政府廢除中央統制經濟,建立介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的“社會市場經濟”
(2)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特征:
、俳橛谟媱澟c市場之間,讓市場充分發揮調節作用;
②政府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主要內容:
①限制壟斷行為,保護競爭秩序
②實現穩定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塾檬杖胝邅韺崿F相對的社會公開
。4)實踐成效:
、賾鸷笱杆倩謴停蔀槲鳉W經濟“火車頭”
、20世紀60年代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③70年代順利渡過經濟危機
4、日本的政府主導型經濟
。1)模式的形成:
①戰后初期實行“統制經濟體制” ;
②50年代中期后,逐步確立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
。2)特征:政府對經濟干預遠遠大于市場經濟
。3)政府主導作用的表現
①實施產業政策,促使資源流向有發展前途的產業
、谥贫ń洕媱,引導企業決策和行為
、鄄捎秘斦徒鹑谡哒{控經濟
。4)實踐成效:
①20世紀50—70年代發展速度最快
、80年代末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③進入90年代盡管日本出現“泡沫經濟”,經濟發展速度下降,但日本作為經濟大國的地位沒有動搖。
課堂總結:羅斯福新政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緩和了社會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國歷史上也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資本主義國家面對危機,自我調整,干預經濟的一個成功案例,這種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加強對經濟的全面干預,形成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對以后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引起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一系列新的變化。
說課稿 篇2
一:說設計思路:
文明禮儀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現,更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綜合水平的重要標尺!队變簣@工作綱要》明確指出,我們要擴展幼兒對社會生活環境的認識;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為了促進幼兒學習文明禮儀,增強自身素質,做一個文明小市民,我將通過適當的語言引導,游戲競賽,繪畫表現等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其符合目的性的發展,所以設計了這節禮儀活動課《爭做文明小市民》。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點,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毒V要》社會領域提出:教師教學目標要以社會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因此,我認為,在整個活動中要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整個活動中起一個引導和支持的作用,和孩子們一起活動,一起感受,下面我將從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1)情感上: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力上: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3)認知上:提高對社會公德的判辨能力,萌發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
(4)重難點:根據目標,把如何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設為重點。我把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萌發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設為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結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地制宜的選擇材料,我做了一下兩方面的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水彩筆,白紙,對錯牌,記錄板,小紅花。這些都是為了更直觀的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活動過程。
知識的準備:幼兒對我們生活的城市有一定的了解,對有一些禮儀也有一定的認識。
四: 說教法,學法:
《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整個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的學習興趣特點,尤其是幼兒已有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要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來參與整個活動,根據本班的幼兒特點,我分別運用了提問法,直觀演示法,游戲競賽法。
。1)說教法1,提問法: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問幼兒,并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我的提問并不需要單一的答案,而是改成開放式的提問如:"你覺得家鄉美嗎?哪里美?看完視頻后你有什么感受?等類似開放式的問話,這樣,既可以啟發幼兒的思維能力,也能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給予他們說的空間。
2,課件演示法:配合談話,把視頻呈示給幼兒,來表現家鄉的美麗,既激發了幼兒的觀察力,又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多給予他們看的空間。
3,游戲競賽法:游戲應該是我們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結合大班的特點,我設計了游戲競賽環節,不僅能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多給他們玩的空間。
。2)說學法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以幼兒為主題,圍繞主題,突出重點,抓準難點,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全面發展,也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采用了談話法,游戲競賽法,練習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談話,可以發展幼兒的思維,傾聽能,口語表達能力。
2,游戲競賽法: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正是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具體游戲是根據手上的對錯牌判斷圖片中人的行為正確與否。
3,練習法:這里指的是繪畫表現,以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已有的知識、觀念,并培養相應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中圍繞目標,動靜交替,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的過程:
(一) 談話,導入活動。
需要過渡, 提問:我們的家鄉叫什么名字?你們覺得家鄉美嗎?哪里美?(這樣直接導入,引起幼兒興趣。)(二) 觀看視頻,啟發幼兒說出感想。
1,教師播放視頻,幼兒欣賞。
2,提問:片中有哪些景點,你還知道哪些景點?看完視頻后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師小結城市的美景。(讓孩子直觀欣賞,初步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三) 觀察本地市民行為圖片,引導幼兒分辨是非。
1,提問:看了視頻,圖片,我和你們一樣,都覺得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越來越美嗎?
2,過渡語:城市的美麗和我們每一個都分不開,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熱愛這座城市,愛護我們的環境衛生,做一個文明的好市民,才能使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平時,我見過不少這里的市民,我把他們的行為拍了下來,請你們來當評判員,看看他們做的對不對?
3,展示ppt,幼兒討論,分組,并進行分組舉牌比賽。
4,總結出文明市民的標準。(守法,講衛生,愛護公物,舉止文明,幫助他人,健康生活。。。)(通過分組游戲競賽的方式,對社會公德有一定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并總結出爭當文明市民的標準。)(四) 學做一名好市民。
1,討論:如何做爭當文明小市民。
2,那我們把剛才說的畫下來,貼到我們的作業欄,提醒別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ê⒆觽儼炎约核氲脑诩埳媳憩F出來,對之前的活動有一個鞏固,也有一定的拓展。
六、說活動的評價和反思本此活動,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發展特點來設計的。
活動中的亮點就是:我遵循了《綱要》中"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和精神,滿足了孩子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當然,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社會公德也不是一節課可以學會的,這需要我們老師,家長,整個社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希望教師多設計這樣的活動課程,讓每個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根據人美版美術實驗教科書十七冊第九課《小區規劃暢想》改編的。我任教的是鄉鎮中學,面對的絕大多數是農村的學生,文明生態村的建設對于他們會更親近。他們長期生活在農村,很少接觸大城市,對城市的環境和生活不了解,所以我要指導他們來建設自己生活著的村莊,讓家鄉的環境變得更美。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將圍繞“環境”這一主題學習多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對自己所居住的村莊進行調查,分析生活環境的布局是否合理、配套設備是否齊全,在這里生活是否舒適、方便,環境是否優美、有利于人的健康等,大膽暢想未來的、理想中的生活環境,并繪制出(或制作出)村莊規劃設計;顒幼允贾两K圍繞如何創建出人文、綠色、現代的生活環境進行;顒右浞煮w現出美術與現實社會的聯系,美術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性。通過對環境的調查、規劃、宣傳、設計,能夠增強學生對社會、對環境的責任感。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村莊的自然條件,求得人與自然的平衡,使人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良性循環。本課的學習主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充滿個性的創造力。本課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進行多維的、整體的觀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富于個性的、大膽創新的設計。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認識到高質量的生活環境有益健康,體現人文性,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環境藝術方面的知識,認識到村莊空間的合理規劃、實際的使用功能及個性化的空間安排等是村莊規劃的重要內容。
2、初步理解和認識“人與環境的高度和諧”這一觀點,理解村莊建設應體現“人文、綠色、現代”的特點。
3、學會運用不同的表現技法,繪制村莊平面規劃圖或選擇不同材料進行立體規劃設計。
(三)教學重點
暢想村莊環境,探索村莊環境的平面布局與立體規劃設計的制作方法。
(四)教學難點
在村莊建筑、設施、綠化等規劃設計中,對其功能意識、整體意識與創新意識的完美結合的體現。
。ㄎ澹┙叹邷蕚
文明生態示范村的圖片資料、錄像資料、其他平面規劃圖和立體模型。
。⿲W具準備
繪圖可用水粉、水彩、彩色鉛筆、馬克筆等;模型制作可用橡皮泥、卡紙、色紙、木塊、海綿及其他材料。
二.說學情
我所面對的絕大多數是農村的學生,文明生態村的建設對于他們會更親近,但對城市小區規劃及建設不甚了解。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好玩,對于自己村莊生態村的建設會體現出濃厚的興趣,因為這貼近他們的生活。
三.說教法
我將采用引導觀察.分析講解.動手實踐.啟發式和問題教學法。利用圖片資料.錄象資料.規劃圖和立體模型來教學更直觀更靈活,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審美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四.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下構建學習主體結構。采用實地考察.合作交流和探究法進行學習。
五.說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課前引導學生對自己居住的周圍環境及整個村莊環境進行調研并收集資料。
1.學生對自己居住的周圍環境及村莊進行調研并收集資料。讓學生對所居住的生活環境有所了解。
2.在老師的帶領下考察與我校只有一墻之隔的營頭村,注意它的民居和周圍環境。了解其他村莊的環境,同時在老師的提示下有所啟發。
。ǘ⿲胄抡n
多媒體大屏幕展示我們海棠灣鎮文明生態村——江林村的數碼相片、錄像資料,以及不同地域生態村、小區環境的圖片,導入課題《文明生態村》。
。保蕾p圖片和錄像,比一比,談一談不同地域的生態村、小區環境是怎樣的。
通過欣賞圖片和錄像引發學生思考。
2.展示或描述自己居住的環境是怎樣的。
對課前準備的資料進行分析,激發興趣。
(三)解決問題
思考與討論:談一談你居住的環境在哪些方面給人們帶來了舒適和方便,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學生回答并討論,最后闡述自己的觀點。
通過討論,開闊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示:據我觀察,我們鎮的鄉村環境除了生態示范村——江林村好一點,其余的不盡人意,到處是不平坦的泥土路,雖然比以前寬了一點,但沙塵滿天飛;村里雖然有了臨時小菜市場,但品種很少;村里的樹木參差不齊,路邊沒有綠化帶和路燈;沒有自來水;建筑物橫七豎八,村路七拐八彎;交通方面沒有公交車,主要的只有三輪摩托車。人類文化的活動極少,現代性更是談不上。
。ㄋ模╅_展文明生態村規劃與建設研討會
提問:你認為理想中的生活環境應該是怎樣的?結合實際,具體談一談未來文明生態村應如何規劃與建設?
分成若干小組,也可同村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進行合作,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介紹本組的構思。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
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示:高質量的文明生態村環境首先應具備合理的建設規劃,包括美觀的建筑造型、齊全的配套設施,環境宜人,生活方便,有益健康,體現出人文、綠色、現代的特點。
。ㄎ澹┰O計與制作
用繪畫、剪貼或用電腦設計等方法,試著做文明生態村規劃圖。也可幾個同村同學一組,合作完成文明生態村規劃立體設計。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播放鄉村小樂曲,教師巡視輔導。
提示: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時,既要考慮整體的藝術性,也要符合實際使用功能,根據本地區的生活特點、地理環境進行設計。在空間安排上根據人們居住、健身、出行的要求,劃出不同的活動空間,同時,注意綠化、標志性雕塑、優美的公共設施,使人與環境得以高度的和諧,使村莊的設計規劃獨具特色。
。┱故九c評價
鼓勵學生將自己或本組最滿意的設計展示給大家,自評后請大家給予必要的評價。
虛心使人進步,從不同的意見中提高自己。
(七)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并答疑。
鼓勵學生平時注意多觀察、勤于思考。只有不斷進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才智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學生談感想,并提出自己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總結經驗,不斷進取。
六.板書設計
建設文明生態村
。保鷳B村的藝術性和特點 3.合理的建設規劃要則
2.生態村設施的使用功能 4.設計與制作的要求和方法
掛圖
學生作品展示區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夢圓飛天》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送行……發射……問候……圓夢”四個方面介紹了“神州五號”升空的整個過程。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悅與自豪的情懷。
此文文質兼美,情溢字里行間,特別是第二第三部分內容是文章的重點內容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訓練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朗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飛船發射成功的喜悅與自豪。
2、借助多媒體課件聲情并茂的特點,引領學生,把學生帶入夢圓飛天的真實場景中,感悟激動人心的場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熱愛航天事業,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課文第二、三段是教學重點,要引導學生感受飛船發射成功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體會楊利偉發回的訊息以及對兒子說話的內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三、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導向、導法、導學、導練,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入手教學,先叢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注重情景的教學,注重學法的指導,注重讀寫的結合,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和感悟。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大豐收,達“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宗旨
四、說教學過程:
(一)讀題入情,回顧導入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航天英雄楊利偉肩負著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重任——去實現我們千年的飛天夢。讓我們激動、自豪地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人能……(齊讀:夢圓飛天)讓我們揚眉吐氣地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人一定能……(齊讀:夢圓飛天)
2、回顧舊知:送行—射—問候—圓夢 (師板書)
(二)精讀感悟,感受成功。(感悟課文第二部分)
過渡:古有飛天夢,今由神五圓。課文是怎么樣記載神舟五號發射時那激動人心的精彩瞬間的?
1、出示發射圖像,激發學生想象力
2、自由讀課文6-15自然段,動筆畫出喜歡的地方并寫寫自己的感受。
3、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4、同桌或四人一小組交流互動:發射前怎樣?發射時怎樣?發射后怎樣?(交流發言)
5、指導讀,加深感悟。(點名讀,分角色讀)
6、句子練習:
面對騰空而起的“神舟”五號,我__________。(學生寫出來)
(三)激情問候,欣賞美景。(體味課文第三部分)
過渡:發射成功了,讓我們聽聽來自太空的問候吧。
1、找一找:楊利偉在太空發回問候的段落.
2、請輕聲的讀一讀。我們該抓住哪個中心詞語讀好這段話呢?好的,請同學們自由讀這段話,看誰讀得最好?
3、指名讀,師生評價:(注意指導學生體會楊利偉當時的激動和難以抑制的豪邁之情)
4、對比讀(男女生比讀)。
5、在與家人的通話中,楊利偉告訴兒子,他看到了我們美麗的家了,我們同學想不想也看到呢?好,就讓張老師也圓你們一個夢吧! (播放課件,欣賞美景)
6、這樣美妙的景色確實讓入神游向往啊!你們能通過讀的方式讀出來嗎?(指名讀和齊讀)
7、確實很美,這么美的畫面,是誰給我們帶來的呢?如果楊利偉叔叔來我們的班級,和我們坐在一起,你想對楊利偉叔叔說些什么呢?(生自由說)
(四)總結全文,激勵學生
今天我們知道神州五號發射成功了,神舟六號也已成功,神舟七號的發射更是指日可待。讓我們讀響讓我們所有中國人振奮的話語。(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朗讀課文最后一部分)
讓我們預祝我們的祖國在航天事業上越走越完美,也希望我們同學能承載著祖國新的夢想,揚帆起航。
(五)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2、搜集有關“神舟六號”飛船發射升空的資料在班級中介紹。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該簡潔明了,讓人一目了然,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
5、夢圓飛天
送行——熱鬧
發射——壯觀 (喜悅、自豪)
問候——豪邁
圓夢——喜悅
說課稿 篇5
一、本課教材:蹲踞式跳遠(第三次課)——水平二
二、指導思想:根據體育健康標準的要求,本課在教學中堅持"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育教學本身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實踐、去嘗試、去體驗的過程,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特別對中年級學生來講,由于剛剛接觸蹲踞式跳遠,教師應該以掌握基本技術動作作為重點,使學生通過觀察、參與、探究、感悟,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動作概念、和行為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和競爭意識、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三、學情分析:
1、 教學對象:小學三年級男女生
2、 知識、技能基礎: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基礎(二年級學習過屈腿跳高),但在知識的理解、技術的掌握以及學習的方法、興趣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多體驗、多實踐。
3、 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特點:心理素質處于思維的活躍期,思路比較敏捷,活潑好動、樂于思考、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較強。身體素質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呈現出下肢力量發展不均衡的特性。
四、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蹲踞式跳遠的四個環節以及各個環節的要求。
技能目標:讓90%以上的學生掌握蹲踞式跳遠的踏跳技術(準確性)以及騰空后成"蹲踞式"動作。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在活動中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合作,建立良好、和諧人際關系。
五、教材的重、難點:
重 點: 踏跳的準確性。
難 點: 騰空后積極提膝收腿成"蹲踞式"。
六、教學程序設計:
1、 開始部分:除常規教學外,隊列隊形——圖形站隊(三角形、方形、圓形等)。
2、 準備部分:安排了呼啦圈游戲,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完成個人或集體合作練習。最后還安排了一個輔助練習,走三步起跳、落地動作練習(體會起跳腿積極上擺與擺動腿靠攏)。通過練習,進一步使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同時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體育課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 主體部分:
。1)、利用語言、圖片導入本課主教材——蹲踞式跳遠。A先讓學生復習上次課學習的助跑、踏跳、騰空、落地四個環節的技術動作,再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更直觀的領悟和理解跳遠的重難點。B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與觀察教師動作,去體驗蹲踞式跳遠的完整動作,學生按順序進行展示練習。
(2)、教學中在保證掌握動作的基礎上,練習中為提高學生練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小墊子設置障礙,讓學生跳過小墊子落入沙坑;為讓學生體驗踏跳的準確性,讓學生在小墊子后面起跳,腳觸墊子或踩墊子為犯規;為解決空中成"蹲踞式"問題,可以采用增加墊子高度的方法,另外也可以用墊子將踏跳與騰空技術結合起來進行練習;最后讓學生體驗完整的蹲踞式跳遠動作。
。3)、輔助教材——呼啦圈游戲。利用呼啦圈進行,各組在教師的提示下先進行障礙設置,設置完成后按照教師講解的游戲方法進行游戲比賽;再游戲時教師為提高學生興趣和比賽的觀賞性可以增加一定難度和趣味性。教師在組織比賽的時,還要擔任指導、監督和裁判任務,根據時間游戲可做2—3次。
4、結束部分:放松活動――"我與奧運"。組織學生每人一個呼啦圈,教師結合奧運主題,采用呼啦圈擺放"五環"、"20xx"、奧運會倒計時"281天"等方式進行放松。要求全員參與、反應靈活。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課題是《財產留給誰》。包括: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三部分。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財產留給誰》是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節的授課內容。財產繼承權是一種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為了使活著的公民能夠按著自己的意愿處分自己的財產,也為了使后人能夠有序的繼承財產,國家制定了財產繼承法律制度。青少年學生對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財產繼承問題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繼承遺產,既要遵循法律規定,又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課程依據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的“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部分,使學生知道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不受侵犯,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遺產的含義及其必備的條件,被繼承人、繼承人、繼承權的含義及法定繼承的順序、范圍、遺產分配原則;遺產繼承方式、遺贈。
(2)能力目標
學會協商解決遺產繼承問題,受到侵害要依法維權。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讓學生培養注重情義、互諒互讓、相互尊重、相互寬容,協商解決遺產繼承問題的品德。
4、教學重難點
(1)“遺產繼承權的實現方式”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此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遺產繼承法律制度,學會依法繼承遺產。
(2)“當繼承權發生爭議的時候”是本課的又一教學重點,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繼承問題,學會依法維護繼承權,同時又要發揚傳統美德。只有提高繼承人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才能減少爭議,化解矛盾。
二、說教法學法
鑒于本課的法律性較強,名詞術語較多,我在設計本課時主要應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手段協助教學:由于本節的'案例較多,知識點也多,我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手段協助教學,實現信息與技術的整合。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容量大、教學直觀、形象具體的優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小品角色扮演法:以課本曉軍一家的遺產繼承案例的情節變化為主線,通過精心設計和改造,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得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學生樂于學習。
3、討論法:通過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爭辯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于質疑,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4、問題式教學法:以“問題”為核心,將教材新知識設置于一系列問題情景之中,通過該情景設置條件的變化和一系列相關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不斷猜想、思考、討論、歸納以獲得問題的解決,逐步弄清本課所涉及的主要知識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
1、導入
以人的最終歸宿--死亡為線索,引出人死之后“財產留給誰”的課題。
2、教學過程
(1)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產、繼承權、法定繼承人的概念
讓學生閱讀課本,結合材料,找出材料中的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產等,再通過幻燈片的放映,加強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的了解,以便于為下面的案例做鋪墊。
(2)遺產具備的條件
通過對材料一后面曉軍爺爺的話的討論,引出活著的人不產生財產繼承,什么樣的財產不能繼承,最后概括出合法遺產的條件。
(3)法定繼承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的原則
小品扮演,通過曉軍一家人對于誰能繼承,繼承多少這些問題上爭執,讓學生對爺爺和奶奶的說法、母親的說法進行討論,引出法定繼承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的原則。
(4)遺產繼承
通過設計律師到我家的情景小品,引出遺囑繼承,以及它的特點。
(5)遺贈、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當我們對財產繼承發生糾紛時的解決辦法
通過設計家庭糾紛,引導學生分析爺爺奶奶的遺囑是否有效,姑姑的做法是否正確,得出遺贈;討論曉軍的母親的做法,得出未成年人具有繼承權,當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受到侵犯時要怎么辦;學生討論對你的啟發,得出當我們在財產繼承發生爭議時既要遵循法律,又要弘揚傳統美德。
3、教學反饋
教學過程完成后通過幻燈片讓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檢驗教學效果。
4、課后練習:創新配套練習里的題目。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月亮灣》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的第三篇。本組課文共四篇,課文內容大都與春天的物候有關,可以說是“春光篇”,其訓練重點是要充分利用色彩鮮艷,畫面形象,逼真的插圖,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從中受到熏陶。本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是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任務,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欣賞月亮灣的美麗景色。
3、通過學習課文,加深對家鄉的熱愛,動手畫一畫自己的家鄉圖。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月亮灣的美麗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呢。
二、說學情
學生在第一課時已經學習了生字、新詞,能夠把課文讀通、讀順、并且已經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具備了初步的獨自感受課文的能力。加上本課時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情境,學生應該能夠輕松掌握。
三、說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感情朗讀相當重要。因為感情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升華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能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陶冶美的情操。所以我要求學生反復研讀,抓住題旨,緊扣住“美麗”一詞來讀,在讀中悟和感受文章的美。在教學中,根據內容和目標的需要,寓講于讀,采用“以讀為本,讀中理解、強化感受、淡化分析”的教法。學生通過“看看畫畫、讀讀課文,找找語句,說說體會”的方法來學習本課。這樣不但發展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的學校精神,學生不但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在具體的環境中獲得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ㄒ唬⿵土暀z查
這一環節我通過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復習舊知識。
。ǘ┚x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此段我指名讓學生讀,說一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美麗”一詞來理解。
2、精讀第二自然段
此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所以我采用“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的方式進行教學。
(1)出示掛圖,并對學生說:小朋友們請看,美麗的月亮灣出現在我們面前了。請你仔細地觀察,圖上畫了什么?此時,我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農田”的順序觀察圖畫,并讓學生說出畫了哪些景物。
。2)學生對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我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中去學習。月亮灣是個美麗的村子,那么,它究竟美在哪兒?請小朋友們輕聲讀第二自然段,數一數共有幾句話?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地方,再讀一讀,數一數。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句子。如:第一句寫了月亮灣名字的由來,讓學生抓住“月牙一樣”邊讀邊想象,讓他們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感受。
。3)學生交流后,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感受月亮灣山清水秀、紅綠相映,充滿生趣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我出示背誦提示語讓學生背誦此段,這樣就易記多了。
(設計理念:語文學習是個具有個性化的過程,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加之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個性品質往往呈現多樣性的特征,因而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既注重學生的共性發展,也注意到學生的個性特征。)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我先指名讓學生讀,再讓學生說一說你的耳邊好像聽到了什么?從人們采茶時的歡樂,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感受月亮灣人民的勤勞。
(三)總結全文
我以這樣的提問總結全文:如果你的家在月亮灣,現在你只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ㄔO計理念:以提問總結全文,既滿足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又讓學生很好地體會了本文的思想感情。)
。ㄋ模┱n堂作業
我合計了這樣的作業:你的家鄉哪兒最美?如果你喜歡寫作,就拿起筆來寫一寫,可以是一段話,也可以是一首小詩;如果你喜歡繪畫,就用筆來畫一畫;如果你喜歡攝影,也可以拍幾張照片在全班交流交流。
。ㄔO計理念:通過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方式,或寫作,或繪畫,或攝影等多種形勢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說板書
略
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一起游戲快樂多》。本課從人與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合作,感受與伙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為以下三個: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喜歡和同學一起學習和游戲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養成活動中守規則、團結合作、注意安全等良好行為習慣。
3、知識與技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游戲時有勇氣嘗試挑戰,知道游戲時要團結合作,遵守規則,注意安全。
4、過程與方法:用實踐體驗、觀察比較、探究討論等方法經歷活動過程,初步感受集體活動中規則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
二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
三、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四、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準備一兩件自己喜愛的物品。我將準備西瓜、橘子。以及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五個環節:
(一)歌曲導入,縮近距離
。ǘ┖献鹘涣,感知分享
(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
(四)回歸生活,體驗快樂
。ㄎ澹┕适卵由欤蚕砜鞓
下面我依次為大家進行介紹。
。ㄒ唬└枨鷮,縮近距離
課前,引導學生唱《拍手歌》,上課伊始,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聽到大家愉快的歌聲,老師的心情也變的輕松愉快起來。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份快樂和別人分享,你將有兩份快樂。(教師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快樂!边@樣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了距離,與學生融合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這時我會適時引入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這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突破。首先在小組內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接著我會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好東西和別人分享才快樂。最后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比感知分享的快樂。我會先將準備好的西瓜讓一個學生吃,接著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分吃橘子。讓學生分別暢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
為此,我準備這樣引入活動二:“同學們讓我們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來畫一畫、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
在小組展示后,我將相機提問“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如何?”最后出示蕭伯那的語言進行總結(教師板書)。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從個體之間的分享擴展到集體生活中。
。ㄋ模┗貧w生活,體驗快樂
回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因此在學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基礎上,我將隨機出示課本33頁的圖畫,“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不,這些孩子碰到了困難,我們該怎么辦?假如你幫助了他,他會怎么想?”這樣,讓學生懂得當別人需要的時候,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最后我還將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和別人分享快樂的事情。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分享的理解。
。ㄋ模┕适卵由,共享快樂
新課程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這一環節,我會先給學生講《盲人點燈》這個故事的開頭,而后讓學生去猜測故事結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引導學生明確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僅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六、板書設計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出了這樣圖文并茂的板書。它暗示著愿分享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
七、教學理念
最后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熱門】說課稿模板8篇】相關文章: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小學語文熱門課程說課稿11-03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蜜蜂》說課稿模板2篇12-17
《獅子和鹿》說課稿模板12-17
《蜘蛛開店》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