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說課稿1
說教材:
本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直盯著葫蘆,葉子長滿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蓯鄣男『J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通過反復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讀“藤”、“哇”、“蚜”三個字。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說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說教法、學法:
1、教學時,采用變序閱讀法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
3、通過練習題,體會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的實物、《我要的是葫蘆》的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葫蘆圖片,讓學生認一認,這是什么?葫蘆可以作中藥,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藝品。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字音是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相互間的學習。兩個人互相讀一讀畫的新詞。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多媒體),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葫蘆藤盯鄰哇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盯著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讀。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四、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4個自然段)
2、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5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每天都去看)
。4)教師強調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B、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寫時用到的幾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葉子、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說明葫蘆長得很好。板書:長滿綠色的葉子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感嘆句)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
第四自然段(多媒體)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板書:落了。
2、看了圖,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個別讀,用讀表現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生什么樣的疑問?
3、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3)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想些什么?他會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反問句)有幾個蚜蟲不用怕,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出示圖片)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師生交流進:“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反問句)意思是: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弊x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拔乙氖呛J!币x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五、朗讀練習:
例: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嗎?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1、我還用問這句話嗎?————
2、這個字你能不會寫嗎?————
3、這道題我做不出來嗎?————
六、布置作業
給這個故事寫個結尾。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綠色的葉子————蚜蟲,不治————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我把這一課分為兩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
1、會認11個生字;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而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
1、會寫8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人物的對話,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加深理解課文。
這篇課文的內容短小,蘊含的哲理淺顯?蓯鄣男『J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我以此為突破口,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因為他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力求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我上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下面就我上的這節課來談一談
二、說教法、學法:
1、教學時,采用變序閱讀法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
3、通過練習題,體會句子的不同語氣。
首先是激趣導入。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小朋友,今天呀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快看。ㄈ缓簏c擊葫蘆動畫課件)然后讓學生跟動畫葫蘆打招呼。這一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跟葫蘆打招呼的過程中指導他們讀準葫蘆的音,引導他們知道葫蘆的“蘆”是讀輕聲的,學生讀準小葫蘆的音后,點擊課件小葫蘆不高興——高興。這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接著老師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一篇有關葫蘆的的課文。這一教學環節學生們學得興趣盎然,有實效。
第二個教學環節是自學課文。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流利,把生字讀準。在學生自學課文后,老師檢查生字字音,分為全班齊讀,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第三個教學環節是學習課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是以課文第一幅插圖來引入課文第一段的學習的,讓學生觀察圖中的小葫蘆是怎么樣子的,讓學生先觀察圖,并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棵葫蘆長得怎么樣,引導學生說出葫蘆可愛后,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這么可愛的小葫蘆書中是怎么描寫的呢?請你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并把它畫下來。于是學生在課文中找找畫畫句子,在學生找完句子后,我讓學生匯報學習結果,指名讓學生讀出關于小葫蘆可愛的句子。學生找出句子后,我課件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由于這些句子中的詞語都是學生較好理解的詞句,于是我沒有抓住“細長”、“長滿”、“雪白”等詞語來一一講解,我通過讓學生反復地來體會出小葫蘆的可愛,有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直到讀出小葫蘆的可愛為止。在引導朗讀時,我設計了許多的激勵語,如:誰愿意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讀出小葫蘆的可愛,讀出你喜愛;聽出來了,你有點喜歡小葫蘆,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覺得小葫蘆的確很可愛,咱們再來讀讀,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通過激勵性的話語,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在反復的練讀過程中讀出了小葫蘆的可愛。接著巧妙地拋出問題,并合課文第二幅插圖,讓學生質疑。我是這樣設計過渡語的:是呀!這么可愛的小葫蘆怎能不讓人喜愛呢?可是就是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卻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觀察圖說說看到變黃、落地的小葫蘆心里的感受,然后讓學生帶著難受、惋惜的感受朗讀句子: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但在授課的過程中,由于過于緊張,此環節的教學遺漏了直接進入了第二第三段的教學。
第四個教學環節學習二、三自然段。原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是先學習第一段知道小葫蘆的可愛,再來學習最后一段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會落了。然后讓學生帶著“為什么小葫蘆會落”的問題來學習中間兩個自然段,找出小葫蘆落的原因,由于遺漏了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教學,給我以下的教學帶來了許多的不便。我是這樣設計過渡語的:長得這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慢慢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第二、三段,找小葫蘆落的原因。接著老師指名學生匯報,并結合回答板書。結合板書提問:葉子上長了蚜蟲,他去不治,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學生找出句子后,老師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讓學生觀察這兩句話,說說發現了什么。告訴學生這兩個句子意思一樣,但是表達的語氣不同,感嘆句表達的較為強烈。并通過范讀讓學生體會這兩句話語氣的不同,然后讓學生試讀,直到讀出兩句話的不同語氣為止。然后通過學習第三段中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體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知道這兩個句子一個是反問句,一個是肯定句,他們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達的語氣也不同,接著讓學生通過讀來讀出它們不同的語氣。有分組讀、男生女生讀、齊讀。通過一讀再讀,使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這節課的重難點的解決水到渠成。
最后一個環節學寫生字。在指導寫字環節,我先讓學生讀一讀生字,再讓學生找出關鍵筆畫,一邊范寫一邊講解,接著學生描紅練寫,最后師生共同訂正。
附板書設計:
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
鄰居勸他他也不治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生字,會寫“掛、哇”2個生字。
2、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過看圖和學文,引導學生感悟葫蘆的可愛,也為小葫蘆的變黃、脫落而可惜。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通過品詞品句來感受葫蘆的可愛,并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在教學時,我以“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教學思想,以“讀”為主線,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ㄒ唬┗钴S氣氛,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知者呢?我覺得首先應該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功夫。因此,課一開始,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喜歡猜謎語的特點,出示謎語,讓學生猜猜,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激發起來。其實學生都能很快猜出謎底,但我并不滿足于此,我接著讓學生說說理由。這樣,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了解了葫蘆的有關知識。然后老師再進行簡單介紹,補充了有關葫蘆知識,特別是當介紹到許多人還把葫蘆制成工藝品時,學生對葫蘆已經充滿了興趣,從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
。ǘ┳衷~教學注意音形義的結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生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孩子們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自學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覺得不僅要讓學生會讀、會認、會寫,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鄰”和“盯”是兩個形聲字,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識地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形聲字的特點,因為在漢字當中,形聲字占了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學習、記憶漢字的一種方法!巴邸,不僅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個語氣詞,同時與前面學過的語氣詞聯系起來,既學到了新知,又鞏固了舊知。
。ㄈ┳⒅乩首x指導,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采用最“語文”的方法來學習語文──“以讀為本”,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因為語文教學離不開讀,體會課文用語的準確性和規范性靠讀,體察課文所蘊藏的豐富情感靠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靠讀。因而,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自如地讀、動情地讀,讀出課文的節律、讀出課文的情趣、讀出課文的神韻。
如在激趣導入后,我首先讓學生帶著要求自讀課文;其次,在反饋時,進行朗讀接力賽,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后請“小評委”進行評議。第三,深入細讀,比如學習第一自然段,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完后數數這段話一共有幾句話,劃出喜歡的句子,圈出喜歡的詞語。引導學生說說讀懂些什么,隨機從“細長”、
“雪白”、“多么可愛”、“每天”、“幾次”等詞語進行體會,同時輔以圖片,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課堂上充滿瑯瑯書聲,在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訓練,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不但體現新的理念,更要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既活又實。
比如:在導入新課的第一個環節,我就注意了學生“蘆”的讀音,“蘆”字單獨出現出讀二聲,而與“葫”組成“葫蘆”時讀輕聲。這個過程,不僅要讓學生會讀這個詞語,更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樣讀的美。
又如:引導學生從“細長的”體會到葫蘆藤的樣子時,我讓學生說說還可以說“細長的什么?”這一安排,讓學生對細長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掛”用得更準確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掛”還可以換什么詞?課文中用這個“掛”字給你什么感覺?從而讓學生“掛”字所帶來的美。
再如:學完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根據葫蘆的生長過程給詞語進行重新排列,這一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說話和寫話的能力。
。ㄎ澹┌l展思維,培養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像力的最佳時期,語文課程要求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因此,在教學時,我努力挖掘訓練點,讓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得以馳騁。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說說“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覺得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在一起會做些什么?”“假如你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種的葫蘆這么可愛,你還會怎么說,怎么做?”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說課稿4
設計理念:
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基本理念。在設計中注重營造氛圍激發感情,讓學生在老師富有啟發的語言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探究中發展自己!墩n標》中對第一學段提出了“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钡囊,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讀懂課文,積累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說明:
這是新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它以兩幅清晰的畫面,樸實的四段文字,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葉子與果實的關系,只盯著葫蘆,卻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葫蘆都落了。”這樣一個故事,讓學生明白要全面看問題和虛心聽取意見的道理。這篇文章語言生動,是一篇有助于學生朗讀、語感、理解從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學目標:
1、會認讀本課的生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這個故事
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明白本課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圖一)師述: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面長滿了綠葉,可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可愛的小葫蘆哇!那人后來得到了葫蘆嗎?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4課《我要的是葫蘆》。
2、板書,讀題。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得
的字可以借助漢語拼音,或者問同學。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生字:
葫蘆藤哇盯言每治棵掛怪慢
2)認讀詞語
葫蘆細長長滿雪白可愛每天蚜蟲自言自語盯著慢慢地
3)指名分段讀課文
小結:從剛才的檢查中,老師知道同學們個個都是聰明好學的孩子,很快就能與這么多的生詞、新詞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學習中,同學們表現得會更棒。
三、自主合作,朗讀感悟:
學習第一段:
1、(出示圖一)師:剛開始那葫蘆長得怎么樣呢?自由的朗讀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理解“長滿”“謝”“掛”。
生:從“長滿”、“綠”、“掛”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
生:從“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啊”也可以看出葫蘆長得好。
3、你歡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嗎?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4、指名讀。
5、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里能看出種葫蘆的人喜歡呢?
生: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6、練習用“每天”造句。
師:這顆葫蘆長得這么好,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一定會結出大葫蘆,實際上是這樣嗎?
。ㄐ『J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這是為什么呢?
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題:
1、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是怎么做的?
2、說說小葫蘆為什么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小組練讀種葫蘆的人與鄰居的話,看誰讀得最好。
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1、指名回答
2、隨機指導朗讀
、拍莻人眼睛只盯著小葫蘆,此時他心里會怎么想?理解:“盯著”“自言自語”,反復朗讀體會此時種葫蘆人的高興心情。
生:他心里想我的葫蘆長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蘆又長大了一些了,你快長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這么多葫蘆了。
、凄従犹嵝阉我恢稳~子上的蚜蟲,他卻不以為然滿不在乎。這時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他想我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有蟲沒關系。
生:葉子跟葫蘆沒關系,我要的是葫蘆。
生:我要葫蘆又不要葉子,葉子上有蟲有什么關系。
、墙巧首x(鄰居:勸說,種葫蘆的人:奇怪,不以為然)
3、補充:(綠色加工廠)
(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
4、填空,明白原因:
因為葉子出了(),葉子被蟲()就(),沒有葉子,不能把充足的養料送給小葫蘆,小葫蘆缺()所以都()。
齊讀第四段
1、種葫蘆的人見到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學了這個故事讓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練習,發展語言
1、假如讓你來勸說那個種葫蘆的人,你將怎么樣來說服他呢?
2、讀編故事: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顆葫蘆!
五、回歸課題,總結延伸
今天大家又學到了新的知識,明白了葉子與果實的關系。其實在大自然中到處都蘊藏著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只要你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多看課外書,你們會有更精彩的發現。
六、板書設計
我要的葫蘆
葉子(綠、滿)——生了蚜蟲
怕什么?還用治?
一顆葫蘆
葫蘆(可愛)——變黃,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聾校實驗教材第七冊的《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有聯系的,不能只顧“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要聽從別人的正確勸告。
(2)說教學目標
根據聾校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閱讀分析的能力,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的七個生字和新詞
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容
3、能說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技能目標:
1、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能看課文插圖說一段話
情感目標:能夠聽從別人的正確勸告
(3)說重點、難點
教材緊緊圍繞“葫蘆”來發展情節,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那個人那么喜愛葫蘆,為什么卻沒有得到葫蘆,而考慮到學生雙耳聽力的損失和已有的知識結構,我把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語氣和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讀法、觀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進行教學,著眼于提高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耳聾學生如果將來走上社會不會學習,那么不要說創造,就連生存也會有問題,因此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很重要,我打算采用朗讀理解法、質疑提問法等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朗讀可以顯形,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因此教學本課時,我以朗讀、體會為主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一、初讀課文,理線索
葉圣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質疑,激發興趣:把課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圖并列出現,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有什么不同,課題是我要的是葫蘆,從圖中可以看出并沒有得到葫蘆,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產生了疑問,這就對文本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通過質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接著,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葫蘆開始長得怎樣?那個人的表現如何?后來葫蘆有什么變化?他有什么反映?鄰居怎么勸說?她又是怎么回答的?結果怎樣?這些問題并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輔導個別有困難得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再讀課文,談感悟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很適合學生去體會,去感悟這一單元是在看圖學文的基礎上安排的講讀課文,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從以下三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先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朗讀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可愛的小葫蘆開始長的很好,最后為什么會落呢?學生暢所欲言,再朗讀中間的兩個自然段,感悟問題的原因。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能說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說段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人物的心理、語言。我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閱讀: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那個人愛葫蘆主要表現在: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朗讀句子表現出來。
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么呢?一是因為他不懂:葉子——蚜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這個道理
二是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課文中表現在什么地方?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蚜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边@里主要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對句子朗讀、人物的對話,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心理活動都通過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人物神態、語言比較豐富的課文,對聾生來說,如何正確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難,也就是本課的難點: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語氣和情感。我注重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自己朗讀,能否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采用個別讀、表演讀、模仿讀等多種形式,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樹立信心,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用語感來連接學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三、深讀課文,話想像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倍胂袷呛⒆拥奶煨裕挥邢矚g想象才會有創造,在本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三個想象說話:
(1)小葫蘆很可愛,但課文中沒有具體說明,讓學生說一說小葫蘆是怎樣的可愛,用語言來描述,使概括敘述具體化。在想象的基礎上再想象這么可愛的葫蘆長大了一定會是什么樣的?與下文葫蘆因蚜蟲而變黃落地形成了鮮明對比
(2)如果你是那個種葫蘆得人,聽了鄰居的勸告,你會怎樣回答?又會怎樣做?將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帶入課文意境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受到了教育,如果不聽別人的正確勸告,那結果什么也得不到。
(3)如果明年他再種葫蘆,葫蘆又生了蚜蟲,他又會怎么做?。這樣的想象會使學生思維空前活躍,感悟更加深刻。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訓練、發展了想象,又培養了思維創新能力。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的教學,學生對課文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創造性得到了培養,從而達到本課預設的教學目標。
板書: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了綠葉→小葫蘆
↓
蚜蟲↓
↓
不治→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資料01-1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資料01-1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16
我要的是葫蘆的寓意是什么10-12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03-0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0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0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0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04
《我要的是葫蘆》小學語文評課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