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填未知加數”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一冊第60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1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學好它將為后面繼續學習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及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及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如下三點:
1、使學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義。(智力)
2、會讀含有未知加數的算式,能正確填寫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數。(智力)
3、初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能力)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加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義,難點是能正確填寫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數。
教具、學具準備:例題實物圖、投影片、小棒、花朵葉子圖、算式卡片等。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加強直觀操作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形象生動的鋼筆圖及紅旗圖中掌握填寫未知加數的方法。
2、重視指導學生動手擺小棒、畫紅旗的實際操作能力。
3、做到講練相結合,使學生在不同難度的練習中準確地掌握填寫未知加數的方法,在思維訓練中形成解題的思路。
三、說學法
在引導學生準確掌握填寫未知加數的方法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1、觀察的方法:觀察鋼筆圖及紅旗圖,準確填寫未知加數。
2、動手操作的方法:動手擺小棒,加深理解。
3、概括的方法:在討論、思考中概括歸納出填寫未知加數的方法及解題的思路。
四、教學教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本節課共安排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分別是:復習舊知,作好輔墊;講授新知,內化知識;愉快練習,享受成功;全課小結,布置作業。下面我就逐個環節詳細講解說明。
(一)、復習舊知,作好輔墊
在此環節,我設計以下習題讓學生完成。
1、看卡片口算下面各題。(此題主要幫助學生復習10以內數加減法)
9 - 6 = 2 + 5 = 10 - 7 = 3 + 6 = 1 + 5 = 5 + 4 =
7 - 7 = 8 - 2 =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馬說》就是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和選拔人才的問題,但通篇無一字談到人才。作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了懷才不遇、有志難申的知識分子的憤懣與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治階級進行了嘲諷和鞭撻,巧妙地發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
本課是一篇文言文,又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含蓄寫法,因此安排兩課時,我今天講的是第二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1、根據本文的寫作特點和單元主題,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確定為理解本文所寓含的深刻道理,學習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2、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本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確定為通過編導、表演、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根據本課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三、說教學重難點
對課文寓意的理解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是由它的寫作特點,以及學生不了解封建人才選拔制度決定的。
四、說教法學法
1、因為本課題旨較含蓄,宜用啟發誘導的教法。
2、指導學生在學習中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進行合作、探究和討論。
五、說程序
(一)以四組賽背課文的方式檢查復習情況。
(二)才藝表演、導入新課
以伯樂相馬的故事和本文內容為創作原形,由三位同學分別飾演伯樂、千里馬和食馬者,讓他們在表演中充分展示食馬者的愚妄、千里馬的悲慘命運和伯樂的慧眼識英才。
(三)記者訪談
飾演千里馬、食馬者的兩位同學以及導演和個別觀眾接受老師的采訪。
1、訪千里馬
①你怎么理解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點?(板書)
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
②第二個問題是你被埋沒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
吃不飽,沒有力氣。用韓愈的話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
③第三個問題是你被埋沒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可以向現場同學求助,愿意幫助的同學請舉手。
伯樂不常有,食馬者愚妄。
2、訪食馬者
大家都說你這個馬夫很無知,請你談談你是通過哪些動作行為和語言來表現食馬者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3、訪導演
韓愈寫作的目的只是為了討論千里馬問題嗎?
嘲諷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
(四)課堂延伸
你認為韓愈的觀點在當今社會是否還有意義,請以《假如我是千里馬》為題小組討論后,談談各人的看法。
六、說板書
通過這個板書讓學生形象的理解何謂托物寓意。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偉大的悲劇》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于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偉大的悲劇》是一篇節選的傳記,課文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卻又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阿蒙森已經捷足先登,只好無奈但又十分堅毅地踏上歸途,最后一個個悲壯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地精神面貌,尤為震撼人心。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團隊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主人公偉大的精神品質;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及作者所表達的頌揚之情。
過程與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起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重點難點:通過品讀,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體會作者的寫作意旨。
三、說教法學法
理論依據:教學過程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為文本閱讀的主體,因其閱讀期待、閱讀心境、閱讀動機的不同,他們的閱讀體驗和感受也是獨特的,而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這種閱讀主體的獨特感受和體會,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這些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品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與高貴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環節:
環節一:復習舊知,引入新授。
由學生對“悲劇”之“悲”的理解引入新授內容。
(設計意圖:以此引入新課學習,創設凝重、沉思的氣氛,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環節二:品讀課文,合作交流。
(1)課文的題目是“偉大的悲劇”,,既然是悲劇,為什么又說是“偉大”的呢?品讀課文,說說“偉大”體現在哪些地方?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作者為什么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而給失敗者斯科特作傳?(設計意圖: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為切口,激活個性思維。)
(3)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真正意義是什么?(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
環節三:學生質疑,集體討論解答。(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挖掘細節中蘊藏著的豐富的人文素養,通過品讀發展學生語言能力,通過對情節內容的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組討論班級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環節四:課堂小結
環節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是否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英雄”一詞的含義了呢?能說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嗎?
我們應該記住英雄們的名字,讓他們成為我們心里的一個路標,一盞明燈,引導我們也能夠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甚至是生命!
這里,我引用美國總統里根為悼念“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遇難而發表的電視講話里的一段話,來表達我們對英雄們的敬仰和哀悼: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我們所能盡力做到的就是記住他們的名字!”(課件展示)
茨威格《偉大的悲劇》,在我們的心里雕刻并矗立起了五位英雄的形象,他們的名字是:
斯科特威爾遜奧茨埃文斯鮑爾斯(課件展示)
請大家一起來讀,讓這些英雄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吧!
(設計意圖: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深刻理性地認識理解更多的人和事,能夠更好地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由書本向學生的記憶,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
環節六:
1、搜集并整理南極相關資料。
2、結合課文內容,閱讀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給英國公眾的絕命書,完成一篇閱讀筆記。
(作業和板書作業主要是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和知識面而設計,學生可根據或閱讀或寫感受,自由選擇。板書圍繞偉大和悲劇而設置。)
說課稿 篇4
一、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作品若干(中國畫 油畫 各一幅,肌理作品若干)
學生:分組選擇性攜帶:顏料 、樹葉、鹽, 卷紙等材料。
課程小結
本次旅游調查問卷
肌理一定是平面的嗎?
只要是客觀的材料,用手就可以感知到肌理,是嗎?
物體的表面都有肌理,對還是錯?
在本次肌理之旅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羅曼羅蘭曾說過, 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羅丹 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 少發現美
二、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 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
觸摸之旅 尋訪之旅 肌理之旅(質感) 感受之旅 創造之旅
三、自評
1 本節課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想象力和創作欲望、課堂活躍。
2整個課程以旅行的形式走訪了肌理世界, 提升了人文精神,強調了藝術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課改精神。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篇選自蘇教版教材小學語文十二冊第四單元,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了,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槍殺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1)江紅軍過草地時饑寒交迫,后續部隊連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懷忍痛命令把連同大黑騾子在內的六匹牲口槍殺的經過。
第三段(21)講大黑騾子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
二、說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高年級識字、閱讀的要求,又根據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認為本課的認知目標是: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②體會“艱苦、燃眉之急”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標為: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②體會“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學生在品味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驗彭德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閱讀有關于彭德懷及其他偉人的,學習他們的精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反復朗讀、討論、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具體的描寫,去體會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意思。課時建議:由于本課憑借多媒體輔助教學,再讀中感悟,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用2教時就能完成任務。
三、教法與學法
本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材特點,采用下列方法:
①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②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③朗讀感悟法朗讀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他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情操。本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朗讀進行適時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四、說教學流程
第一教時教會學生學習本科生詞,反復熟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會用“燃眉之急、艱苦”說話。
第二教時:細讀課文,品味朗讀,增加體驗,拓展延伸。
具體環節:
第一教時(分四個環節:)
(一)、運用多媒體引出課題多媒體出事大黑騾子,畫面轉換出示彭德懷英雄形象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大黑騾子,明白彭德懷的豐功偉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學生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讀懂了哪些內容?有疑問的地方適當作上記號,讀完討論、交流、質疑。老師適當點撥。(這一環節分三步:一是讓學生自學課文,二是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交流,三是在班級里交流的同時遇有疑問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讓學生在下節課再讀課文解決。)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只在課文的重點除給予必要知道,并給學生的學習以積極的評價和激勵,為下一堂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教時
一、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評價
1、教師范讀課文2-20小節,學生聽、體會,然后說一說、議一議、評一評,好的表揚,不足的指出。2、學生評:重點評議老師是否把彭德懷十分愛大黑騾子的感情讀出來,是否感受到彭德懷不忍殺大黑騾子的痛苦心情。3、根據學生的評議,老師把大家所說的概括成這樣兩條要求:⑴讀出彭德懷既愛又不忍心殺大黑騾子使得痛苦的心情。⑵讀出戰士不忍殺大黑騾子的感情。
二、學生反復練讀,體驗、評改
1、學生模仿老師練讀可以分小組、可以分角色讀,教師住個小組進行視察,不足的幫助學生糾正。
2、指明分角色讀(課文比較長,分2-7小節、8-20小節兩個小組讀,其中每個小組四人個分別讀彭德懷、老飼養員、戰士、旁白的話)其他同學仔細聽、體會,然后評議他們那些地方讀的好,為什么?不夠的我們來幫助他。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齊讀課文。(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相互評價,交流。學生對課文理解得到升華,領悟把握了語感,從而從整體上對科文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內化和積累。)三、學習第三段。理解“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含義。四、總結延伸激發學生看有關于紅軍長征途中偉人的故事。(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依據課程標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而設計的)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相關文章:
《離騷》說課稿推薦12-0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10-07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木蘭詩》說課稿推薦12-05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游子吟說課稿推薦12-11
《短歌行》說課稿推薦12-05
【推薦】學習計劃模板集合九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