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

時間:2022-09-11 14:27:0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必備】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總析

  《PEP Primary English》是一套全新的中小學銜接的英語教材。本教材編寫的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同學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為強調語言運用,注重同學能力培養,突出興趣激發,重視雙向交流和學科的融合。

  2.單元簡析

  PEP教材以每單元一個話題構建全書,每單元按A、B、C三大課型設計。教材因考慮到地區、師生等差別,教學內容具有靈活性和彈性。C局部為選修局部,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增加或刪減。

  二、教材處置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難點確定

  《 Where Is My Ruler?》來自于PEP第二冊五單元Part B的對話,主要教學內容為主動向他人借用物品,并做到有禮貌。因為,我始終認為:教材只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良好的資源,但決非教學的唯一和全部。教師是在“使用教材”,決非“教教材”。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教學順序進行調整,應該有著自身的思想和見解,而不能完全地拘泥于教材的內容,迷信于教材的布置。

  基于以上原因,我把Recyle1.中的選學內容“小制作Make a widow card ”和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的禮貌用語整合在這節課中作為了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句型Can I use your…和禮貌用語詞,如:Excuse me. Please. No problem……教學難點是讓同學在生活實際中靈活、恰當地運用該句型。

  2、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是以同學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戰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綜合行為的表示進行描述的,基于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學會用英語禮貌地向他人借用物品并做出恰當的應答;

  2) 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能夠輕松完成借用物品的任務;

  3) 情感目標

  培養同學合作的團隊精神,使他們懂得協助和分享,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4) 文化目標

  了解卡片的制作以和卡片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三、教法設計

  以課標的理念為指針,根據小同學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開展教學。

  1、 情景教學法

  皮亞杰說過“小朋友是天生的想象家,他們經常分不清虛擬世界和實際世界,他們有著無比豐富的想象! 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干使其表達富有真實的意義,因此,勝利的情景創設能極大地提高同學的參與熱情,它對于同學感知、領會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新知引入的環節中,我就創設了因教師忘記帶書而去借同學的課本這樣一個情景。

  2、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學習就是讓同學體驗學習過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勝利,同學在運用中學,為了運用而學,它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幾個教學任務:安排同學借用yo-yo, 制作卡片等,讓同學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

  四、說同學、學法

  經過近兩年的英語學習,三年級的小朋友們已經養成了初步的學習戰略,他們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一定的交際能力.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開展英語活動,參與意識強,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學習英語。

  因此,我以合作學習的方法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在本課中,我組建了學習小組,確定了小組長,一個學習任務安排后,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或組內成員協助下完成活動。這樣不同層次同學學習到了不同層次的英語,每個人均有不同層次的收獲。這既體現了教學面向全體同學的理念,也把分層教學落到了實處,防止了大班教學中局部同學得不到參與的現狀。

  五、教學手段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實物和多媒體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由于小同學的年齡和知識有限,決定了他們對直觀、新穎、有趣的資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中的這些教學手段符合小同學學習英語的特點,激發了同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40分鐘)

  1. 復習舊知,鋪設新知

  一上課,課堂便響起了輕松活潑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小朋友們合著旋律歡快的唱歌。緊接著,老師通過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擺放的說課稿讓同學快速說出其方位。

  該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復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識“Where is…”和“It’s…”,為新知識的引入做好鋪墊。同時,優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變化能吸引同學,為本課創設了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小朋友們自然地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認知準備。

  2. 設計情景,出現新知

  復習完后,教師準備上新課了。但是同學們卻發現老師滿臉焦急,四處在尋找東西。原來,老師忘記了帶來教材。怎么辦呢?課得繼續上呀!此時,同學們關注著事情的處置,完全投入到老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而老師掌握住這最佳時機,走進同學中,問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書嗎?)本課新知的引出順理成章。同學通過情景悟出其義,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創設情景,懸念引出新知,這符合同學學習語言的規律,它對同學感知和領悟語言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同學的參與熱情,師生的情感在小朋友們的踴躍借書中也得到進一步升華。

  3. 反復操練 鞏固新知

  在老師通過借書引出新知的同時,也讓同學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同學的語言輸入量。接著,老師拿出一個溜溜球,蠢笨地玩弄著,總也不勝利。在老師的示意下,小朋友們都爭相想上臺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展示自身玩溜溜球的技術。因只有能熟練說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機會上臺,所以同學們學習很有熱情,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協助,虛心向老師和小組長請教,力求快速學會新知。

  教師在這個局部先全班操練,再個別展示,然后小組互相協助、練習和運用,循序漸進,注意同學操練的“面”和“度”,使同學由不會到會,繼而熟練掌握,為下一步語言的綜合運用做好準備。誠如托爾斯泰所說:“勝利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的,而是激發同學學習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一單元第二小節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教學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頁的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五第1-4題。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一個數除以小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點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不變性質”等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節課教學內容,旨在讓學生初步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算理,掌握計算法則,滲透轉化的數學方法來培養相互聯系的辯證觀點、教材把列表、轉化等方法作為途徑,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方法,從而建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法則,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簡單問題和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初步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及事物之間互相聯系的辯證觀點。

  二、教學思路

  1、利用遷移,明確轉化原理

  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的算理是“商不變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后就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先利用20頁上的填表,復習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這一性質,為“轉化”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做發了輔墊,然后引疑,造成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興趣,產生探究的沖動。

  2、試做例題,掌握轉化方法

  明確轉化原理后,讓學生試算例題。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抽象出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總結出移位的法則。具體做法如下:①學生試做例題4,并講出例題小數點移位的方法。②學生試做例5。③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轉化時移位的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在得出計算法則后,還要注意強調:

 、判迭c向右移動的位數取決于除數的小數位數,而不由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確定。

  ⑵整數除法中,兩個數相除的商不會大于被除數,而在小數除法中,當除數小于1時,商反而比被除數大。

 、且⒁庑党ɡ镉鄶档臄抵祮栴}。對這一問題可舉例說明。如:57.4÷24,要使學生懂得余數是2.2,而不是22。

  3、專項訓練,提高“轉化”技能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針對上述情況可作專項訓練:

 、儇Q式移位練習。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后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后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跈M式移位學習。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于“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里,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三、教學中體現的新理念

  教學中如何成功的體現:教師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

  1、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愿望,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差異,處于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著差異。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維,有的人長于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就是學生的實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就越需要學生自己來探索知識,包括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既明于心又說于口。

  2、遇到課堂中學生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出現錯誤,特別是一些受思維定勢影響的“規律性錯誤”,比如學生在處理商的小數點時受到小數加減法的影響。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是批評、簡單否定還是鼓勵大膽發言、各抒己見,然后讓學生發現錯誤,驗證錯誤?當然應該是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想法。學生對自己的方法等于進行了一次自我否定。這樣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就比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分析或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學生促進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

  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因此,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1、要使下列各小數變成整數,必須分別把它們擴大多少倍?小數點怎樣移動?0.31.330.8750.009

  2、把下面的數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寫下表。

  被除數151501500

  除數5505

  商

  根據上表,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4、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填空,并說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點強調(4)的理由。(4)式與(1)式比較,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10倍,所以商不變,還是201,即562.8÷2.8=5628÷28=201)(該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的講與練,理解其轉化原理是:當除數由小數變成整數時,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數也應擴大同樣的倍數。)

 。ǘ┨骄克憷須w納法則

  1、學習例4: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1)學生審題列式:56.28÷0.67

 。2)揭示課題:

  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個數除以小數”。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現在除數是小數該怎樣計算呢?(把除數轉化成整數。怎樣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呢?)

 、趯W生試做:

  板演學生做的結果,并由學生講解:

  解法1:把單位名稱“米”轉換成厘米來計算。

  56.28米÷0.67米=5628厘米÷67厘米=84(條)

  解法2: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再計算。5628÷67=84(條)

  答:可以截成84(條)。

  講算理:(為什么把被除數、除數分別擴大100倍?)

  把除數0.67轉化成整數67,擴大了100倍。根據商不變的性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56.28也應擴大100倍是5628。

  小結:這道題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

 。á俑膶憜挝幻Q;②利用商不變的性質。)

 。4)練習:完成做一做第1題91.2÷3.80.756÷0.18

  思考:你用哪種方法轉化?為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轉化的方法及道理。獨立計算后,訂正。強調: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多少倍,由哪個數的小數位數決定?

 。ㄓ沙龜档男滴粵Q定。因為我們只要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成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如:0.756÷0.18=75.6÷18。)

 。ㄔO計意圖: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為自主概括法則作鋪墊)

  2、學習例5:買0.75千克油用10.5元。每千克油的價格是多少元?

  學生列式:10.5÷0.75。

  ①要把除數0.75變成整數,怎樣轉化?(把除數0.75擴大100倍轉化成75。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應擴大100倍。)

  ②被除數10.5擴大100倍是多少?(10.5擴大100倍是1050,小數部分位數不夠在末尾被“0”。)

  3、比較例4與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數在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在末尾用“0”補足。)

  4、練習:課本P21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歸納小結。

  (設計意圖:對被除數小數點移位后補“0”的方法,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學生試做后先不急于講評,讓他們對照教材中的兩個例題啟發學生觀察、比較兩道例題的不同點與計算時的注意點。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讓學生在充分積累經驗的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會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ㄈ┗仡櫩偨Y

  思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應怎樣計算?討論得出(填空):除數是小當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移動()(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磿鳳19-20,劃出重點詞語。

說課稿 篇3

  一、設計意圖

  《黃豆寶寶變魔術》是主題活動《營養的食物》中的活動之一,我們都知道豆漿、豆制品營養豐富,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制品。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黃豆寶寶變魔術,這是依據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選擇了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用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制品。

  二、說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1。知道黃豆可以制作豆漿、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2。通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的重點:通過觀察比較黃豆及豆制品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以這個重點為主的,主要是通過“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比較干濕黃豆的不同”、“了解黃豆能做各種豆制品”這幾個環節完成。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顒訙蕚浔仨毰c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并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ㄒ唬┪镔|準備:主要有干黃豆、濕黃豆、豆漿機、豆漿、豆制品錄象、鹵汁豆腐干等等。

 。ǘ┲R經驗準備:事先請家長帶孩子參觀菜場。

  四、說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觀察比較—知識深入—活動延伸關于引出活動,我考慮了很多。在以往的活動開始部分,大多采用游戲、角色對白,引出活動,為了更好地領會《綱要》,將各大領域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的創設情境(將黃豆倒在地上,)讓幼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科學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結合,自然的引出課題。在旁觀者眼里看來,這樣設計也許要亂一些,但我覺得對幼兒收獲更大,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嘗試。

  1、基本部分是:

 。1)通過觀察,初步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2)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干、濕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征,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觀看豆漿的制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4)通過看錄象,了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2、結束部分:聽優美的音樂,幼兒吃豆漿、豆腐干、鹵汁豆腐干。請小朋友一起品嘗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東西。并教育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而且還很有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

  3、活動延伸:去自然角觀察黃豆寶寶的又一個魔術(黃豆發芽)。

  整個活動由淺至深,從易到難。

  五、設計亮點:

  1、重視幼兒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是通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幼兒只有通過探索、操作實踐,才能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幼兒探索科學的操作過程,而急于把答案告訴幼兒,使活動過程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科學活動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對于幼兒來說,操作過程遠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因此,重視幼兒的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尤為重要。如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操作活動的材料:干、濕黃豆,首先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充分的探索時間,并讓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同時為幼兒創設安全、和諧的心理環境,解答幼兒的疑問,為他們的好奇好問的探索加以鼓勵和支持,幼兒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支持,就會態度積極主動去嘗試,探索。和諧寬松的氣憤能活躍幼兒的.思維,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重視幼兒探索活動的評價評價活動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以后探索活動的興趣,對那些認真參與探索活動的幼兒要給予表揚,對每個能很好參與活動的幼兒要予以鼓勵,提出建議,鼓勵膽小的幼兒要樂于參與活動,使幼兒真正感受到探索科學活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恰當的評價活動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再探索的愿望。

  3、教法的科學化、多樣化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通過觀察法、比較法、操作法、游戲法、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學習。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松、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編課文是湘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通過父子倆的對話,巧妙地設下懸念,設下疑問,激起孩子解疑的興趣。通過文章的學習讓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時間的可貴。

  2.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發奮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偷”指的是誰。

  2.指導學生明白時間可貴的道理。

  二、說教法學法

  引導法、誦讀法、感悟法、討論法、自學法

  三、說過程

 。ㄒ唬⿵土暽衷~。

 。 ) ( ) ( ) ( ) ( ) ( )

  作家 搖動 猜猜 舍不得 浪費 懶覺

  ( ) ( ) ( ) ( ) ( ) ( )

  警察 厲害 寶貴 知識 貪玩 成績

 。 ) ( ) ( )

  影子 驚 奇 睜大眼睛

 。ㄕn前讓學生給生字注音,組內交換批改。小老師帯讀。把主動權充分讓給學生)

  (二) 自讀課文,質疑。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了課文后,我會思考提出問題:

 。ㄒ龑W生先自己思考提問,再在組內交流,然后再在班內展示自己的問題。這樣既能訓練學生靜心的讀,讓學生讀進、讀懂,又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取長補短)

 。ㄈ 引導學生小組內討論學習,解疑。

  1、找出小明和爸爸的對話,用“ ”劃出,并選擇其中的一次對話在小組內分角色有感情地讀讀。

  2、請小組展示讀,老師適時引導理解感悟句子。

 、倌桥聥寢屨f您懶,還是怕爺爺擰耳朵呢?(指導用“是還是”說話)

  ②在你睡懶覺的時,它偷走你寶貴的時光;在你上課不專心的時候,它偷走你就要得到的`知識;在你貪玩的時候,它偷走你應該取得的成績(引導學生明白:當我們睡懶覺的時候,時間就白白的浪費了;因為我們上課不專心聽課,時間就又浪費了,知識就沒有學好;因為我們貪玩,學不好知識,成績就跟不上了。)

 、劭偸乔那牡貋,悄悄地去,看不見影子,也聽不到腳步聲。

  3、小組討論歸納小結。

 、龠@厲害的“小偷”偷走了我們什么“東西”呢?(時光、知識、成績)

 、谶@厲害的“小偷”是誰?(睡懶覺、不專心、貪玩不珍惜時間)

  4、明理悟情(教育學生懂得珍惜時間)

 。ㄐ〗M學習真正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調控能力、約束能力、管理能力、協作能力、自學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得到訓練與提高)

 。ㄋ模╈柟叹毩

  1、仿寫句子。

  您是怕媽媽說您懶,還是怕爺爺擰耳朵呢?

  2、我會查找有關珍惜時間的格言:

 。▽、讀、說、論、寫想結合,更能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ㄎ澹┱砼c評價

  1、自我評價:認真,自我獎勵( ) 還行( ) 需加油( )

  2、小組內評價:積極參與討論( ) 團結協作( )大膽表現( )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對促動今后更大的進步)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二章、第22.3節《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第四課時實驗與探究。它是繼傳播問題、百分率問題、長寬比例問題這幾個基本問題的學習后的探索活動課,對于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與學生現實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的確定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現實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在初中數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實際應用在初中數學應用問題中極具代表性,它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繼續,又是二次函數學習的基礎,它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本節課以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的實際問題為載體,通過對它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體現數學建模的過程幫助學生增強應用認識。

  一元二次方程解實際問題的應用相當廣泛,在幾何、物理及其它學科中都有應用,因此它成為了初中數學學習的重點。這種應用的廣泛性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能讓學生體會到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快樂。本節課主要側重于一元二次方程在幾何方面的應用

  大量事實表明,學生解應用題最大的難點是不會將實際問題提煉為數學問題,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要復雜一些。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比較缺乏社會生活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弱,這就構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二)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根據新課標對方程的具體要求和初三學生的認知的特點,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的: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某些問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以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為載體,加強學生對數學建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過程與方法: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探索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對之進行描述。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用一元二次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知識應用的價值,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做數學的快樂,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實際問題。

  難點:發現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教法的確定與學法指導

  我們學校在去年實行了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的教學模式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對于每個專題都要經歷預習、展示和達標檢測三個環節,經過一年的訓練,學生們已經有較好的自學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實踐表明,學生給學生講題,同學們會更有興趣,也更容易接受,學生通過自我展示不但能激發他們的表現欲,還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競爭意識。

  我們讓各個小組輪流來當課堂“小老師”,以提高他們的合作水平和對試題的閱讀理解能力,同學們和教師也會根據每個“小老師”講解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修正和補充,強調重點,總結規律。為了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善于發問,我在課堂上引入“獎勵分”制度,對于獨特解法或有提出創造性問題的同學和小組給予1——3分的獎勵。本節課是對一元二次方程應用的基本問題的學習后的探索活動課,在預習課上我已經下發了試題學案,并給每個小組分配了展示任務。學案上我選用了了四道實際問題,要求同學們找出試題特點和關鍵詞語以及易錯點,并用硬紙板和鐵絲做出相應的試題模型。預習課上學生先做題再合作,同學們之間有充分的交流和討論。

  (四)教學過程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外部刺激喚起主體的情感活動時,就更容易成為注意的中心,由此我選了這樣的幾道題:

  1、在信息時代,郵政特快專遞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我們同學要給“希望小學”郵寄一些學習用具,為了保證學習用具不受潮損壞,同學們決定自己制作一個包裝盒,為此,選用長80厘米,寬60厘米的紙板,在四個角截出四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然后把四邊折起,做成一個底面積為1500平方厘米的無蓋長方體盒子,并配上相應的蓋子,同學們想一想怎樣求出盒子的高?

  我先讓每一個小組展示用硬紙板制作的模型,相互比較形狀各異的長方體的紙盒,談一談有什么發現,同學們會說:截出正方形的邊長不同,盒子的高,底面積也不同,還有正方形的邊長就是盒子的高。展示小組再將問題具體解答,不難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的解,教師追問展示小組請說出解這道題需要注意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夏天”主題單元的一篇課文,它語句優美,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文章通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四個小伙伴的語言展現了荷葉的美以及荷葉給他們帶來的愜意和喜悅,通篇洋溢著童真、童趣,不僅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像,更有利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獲得情感體驗,從而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條理清晰。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6個要求規范書寫的熟字,再次充實著學生的識字量,課后“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2、教學目標:針對課文的這些特點,我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后,確定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全文。(2)情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給小朋友也帶來了歡樂。(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教學重難點:我根據教材確定重難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并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愿。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范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培養他們的熟讀能力,想象力,表達能力。我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基本運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

  三、教法運用與學法指導

  1、教法運用: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我有如下設想: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伙伴的身份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2、學法指導: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因此確定運用“自主讀——合作讀——練習說”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四、媒體運用與環境構思

  我運用遠教資源,優化課堂教學。

  引入新課――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讀訓練――課件、視頻――指導學生朗讀

  培養想象――課件――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在評價學生能力水平上,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讓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五、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步 驟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媒體 運用 設計理念 激 情 導 入

 。ǎ保┎シ乓曨l (2)語言描述 學生邊聽邊看 視頻 我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視頻錄像。通過生動逼真的情景,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會初步感受到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 (2)讓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指名學生讀課文。 (4)師生評價。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 (2)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生讀。 (4)學生評價。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愿望,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能逐步培養起他們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積累語言朗讀訓練 (1) 視頻范讀課文。 (2) 比賽讀 。 (3)分角色演讀。 (4)師生共同演讀。 (1)學生聽。 (2)個別讀、小組讀、男女同學讀。 (3)小組內角色演讀。 (4)一個小組上臺演讀。 (5)全體學生演讀。 課件 視頻 我運用遠教資源的Flash課件范讀。讓學生初步知道怎樣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我運用遠教視頻,使學生聽覺、視頻都參與感知活動,能最大限度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并愛到感染,充分投入到演讀過程中。 拓展課文培養想象 (1)啟發學生想象。 (2)讓學生做畫。 (3)播放音樂 。 (1)學生在小組內練習“荷葉是我的---”或“我想對荷葉說些什么”、做些什么練習說話。 (2)學生自愿說話。 (3)學生作畫。 課件 我借助遠程教育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畫一幅“荷葉是我的……”的畫。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七、教學后記 我運用遠教資源進行教學,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并且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課堂中提高了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創建了一個非常活躍的課堂。不足處是對遠教資源的運用還不夠熟悉,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恰當。以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多加改進。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03-27

春風說課稿說課稿《春》11-18

實用的說課稿 說課稿的內容03-13

《春》說課稿春說課稿05-09

說課稿說課稿怎么寫05-16

實用說課稿說課稿范文02-06

《6的乘法口訣》說課稿_說課稿10-28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久久少妇一级视频 | 在线观看你懂的亚洲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五月六月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