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

時間:2021-05-21 10:08:39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特點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根據課標對五年級的學段要求,本單元以“情”立意,以“感受親情”為人文主題,以“有感情的朗讀和琢磨課文語言文字,學習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親情”為語言訓練目標,安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四篇課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曉聲小說《母親》中的節選。課文語言平實,筆觸細膩,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不顧別人勸阻毅然拿錢給我買書的故事,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勾勒出一位辛勞、瘦弱、開明、慈愛的母親形象,字里行間吐露著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三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放手讓學生自主研讀文本,邊讀邊悟,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做好理解和品味賞析,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四、說教學流程

  本文情感豐富,每句語言都蘊含情意,但因為是略讀課文,學習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華中的精華,在教學時,我緊扣目標,安排教學內容,主要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

  第一環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孩子們,在上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我們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迸發出父愛巨大的力量,作者是如何表現父愛的力量呢?今天,我們再一起走進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世界,用同樣的方法,感悟母愛的力量。”通過回顧復習,注重了專題單元間課文之間的聯系,知識的遷移,揭示了學習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年級的學生應該達到一定的閱讀速度,邊讀邊感知主要內容是必備的能力,是閱讀的基礎。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讓學生試著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把覺得最有價值、最能幫助分析、理解課文的問題提出來。目的是鼓勵學生善于提問題,教會學生會質疑解疑。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體會情深

  因為本篇課文時略讀課,文字淺顯易懂,所以本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動筆劃出感觸最深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注重閱讀批注的訓練。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再通過對母親外貌、行動、語言描寫語句的朗讀,解決了一個中心問題“作者是如何表現母親的深沉?”體會了母親對我深深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敬仰。最后分角色朗讀全文。這樣設計,目的把學生支離分散的感受整體化一。“以人為本”注重朗讀,再讀中悟、悟中讀。讀中質疑讀中解疑。小組交流全班交流中分享著成功的喜悅,構建真正的以學生為本的人文課堂。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情感共鳴

  1. 聯系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母愛的故事。

  2. 自由朗讀課后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 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書法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4. 說說與母愛有關的名言。

  這個環節精心設計了從畫面、詩歌、古詩、名言等方面的拓展延伸,目的讓學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愛。讓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產生共鳴。也真正體現大語文的教學觀。

  第五環節:情感升華,情感內化

  在《燭光里的媽媽》樂曲聲中,讓學生寫出此刻最想對母親說的話。目的是把作者熱愛母親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進行人文教育。

  四.說教學方法

  1 、以讀代講法,教學中讓孩子們“讀、讀、反復的讀”,在讀中感悟。

  2、 合作探究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是實現三維目標的根本方法。

  3 . 交流分享法。讓生本理念進課堂,激揚學生生命,放飛學生心靈。

  。

  五.說學習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學生語文素質培養的關鍵。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學會朗讀。即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出感情來,在反復朗讀進入文中情景。根據不同人物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使學生明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這一道理。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統一。

  五、說板書設計

  這一設計目的使學生與母親心與心的碰撞,愛與愛的交融。一顆心型,心型正中是課題 慈母情深 下面是 深愛母親 左邊是 渴望買書 讓我買書 擁有好書 右邊是 母愛偉大

  渴望買書 母愛偉大

  讓我買書 慈母情深

  擁有好書 深愛母親

  六.說教學反思

  這篇為我們呈現了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從一個側面,告訴了我們人生的艱難。這里有對書的摯愛,有無私的母愛,有人的尊嚴,有斗爭,有勝利。一切都要我們用心去感悟。 因此我設計以誦讀為經線,悟讀為緯線,讓生本理念進課堂,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讀出意,讀出情,讀出韻,讀出味。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構建課堂,一定是一堂別致、精美、大氣,疏密有致、意境深遠的課堂。

  最后,我想以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生本教育思想書籍中的一段話做小結:

  沒有人能夠知道春風的顏色,只有當她吹拂過山川和原野,沒有人知道教育的發生,

  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沒有人知道孩子們的智慧,只有當他們自由的思考和實踐。只有讓學生擁有好的閱讀方法,擁有自讀自悟心靈自由放飛的課堂,才能讓我們真正收獲教育的春天。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上(下)午好:

  一、教材解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品德與生活 》, 一年級上冊五單元中的主題 《 親親大自然 》。

  本主題的主要內容是:

  1、親親大自然

  2、美麗小問號

  3、想個好辦法

  本主題訓練的要求是:

  在與大自然交朋友中,通過動手,動腦,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樣的,一年四季無處不在。

  2、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大自然的美。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滲透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的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本主題的教學

  教學重點:學生有感受四季、體會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讓學生懂得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

  四、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要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她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她們自身對于知識的理解、領悟和積累,課堂教學中遵循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具體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1、情景教學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各種情景,形象直觀的讓學生掌握本主題的教學重點。

  2、賞識激勵法。學生在討論質疑,交流體驗等各個環節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的課堂教學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

  個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學習氛圍,所以本主題的學法指導是: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五、教學過程:

  為達成本主題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按照品

  生品社教學流程我把課堂教學分為三個大環節:課前感知、課中體驗、課后踐行,現在我就這幾個環節說一說對本主題的教學設計。

  一、課前體驗,初步感悟

  談旅游,欣賞美景圖片

  (通過這幾個活動讓孩子對主題進行初步感知,獲得初步的 認識,為課中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一)引入話題,喚醒生活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

  (二)合作交流,體驗生活

  你喜歡的季節有那些美好的景物,同位前后位之間,說一說,討論一下,看誰把自己喜歡的季節描繪的美。

  讓我們由衷的說一句:大自然真美!

  (三)深化感悟,引導生活

  (一)、大自然的求救信

  1、亂摘花草

  2、亂扔垃圾

  3、捉小鳥

  4、垃圾扔水里

  同學們真有愛心,老師相信有了你們的努力,大自然會永遠美麗的。

  (二)、環保公約

  為了讓更多的人愛護大自然,我們制定個環保公約吧!

  三、課后踐行,內化感悟

  同學們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為我們學校來自大自然的朋友們去

  “社會即學校,要在生活中尋找教育。”教師應把視線轉移到課堂外的學校、家庭、社會中,將課堂上初步獲得的知識及時地去實踐、才能得到鞏固、深化,變成自己的財富,為其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

  六、板書設計:

  根據活動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形象直觀的展示了活動的主題,便于孩子整體把握教材,促進孩子對本主題內涵的領悟。

  七、教學反思:

  卡迪爾說:“我思故我在”人不能躺在感知的溫床上,而要走在智慧的跑到上,們教師讓做有思想的教師,讓學生享受有思想的教育你,所以本主題活動后我就反思自己的課堂行為,發現: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本單元中的第三小節,教材共2頁,分為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和觀察比較聲音的高低的變化兩個活動.與第一小節《聽聽聲音》和第四小節《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有著緊密的聯系。是基于《聽聽聲音》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兩節課的基礎上來探索研究的,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科學概念目標: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按教科書要求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音量與音高的科學概念,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

  教學難點: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

  (三)、教學材料準備:

  1、分組材料:1把鋼尺或塑料尺、4個同樣的杯子里面裝有不同量的水、1張“橡皮筋音高的變化”實驗記錄單、一個小盒子、2根相同的橡皮筋。

  2、教師準備:、一個小鼓、尺子。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于聲音在各個方面都有基礎性的前概念。過程與方法方面,他們有了一定的觀察基礎,經歷了一些探究活動,會進行比較詳細的觀察并作相應的記錄,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識方面,他們知道聲音是不同的,知道聲音有大小的區別,并且經歷了探究聲音發生的過程,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在情感方面,他們對科學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科學探究活動,愿意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以上這些有利條件會對本課的探究活動起積極作用,但在孩子們的前概念中,往往將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與生活中的現象相混淆,他們聽到高音會誤以為聲音強,聽到低音就會認為聲音弱。如音高與音量分辨不清的話,就根本無法區別振動時產生的現象,更不能把觀察到的現象總結成規律。所以“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將會是孩子在本節課的學習上遇到的一個大困難。

  三、設計理念

  通過教師的啟發式點撥,引領學生通過提出問題——細心觀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的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能夠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展開合理的推測及驗證,總結其規律。在教學中,力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注重過程,也注重概念的滲透,使學生真正理解科學的意義.

  四、說教過程

  (一)、激趣導入:

  著名教育家于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上課伊始,放一些聲音讓學生聽,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會馬上集中到課堂上,學生在在聽聲音時會產生有關聲音的疑問,”師抓住時機,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想要解決的問題進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

  活動一: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1、出示小鼓,用不同的力量分別敲擊出強音和弱音,讓學生分辨有何不同。引出聲音的“強弱”及“音量”的概念。

  2、做拍手游戲,讓學生強烈感受聲音的強弱.這近20秒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對“音量”有更立體更全面的認識。

  3、引導學生猜測:為什么我們能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呢?學生的猜測可能五花八門,可能與真正原因距離較遠,教師可以做適當的引導,如:“我們知道物體能夠發出聲音,是因為振動的關系,那聲音的強弱與物體的振動是否也有關系呢?”

  4、學生交流想法,提出試一試的要求。提示實驗注意事項。(不能讓直尺拍打桌子,教室內要保持安靜,還要注意觀察尺子的振動狀態。)

  5、學生利用直尺進行實驗,師巡視指導。

  6、匯報觀察到的現象,總結,板書。

  [設計意圖:我們知道,學科學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動手”實踐活動自可少,但這還不夠,學生還必須有“動腦”的理性體驗。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動手”的實踐活動的同時,更關注學生“腦”的活動,讓學生手腦并用,故在探究“聲音的強弱與物體的振動狀態的聯系”的活動時,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學生在反復的觀察和描述中,將聲音的強弱(大小)與尺子振動幅度的大小聯系起來,從而建立起振動幅度大聲音強(大),振動幅度小聲音弱(小)的概念。]

  活動二:觀察比較聲音高低的變化

  1、認識聲音高低的變化

  (1)用二胡分別演奏高音低調和低音高調兩種聲音,請學生分辨不同,學生馬上會發現強弱的不同。師再追問:除了音量不同之外還有什么不同嗎?

  (2)語言描述,并與音樂課和語文課相聯系,幫學生建立感性認識。

  (3)總結音高的概念,并板書。

  2、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1)出示教材所示的四個杯子,問:如果用小棒敲擊,發出的聲音會一樣嗎?

  (2)預測發聲情況,填寫記錄單(教材30頁)。

  (3)實驗,交流結果。

  [設計意圖:敲擊杯子可以發聲,這可能每個孩子都知道,而且可能都經歷過,但裝入不同的水敲擊會發出什么聲音,他們充滿了好奇。發表自己的推測后就迫不急待地進行實驗。

  實驗中他們為驗證自己的猜測,仔細傾聽、認真記錄,儼然一副小科學家的模樣,當他們聽到與自己猜測一致的時候,興奮的不得了,成功的感覺溢滿心間,這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物體可以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同時也是對聲音的高低又進行的了一次分辨練習,幫助學生區分音高和音量,為突破難點做鋪墊。]

  (4)摸摸自己的嗓子感受一下,發高音和發低音時嗓子狀態有何不同?

  [設計意圖:做這個補充活動,是因為擔心學生對音高的分辨只通過以上一個活動恐怕很難改變學生的前概念,所以我又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嗓子發出高音和低音,并提示學生用手摸自己的嗓子有何不同。這是對音高分辨的一個鞏固,也是為下面探究與物體振動之間的聯系這個活動做鋪墊。]

  3、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1)師:我們在研究聲音強弱的原因的活動時,發現了是與振動幅度有關,那你想過音高與振動之關會有什么關系嗎?

  (2)學生猜測,有的說是與用力的大小有關,有的說是與物體有關,有的說與振動的快慢有關……

  (3)通過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

  [設計意圖:教材在這個活動中是將橡皮筋掛在釘在板子的鐵釘上,我進行了更換,用了一個小盒子,既方便操作,又能解決聲音弱小不容易分辨的難題。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中學生較難理解的部分,所以用前面的一系活動做鋪墊,在實驗中教師要做好巡視指導。]

  (4)匯報,分析實驗結果,總結規律,板書。

  (5)引學生分析上一個實驗中杯子發出高、低不同聲音的現象的原因。

  [設計意圖:共同分析剛剛敲過的四個杯子,為何發出高低不同聲音的原因,是將所學知識及時應用,真正落實“課標”中提出的“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的問題”這一目標,讓孩子在第一時間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拓展延伸

  除了松緊能夠決定音高,物體的長短、粗細都會影響物體的振動狀態,也就是會決定聲音的高低。于是在課的結尾出示吉它,讓學生試分析"調弦松緊是為什么?"然后遷移到“琴弦有粗有細,而且總是一手彈弦、別一手按弦,這又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上,引發學生思考“發聲物體的長短、粗細是否與振動的快慢有關”這個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活,有了本節課的探究經歷,在探究欲望極濃的情況下將小盒借給他們,孩子們會欣喜若狂,并告訴他們下節課要一起交流結果,這會讓他們的探究熱情更高,為下一節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做準備,拓展了科學課程的空間。讓“課”斷“音”不斷

  以上只是我對這一節課粗淺的認識,我不知道我的做法和想法是否得當,所以特別珍視這次學習的機會,期待老師同行能不嗇賜教!

  板書:

  3、聲音的變化

  聲音的強弱音量振動幅度分貝(dB)

  聲音的高低音高振動快慢赫茲(Hz)

  附記錄單:

  “橡皮筋音高的變化”實驗記錄單

  實驗時間:記錄人:

  拔動較松的橡皮筋時發出()音,橡皮筋振動()

  拔動較緊的橡皮筋時發出()音,橡皮筋振動()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有關,振動越(),發音越()振動越慢,發音越()。

說課稿 篇4

  《妙筆生花》這篇教材是湘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第十二課說課過程我分為五個環節進行;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三說教法;四說學法;五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在《彩墨游戲》一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在“玩”的基礎上,運用己了解的水墨畫的基本表現方法來描繪表現各種不同物體形象。讓學生在充分的藝術實踐中發揮主動性,啟發想象,達到兒童思維能力的訓練,進而達到兒童基礎情感的培育和自身個性的發展。

  2、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確定本課三點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初步掌握簡單的傳統寫意技法。

  能力目標: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把握筆墨的濃淡變化表現花卉的形象特征。

  情感目標:通過對中國畫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中國畫的形式美,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有意識地涂抹點染表現濃淡干濕效果的花卉圖。

  教學難點:墨色的濃淡干溫效果與物象表現有機結合。

  二、說學情

  通過《彩墨游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體驗墨色在生宣紙上的豐富變化,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隨意性強,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本課十分合適學生大膽表現。但是學生對用筆用墨較拙手,缺少變化,在“潤筆”方面掌握不夠。

  三、說教法

  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必要手段。藝術課程的學習尤其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而視頻欣賞具有很強的沖擊力。同時依照教學方法的優化原則和本課內容特點,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范例教學法、演示法、練習法。

  四、說學法

  在學法上主要通過觀賞、探討,嘗試體驗進行創造表現,以達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表現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我分為五個環節進行。

  (一)欣賞激趣

  開始上課了,我充滿激情地說:“同學們,看,神筆馬良來到了我們的教室。”(緊接著我用課件出示神筆馬良圖)“請同學們仔細看看,神筆馬良手中拿的是什么筆?”學生的回答是毛筆后,我接著說:“神筆馬良給我們帶來了一幅神奇的畫,想不想看?”(接下來繼續播放國畫動畫)讓學生感受傳統中國畫之美。

  看了國畫動畫,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情緒隨之高漲,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動畫卡片。

  這時,我順勢引出問題,剛才的畫是用什么工具、材料作畫的呢?誰知道請說說。

  學生在我的提問下紛紛舉手踴躍發言。接著我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對了就是毛筆、中國畫顏料、墨汁、宣紙等為中國畫工具、材料。”

  然后,我趁勢引入課題,進行板書:

  《妙筆生花》(活動一)

  二、探討方法,嘗試體驗。

  這里我分兩個小環節進行。

  1、觀察

  我用課件出示韓墨的《雨余秋更清》

  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同桌互說這幅畫給你什么感受?接著全班交流,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我進行小結:“涂抹點染的墨痕在宣紙上可以產生濃淡干濕的變化。能引起豐富的聯想,再添上幾筆又有了生動的形象。”

  在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寫意畫的形式美之后,學生開始按捺不住,躍躍欲試,這時學生的作畫欲望開始顯露出來。我繼續火上澆油。“陳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支神奇的毛筆,讓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緊接著,我開始在宣紙上示范畫線條,給學生直觀感受不同的線。這時學生的動手作畫欲望完全被激發了出來。接著我讓學生根據視頻上的要求和示范嘗試筆墨。我層層推進,接下來我用課件出示四幅小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四幅小圖,做如下訓練,看看有什么變化!意圖:讓學生嘗試體驗墨色的豐富變化。

  a、用筆調淡墨后,在筆鋒上蘸濃墨一筆畫完。

  b、用筆調墨后,在筆鋒上蘸較濃的顏色一筆畫完。

  c、先用墨畫,再用色染。

  d、先用色畫,再用墨點。

  讓學生小試牛刀之后,我緊扣教學目標,繼續引導學生分析練習作品,進行想象,“你覺得這幅畫象什么?”學生會說:“象花,五顏六色的鮮花。”隨之進入第三個環節。

  三、提出要求,即興創作。

  展示花卉示范作品,我直觀演示花卉畫法。為了讓學生創作出有個性的作品,我不急于讓學生馬上創作,而是讓學生接著欣賞課本上的學生作業。(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上優秀的學生花卉作品,通過欣賞優秀的作業后,學生的心中已經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花卉圖。)我趁熱打鐵,提出作業要求:(課件出示)

  運用線的組織變化和墨色的不同,用自己的方式大膽嘗試畫一幅花卉圖。

  四、實踐、展示創作過程

  學生根據繪畫構思嘗試,老師巡堂輔導,鼓勵膽小的學生大膽用筆作畫。同時循環播放學生優秀作業,為繪畫基礎差的學生提供參考。

  五、展示評述,學習拓展

  將若干學生的作業在黑板上展示,給學生美好愉悅的視覺感受。

  讓學生對作業互相進行評價交流,這樣,不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分享勞動成果中獲得成就感和學會繪畫技巧。這樣整節課就在學生快樂的享受勞動成果中結束。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活動背景:

  看著孩子們興奮得叫著、跑著,追逐著五顏六色的泡泡,我的心情也隨之跳躍起來。于是一場關于泡泡的活動方案悄悄醞釀起來。

  二、活動目標:

  1、了解泡泡的特性,學會制作泡泡水,知道無論什么形狀的管子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泡泡,感知空氣與泡泡形成之間的關系。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和科學探索的興趣,體驗同伴間交流、協作的快樂及創造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糖、鹽、洗衣粉、肥皂、洗潔精、一次性杯子、粗中細三種型號吸管、硬紙板制成的三角形管子、正方形管子、梯形管子、水等人手一份,筆、紙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游戲《抓泡泡》導入,了解泡泡的特性

  1、教師出示吹泡泡玩具,帶幼兒玩抓泡泡游戲。

  2、結束游戲,師幼談話。

  剛才抓泡泡時你們的心情怎樣?有什么感受?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抓泡泡時發現泡泡有哪些變化?

  二、制泡泡水

  1、提問

  (1)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成泡泡水呢?

  幼:洗潔精、糖、鹽、肥皂、洗衣粉。

  (2)這些材料是不是都能制成泡泡水呢?現在我們就來試一試看吧。

  2、幼兒做實驗,并做好記錄,教師觀察引導。

  材料結果

  糖×

  鹽×

  洗衣粉√

  肥皂√

  洗潔精√

  3、請幼兒說說實驗中的發現

  ⑴洗衣粉、肥皂、洗潔精這些洗滌用品可制成泡泡水

  ⑵洗衣粉等兌少了也吹不成泡泡。

  ⑶沾泡泡水時要充分,不能用太大力吹,不能吹得太快,否則也吹不起來。

  三、用不同形狀的管子吹泡泡(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1、出示各種形狀的管子,請幼兒說出各是什么形狀。

  2、教師拋出問題

  △圓形管可以吹出圓泡泡,那三角形的管子會不會?

  △吹出三角形的泡泡呢?正方形的管子會不會吹出正方形的泡泡呢?

  △梯形的管子會不會吹出梯形的泡泡呢?

  3、幼兒做實驗。

  4、請小組代表說說實驗結果。

  5、教師:無論什么形狀的管子吹出的泡泡都是圓泡泡。

  四、吹奇特泡泡

  1、剛才大家吹的泡泡都是一個一個、單一的,現在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看看誰能吹出奇特的泡泡?

  2、幼兒探索吹奇特泡泡

  ⑴兩根吸管合二為一吹泡泡。

  ⑵四根吸管合在一起吹葡萄串泡泡。

  ⑶細吸管外套粗吸管吹泡泡。

  ⑷在桌面上吹半球形泡泡。

  ⑸五名幼兒在桌面上合吹泡泡花。

  五、說泡泡--不用嘴吹的泡泡

  師:剛才我們都是用嘴巴在吹泡泡,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泡泡?

  五、活動延伸:

  畫泡泡

  六、活動反思: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轉瞬即逝的泡泡,竟給孩子們帶來了如此多的樂趣!從一開始抓泡泡,到制作泡泡水,到用不同形狀的管子吹泡泡,再到吹奇特泡泡,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想象創造像開了閘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吹奇特泡泡里的種種奇思妙想怎是成人能預想到的!

  七、延伸活動:

  幼兒熱情依然不減,同時我也發現幼兒其實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蒼白,他們的小眼睛就如攝像機一樣地把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拍下來,并儲存在小腦瓜里。他們記得生活中那么多的不起眼的小現象:輸液的氣泡、輸氧時的氣泡、啤酒里的氣泡等等。孩子們是因為喜歡才有興趣,因為有興趣才那樣投入,因為那樣投入才擁有了這么多發現和歡樂!我愿永遠與孩子相聚在這心心相通的世界,做他們成長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相關文章:

《離騷》說課稿推薦12-0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10-07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木蘭詩》說課稿推薦12-05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游子吟說課稿推薦12-11

《短歌行》說課稿推薦12-05

【推薦】學習計劃模板集合九篇02-0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最新国产国语对白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 久久精品视频21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