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
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贊揚了艄公憑著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并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贊美他。
文章開篇并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為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
洶涌奔流的黃河足以讓作者驚嘆不已,然而更使作者驚訝的是在湍急的黃河上還有羊皮筏子貼浪前進,如履平地,而且還載著六七個人,文章到此,場面驚心動魄,行文跌宕起伏,處處充滿驚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談笑風生,勇敢大膽,羊皮筏子的艄公沉著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與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稱艄公為“黃河的主人”。
綜觀全文,課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通過對課文的品讀,讀懂課文內容。熟讀成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評價能力。通過觀看錄象,感受黃河的磅礴氣勢。
3、情感態度目標:在朗讀中感受黃河風浪的險惡和艄公的勇敢、沉著和智慧,進而體會人類征服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本質力量。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難點是對黃河的認識,因為黃河離孩子很遠很遠,要借助媒體來突破這一難點,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有機聯系也是難點。
第一課時
我準備圍繞“介紹黃河,板書揭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鞏固練寫”這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
介紹黃河,板書揭題
讓學生談談心中的黃河,聽老師介紹黃河,出示古人描寫黃河的詩句,讀一讀,初步感受黃河。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在這環節中,讓學生充分的閱讀,在朗讀中自學生字,了解大意。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采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對文中重點字詞進行正音、理解。
四、學習字詞,鞏固練寫
示范“艄、滔、履”的寫法,說說注意點。
第二課時
共分六個模塊。
第一模塊:整體感知,初步感受黃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后用一個詞語(最好是成語)說出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黃河的氣勢之大。播放黃河萬馬奔騰、滾滾東流的錄像,領略黃河的氣勢,感受黃河的磅礴宏偉!在播放錄象的同時教師相機朗誦,激起學生的共鳴。
第二模塊:自讀自悟,感受皮筏的小、輕
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作者是什么感覺呢?讓學生通過讀一讀二至五小節,邊讀邊把有感想的地方劃出來,寫一寫感受。然后交流各自的認識,教師適時點撥,老師點出“作者初見到湍急的黃河,為一驚,遠望鼓浪的橡皮筏子為之再驚,細看到筏上有人更驚”的觀察思路、認識思路,并用朗讀展現這種越來越驚的層次。(由遠而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膽、驚訝、激動、興奮、吃驚。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受。我抓住了“啊”進行多元解讀,讀出其驚訝!耙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怎么讀,如何讓學生讀進去。通過反復閱讀、評價的方式讓學生明白該怎樣讀好。
第三模塊:交換角色,感受艄公技術高超。
這樣小而輕的羊皮筏子,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漂流,作者不禁提心吊膽,如果讓你坐在上面,你敢嗎?來讀一讀6、7小節,體驗乘客與“我”形成的鮮明對比,反襯出艄公高超的駕筏技術。接著用一組排比句試問: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流,那是因為讀——
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洶涌的黃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為讀——
之所以乘客能談笑風生,那是因為——
讓學生連讀三遍“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一段,再現艄公高超的技藝。
第四模塊:抓關鍵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以“皮筏上的乘客憑什么能談笑風生?”為切入點,了解那艄公憑什么贏得了乘客的信任?理解中心句“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能聯系6—8節,說說對勇敢、智慧、鎮靜、機敏這幾個詞的理解。在理解詞語的同時,引導學生討論艄公會遇到的怎樣的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在此基礎上找尋艄公能克服這些困難的原因,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著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及他那高超的駕筏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相機理解“如履平地”這一字!領略艄公風采后,齊誦最后一自然段,用作者的話贊美艄公。
第五模塊:讀寫結合,內化精神
剛才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黃河波濤洶涌、濁浪排空的氣勢,領略了黃河主人勇敢鎮定的風采,此時,再活用語言和語言規律,進行極具個性色彩的言語實踐,用
“艄公,我想對你說——”寫一段話,用自己的話贊美艄公。
交流完畢,播放黃河錄象、歌曲,再次感受黃河的氣勢和黃河主人的風采。
第六模塊:延伸拓展,升華主旨
黃河上的艄公至今已是罕見,學生由于陌生,往往很難與自己聯系起來,請學生課外收集一些在外界的挑戰中獲勝的人物,如航天英雄、登山運動員等,這樣進一步落實德育目標,感受人類的偉大和不平凡,激勵學生要向他們一樣勇敢地面對一切,做生活的強者、生活的主人。
板書設計:
黃河的主人
。构
勇敢
智慧
鎮靜
機敏
這就是本堂課的板書設計。以上僅僅是我對本課的認識,望大家批評指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新奇的納米技術》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介紹了什么是納米、納米技術以及介紹了利用納米技術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寫出了納米技術的神奇。學習本課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濃厚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ㄒ唬┱f教學目標
1.掌握新字、詞。
2.了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知識。
3.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了解納米有關知識。
4.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ǘ┱f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了解納米有關知識。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學依據的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說教法
1.通過查字、詞典等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
3.體會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知識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と
(把學生由神奇的神話世界領進神奇的科學世界)
1.多媒體播放《西游記》影片中孫悟空變化成一只小蟲,隨鐵扇公主喝茶時,進入了鐵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讓學生觀看《西游記》片段,然后請學生把看到的內容講給大家聽,并談談感受。
歸納、總結:這是神奇的神話,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還有比這神話更神奇的多媒體展示圖片
[中國科學家研制的納米機器人在人體血管中巡游,這機器人長約3毫米],這種機器人能自我復制,能殺滅人體內的有害病……]這樣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機器人,它就是應用納米材料并運用納米技術制造的納米機器人,今天我就與大家共同走進《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多媒體出示標題,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提問:(多媒體展示)同學們,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你有什么疑問,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W生可能會說:什么是納米,納米技術體現在哪些地方等)
(二)閱讀探究一
1.快速瀏覽課文,篩選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納米?
什么叫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可以為人類做哪些事情?
小組交流,班內匯報,學生自由回答。
歸納小結:
納米:又稱毫微米,是一種長度計量單位,1納米等于十億分之一米。
納米技術:研究的對象是1納米到一百納米的小小物質,這些小小物質具有新奇特性,納米技術就是研究這些特性,造福于人類的一門學問。
2.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體出示標題)
以上三個問題,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別談談你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
。1)學生自由發言,理解概念“納米”。
教師補充,請學生計算:人的一根頭發直徑約0.6毫米,約60萬納米),感受納米這個長度單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納米技術”,納米技術指的是1納米到一百納米的尺度范圍內的小小物質進行觀察、操縱和加工的技術。
。ㄈ╅喿x探究(二)
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勾畫出納米神奇的具體體現。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多媒體出示,閱讀匯報2)
歸納小結:并板書
。ㄋ模┩卣寡由
大膽想象,創造神奇(多媒體展示標題)
開動思維,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運用納米材料和技術來發明創造一些物品,并作簡介介紹。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表揚鼓勵。
。ㄎ澹┘{米情報站,展示神奇
把教師收集到的有關納米技術的新產品向學生作介紹:圖片1:美國已研制成功的“自凈”玻璃;圖片2:中國研制成功的人工骨粉;圖片3:美國人正在研制的“納米戰袍”……
。┛坪_浪,搜羅神奇(作業)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科海遨游,領略了納米的神奇,體驗了閱讀的快樂,大家還想了解有關納米科技的最新進展嗎?請以四人為一小組,查閱報刊、雜志,或上互聯網查閱資料,每一個小組辦一份以納米科技為主要內容的手抄報。
。ㄆ撸┙虒W后記
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注重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系,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的創造能力還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2.教學目標
、.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4.教具準備:
、.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會根據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來賞析課文的方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刹捎谩白宰x自悟”、“鑒賞分析”、“課堂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這節課來認識一位古代名醫,他是誰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發下閱讀資料,學生閱讀,了解扁鵲其人:
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尸劂”(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生讀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他是什么人?
小結: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并廣為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本節課以小故事引入,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的去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把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本單元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而且還要練習學生的復述能力。讓學生自讀自悟,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語和第6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1)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
、俦怡o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
、诿髦袒腹幌嘈,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
③扁鵲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相機指導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好。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彼睦飼趺聪耄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辈毯愎珪趺聪耄趺凑f?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點撥:蔡桓公本為患的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固執已見等道理。
。3)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出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或:作為教師,我并沒有到此為止,急于下結論,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雖然你是國君,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么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么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于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癥,這都怪你自己!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愿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么?對,叫“防微杜漸”吧!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設計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成為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指導學生寫好字,是語文課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我在這里設計了第四個環節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重點指導: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五、說板書設計:
29.寓言兩則
扁鵲治病 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 不信
請治 皮肉之間 不高興,不理睬
腸胃 非常不高興
不治→→ 深入骨髓 渾身疼痛→→病死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今天我執教的《蓮葉青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祖母十分喜愛蓮葉,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種著一缸荷葉,荷葉長大了,卻把荷葉剪下送給別人的孩子治瘡的事。課文語言生動,簡練,作者由景到人,觸景生情,運用了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
結合我們的研究專題,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抓住課文重點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我設計了以下流程:
一、情境導入,出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找出祖母精心種養荷花的詞句子
2、學生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3、默讀課文,找出祖母剪荷葉送人治病的詞句子
4、學生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三、簡介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
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我采用圍繞中心問題,揣摩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解決。在理解文章內容的時候,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實際來談體會,尊重學生有個性的見解,不強求統一。
在課堂中,我力圖通過以下方法來體現我們小專題的研究成果
一、情境引入,滲透寫法
開課伊始,出示荷葉的課件,生談感受,師設計懸念,由物到人,滲透寫法。這篇課文,看似寫景,其實寫人,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學生不容易突破接受。在開課時做這樣的鋪墊,為結尾講解寫法時奠定基礎,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概括詞組,加強技能訓練
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聽寫詞組的辦法,再次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對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引導。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而本課的主要內容并不好概括,所以我采用了這種方法,目的是語文的工具性能得到扎實有效的訓練。
三、抓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在教學祖母精心種養和送人治病這兩個環節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詞句,采用了“生自讀——談體會——師提升——生再感悟——感情朗讀”這樣的方法使學生一步步對課文進行理解。課堂中我采用自讀、默讀、師生對接讀、男女生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我雖然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問題,但我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在讀中實現文道統一的教學理念,使課堂氣氛和諧,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愉快學習。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龅牡匚缓妥饔
《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是語文S版六年制小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首一首贊美祖國的詩歌。作者看祖國地圖時,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贊美了祖國土地的遼闊、山河的壯麗,展望了祖國的美好前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ǘ┲攸c難點分析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能理解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采用指導朗讀、利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祖國的美麗和偉大,引導學生由境入情,感受祖國的雄偉和山河的壯麗。
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沙漠”、“海灣”、“健康”、“三峽”、“泰 山”、“宏偉”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
2、理解每一小節內容展開想象,理解詩句意思。
情感態度目標
1、以問題為線索,理解我站在祖國地圖前看到了什么?想 象到了什么?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對象
四年級的學生喜歡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并具有一定的自行上網
運用網絡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時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充分自主學習為主,發揮多媒體的多項交流功能,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讀、看、想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特點,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情感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達到情感升華”。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所以,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把祖國美麗的名山大川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突破重點和難點。發揮多媒體綜合功能,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以達到幫助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同時,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課件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于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 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并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沒有情感的人。” 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圖】 問題引人,激發興趣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視頻錄音) 深入學習,品詞品句(課件) 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總結全文 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結束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ㄒ唬⿲胄抡n
(3—5分鐘) 課件展示祖國地圖,了解中國基本國情導入。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1、聽視頻錄音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深入學習,品詞品句體會情感。這個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我通過課件的出示,讓學生感受珠穆朗瑪峰的峰勢雄偉;南沙群島的多、美、迷人;五岳的雄、奇;三峽的險要;泰山的雄偉壯觀。配上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時我還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認真品讀精美詞句。 當然,語文課堂中也不可缺少說句寫句練習,這個環節,我放在每個小節的學習之后,讓學生想象自己站在祖國地圖前會想些什么,這樣不僅對學生進行了雙向思維的訓練,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ㄈ┩卣寡由,深化主題
這個環節我會讓學生欣賞祖國名山大川,視頻的播放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完全動起來,更能感受到祖國的遼闊、雄偉、壯觀。
。ㄋ模┱n堂小結,強化認識
。3—5分鐘) 最后我會讓學生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有感情朗讀課文,這樣的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能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更激發了學生愛國之情。可 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同時達到了情感的升華。
。ㄎ澹┌鍟O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13 我站在祖國地圖前 地域遼闊 山河壯觀 祖國像媽媽 描繪藍圖
。┎贾米鳂I
收集有關祖國名山大川的圖片,辦一次圖片展。這樣的作業,讓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學生的愛國情感能再作業中得到進一步升華!
七、說教學評價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本科教材內容有一定增減。例如:增加一些祖國大川的介紹:麗江,桂林等。 在教學策略的選用上,我運用了以下策略:
。ㄒ唬┻\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ǘ┙M織學生探究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
這些策略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并重,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目標。讓學生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爬山》的第二課時,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大方面進行展示。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課文重在說理,都是把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體事例之中。本課主要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時,父親教育兒子要努力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啟發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這篇課文具體體現了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讓他們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針對學生及課文特點,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
1、我能講出父親說的話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重點)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體會“青山的沉靜”和“父親的智慧”指什么。(此條預設不呈現在學案的目標一欄中)
二、說教法、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边@節課,我利用導學案的“漁場”功能,在每個環節中充分挖掘適合學生嘗試的學習方法,盡最大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交流和反饋能力。借助導學案采用了“三大導學方式”,即:目標導學、學法導學和問題導學,再加上穿插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適時點撥,它們構成了我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統稱為“導學法”。那么,新課改主張的“獨學、對學、群學”就必然成為了本節課的主要學法。
在本節課的重點問題處理上,為了改進閱讀教學結構,我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體裁和寫作思路,準備嘗試運用列表助閱讀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預習、講練和小結。
三、說教學過程
在“高效課堂”背景下,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為:定向——導學——合作——點撥——檢測——評析六個環節。具體如下:
第一步:定向(時間大約為5分鐘)
課堂開始,我設計了“復習鋪墊”這個環節,主要有兩道習題。第一道是復習題“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回憶法來統領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題,考查的是課文第一句話“父親愛 ,愛 ,也愛 ,——尤其是 。”用來引出下文,順勢設問“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引入新課,來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教材解讀】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描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先以“綠”“白”二字描繪出景物色彩之鮮明,再著“遍”“滿”二字讓人感受到景物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后以煙雨之中傳來的子規聲聲寫出如音樂般美妙的鄉村聲響,渲染出如余音繞梁般的藝術效果,整個畫面有動有靜,有色有聲,有實有虛,有明有暗,勾勒出江南鄉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才 又”二字,化繁為簡,勾畫出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只是舒緩、委婉地道出“閑人少”,在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與前兩句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保持和諧統一。整首詩既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又如一首曲調清新明快的鄉村歌謠,不僅表現了詩人對江南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贊美,也表現出其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向往。
本設計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了誦讀、想象、描繪、吟詠等方式,同時從學情出發,將整堂課分為意象鋪展,走近鄉村(即挖掘學生心中原有的鄉村印象)、感悟賞析,走進鄉村(即感受詩人作品里的鄉村印象)、表達情感,勾畫鄉村(孩子描繪心中理想的鄉村印象)三部分,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詩中之景色如畫、聲音如歌、生活如詩等,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畫面之美、音樂之美、情感之美,引導學生真正走進田園、熱愛鄉村。
【教學特色】
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色是“三三制”、“出入法”六個字。
整節課的設計分為意象鋪展,走近鄉村;感悟賞析,走進鄉村;表達情感,勾畫鄉村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教學分為三個步驟,先調動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進入學生的世界,讓學生用詞語描述心中的鄉村印象;然后教師補充與鄉村、田園有關的一組詞語,通過聽、想、讀,既豐富積累,又能將學生引入多姿多彩的鄉村世界;第三步則因勢利導,導出詩人翁卷筆下的《鄉村四月》。
第二板塊三個步驟是讀通詩句,勾勒鄉村;感悟賞析,走進鄉村;深情誦讀,吟誦鄉村。
第一步驟在解決好讀通、讀準的基礎上,重點抓住“蠶”字,以對對聯的形式記住字形,通過習字視頻來指導書寫。
第二步驟走進鄉村從景色如畫、聲音如歌、生活如詩三個方面進行品析。先透過一個“遍”字,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和描述來感受鄉村的“綠”無處不在,廣角鏡頭之后,再選其中一個鏡頭進行特寫,讓孩子盡情描述他看到的“綠”,感受景美如畫,整個過程先從“遍”字放開去,后由“綠”字收回來,而整幅畫面的賞析則先收于“綠遍”二字,再于“白滿川”、“雨如煙”處放開,收放有節,疏密有度。
聲音如歌則是讓學生閉眼聆聽,教師通過語言和音樂將孩子們帶進鄉村世界,讓孩子們想象并描述自己在鄉村聽到的各種聲音,然后引入一組描述鄉村聲音的古詩,讓孩子們在吟詠之中感受鄉村的特有音樂。
第三步,體會鄉村生活的忙碌而又閑適恬靜,體會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熱愛,這是本課的難點,在處理上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先引導孩子們通過朗誦,抓住“才 又”二字感受農民生活的忙碌;再將三四句與一二句聯系起來,將農民的生活與美麗的畫面、美妙的音樂聯系起來,讓孩子們在誦讀中感受鄉村生活是美好的、是忙中有樂的、是富有詩意的;最后再引入詩人翁卷的資料,讓孩子們知道詩人的一生都是怡情山水,以寫詩為樂,加之詩人的家鄉永嘉正是地處江南,這讓詩人對江南鄉村更是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孩子們了解了這些之后,自然能感同身受。教師則相機引導孩子們包含深情,背誦全詩。
第三板塊先引入描述古代鄉村兒童生活的古詩一組,點燃孩子的熱情,激發寫作的靈感,在一番誦讀之后,讓孩子們將自己腦中的畫面、心中的情感訴諸筆端。
縱觀全課,三三制的教學步驟簡潔流暢,有收有放,有疏有密,有詳有略,先入生活,入文本,入文字,后出畫面,出音樂,出情感,整個設計抓住了文字,依托了文本,關注了文化,較好的把握了單元目標與文本細讀的關系,基本能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作為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復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三、說教學教學流程。
。ㄒ唬┳哌M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著“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么?”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并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本,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著,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么,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么?(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么?為什么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欲望。
4、感情朗讀,整體回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后,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cn—teacher。com)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別著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后,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后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ǘ┩卣寡由,升華情感體驗。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后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采集落葉觀察,并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準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關于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愛是什么說課稿11-08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09-01
北師大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跳水說課稿11-02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朵杏花》說課稿12-20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燕子》說課稿12-17
S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五彩池》說課稿12-20
鄂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秦兵馬俑11-04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孔乙己》說課稿12-20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 《鄉愁》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