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活化石》是二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教材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本課用較為淺顯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三種古生物: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的銀杏樹,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還有稀有魚種中華鱘。
根據課標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后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新奇、有趣的語氣。
過程與方法:在讀書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在讀中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了解一些活化石的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標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巧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文本,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深切的情感體驗。
2、朗讀感悟法!伴喿x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多種形式、反復朗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從而加深理解體驗,獲得情感的熏陶。
3、體驗教學法。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活化石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保護稀有動物的興趣。
三、說學法
因為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充滿著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和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我把“自主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這兩種學習方法引入課堂,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鼓勵他們自主學習、思考,大膽質疑,在合作探究中共同進步。
本課的教學準備,需要多媒體課件和生字詞卡片,課時安排:2課時。
下面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設計思路。
四、說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鮮活而精彩的畫面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感受神奇,產生向往之情。)
2.板書:化石。你見過化石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用語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畫面表達出來。師尊重他們的個體感受,并鼓勵指導他們說較完整準確的話,激發其說話熱情。)
3.板書: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學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問題讀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
(自主識字與小組合作的形式相結合,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效率。)
2、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自讀、評議、指讀、齊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做猜字游戲等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3、交流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從而把枯燥的識字變成有趣的識字活動,扎實有效的進行識字教學,切實落實識字教學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學重點的學習目標。
(三)、細讀感悟,讀中悟趣:
1、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
學生自由匯報,師相機板書: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
2、你最喜歡哪種活化石,把有關的段落多讀幾遍。
3、重點指導第二段“銀杏樹“:
①自由朗讀,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
②教師相機板書:珍貴小扇子長得慢
教師抓住銀杏樹的特點,指導學生朗讀。采用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教師范讀等不同讀書方式,滲透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銀杏樹,幫助學生讀好課文。
3、剩下的兩個自然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小組喜歡的小節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可以齊讀、男女生分讀、表演朗讀等多種匯報形式。
。ǚe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把握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特點,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6、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激發學生保護稀有動物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
請小朋友們把課前收集的有關活化石的資料,來和同學們交流。
。ìF代信息社會,學生會利用網絡資源,是他們今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領。這一環節的設計,激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學習,激發他們愛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2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愿,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本課教學中我擬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
學生的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指導。
在分析了學情,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法、學法后, 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過程,并努力追尋語文教學的“詩意”:
一、想象描摹,浸潤心肺
上課伊始,一曲美妙的《鳥叫》,把孩子們帶入了鳥的天堂,并讓孩子們說說,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詞語或詩句;課間,出示數幅群鳥圖并配上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想象鳥兒的歡快及父親的歡樂之情;讓學生想象父親說話的神情、動作及“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的父親是如何愛樹林、愛小鳥?父親走進樹林,望著小鳥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二、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演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用聲音觸摸文本,用心靈揣摩文本。
1、聽讀課文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然后說說聽到了什么?
2、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第一遍時,要讀準字音,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讀第二遍時,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發現。自讀后,教師檢查學生字詞學習情況,并讓學生用簡短的語言說說讀文后的感受。
3、品讀課文
抓住重點句“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嗯,還有鳥味!赣H的話很輕,生怕驚動了鳥!薄案赣H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等句子進行品讀。在教學中,采用抓重點詞深入理解、想象“父親”的神態、動作、語氣及教師導語煽情等多種方法讓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心靈的溝通,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
如:在體會“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边@一句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 出示句子。
。2) 霧蒙蒙的樹林是什么樣的?
。3) “喃喃地說”是怎樣地說?父親為什么要這樣輕,這樣慢地說?
。4) 誰能學學父親說話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5) 師:父親在霧蒙蒙的樹林邊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并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師;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并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師: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鳥,可我呢?
生讀:我并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4、演讀課文
請同桌分別演父親和孩子,練習對話。全班分角色讀。老師讀旁白,男同學讀父親的話,女同學讀孩子的話,老師給課文加入提示語。
三、積累拓展,情思飛揚
1、交流關于鳥類的知識及有關描寫鳥的詞語和詩句。新課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學科的整和。通過收集資料,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關于鳥類的知識。
2、積累詞語!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課間,在領會“小鳥和樹林的快樂” 時,我給學生提供了許多詞語,如:“燕穿雀躍、鶯歌燕舞、百鳥爭鳴、鳴聲清脆、婉轉動聽、低徊盤旋、凌空飛翔、迎風展翅、輕盈優美、姿態飄逸、小巧玲瓏、俊俏可愛”等,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用一用,既幫助學生體會“小鳥和樹林的快活”,又豐富了語言,提高了說話能力。我還指導學生運用課后“我會讀”中的詞語用不同的句式說話。在“作業超市”中,又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用“快活”寫句子;抄寫課后的詞語 ;抄寫課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對話;搜集愛鳥、護鳥格言。“
3、寫一寫。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讓學生觀看一則公益廣告《我是一只小小鳥》,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的歌聲中,鳥媽媽帶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讓學生續寫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沒有媽媽的小鳥該怎么做?如果你看見那個獵人該怎么做等等。
四、升華情感,余音裊裊
尾聲時,我讓孩子們從“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币痪渲畜w味出孩子的愛鳥之情、護鳥之愿。并動情地說:“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我出示了一首小詩《小鳥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一篇科學短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的利弊關系。
二、說目標
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情況,本課教學準備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11個生字,寫1個字,體會“落、打、飄”的用法。(2)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且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系描寫,讓讀者去猜,因此,我認為文章的重難點是:(1)認字寫字,體會“落、打、飄”等詞語的用法。(2)引導學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樣變化的;初步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3)適當地進行知識拓展。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低年級閱讀教學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創設意境法。
讓孩子們都來做小水珠,去親身體驗一下它的千變萬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這節課,我制作了優秀的課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課件的輔助下,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3)鼓勵欣賞法。
在小組中、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2、學法:
、僮x中感悟法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在教學中,采取自讀、小組合作讀、開火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在此基礎上,讀懂課文。
②質疑問難法
通過師生互問、學生質疑,引導孩子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圩杂珊献魈骄糠
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去朗讀,討論問題,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
五、說教學準備
根據本課的教學需要,我搜集素材制作課件并要求學生回家充分預習。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轮i語引入
由教師利用課件直觀出示與課文有關的四則謎語,巧設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強烈愿望。接著讓學生說說通過這些謎底發現了什么。學生有可能講,都是一種自然現象,或都跟水有關等。趁勢讓學生初讀課文。我之所以設計這樣的導入,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猜謎是他們非常喜歡的活動,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ǘ┏踝x課文,學習生字
低年級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前我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提要求,通過學生自己給自己提讀書要求,明確初讀目標,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再用課件直觀地出示所要認的11個生字,讓學生個體展示讀,生生挑戰讀、生生互評、師生互評。通過自讀、評價讀、挑戰讀,激發情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輕松達到讀準字音,突出重難點字音的目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用好辦法記住生字,其中盡可能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如聯系法、形聲法、加減法等。因為,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ㄈ┘氉x、品讀課文
認字環節結束后,選一小組學生開火車讀課文,其余學生想想“我是什么?”,讀后回答,課件點出一滴小水珠,問“誰愿意做小水珠”,可能會出現很多學生都想讀的情況,那正好設定情境:大家都是小水珠,自己小聲讀課文。說出小水珠可以變成什么?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點出相應圖片,為了后面的排序做鋪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正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第一自然段,小組內用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一自然段,再指名小組讀后,課件出示太陽曬,水變成汽的圖。直觀得讓學生認識到“遇熱水會蒸發”。水還會變成云,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和圖片,指導朗讀,讓學生質疑,學生可能問“我什么時候穿白衣,什么時候穿黑衣,什么時候穿紅袍?”小組展示讀第二自然段,課件出示填空,體會比較“落、打、飄”的不同用法,進行詞句訓練。(我這里所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生通過體會比較不僅積累了語言,還體會到了用詞的準確。)學完一、二自然段后,課件出示“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圖片,學生排序,通過這一環節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教師范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閉眼想象后,課件出示①平靜的池水;②緩緩流淌的小溪;③奔騰的江河;④波濤洶涌的大海;廣闊無垠的大海。指導朗讀、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環節使用課件充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并通過多次不同層次地讀,讓學生自己接觸語言材料,用他們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讓學生自學,并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適當進行知識拓展。如課件出示灌溉農田的情景,水電站,洪水暴發的情景和攔河壩。
。ㄋ模⿲懽
正如同識字教學一樣,寫字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同樣重要。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要寫的字,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哪個字最難寫,學生可能會說“黑”或“器”,讓學生說說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再由教師范寫,學生點評,在書上寫好這個字,然后在剩的字中再選一個寫,先自己仔細觀察,再寫。整個寫字過程學生自主觀察生字的特點,找出寫好生字的關鍵所在,由學生自己來認識如何寫好字,取代老師一筆一畫地分析。
(五)小結,布置課后作業
將課后泡泡中的題目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通過作業的形式,使語文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鞏固所學知識,訓練學生動腦動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小動物過冬》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識故事,也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么過冬的事情。課文有8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2~7自然段寫三個好朋友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情。這部分有5個自然段都是寫他們的對話,介紹了他們不同的過冬方式。第8自然段寫他們約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見。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正確認讀本課的6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體會課文內容,了解小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培養學生自己查閱、收集資料的能力。初步學習“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其中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學法: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閱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例如:在學習三種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時,讓學生先讀一讀,然后小組里自由討論,把小動物過冬的方法先給小伙伴說一說。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學生之間的學習、思維方式便會潛移默化地產生影響、融合,自覺地取長補短,改善自己的學習、思維方式。
四、說課時安排、學具、教具:
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教學和指導書寫。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熟讀、感悟和拓展閱讀。
教學本篇課文,準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種小動物的頭飾。
五、說教法:
有人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開放學生學習的情境,從而點燃思維的火花。在教學中我積極創設情境,先激起學生朗讀詞語的興趣,積極地讀準詞語的字音。然后圖中的小動物與課文中出現的動物名稱一一對應起來,讓學生在腦中建立起文中三種小動物的可愛形象。這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學生和小動物做好朋友,一同參與學習,學習就更有趣味了,學生自然比較自信,也容易獲得成功的快感。
六、說教學流程:
根椐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學生的學情及本文的特點,采用整體設計教學法(即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后,整體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感知語言文字背后隱含的情感。想象小動物們第二年相見會說些什么,體會好朋友之間的關心。
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四個板塊激趣導入;自由閱讀,整體感悟;體會感情,讀中感悟;回歸整體,拓展升華。
。ㄒ唬┘と耄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上課時,問學生“冬天到了,你們是怎樣抵御冬天的寒冷的?”然后再談話引出課題:“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方式度過寒冷的冬天。”板書課題,并且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ㄒ龑W生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文本、為進行個性化閱讀做好了鋪墊。)
。ǘ┳杂砷喿x,整體感知:
這一部分設計兩個環節: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在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先用詞語的形式呈現生字,然后針對本課生字的特點,從讀音、字型、詞義等方面各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字進行點撥。如“商量”“暖和”強調輕聲的讀法;“暖”“商”還要強調字型。這樣一來,在一篇課文的識字教學中,就呈現出各個側重點,你還有什么好方法來記這些字詞呢?
。ㄟ@兩個小環節的設計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識記字詞,從整體感知入手,符合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
。ㄈ┱w感悟,體會情感:
這部分的教學都從課文中的兩個“商量”入手(“商量”一詞第一次出現在“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第二次:“它們商量好了,約定第二年春天還在這里見面!保,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商量”的內容;第二個層次是引導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了什么。
學生學習小動物們第一個“商量”的內容,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找出能體現小動物們如何過冬的句段,然后點撥學生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語,體會其獨特的過冬方式,并且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1)燕子: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快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2)青蛙: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里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鉆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3)蜜蜂: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學習燕子如何過冬一段時,可點撥學生抓住“飛到南方”“暖和”“很多蟲子”等詞語體會燕子遷徙的過冬方式,并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你就是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怎么能讀出這種心情呢,;學習小青蛙如何過冬一段時,引導學生自己找找哪些詞語能體現小青蛙如何過冬的,學生可能會找出“吃得飽飽的,鉆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覺”,然后點撥學生“吃得有多飽?”“什么叫好好睡上一大覺?”從而有感情地朗讀,吃飽喝足了,好好睡一覺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該怎么讀呢,;學習小蜜蜂如何過冬一段時,點撥學生抓住“早”字體會它的勤勞,并且可以結合一年級學的《螞蟻和蟈蟈》一課,體會“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在理解了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之后,引導學生再和文本對話,畫出小燕子說的幾個問句,學生畫的句子可能有:
。1)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你不會飛,怎么到南方去呢?
。2)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沒有鮮花,你怎么生活呢?
學生讀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教師給以點撥,如“從小燕子對青蛙和蜜蜂的稱呼中,你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讀出問句的語氣,同時體會小燕子對好朋友的關心。
。ㄟ@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字詞句理解內容的方法,體會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學生在自讀感悟、合作交流中學習,教師只是在學生說不出、理解的不到位給予點撥、指導,并且總結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引導地位。)
學生學習小動物第二個“商量”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第二年春天它們再見面時,會說些什么?”,讓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了什么,帶上頭飾進行表演,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體會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
。ㄟ@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和文本對話,表演對話,實現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緯度目標)
。ㄋ模┗貧w整體,拓展升華:
帶頭飾分角色表演朗讀全文。
“春城無處不飛花,萬紫千紅總是春”。語文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教材中,生活中的學習資源也是無處不在的。我給小朋友布置了兩個拓展作業(1)、《我會做》: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資料或圖片。(2)、我會續編故事:第二年春天來了……這樣的課外練習激發了他們繼續去探究,使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培養學生喜愛圖書、樂于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的思維也得到擴展。
七、說板書設計:
小 動 物 過 冬
{ 圖 }燕子 飛往南方(遷徙)
{ 圖 }青蛙 鉆到土里(冬眠)
{ 圖 }蜜蜂 蜂巢藏蜜(備糧)
板書的設計提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突出的課文的重點和關鍵,一目了然,對于本課文的內容學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說一說教后感:
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令我想了很多很多。一起教研時,我們同事在一起交流教學感受時,總少不了感嘆一句:現在的學生接觸事物多,好動,思想活躍,但上課時卻像萎謝的花兒,有時一點精神也沒有。運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后,我感到思想豁然開朗,想馬上對大家說: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讓他們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教學時,我運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如:教師語言描繪情境、圖片展現情境、學生表演體驗情境等等,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使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接近了,加深了對課文的體驗和理解。課堂上,學生仿佛一群放飛的小鳥,在天空中遨游,情緒高漲,學習興趣非常高。同時,結合我的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把他們所思、所想、所知都說出來了。運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去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我努力去做了,雖然運用還不夠自如,做得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從學生學習效果反饋回來的點滴,卻使我今后能自信、從容地走進新課程的課堂。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不認識媽媽的孩子》是語文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 課文,該單元以“科學啟蒙”為主題展開!恫徽J識媽媽的孩子》講 述的是石油媽媽和她的孩子們的故事,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正 確認識自己,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愛科學的教育,激發學 生的創新欲望。
這節課是本課的第一課時,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 新課標中“知識和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 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 14 個生字。
2、朗讀課文,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3、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能夠正確認識自己。 我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和“初步懂得一些做 人的道理,能夠正確認識自己。 ”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達到教與學的和諧 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 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 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 和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 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環節 1 設疑引趣
學貴有疑,有疑才有欲,上課伊始引導學生質 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 2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以個人讀的形式展開,這是第一層次讀,目的是讀通全文,讀準 字音。教師請學生學生邊讀邊圈畫出文中的會認字,在語境中建立生 字的音形義聯系,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環節 3 檢查反饋
通過簡單的小組合作,有效的檢查并促進學生對會認字的掌握。
環節 4 再讀課文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 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這一環節中, 我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議。 首先討論:你是怎么知道那些色彩繽紛的展覽品是孩子,石油是它們 的母親的?找到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而后進一步引發學 生思考:孩子們為什么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呢?導入課文 1、2 自然段 的學習。
環節 5 細讀課文
思考:孩子長的什么樣?媽媽長的什么樣?讓學生說一說,之后 是填空練習,讓學生通過第 1 自然段這些詞語感受展覽品的美。
1、2 自然段的對比讀,讓學生感受石油媽媽和它的孩子們外形 的截然不同。
展覽品的話的朗讀,是一次朗讀訓練的時機,同時通過朗讀可體 會到展覽品對石油的不喜歡。
環節 6 發散想象
抓住課文結尾展開討論, 延伸想像, 并演一演, 使學生受到教育, 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初步懂得以禮相待、人人平等的道理。突破教學 重點。
環節 7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品讀課文
這就是我本節課的教學思路。 《不認識媽媽的孩子》反思這節課,從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完成了“認識 14 個生 字!薄袄首x課文,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 道理,能夠正確認識自己。”這 3 個目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學生 學習興趣濃厚,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和討論。
【關于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關于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10-11
二年級語文上冊北京說課稿12-07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識字11-13
語文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快樂銀行》說課稿12-20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回聲》說課稿12-17
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青蛙看海說課稿11-02
初一語文上冊:《風箏》說課稿12-22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父親和鳥》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