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有趣的算式》,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完成說課。
一、說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一)》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使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并并運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 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的奇妙,養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難點定為: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 教學中,我將通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 觀察分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3、 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 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力求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創設有趣的情境——挖掘寶藏。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有趣的闖關游戲活動,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通過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懂得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通過四次闖關,在每一關中經歷“計算、觀察、思考、交流、歸納”這一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探索規律。
第一關:奇妙的寶塔。在每個同學都想一想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議一議、全班交流、老師板書等啟發引導。
第二關:奇怪的142857。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進行討論總結出規律。
第三關:神奇的9。通過設置“9999999×9999999=?”的難題,經歷解決問題的挫折,激發尋找新辦法的探索欲望。
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通過“賣關子計算得到的最后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則就不是好孩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的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聯系生活,深化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從山腳到山頂有2222222層,每一層有5555555級臺階,要走多少級臺階才能到達山頂?解決22222222×5555555=?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認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認數”86頁至87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并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的認識。同時這一節的內容為學生繼續學習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以及億以上數的認識作了鋪墊。教材分為三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
二、說教學目標:
1、憑借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了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三、說教法和學法
由于整萬數相對較大,不便以具體形象的實物進行操作,加上學生已經較多的認數經驗,所以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借助于直觀教具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并且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開展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在課前我安排學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數。讓學生對大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為新課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新課導入時,用課件出示同學們的家鄉——明光市的有關數據,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有意義的數據,既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在學生感受了這些大數后,通過這樣的提問:“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萬、十九億、三千二百七十,這些數中哪些是你學過的,哪些你沒有學過。那么你沒有學過的這些數是多少呢?怎么寫呢?”
學起于思,通過這樣設疑提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以便來引入第二環節的教學“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于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計數器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了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在撥數的基礎上,我再趁勝追擊,讓學生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例題中的三個數,并讓學生充分地說說你能很快撥出這些數的方法是什么。在學生交流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再讓學生撥好后對照計數器寫一寫,讀一讀,并交流讀、寫的方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寫數時只要在萬級上寫上多少,而個級上全部是用0補足。
接著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通過計數器上的數與所寫的數之間的對應關系,進一步鞏固寫法、讀法。
3、認識數位順序表
學生已經有了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可以讓學生直接結合計數器,自己探索寫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老師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我們習慣采用四位一級的分級方法,讓學生說說:從數位順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數級?個級有哪些數位?萬級有哪些數位?此時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請學生讀一讀,然后將每組中的兩個數進行比較,感悟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類似,只要在萬級數的后面讀出“萬”字。
三、聯系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教學要善于走出“書本數學”,回歸“生活數學”之中。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通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園的占地面積,從而去感受天安門廣場和頤和園實際占地面積的大小。最后讓學生再次出示課前收集有關大數目的信息,請學生來讀一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交流情況作出及時評價。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為生活服務的。
四、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說說你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由于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不足,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66頁例2。
教材分析:《垂線的畫法》位于小學數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二課時,是畫規則平面圖形的起源。它將直接影響到對規則平面圖形的畫圖和計算。因此,它在整個小學數學平面圖形的數學中的地位顯得尤其重要,也將影響到學生對平面幾何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1、掌握垂線的畫法,能靈活運用繪圖方法能力。
2、認識垂線的性質。
3、注重發散思維訓練,激發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垂線的畫法。
教學難點:垂線性質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1、教具:,數學用三角尺一套,題單。
2、學具:學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學宗旨:突出重點,深化難點,拓綱務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法和學法:1、教法:講解法、提問法、演示法、問卷法。
2、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總體上安排有:
1、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2、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3、強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4、暢談收獲與感受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創設情景、導入新知部分。
首先復習舊知組織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課堂中來;接著用富有挑戰性的語言——你們會畫垂線嗎?從而激勵學生去嘗試畫垂線。
第二環節,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通過“自己嘗試畫垂線——比較畫法——演示”三個環節引導學生總結畫垂線的方法。那就是:
、 手握斜邊,使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 兩手配合,沿直線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條直角邊靠近指定點。
、 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學生掌握了垂線的畫法后,再次讓學生過直線上的點畫垂線,鞏固正確作圖方法。同時老師重點強調“重合、平移靠點、畫線”這畫法三步曲
二、難點的處理:
也就是探究垂線的性質。
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此處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通過“畫一畫、量一量”,而后發現:點到直線的線段有無數條,有一條最短的。這時老師演示且揭示垂線的性質和點到直線的距離等概念。
通過質疑“你是怎樣畫出這條垂線段的?”抽象概括與過直線上一點畫垂線的方法是一致的。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在強化新知、提高能力。
先獨立完成分層練習題,寫在題單上,及時反饋垂線的畫法。
后運用垂線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二人小組討論完成教材第69頁5、6題,并說說理由。
5、最后談收獲與感受,總結本課。讓學生談談自己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些什么?還想知道什么?有什么新發現?有何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由“學習享受”轉變為“享受學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四年級第二單元《平移與平行》,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多提寶貴意見。
一、說教材
《平移與平行》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的有關知識后,來認識一組線之間的關系的第一課。在這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教材突破以往僅僅依靠直接觀察得出平行線概念的做法,將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線的認識上。學生畫平行線也變得容易,有利于學生把運動的物體與靜止的圖形結合在一起,給學生認識圖形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教材在編寫上與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強了操作活動,所以本課平行線的認識主要是讓學生感知、體會平行線。是在具體的情景中和實際的操作中認識平行線,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有趣的數學活動。
平移是過程,平行是結果。讓學生充分經歷“具體、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學習過程,學習用整體認識的眼光來觀察一組線,體會兩條直線間的距離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來判斷線與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組認為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探究過程,認識平行線,學會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于探究。
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平行線的概念,從直觀上進行定義的描述,側重放在學生能夠意會,能夠認識。這樣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教材處理
1、主題圖、練一練1處理,課本在主題圖下抽象平行線,學生已有線的認識,已有一些實際生活例子。這節課安排在課件2鉛筆平移后,結合練一練1,進行學生操作活動。這樣組織,給學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訓練,豐富學生的感知,學生通過自己嘗試,正確建立起兩條直線的內在關系,又為后續教學埋下伏筆。
2、對練一練2處理,主要是整個圖形的平移,關鍵是找斜的一組平行線。這個練習還是強調平移得到平行,考慮到學生已有這樣的認識,因此刪除了這個練習。
3、對學生實踐活動處理:找立體圖形中找平行線,從立體圖形上尋找平行線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線要困難得多,這里有從面上找的,比較容易,也有隱藏在面的對角線上的平行線,學生找這樣的平行線就非常困難,而且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容可以安排在數學實踐活動課進行探究比較合適。因此本節課不利用這個實踐活動。
四、說教學過程
1、認識“平行線”
2、判斷平行線
3、折一折創造平行線
4、找平行線、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
5、畫平行線
設計意圖:以下三個方面努力在教學達成
1、精心預設,關注數學問題的動態發展
為什么你移動的這么慢,而且這么小心?(認知的關鍵處)
你覺得畫平行線最應該注意什么地方?(問題的難點處)
2、駕馭教材,關注數學知識的動態生成
活動1:學生小棒移一移,體驗平移過程。
活動2:折一折創造平行線,拓寬、加深對平行線的認識,不管是窄窄的,還是寬寬的,不管是斜的,還是正的。只要兩條直線間的距離相等,它們就是平行線。)
活動3: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找平行線。(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提升一個新高度,關注學生知識的動態生成。在棋盤中橫著的都是互相平行的,豎著的也是,這兩組斜的也是)
3、感受數學,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滲透。
移平行線、折平行線、畫平行線、檢驗平行線等一系列操作活動,教師進行引導滲透,學生主動參與到有效學習的全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從中感悟數學思想,努力做到學生有體驗,有啟發,有發展。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內容簡析
直線、射線和角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是本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起始課,這節課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展和提高。有關線段、角,在第一學段已經學過了,二年級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于直觀的認識,本課內容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征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本節課在內容編排上,注重了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直觀過渡到抽象,既讓學生借助直觀,引入射線和直線的概念,并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系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這節課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直線和射線的認識上,關鍵是要讓學生弄清楚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聯系與區別。對于角,則著重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說明角的含義,至于角的表示法,它是一種規定,可以直接告訴學生。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射線、直線的特性。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直線、線段、射線之間的聯系、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來認識射線、直線、線段和角,通過比較,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對圖形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去,本課教學設計了以學生自學為主,伴以小組合作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還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合作,以達到開拓思路,取長補短的功效。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去探究發現、分析比較地構建和獲取,與人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我主要從構建主義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教法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 1、猜想發現法2、分析比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體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
在學法方面,我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三、說學生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圖形的基礎認識,內容比較形象直觀、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比較,認識掌握比較容易。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獲得直觀的感性體驗,再在小組交流中形成知識技能。3幾何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實施過程。
基于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ㄒ唬﹦撛O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毛線,引出線的三兄弟
2. 復習線段的特點(兩個端點,直的)
3.引導學生回顧線段的量法
4.畫線段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線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而放手讓學生用線表示自己身邊的一些事物的簡單特征。根據學生畫出的各種線,按直的、曲的分成兩類,巧妙的引入了本節學習的內容是認識直的一類線。
(二)認知射線,從生活中引入
1.觀察激光筆
教師打開激光燈,光線射向教室對面的墻壁上。
提問:在墻上你看到了什么?(一個光點)這個光點是從哪里發出的?
再問:如果把激光燈的發射點和墻上的光點看作兩個端點,那么中間的一條光線可以看作什么?
提問:如果把激光燈射出的紅色光線射向天空,你還能找到光線盡頭的那個光點嗎?(不能)這條光線會怎樣?(這條光線會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追問:這條光線還能用線段表示嗎?為什么?
講解:對!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光線看作是射線。(板書:射線)
提問:這幅美麗的夜景圖中,那五光十色的燈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線嗎?為什么?
2.學生動手畫射線
談話:但圖上只能看到這些光線的一部分,你準備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畫出這些射線呢?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著畫一畫。
反饋時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比較,明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有關射線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揭示了線段的概念后,通過光線射向天空,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讓學生初步感受無限。同時,讓學生在嘗試畫射線的活動中理解和體會無限延長的含義,感受并理解射線的特點。]
。ㄈ┱J識直線在操作中體會
1.談話:想象一下,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會得到怎樣的一條線呢?你會畫一畫嗎?
2.學生動手畫
3.師生共同評價,并通過討論明確: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4.講解:(指學生畫出的直線)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板書:直線)
5.討論:那你會把一條射線變成一條直線嗎?
指名在實物投影上把射線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6.小結:直線有哪些特點?
7.創造三兄弟的肢體語言
【設計意圖】:在對射線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畫直線,使學生對直線的認識建立在實際操作和想象的基礎上。同時,要求學生將射線變成直線,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射線與直線的聯系與區別。]
。ㄋ模┬纬筛拍钤诒容^中整理
1談話:我們在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線段、射線、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討論。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6
簡析教材 :
本單元《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第七冊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
本單元將億以內數的認識分為兩段教學: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讀寫大數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同時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學生在讀、寫大數時常常出現錯誤,這往往與數的概念不清楚、數的感受不豐富有關。本冊教材在調整教材編排的同時,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這一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為學生認識大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也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最重要的一點,讀、寫數的法則教材上不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到,教學內容的呈現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數的認識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關于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較深的了解,這就為將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億級做好了鋪墊。本課時《億以內數的讀法》是本單元第2課時,是對萬以內數讀法的擴展,是學習億以內寫法的前提,更是將數的讀、寫知識擴充到億級的基礎。本課時的知識將為后面學習提供直接經驗、奠定良好的基礎,本課時的學習方法將為后面學習提供遷移類推的思路。
教法學法: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于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萬級數與個級數讀法的聯系與區別,并遷移類推掌握萬級數的讀法,再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后,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經過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鞏固練習等過程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特別注意萬以內數中0的讀法。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景:當播音員播報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數據,從中感受數太大,不易讀出、讀準,設置懸念。
2、學習讀數: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此環節分兩層進行教學。
。1)學習讀整萬數。教授時在數位順序表下將數1925、407、460變成19250000、4070000、4600000,試讀后讓學生說一說與原來的數相比①現在的數有何變化?②在讀法上有何不同? 通過對比觀察從而溝通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的聯系與區別,突破萬級數該如何讀這一教學關鍵。再提出:怎樣讀者幾個數又快又準。讓學生自然地想到先分級再讀數比較方便,并鞏固練習了讀整萬數,為下一層次的學習作好鋪墊。
(2)學習讀含有兩級的數。①先試讀不含零的數, 學生獨立或在同伴互助的情況下讀出這一組數,使學生再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②再讓學生試讀85003000、85000300,讀后思考:①數位上出現 0又該怎么讀?通過學生結合讀書的體會,探討這個問題,掌握0在什么位置上要讀,在什么位置上不讀。
在教學這兩個環節時,對教材中所給的數據進行了適當補充,并分層教學目的就是要突破兩點① 萬級數如何讀②分清大數中的0 哪些該讀,哪些不讀。學生掌握了這兩點,也就學會了讀億以內的數。萬級數如何讀,通過讀整萬數、溝通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的聯系與區別來實現,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萬級數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接著通過讓學生試讀兩級數、爭辯。劃一劃、思考并回答問題等一系列自主活動,使學生探究得出在讀大數時,每級末尾的0不讀,其他數位上的0要讀,并且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0。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探索新舊知識聯系,找到知識生長點,運用知識正遷移掌握新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樂于探究、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3、反饋鞏固:第5頁 做一做 :先觀察數的特點再讀。
三、思維拓展
用8、5、3、0、0、0、0、0按要求組數,通過組數將本節課推向**,進一步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數位上有0該如何讀?
四、全堂總結
運用歌謠幫助理解記憶。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這些內容,對于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認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畫角”之前,學生對于角已有一定的認識,已能對角進行分類。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并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各種角的特征。
技能目標:能夠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各類不同的角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怎樣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準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
二、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 復習舊知,激發興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
2、量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們已經學過畫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樣畫出這個角呢?
【在舊知的復習中引起學生的求知興趣,為學習新課做鋪墊!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師明確研究任務:畫一個65°的角。
2、利用活動角,滲透角的畫法。
引導學生活動:
教學角的畫法。
(1)利用活動角和量角器,想辦法擺一個65°的角。
。2)同學之間互相利用量角器檢驗。
(3)請擺得比較準確的同學介紹擺角的方法。
。4)嘗試擺不同的角。
3、引導學生學習角的畫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5°的角,畫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導學生活動:
⑴嘗試并體驗畫一個65°的角。
、瀑|疑,提出自己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钦垖W生介紹自己畫角的技巧。
【動手操作,參與探索。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實踐性】
4、教師演示角的畫法。
5、討論畫角的步驟。(重合、找點、連線)
(三)歸納小結,質疑問難
1、引導學生小結“角的畫法”
2、讓學生質疑問難。師:大家有什么需要請教或者提醒別人注意的問題嗎?
、柽\用新知,解決問題。
1、用量角器畫出30°的角。
集體訂正。提問: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準確地畫出30°的角嗎?(提醒學生利用手中現有工具——三角板) soft/
2、讓學生畫60°的角,由學生代表展示這兩種方法。
3、提問: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
我們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兩個,每個角的度數如下:
下面我們來畫一畫。
⑴動手嘗試:分別用一塊三角板畫角。
、剖褂脙蓚三角板用加或減的方法畫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樣的畫法還可以畫出哪些角?
【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直觀,有趣。在小組的共同活動中,學生也體會到合作的愉悅!
4、讓學生用量角器畫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較與三角板的畫法,發現問題:
用三角板那不容易畫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準確地畫出,三角板在畫角時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畫角時應該根據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來畫。
5、提問:你還有其他不同的畫法嗎?
【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結論是待定的,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其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被深化!
五、發揮想象,培養創新。
1、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下面度數的角。
45°135°75°
演示并指導學生折角。
2、利用手中的學具畫135°的角,看誰的畫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用半圓儀、三角板)
【學會靈活運用特殊角畫角,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畫 角
1、用量角器畫角:
重合、找點、連線。
直接畫 30、45、60、90度
2、用三角板畫角: 加一加 75、105、120、135、150度
減一減 15度等
合理選擇畫角方法。
如果您覺得好的話,請告訴您身邊的朋友,您的支持才是我們的動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8
教案設計流程:
A。知識流程 B。思維編程。 C。學生可接受性D。與時俱進的課堂
課堂知識點:
(一)線段
。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線段的長度是這兩點間的距離。距離是指的長度,而不是線段。線段的起點或終點稱為端點。
(2)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因為線段的長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鉛筆緊挨尺子有刻度的一邊,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直直的線,畫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兩邊點上端點。
(3)數線段。
一條直線的N個點線段的端點,數以每兩個點為端點有幾條線段?n(n-1)2
。ǘ┲本
。1)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直線,直線沒有端點。直線無限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度嗎?直線無法測量長度,直線無法度量長度。直線是無限長的,量不出長度。只畫了這么長的一條線,來代表在這個位置上,在宇宙空間里無限穿梭的那條線。
。2)判斷:6cm的直線比8cm的直線短2cm。( )一條直線長6cm。( )以直線上相隔6M的兩點為端點可以得到一條6M的線段。直線與射線都是無限長的,它們一樣長。( )
。ǎ常┻^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過兩點必然得到一條直線,但只能得到一條直線。過兩點,有幾條線段呢?有幾條射線呢?
。ǎ矗┻^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射線、線段。(5)N個點,過其中兩點,最多幾條直線?n(n-1)2
。ㄈ┥渚
。ǎ保┚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ǎ玻┊嬌渚。確定端點。(虛線、省略號表示無限延長。)
。3)射線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線段,射線的事物。(光線、子彈的路徑、直繩、物體的邊、物體的棱、紅外線瞄準器)
(四)總結
分辨直線、線段、射線。(關鍵看彎曲與否、端點。)
邊算邊畫。畫一條比14厘米少9厘米的線段。
射線延長成直線。過A點畫射線,再延長直線。
數幾條射線,幾個角。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10-11
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錦集8篇10-04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觀察物體11-11
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小數乘整數12-04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匯總9篇10-06
PEP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My Schoolbag說課稿11-08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關于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10-11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匯總十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