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按大小排序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學按大小排序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數學按大小排序說課稿1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大小給三個物體進行排序,并匹配相應大物體。
2、培養幼兒學會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教具:三種大小的小貓卡片、三種大小的小魚卡片。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cd機。
2、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三種大小的小貓卡片各30張、三種大小的小魚卡片各30張、小籃子30個。墊板30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今天有3位客人來我們這里了,我們一起歡迎它們的到來吧!”
二、出示PPT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并說一說。
1、進入介面(一):
(1)今天的小客人都有誰?(引導幼兒說是小熊的一家)
(2請小朋友比較一下,這一家子誰高大、誰矮小、誰最矮小。(請幾位幼兒來說說)
2、進入介面(二):
(1)小熊的一家人這么早來還沒吃早餐呢,老師為它們準備了一些早餐,請小朋友看看都有些什么食物呢?(請幼兒一起說)
3、進入介面(三)、(四)、(五)。
(1)“小朋友,老師幫小熊的一家準備好了早餐,想請小朋友一起來幫它們分一分,應該怎么樣分呢?
(2)引導幼兒仔細的看看蜜糖、玉米、魚、碗應該怎么分?
(3)讓幼兒自己在下面說說。
(4)請幼兒逐個說一說。(按照大的對應熊爸爸、小的對應熊媽媽、最小的對應小熊寶寶)
三、交待要求,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1、示范操作過程。
2、巡回指導,鼓勵幼兒一邊擺一邊說。引導需要幫助的個別幼兒。
3、請每組的來幼兒說說自己是怎么擺的。
四、小結:
——鼓勵擺得正確,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幼兒。
五、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退場。
小班數學按大小排序說課稿2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使幼兒通過操作發現,知道按物體的大小進行排序。
2、在活動中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火車廂(4節),里面分別藏著3只大小不一的寶寶兔、蘑菇、嘟嘟牛和皮球、胖胖豬和氣球。火車的音樂。
學具:3只大小不一的寶寶兔和蘑菇放在幼兒的桌面上。嘟嘟牛和皮球、胖胖豬和氣球放在幼兒的椅子下面。
活動過程:
1、火車引題:(放火車的音樂):聽!這是什么聲音?"火車在哪里呢?讓我們學火車的聲音把它請出來吧!
2、出示火車里的神秘朋友火車廂里住著一些神秘的朋友,讓我們用一句神奇的咒語把它請出來吧(嗨嗨嗨!火車里的朋友請出來,)
1)、出示3只大小不一的寶寶兔,散放在絨板上。瞧!他們是誰?他們長的一樣嗎?哪里長的不一樣?寶寶兔想來給我們小朋友表演節目,可是他們有沒有排好隊?{沒有}請小朋友幫給忙,給寶寶兔排排隊?幼兒嘗試給寶寶兔排隊,教師觀察幼兒擺放的過程。
2)、嘗試給兔子排隊。請4位幼兒上來演示自己給兔子排隊的結果,并說明自己的理由。從而得出正確的2種:從最大的到大點的到最小的,或是從最小的到大點的到最大的。教師:你為什么要這樣排?(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讓幼兒按正確的結果第二次給兔子排隊。
小結:我們給寶寶兔排隊原來有兩種方法,可從最大——大點——最小排,也可以從最小——大點——最大的排,我們的小朋友很聰明給他們排的這么好。
3)、出示蘑菇,并送給兔子吃第2節火車里有哪些朋友?讓我們把他們給請出來吧!看,這里有幾個蘑菇?他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兔子肚子餓了,請小朋友給兔子送蘑菇吃吧,想一想,給他們吃哪個蘑菇才是最合適的?(幼兒在桌面上操作材料,教師巡回觀看)。請幼兒將自己的操作結果告訴大家,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結:最大的兔子吃最大的蘑菇,大點的兔子吃大點的蘑菇,最小的兔子吃最小的蘑菇,這樣才是最合適的。
3、幼兒練習操作。火車里還有很多的朋友,讓我們都把他們給請出來吧!
第一、二組的作業:請這2組的小朋友給嘟嘟牛送合適的皮球,先看哪個是最大的、哪個是大點的、哪個是最小的,然后給嘟嘟牛送最合適的皮球,并貼在嘟嘟牛的下面。
第三、四組的作業:請第2組的小朋友先給胖胖豬排好隊,然后給他們送一個合適的氣球,看哪個小朋友最能干,送的最最好。(請幼兒將桌面的材料和椅子下的材料進行交換)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活動反思:
在沒有開展活動前,我在想我這樣的設計應該是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的,而且孩子應該可以是按我的思路來完成這個活動的,但是在進行了之后,我才感到有時候預設的往往和實際相分離,具有一定的距離。看來作為老師一定要對孩子的實際水平要有準確的把握,這樣才可以及時扭轉局面。
小班數學按大小排序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教幼兒能夠對大小區別較明顯的4—6個物體,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序。
2、復習5以內的數數。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實物套娃1套
2、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圓形塑料片一組5張,每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觀察
教師出示教具,引導幼兒積極性,并發給每個幼兒大小不同的圓形塑料片各5個,先讓幼兒擺弄觀察,然后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塑料片是什么顏色。
(二)引導幼兒按大小進行排序
1、先請幼兒把塑料片找出來放在一起。
2、依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序。
3、教師檢查,對分類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啟發和幫助。
4、請幼兒看看塑料片,塑料片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排序,指定幼兒回答。
(三)引導幼兒數數,并查出套娃有幾個
(四)拼擺游戲
1、請幼兒拿出塑料片,任意拼擺一種東西或圖形
2、教師巡視,對拼的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請幼兒說說自己拼擺的.東西一共用幾個塑料片拼的。
(五)小結。
教學反思:
一環又一環的情境創設抓住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會了能按從大到小排序或從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本節課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兒有的操作沒能完成,這需要教師課下幫助幼兒完成,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小班數學按大小排序說課稿4
活動目標:
1、對排序活動有興趣,愿意主動將物體進行排序;
2、能積極思考解決與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
3、能從3個判別明顯的物體中找出最大與最小的,并學習將3個物體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規律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準備:
掛圖一張,圖上分別有大、中、小不同型號的床各一張,牙刷各一個,鞋各一雙;小熊一家的操作卡各一張;大、小、小蘋果卡片、糖果卡片每人各一套。
重點難點:
重點:能從3個判別明顯的物體中找出最大與最小的
難點:學習將3個物體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規律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過程:
1、以故事形式導入活動,引發幼兒興趣。
出示熊寶寶一家三口,請幼兒說說熊寶寶一家誰最大,誰最小?
出示掛圖,請幼兒找找、說說熊寶寶家有些什么?這些東西分別是誰的?為什么?
2、集體學習
觀察熊寶寶一家的床,說說它們的排列規律,并按床的排列規律,給熊寶寶一家三口排隊。
觀察熊寶寶一家的鞋子,說說它們的排列規律,并按鞋的排列規律,再次給熊寶寶一家三口排隊。
用同樣的方法按照牙刷的排列規律,給熊寶寶一家三口排隊。
3、幼兒練習
比一比,三個蘋果哪個最大,哪個最小,按由大到小的規律給熊寶寶一家送蘋果。
用同樣的方法按由小到大的規律給熊寶寶一家送糖果。
4、完成相應數學練習。
【小班數學按大小排序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排序》11-03
排序說課稿11-03
小班《樹葉寶寶比大小》說課稿12-23
排序和篩選說課稿11-04
小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大小分類》09-22
小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按形狀分類》09-22
線段的大小比較說課稿11-05
幼兒園中班數學排序《小刺猬的項鏈》說課稿03-03
小班數學比長短說課稿教案04-06
小班數學給大大小小送禮物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