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1
一、音樂導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聽《月光曲》。師: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里怎么樣?”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1)師:“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著興致當時彈出來的?從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師:“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著,聽著,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著這個問題自學第二部分。”
3、(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雌鹎冁I來!)
讀后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課文中有一幅插圖,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為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么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扒逵摹⒂撵o”,都有幽雅、美和靜的含義。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二、再讀想象,體會聯想
1、“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然后請你們講這幅圖!(學生各自準備,同座兩人對話。)
教學預設:(描述插圖)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借著月光彈起琴來。
2、師: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么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課文是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F在我們看看下一節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
3、學生讀寫實的部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他睜得大大的眼睛。
4、學生讀聯想,體會情境。
(1)讀書想象第一幅畫面:體會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畫面
(2)體會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的情境。
(3)隨著音樂體會第三幅畫面: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鳳,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導再看圖:“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三、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師: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是與文章中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讀讀。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四、朗讀全文,體會文章的前后照應
“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是"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覺得怎么樣呢?她心里可能要說什么?我們幫她說出來!
“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兒說明他也很激動?”(飛奔)。
師:"同學們,我們再讀讀課文吧。大家可以跟著錄音小聲讀一次,再大聲讀一次。"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2
【說教材】
《月光曲》是選自語文注提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展現了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極富感染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薄⒁龑W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藝術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引導學生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說教學重難點】
。薄⒔虒W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樂曲的意境。
2、教學難點:
根據樂曲的旋律,了解樂曲的內容,引導學生感悟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說教法、學法】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能力發展的訓練場,我認真地分析、研究,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能力,有機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倒敘教學法、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了本課的教學。
針對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的要求,我指導學生采用課前預習法、課堂質疑問難法、合作學習法、課后延伸法、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說教學設計】
一、調動情感,激發興趣
這篇課文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經歷較遠,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親密接觸故事內容,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名旁觀者來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梁,對我來說是責無旁貸的。上課初始,我有意設計了一個闖關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斷,并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
隨后顯示各關內容:
1、請你根據樂曲和這一句話,猜一個人,說出曲名。
。、你能簡單地向大家介紹貝多芬嗎?
(他的生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談談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闖關,多么富有挑戰性啊,加之課前的充分預習,學生肯定會積極踴躍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能輕松地讓學生認識到:貝多芬是一個杰出的音樂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愿意用音樂為窮苦人造福;同時他還是個意志頑強的人,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還能創作出那么震撼人心的巨作,這些作品曾經使許多人振奮精神,鼓舞人們在逆境中揚起生活的勇氣。正因為認識的深入,學生在貝多芬高尚情操的熏陶下,個人情感的調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時教師再相機提問:你知道這么優美的《月光曲》,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嗎?以此揭題,為學生創設了主動學習的氛圍,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了很自然的鋪墊。
二、質疑問難,互助解惑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梢娨龑W生質疑問難是思維訓練的重要手段。在初讀課文這一環節時我著重指導學生采用質疑問難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來學習。首先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提出自己不得其解、感到疑惑的地方(對于學生所提的問題,備課時教師已經做了一定的預見);其次,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問題的難易程度,盡量地讓學生自己解決;之后,對于全體學生都感到比較困惑的幾個問題,教師則組織、鼓勵他們以小組的方式展開合作學習,各小組分別選定一個問題在組內再讀文、思考、討論、交流;最后請各小組選派代表反饋學習的情況,大家當眾交流。學生在讀中思考質疑,活躍了思維,人人參與,熱情很高。通過小組互助討論交流,即便是對文章的某些理解可能會有些偏頗(如是什么觸發了貝多芬的靈感,創作了《月光曲》?他要通過《月光曲》表現什么呢?等問題),但也不失為是一次很好的互助學習,以及思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再現情境,誦讀內化
這篇文章是寫《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體描寫月光曲的呢?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體學習課文時我采用了倒敘教學法,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這一段的重點是了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并沒有直接描寫樂曲的琴聲、節奏、旋律等,學生僅憑皮鞋匠兄妹倆聽到琴聲而產生聯想的句子來了解樂曲,只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為此,在教學重點段時我采用了以讀促講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地品讀皮鞋匠兄妹產生聯想的段落,然后點學生示范讀,讀后相互評議(主要從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展開),評議后再試讀。在反復多次的朗讀后我再請學生說說讀了這一段文字的感受,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兄妹倆是根據什么想象出這樣美好的畫面呢?是根據貝多芬彈奏的曲子的琴聲來想象的。這琴聲有什么特點?應該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還應該有輕有重。這其實就是曲子的旋律呀!那么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說得出嗎?
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現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的動畫,并配上相應的三個片斷的樂曲,組織學生細致觀察、討論,分別引導學生概括出樂曲三個片斷的特點:柔和舒緩、有力、高昂激越。教師播放課件引著孩子們欣賞、想象、感悟;鼓勵他們展開想象,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配樂表達樂曲的意境: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夜晚顯得格外寧靜,一輪皎潔的明月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緩緩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銀光一點點鋪在海面上,霎時間,月亮越升越高,銀光鋪滿海面,銀色的大海顯得無比壯觀,月亮在縷縷輕紗似的云彩里穿行。突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斷地朝岸邊涌來,此時的大海完全沒有了先前的溫柔,到處是波濤洶涌
最后請他們輕聲跟著老師伴隨畫面、音樂有感情地誦讀,因為前面有了感情朗讀的基礎,所以有相當的學生已經能夠輕松地背誦這段文字了。
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為孩子們搭建學習的橋梁,以多媒體手段再現情境,通過各種方式的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的情感與文本、樂曲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感悟到樂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輕松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點,不經意間也教會了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展開聯想的方法,使學生的積累、感悟逐漸內化。
四、引導探究,情感升華
如此優美的樂曲,貝多芬創作的靈感是什么呢?肯定有學生說是因為當時的環境(蠟燭吹滅了,清幽的月光照進小屋,屋里顯得寧靜、明亮、美好。)使得貝多芬產生了靈感,創作出這首曲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為什么這首曲子的節奏、旋律會有如此明顯的三個片斷的變化呢,這三個片斷的旋律跟什么有關呢?我意味深長地提出這個疑問,并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展開探究。故事的`起因是貝多芬到萊茵河畔的小鎮上演出,一天夜里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的心情輕松平靜,這正如第一樂段的輕松舒緩;而后當貝多芬聽到有人彈奏自己的樂曲以及兄妹倆的談話內容時,心里十分感動,產生了對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繼而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琴,當時的心情無疑有些激動,這正象第二樂段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貝多芬,貝多芬因為能在這樣的小鎮上遇到盲姑娘這樣的知音而更顯激動,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于是即興創作《月光曲》,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進入高潮。
這樣細細分析,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原來《月光曲》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盲姑娘,貝多芬是為遇到盲姑娘這樣熱愛音樂、深知音樂的知音而創作此曲的,文章借助窮鞋匠的想象來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的內心的情感變化。自然而然地,難點就輕松地突破了。那么《月光曲》的故事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呢?我感受到了貝多芬的善良和偉大,善良表現在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偉大表現在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作為一位杰出的音樂家,我覺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讓人敬佩!如果貝多芬沒有對盲姑娘那種高尚而真摯的情感,他肯定創作不出《月光曲》。此刻,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知、明理、悟情、抒懷,在貝多芬美好情感的熏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升華。
五、拓展創作,展現個性
為了使課外學習成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特意設計了一項課后選擇練習:請你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月光曲》的來歷,著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寫(你可以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屆時將選錄優秀的作品進入班級的版報、網站,予以獎勵。同學們積極踴躍地參與了此項活動,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不知不覺的選擇學習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獨特的個性色彩!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讀懂課文,感悟分辨實在的事物和聯想的表達方法,并學會運用。
2、能力目標:
能正確熟練地運用現代技術查閱資料、處理信息,完成學習任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了解并贊賞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樂于為人民創作音樂的品質。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講述的是貝多芬為一對窮兄妹倆彈琴的故事以及他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表現了貝多芬關心同情窮苦人民、樂于為人民創作音樂的品質。
重點是能熟練地運用現代技術,能分辨實在的事物和聯想,學習運用聯想進行表達。
難點是感受體會貝多芬同情熱愛窮苦人民的品質。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求知欲強,要求參與和表現個性的愿望較高。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動手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較強。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節課堅持“以讀為本,以讀悟情”。通過朗讀情境的設計激發感染學生,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體會聯想的美妙。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多樣化的練習設計,體現“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使學生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環境下真正做到學有所感,學有所得。
【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網絡電教室、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新知,導入新課
1、播放《月光曲》音樂片斷,引導學生點擊電腦查閱資料,粗知《月光曲》的有關知識。
2、出示并讓學生讀一段評價貝多芬的文字,引入新課學習。
二、體會“月之美”,感悟“月之情”
1、再次欣賞《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艑W生交流。
、颇x課文,了解皮鞋匠和她的妹妹聽了后會想到什么,把他們想到的用筆畫一畫,再交流。
、菍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段,邊讀邊想,體會《月光曲》的節奏是怎樣的。
、戎笇в懈星榈乩首x,開展評議。
、蓪W生比較、感悟在表達中如何運用寫實在的事物與聯想相結合的方法,體會其好處。
(點評: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的對話。借助多媒體課件畫面指導朗讀感悟,達到了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知識與知識的互補,凸現了現代課程的新理念──在互動合作中學習。)
2、查閱電腦資料,邊讀邊思考:你覺得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
、艑W生聯系課文內容各抒己見,教師相機點撥。
、仆ㄟ^查閱電腦資料,了解貝多芬創作的世界名曲。
三、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1、進入“討論小站”,閱讀故事:
《不為侵略者演奏》。
2、再聯系課文中所描寫的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的事,談談對貝多芬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在貝多芬的畫像旁寫下一、兩句自己想說的話。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寫的話,引導學生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
4、全班齊讀句子:
“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
(點評:聯系課文內容,延伸到課外,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不僅僅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還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
四、拓展天地
1、結合課堂上實實在在的.事物,進行聯想實踐。
2、要求把在課外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加入適當的聯想進行描寫,完成后發送到老師的郵箱上。
(點評:學習語言能夠交際運用,一定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主動性,利用拓展天地創設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將學習課文內容和語言知識向提高語言實踐能力方面轉化。)
【板書設計】
月光曲
為兄妹彈奏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舒緩
風卷巨浪波濤洶涌明快、激昂
創作《月光曲》
【總評】
1、“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充分地感悟、積累課文的優美片斷,而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朗讀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感情,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使學生在情景的體驗中感受理解文本語言,走進與作者情感共鳴的境界。
2、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商討、自我評價,其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您們好!我們今天執教的是《月光曲》第二課時,下面由我說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縱橫聯系說教材
本組教材是以“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教材的,《月光曲》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次活動,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預習課文,讀熟課文,學習字詞,學習前半部分;诖耍Y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們預設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3.分辨課文中月光的實在描寫和聯想描寫,體會二者結合的好處。
三、依教材特點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體會貝多芬具有的卓越才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四、整合資源說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將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貝多芬樂曲音樂的魅力。
2、情境創設策略:主要通過PPT課件展示文章重點句段,并通過圖片結合《月光曲》音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當中。
3、適時引導策略:因為本課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現文本內容,所以采用了緊扣文本第9自然段,突出本節課的教學中心。
五、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以下幾個環節:
。ㄒ唬┥钋閷,引領全文
教師通過感情敘述導入新課。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考慮學生對第一課時的學習不系統,在學生讀熟課文、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文章主人公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給聽者一種融合的感覺。
。ㄟ@樣,讓老師在描述的同時,學生潛意識進入情境。)
(二)研讀課文,入情悟境
課前,通過教師語言描述,讓學生進入情境,于是設計了如下問題:
1.貝多芬為什么要為盲姑娘彈奏第一首曲子?
2.聽了貝多芬的演奏后,盲姑娘怎么說呢?
3.貝多芬為什么再彈一首曲子?(進而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ㄈ┢纷x揣摩,入畫悟情
劉勰(xié)曾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遍喿x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彼栽谶@一環節中,我們引導學生學習寫《月光曲》內容的第九自然段,通過悟讀課文、讀后交流、朗讀悟情、欣賞體會、展開想象等活動,將《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情感共鳴。具體做法是:
1.悟讀課文,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課文第九自然段的內容。引導學生自己讀本段,并想象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2.根據描述,展示畫面
根據學生描述,教師相機出示三幅畫面內容,引導學生想象樂曲的旋律,并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通過激勵評價,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體驗,努力走進畫面描述的意境中去。
3.展開想象,學習寫法。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皮鞋匠的聯想,拓寬思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獨特感受和理解。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寫法。力求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ㄋ模┥钊肼撓耄w會意境
為了讓學生化知為能,遷移應用,我們設計提問“兄妹倆從月光曲中看到了大海,我們能夠從中聽到什么呢?一起來聽一聽月光曲,邊聽邊展開豐富的想象!敝蟛シ拧对鹿馇罚⒆寣W生領會美妙的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限遐想,給我們帶來美的熏陶和享受,從而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正是這些聯想加深了我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再引導學生帶著各自的想象再次朗讀第九段。
(五)總結升華,回歸文本
本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而文章并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奏及旋律,而這一內容文章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為此,課堂結束時,出示貝多芬像,播放音樂《月光曲》。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從而突破了重點,并讓學生分辨了事物和聯想。
六、圍繞主線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們的板書以貝多芬的情感變化為主線,體現了大音樂家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以上是我們對這節課的一個課前預設,但是學生是靈活的,有思想的,課堂可能會生成一些新的問題,這有待于老師在課堂上的靈活處理。我的說課到此,謝謝大家!
附板書: 26月光曲
彈 純熟
想 入景
聽 陶醉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相關文章: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06-19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05-26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2篇11-10
月光曲第二課時說課稿(通用6篇)06-20
月光曲的第二課時教案08-26
《月光曲》第二課時教案07-01
月光曲的第二課時教案04-11
《月光曲》第二課時教案08-25
月光曲第一課時說課稿07-09
《月光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