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西師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這個單元的第二小節“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第一課時。
2、教材地位。
這一課時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長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這些知識的獲取為第三小節的實踐活動提供知識和學習策略上的支持,同時也為以后學習圓的周長以及長、正方形面積奠定基礎。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是緊接著周長概念編排的,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直觀操作、展示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還十分強調對周長公式的應用。
二、說教學要求。
1、教學目標。
(1)四基兩能目標:
①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②本節課重在培養孩子有條理的、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經歷把數字符號抽象成文字公式的過程,發展他們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③會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形成熱愛數學的情感。
2、教學重難點。
①教學重點: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過程,這是要求學生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不是老師直接拿給他們,只有經歷了這一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公式。
②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公式是理論的東西,要讓學生不僅知道,還要會靈活運用,也就是要把知識學會、學活。
3、教具準備。
周長的推導強調直觀操作,所以我準備了教具,學生準備了學具。
(1)教具:多媒體課件。
(2)學具:每人一個釘子板,小棒。
三、說學生。
1、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習了長、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們都有4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課學生又知道了長、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課進行學習的知識基礎。
2、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四、說教法。
1、 情景導入法。
2、 動手操作法。
3、 自主探究法。
4、 合作交流法。
五、說教學理念。
1、在認真分析教材、教師用書后,我把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分為七個環節:
(1)導入新課。
(2)自主探索,推導公式。
(3)課堂練習。
(4)實踐操作。
(5)走進生活。
(6)延伸提高。
(7)課堂總結。
2、教學中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動手比、動手摸、動手擺,動筆算,交流討論,引導歸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并注意思維品質的培養。我這節課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實”,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實實在在地練,真真切切地落實四基兩能。
六、說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直接利用情景導入新課,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
①教學時,采用學生動手操作,這個操作過程就是與原有的知識進行連接。練習時,圍釘子板,求周長,直觀鞏固計算周長的方法。——四基
②在長、正方形公式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多去探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類推能力。——兩能
③在探究長、正方形周長的時候,用到了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呈現不同的周長算法,一步一步向周長公式靠近,這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兩能
通過3—6四個環節練習,反復鞏固。練習是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新概念形成后,通過多次的反復練習和運用,能使學生正確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才能得到鞏固和加深理解。因此,教師根據概念教學各階段的不同要求,從不同角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采取多種形式反復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概念。
3、課堂練習:新知應用。
4、實踐操作:動手操作能力的體現。
5、走進生活:知識遷移。
6、延伸提高:知識升華。
7、課堂總結:知識回歸。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說課稿】相關文章: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06-12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說課稿12-27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說課稿12-27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11-28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小學數學說課稿01-12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小學數學說課稿01-12
《長方形周長》說課稿07-02
《長方形周長》說課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