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01 09:48:1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錦集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錦集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材結合活動情景,引入了在直線上表示從一點向兩個相反方向運動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的內容。教材試圖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負數的意義,并通過學習,學會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雖然是負數的初步認識,但內容較為抽象。以往負數的教學都安排在中學階段,現在主要考慮到負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負數,有了初步認識負數的基礎,所以課本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負數。

  教學目標:

  1.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逐步滲透數軸概念。

  2.體會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教學難點:

  應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習過在直線上表示,一些數,大家還能記得,都表示哪些數嗎?

  預設:整數、小數、分數。

  那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負數能不能在直線上表示呢?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出示教材第5頁例3圖。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行走的距離和方向呢?

  學生自我嘗試解決。可能想到

  1.先畫出直線。

  2.再確定方向。

  3.再確定距離。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結合學生學過的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經驗,引導學生明白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在東西方向上走的距離。

  具體方法如下

  (1)以大樹為起點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在直線上用0表示起點,0右邊的數是正數,左邊的數是負數。

  (2)把他們行走后的情況和直線上的點(0、正、負數)對應起來。如-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西1米,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東1米。相反的,以大樹為起點向東2米,在直線上對應的點2,以大樹為起點向西2米,在直線上的點是-2。

  2.同學們,怎樣用數來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呢?

  (1)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匯報。

  (2)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用課件出示數軸,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

  (3)讓學生說出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4)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軸。

  3.觀察數軸,比較數的大小。

  引導學生觀察數軸。

  ① 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②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③ 師及時小結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分數。每個數都能在數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數軸: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軸。

  2.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分數。每個數都能在數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第5頁做一做。

  2.全課總結。學習了在直線上表示正、負數,你收獲了什么?

  3.作業布置。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板書設計:

  在直線上表示正、0、負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除法

  教學內容、長頸鹿和小鳥、小兔安家、游樂場。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操作,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乘除之間的關系,能比較熟練地運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

  2、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探索除法的試商方法,并能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算式的書寫格式。

  教學重點、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和筆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

  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

  3、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

  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學難點、

  1、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2、培養估算意識,學會估算策略,體會估算價值,進

  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來理解除法的意義。

  教學課時、

  本單元共4課時

  第一課時 長頸鹿和小鳥 1課時

  第二課時 小兔安家 1課時

  第三課時 游樂場 1課時

  練習五 1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第82-8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學習用

  6-9的乘法口訣求商。

  2、使學生在動手活動、探究學習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學生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之間的內在關系,能列出除法的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說出用哪句口訣求商,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能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來理解除法的意義。

  教學手段、 用吹塑紙做42只小鳥和6個小房子。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講故事引入新課:森林中的長頸鹿和小鳥是好朋友,

  小鳥來長頸鹿家做客,每群4只,先后來了5群,問:一共來了多少只小鳥?

  2、繼續引導:這20只小鳥要長頸鹿幫助它們做房子,每所房子住4只小鳥,你們知道長頸鹿要做多少棟房子嗎?

  3、繼續引導提問:長頸鹿家又來了22只小鳥,現在,長頸鹿家一共有42只小鳥,它們都要長頸鹿幫助建房子,每棟房子住6只小鳥,同學們知道長頸鹿要建多少棟房子嗎?

  二、長頸鹿和小鳥。

  1、提問:引導學生思考:42只小鳥,每棟住6只,

  長頸鹿要為它們準備幾棟房子?(板書課題:長頸鹿和小鳥)

  2、在講臺上演示42只小鳥分在6個小房子里。并請學生思考:每個房子里有幾只小鳥?

  3、要求學生把課前準備好的42個小圓片分別放在6個小紙盒里。

  4、請學生回顧:積是42的乘法口訣。

  5、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時介紹

  除法書寫,引導學生認識各數分別表示的意義。

  6、出示“想一想”,請學生作練習。

  三、練一練。

  1、把第一題抄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上來做。

  2、糾正學生有錯誤的答案并講解答案。

  3、請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討論

  用哪句口訣。

  4、出示“小動物回家”的第3題。請學生說題意,并連線。

  5、引導學生計算64÷8時,啟發學生:我們為小動

  物再建造一個家吧。

  6、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第4題“貓捉老鼠”,并連線。

  7、引導學生講這個數學故事。

  8、演示圖畫“平均每人吃幾個”并列出算式。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我

  們進一步體會到,雖然數字大了,但除法與乘法是聯系在一起的。

  板書設計、

  長頸鹿和小鳥

  42只小鳥,每棟房子住6只,長頸鹿要為它們準備幾棟房子?

  42÷6=7(棟)乘法口訣:六七四十二

  答:要準備7棟房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白紙,圓規。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導入新課。

  1,示四驅車,問這是什么?

  2,(課件)出示汽車的圖片,問,你們發現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追問:為什么車輪都是圓的,如果不是圓的會怎樣?

  3,導入,板題:圓的認識

  4,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

  二,在畫圓的教學活動中探索新知。

  1,任意畫圓,體會什么是圓。

  (1)畫一個圓

  (2)展示,比較哪個圓,哪個不圓?問:怎么就畫圓了?

  (3)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用圓規畫圓的?

  2.用圓規畫圓,理解圓的構成及圓心。

  (1)讓學生在白紙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一個圓,邊畫邊想:圓是由什么組成的?(圓周,圓心)

  (2)展示(圓的和不圓的對比)說說為什么有的同學畫不圓?怎樣就畫圓了?

  (3)畫圓時固定的一點誰知道叫什么?(板書:圓心)

  (4)標出你所畫的圓的圓心。

  (5)圓心的重要性: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圓的位置的?

  3,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半徑及特征。

  (1)請你在畫一個比剛才再大一點的圓,邊畫邊思考:怎么就比剛才大一點了?

  (2)在圓上表示出圓規兩交叉開的長度。

  (3)師:這條線段也有名稱,你能試著給它起個名字嗎?(板:半徑)

  (4)請你任選一個圓畫出它的半徑,邊畫邊想:你能畫多少條?你發現了什么?體會半徑是什么樣的線段?

  (5)匯報追問:你怎么知道半徑長度都相等的?

  (6)判斷,哪條線段是半徑?

  (7)討論:什么叫半徑?(匯報)

  (8)再畫一個比剛才小一點的圓,說說你認為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4,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直徑及特征。

  (1)課件演示:問:看這兩條半徑怎樣了?

  (2)你知道這條線段叫什么嗎?(板:直徑)

  (3)畫一個圓,并畫出它的直徑,邊畫邊想:半徑和直徑有什么區別?

  (4)判斷,哪條線段是直徑?

  (5)說說什么叫直徑?

  (6)觀察直徑有什么特征?

  5,畫一個圓,并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

  觀察討論: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匯報)

  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說說為什么車輪是圓的?

  2,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的?

  四,談談你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3、 情感目標: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課前準備:

  主題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隊的同學們來到郊外開展了一次野營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們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同學們都開展了哪些活動?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后回答。(同學們有的在搭帳篷,有的在燒烤食物,有的在釣魚,有的在洗菜,還有的給小鳥做窩。) 板書:搭帳篷 燒烤食物 釣魚 洗菜 做鳥窩

  二、引導觀察,體會方法

  1.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1)教師提問:參加活動的隊員們已經把毛巾晾曬起來,如果每人用一條毛巾,你知道每個帳篷里住多少人嗎?你是怎樣知道的??課件演示:晾曬毛巾的六個架子突出,其余場景虛化。 (有的學生可能是數出每個帳篷里住12人,教師引導學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嗎?)板書:2×6=12。

  (2)教師提問:根據搭帳篷小組隊員們的活動,你還能提出什問題?怎樣解決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學生可能提出:3個帳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師指導學生從圖中提取相關信息并追問:你怎么算出來的?學生可能說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個架子上有6條毛巾,有6個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個帳篷住12人,有3個帳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根據參加活動的同學晾曬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數學問題,并用各種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參觀其他小組的活動情況,看看你們會有什么新發現?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師提問:選擇你喜歡的活動項目,仔細觀察,和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再想一想,別人提出的問題你能幫助解答嗎?比一比,哪組同學合作提出的問題最多,解決的辦法最好。

  2.各小組選擇有關活動,在組長帶領下,互相提問,開展討論,解答說理。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與學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組活動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

  四、匯報交流,應用拓展

  1.學生匯報交流,相互補充。匯報的內容有時是無序的,教師通過以下有機的.設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正確表達。 我提出的問題是( ),發現( )條件后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說列式解答的過程及理由,教師板書相關解法。

  (1)燒烤活動。

  ①學生可能提出:參加燒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據圖意,學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說出道理,教師都予以鼓勵。

  ②學生可能提出:燒烤中拿著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教師提出:你是怎樣想的?

  (2)洗菜活動。

  ①學生可能得出:在河邊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邊洗菜有3組,每組有2人,2×3=6)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個菜籃子?(每組有4個菜籃子,一共有3組,3×4=12) 3)給小鳥做窩。

  ①學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個鳥窩?(每棵樹放2個鳥窩,有5棵樹,2×5=10)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樹?

  (3)釣魚。

  ①學生可能提出:扛魚竿的小朋友釣了多少條魚?(左邊的小朋友說:“我釣了4條魚。”扛魚竿的小朋友說:“我釣的魚和你同樣多。”可見扛魚竿的小朋友也釣了4條魚)

  ②學生可能提出:兩人一共釣了多少條魚?(4+4=8或4×2=8) 教師對于能夠根據對話提出問題的學生予以表揚,并及時小結:我們可以從畫面中找到條件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對話知道解決問題的條件。

  3.總結延伸。 今天,同學們參與了“棒棒”假日小隊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隊日活動,用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問題,真棒!回憶一下,我們中隊開展過哪些隊日活動,在活動中你學到了什么本領,能不能也提出幾個問題,我們一塊兒來解答。(學生自由說)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學生在四年級之前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里是零散的。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學過的圖形進行整理歸納,把這些圖形練習在一起,建構初步的圖形知識體系,培養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穩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并利用生活實例,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穩定性和四邊形不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分類活動,整理圖形,認識不同類別圖形的特征。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三角形穩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在圖形的認識的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標: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將圖形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重點:

  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圖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體會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和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學準備:

  由硬紙片做成的各種平面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提問:我們以前已經學過哪些圖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或找出相應的圖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據各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呢?教師板書課題:圖形分類

  (一)分一分:讓學生獨立嘗試分類,采用標號的方式進行。(也可以畫出圖形來分類)。并與同桌交流分類的方法。

  匯報與交流:分小組匯報分幾類及分的理由。

  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1)立體圖形;

  (2)平面圖形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線段圍成的)。

  師:剛才我們分出的平面圖形還能再分類嗎?試一試。

  1.平面圖形(根據是否線段圍成)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五邊形…) 圓形

  2.平面圖形(根據角的數量或根據邊的數量)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3.平面圖形(根據是否有直角組成)

  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師生共同小結分類的方法。

  二、實踐活動:(探究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活動四邊形和三角形。

  師:拉一拉,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交流。

  2.匯報與板書。

  小結:平行四邊形易變形,不具有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展示課件。觀賞這些圖形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鞏固與應用。

  斷一斷

  1.梯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具有穩定性。( )

  3.由四條邊構成的圖形是四邊形。( )

  畫一畫

  1.請你用一根線段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兩個相同的三角形。

  2.請你將下面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可抽生回答。或采用集體回答的方式。

  五、作業

  1.用你自己的方式,畫出圖形分類表。

  2.完成校園作業本13頁。

  板書設計:

  圖形分類

  立體圖形

  圖形: 曲線圍成的圖形

  平面圖形

  線段圍成的圖形

  我們發現: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1-14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综合专区精品 | 中文字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亚洲一本在线视频 | 在线日本v二区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