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相鄰單位間的進率,認讀鐘面上的整時或了解24時記時法,進行兩種記時法的相互改寫,計算經過時間。
學生在前幾冊教材里學習了時、分、秒,本單元繼續教學年、月、日。全單元教材共編排了兩道例題、兩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實踐活動。在你知道嗎里介紹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導學生看課外書籍、上網查找資料,搜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教學內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學年、月、日以及相關的大月、小月等內容,第二段教學平年、閏年、季度等知識,第三段是實踐活動。
1、年、月、日以及相關的內容。
這一段內容涉及許多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過接觸,積累了一些經驗。教材盡量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提供觀察材料,組織學習活動,激活已有經驗,引導發現規律,適當解釋點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并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
教材讓學生從年歷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興趣,又提供了學習用具。設計的學習活動有觀察整理、填表分類、涂色記憶、計算交流等,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同時接受年、月、日的知識。
首先要求學生觀察20xx年的年歷從中獲得信息。年歷卡里的內容十分豐富,要結合觀察與交流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學會看年歷。如年歷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張月歷,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幾,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歷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別是星期幾。
接著要求學生把各個月的天數填入一張表格。填表活動能讓學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個月,各個月的天數并不都相同。填表還能引發學生把12個月按天數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識。
然后指導學生在填各個月天數的那張表格里涂顏色。涂色活動實際上是分類活動,通過再次分類記憶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記住一年里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鼓勵他們自己設計記憶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利用拳頭幫助記憶的辦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數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還讓學生計算20xx年全年的天數,通過計算重溫這一年各個月的天數,檢查記憶效果,彌補記憶中的缺漏。學生計算全年天數的方法必定是多樣的,交流并比較各種算法,體會比較簡便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建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想想做做在年歷上圈出重大節日和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一方面鞏固知識,另一方面進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2、平年和閏年。
平年和閏年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發現現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閏年。第19頁例題讓學生同時觀察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月歷,比較這兩個2月的天數是否相等。讓學生發現不同年份的2月天數不同,然后告訴他們,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閏年。
第二步同時觀察從1997~20xx連續十二年的2月月歷,從中尋找天數的規律。教材特地把這些月歷分成三行,每行是連續的四年,方便學生發現每一行的四張月歷里只有一張是29天,另三張都是28天。從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個閏年、3個平年。教材里講解了判斷平年、閏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安排在底注里講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鞏固平年、閏年的知識。第1題通過把公歷年份除以4進行判斷,雖然教材只教過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但學生完全能夠自己進行四位數除以4的計算。第2題計算平年的全年天數,合幾個星期零幾天,結合計算再次溫習前面學習的年、月、日知識。教學時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閏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樣算的,再次清晰地認識平年與閏年。第4題回答并解釋一種比較特殊的生日現象,鞏固連續四年里一般有1個閏年的知識。
第四步是你知道嗎,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個閏年的原因。
3、實踐活動《生日快樂》。
這次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生日為題材,活動形式新穎有趣,緊扣年、月、日的知識,運用了統計方法。活動分兩段進行:第一段是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間接地講述,讓同伴猜一猜是幾月幾日。這里會涉及年、月、日的許多概念,學生一定很感興趣。第二段是用統計的方法調查、整理并用圖表呈現班級里學生的生日分布情況,是一次聯系實際的活動。最后是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進行孝敬長輩的教育。這次活動要認真組織,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說話,然后請幾名學生在全班交流,落實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學生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問: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P32例1。
每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指名分別算出一面國旗長和寬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 =
(2)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
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學生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 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 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讓學生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0:2=40,200:5=40。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組成比例。(板書:80:2=200:5)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4.5:2.7=10:6提問: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學生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讓學生齊讀一遍。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 42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3)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4)鞏固練習。
①用手勢判斷下面卡片上的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學生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
②做P33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③給出2、3、4、6四個數,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④P36練習六的第1~2題。
對于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都是分數,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學生寫成分數形式。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項、外項、內項。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中的比例的外項、內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后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項的積是 2200=400
你發現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板書: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通過計算,大家發現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律說出來?
最后教師歸納并板書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呢?內項呢?
因為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
3.鞏固練習。
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說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個數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 、3 、4和6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36~37第3~6題。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1、判斷。
(1)如果3a=5b,那么5:a=3:b。
(2) : 和 : 中,能與 : 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分別是7和8,那么兩個內項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個數分別作為比例的項,你能組成幾個比例?
3、請你用20以內的四個合數組成一個兩個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系、變化發展的。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判段兩個數能否成比例,并正確的組成比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l~2頁及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有關利息的簡單計算。
教具準備:將例題寫在小黑板上,活期儲蓄、定期儲蓄的存款憑條和取款憑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提問: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暫時不用的錢,將怎么辦?讓幾個學生說一說,當有學生說要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時,接著提問:
為什么要把錢存入銀行呢?多讓幾個學生發表意見。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有兩個好處:一是國家可以把這些錢集中起來,用在建設上,所以說儲蓄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參加儲蓄的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說儲蓄對個人也有好處。
你們知道利息是怎樣計算的嗎?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有關利息的知識。板書課題:利息
二、新課
出示例題:小麗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錢存入銀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 1日,小麗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 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 5.67元,共105.67元。
先請學生讀題,然后教師再說明:題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來講,儲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額存款等方式。所謂活期存款是指儲戶可以隨時提取的一種儲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種存款方式。現在銀行的定期存款有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麗存的是定期一年,即小麗在銀行存的 100元在一般情況下要在銀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況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師:在銀行儲蓄要弄清三個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麗在銀行存入100元,也就是說她的本金是100元。板書:存入銀行的錢做本金存款到期時,小麗到銀行取回105.67元,銀行多付給小麗5.67元,這是100元定期一年的存款所得到的利息。
板書: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
這5.67元的利息是根據什么給小麗的呢?是銀行的工作人員根據利率計算出來的。板書:利率就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這是由銀行規定的。利率有按年計算的,也有按月計算的。小麗存的是定期一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67%,也就是說如果存100元,在銀行存一年可得100元的5.67%的利息,即5.67元的利息,再加上本金100元共105.67元。
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1997年10月中國工商銀行公布的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是5.67%,二年期的年利率是5.94%.三年期的年利率是6.21%。五年期的年利率是6.66%。
按照上面的利率,如果小麗存300元錢定期存款二年,到期時她應得利息多少元?提問: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5.94%是什么意思?(到期取款時每100元可得5.94元的利息。)
小麗的本金是300元,到期時她每一年應得利息多少元?(300元的5.94%。)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3005.94%
二年應得利息多少元?學生口述,教師接著板書: 2
小麗的存款到期時可以得到的利息是35.64元。
想一想,存款的利息應該怎樣計算呢?先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再板書: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小麗的存款到期時,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335.64元。)
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活期儲蓄、定期儲蓄的存款和取款的憑條。
三、鞏固練習
做第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一的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后再共同訂正。
訂正練習一的第2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活期儲蓄每月的利率是0.1425%,表示什么意思?再引導學生分步說出: 280元每月可得利息多少元?6個月的利息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四、作業
練習一的第1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產生統計的需求,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
2. 使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3. 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使學生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選擇合適的記錄方法收集數據,體會合作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出示若干小動物在操場上的場景圖。
提問: 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舉行跳繩比賽,看一看,有哪些小動物?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
學生可能回答: 用分別排一排、再數一數的方法,可以很快地數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指名在實物投影儀上分一分、排一排。
提問: 現在你能告訴大家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
2. 教師引導: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是小朋友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板書課題:統計)
二、 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1. 談話: 比賽馬上開始了,三個隊各選一名代表進行跳繩比賽,獲勝者所得的獎品是老師手中的一盒學具。學具盒中有三種形狀的圖形,分別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提問: 誰知道這三種圖形各有多少個嗎?(不知道)
師生討論: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學具盒中每種圖形的個數?
以小組為單位說說各自的想法。
2. 提出要求: 每組只能派一個同學打開盒子看,而且這個同學還不能直接報出每種圖形的個數。想一想,其他同學能知道每種圖形的個數嗎?應該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明確: 可以讓一個同學依次報盒子里每個圖形的名稱,其他同學把結果記下來。
3. 小組按要求活動,教師巡視。
4. 匯報交流。
(1) 小組內交流。
(2) 全班展示記錄方法。
可能出現的方法:
① □△□○△○
△△○□△□
△○□△
② □□□□□
△△△△△△△
○○○○
③ 正方形三角形
正方形
圓三角形
圓三角形
④ □
△
○?
⑤ □| | | | |
△| | | | | | |
○| | | |
⑥ □12345
△1234567
○1234
(3) 比較評價。
你覺得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現在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記?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統計一次學具盒中三種圖形的個數。(小組活動)
統計后適當地多請幾組展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5. 填表。
(1) 認識表格。(投影出示下表)
要求學生說說每個空格各應填什么內容。
(2) 在書上填出結果。
(3) 提問: 你從表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 聯系生活,體驗決策
生活中還有好多地方能用今天的方法統計。
1. 創設情境一: 課件出示學生在小組里拋圓片的活動場面。要求學生拋圓片20次,用畫?的方法記錄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
提出要求: 每個小組先記錄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各有多少,填在第一個表中,再把結果填在第二個表中。
學生活動后,教師提問: 在這個活動中,你發現了什么?
2.創設情境二。
提問: 有拍皮球、跳繩、踢足球和打乒乓球四項活動,怎樣才能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哪一種?
(1)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調查,用畫?的方法記錄,并將整理后的數據填寫在書上的表格中。
(2) 全班交流,并說說從自己的統計表中知道了什么。
3.創設情景三。
統計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情況,填入書上的表格中。全班合作完成,并說說根據結果知道了什么。
四、 師生互動,總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這樣統計?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再選擇一些內容進行合作統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學 科 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和筆算,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體會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的能力。
教學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師用出示題目,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隨機抽取幾題指名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根據13×2=26,快速說出以下算式的得數。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2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指名上臺板演,說說計算方法,展示正確的書寫格式及得數。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3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先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系的兩個條件,說說可以先算什么。
讓學生獨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4、5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提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計算,集體交流算法。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提問:你能找出有聯系的條件嗎?想想它們能算什么?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評講時展示不同的解題方法,并指明說說每道算式表示的意義。
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
學生讀題,列式解答,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8題。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懂圖意。
提問:要求“買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怎么求?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獲得了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復習 第 8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復習,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發展數學思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熟練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系統整理
提問:第一單元即將結束,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引入: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系統地整理,復習這一單元所學的知識。
二、查漏補缺訓練
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1題。
讓學生先口算,再說說口算方法。
師小結:
(1)兩位數乘整十數,計算時先算0前面的數的乘積。然后數一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再在這個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兩位數中的每一位,并注意進位。
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上臺板演。
教師要通過具體的計算引導學生歸納出:
(1)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數去乘第二個乘數的個位數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的個位;再用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數去乘第二個乘數的十位數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的十位。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引導:計算時,你通常會出現什么樣的錯誤,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3題。
指名估算,并引導學生回憶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數來算。一般是先找出兩個乘數的近似數,再把這兩個近似數相乘。
將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完成一題,再互相檢驗,看看和估算的結果是否接近。
4.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8題。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明確表格填寫的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比較,說說發現了什么。
5.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0題。
(1)出示第一組題,先讓學生計算,再組織對比,交流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系。
(2)出示第二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對比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系。
(3)出示第三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上下兩題的聯系。
6.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1題。
(1)出示第一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律并填空。
歸納規律:當第二個乘數分別是3的1倍、2倍、3倍……時,積分別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律并填空。
歸納規律:當第二個乘數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4題。
出示表格,讓學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說說表中數量之間的關系。
得出:單價×數量=總價
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5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懂題意。
引導學生匯報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種,第一種是48元,48×19大約是1000元,超過800元,可能是第二種38元的籃球,38×19大約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種是28元,28×19大約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種籃球。
追問:買籃球一共要用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7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并說說要求“電視機多少臺”需要先求什么。
4.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2、13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引導:先確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系的兩個條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評講。
5.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5題。
讓學生先根據學過的方位知識,弄清圖中幾處地點的相應位置關系。然后再根據計算的結果在平面圖上指一指或畫一畫。最后全班交流,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有趣的乘法計算 第 9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特殊數相乘所得得數的規律,并能初步運用這一規律進行一些計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通過比較,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并發現數學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簡單規律的方法,并學會運用規律。
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得的規律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規律。這節課,我們一起去發現這些有意思的規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數是11的乘法計算。
(1)出示題目:24×11 53×11
談話:一個兩位數和11相乘的得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我們先列式計算。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問:把積的每一位上的數和原來的兩位數相比,你有什么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匯報:
①24×11=264,所得的積的個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4;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2;積十位上的數,等于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積個位上的數,和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3;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5;積十位上的數,等于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5+3=8。
(2)引導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猜測62×11的積。
提問:猜一猜62×11等于幾?
追問: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請用豎式驗證一下。
師小結:兩位數與11相乘,積的規律可以概括為“兩頭一拉,中間相加”。
(3)出示題目: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快速地說出答案。
(4)出示題目:64×11
提問:試著算一算,有什么發現?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追問: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再問:為什么百位上的數“6”變成“7”,多了1是從哪里來的?
(5)試一試:59×11 67×11
2.小結:一個兩位數與11相乘時,可以把這個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百位上,個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個位上,再把兩個數字之和寫在積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數如果滿10,要向百位進1。
3.提問:你能出一些像這樣的算式考考大家嗎?
學生出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探究兩個乘數十位相同,個位相加是10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
(1)出示題目:22×28 35×35 56×54
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在小組交流說說算式里的兩個兩位數的特點。
引導:像這樣的算式,老師能直接算出得數,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驗證老師的計算是否正確。
學生列豎式計算,教師板書相應過程。
(3)你隨便出這樣的算式老師還能一下子說出得數。
讓學生試著出題。
(4)追問:究竟這里面藏著什么秘密呢?觀察這些得數,它們有什么特點?把你們的發現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當兩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相同,個位上的數之和為10時,它們的乘積的末兩位等于兩個乘數個位上的數相乘,積的末兩位前面的數等于十位上的數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積。
2.試一試。
(1)先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再用豎式計算驗證。
15×15 43×47 69×61
(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并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有什么發現,和同學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讓學生同桌互相出題,寫兩道這樣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說出得數。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1-14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