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

時間:2022-08-27 14:39:2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4篇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第71—7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從條件出發展開思考,分析并解決相關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發展分析、歸納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板貼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有9個小朋友要過一條河,河邊只有一條小船(船上沒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個人,小船至少要運幾次,才能使9人全部過河?

  你們能想到好辦法幫助他們過河嗎?

  一、導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其實解決數學問題也需要策略。(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導學探究

  (一)理解題意

  1、出示條件:“小猴幫媽媽摘桃,第一天摘了30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數學上把已經知道的信息稱為條件,有了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提問題了。出示問題:第三天摘了多少個?

  學生口答。

  指出:老師剛設了個陷阱。根據這兩個條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個!

  2、如果我把其中一個條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條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現在可以算了嗎?

  看來這條件挺神奇的?一起來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什么意思?

  預設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

  同學們看,這個條件看上去很簡單,但他卻能從中找到這么多的隱含條件,并把它有序的表達出來。厲害!誰能像他這樣有序的說一說?

  指名說,結合多媒體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個。

  追問:還能往下說嗎?(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還能再往下說嗎?太多了,這么多條件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起說(多媒體變換,所有內容整合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

  過渡:同學們真會思考。這句話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嗎?

  引導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課件出示)你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老師明白了,他是倒過來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個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嗎?誰能繼續往下說。(結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這么多條件其實也是一個意思,(所有條件隱去,變換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讀一讀。

  預設2:

  (沒人能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嗎?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幾天多摘5個?(手指著板貼),也就是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嗎?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板貼)

  預設3:

  (學生回答30+5。)

  30是第幾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說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課件出示)你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

  過渡:同學們真會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句話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嗎?(接預設1過渡前的話)

  小結:看似簡單的一個條件,給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這么多連續的隱含條件,這就是數學的魅力之處。

  (二)分析數量關系

  有了這么多的條件,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說說。

  (三)列式計算

  1、都有辦法了嗎?把你的想法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1)學生自練.

  (2)交流:

  展示1(列算式):你來說說是怎么想的。

  結合學生介紹,相機板書算式。35指的是什么?這個5呢?求的是?你們看,第一步的結果,作為第二步的條件參與運算,幫助我們求出了下一個問題。數學就是這樣,在已知、未知之間不停地轉換。問題解決了嗎?齊答一下。

  展示2(出示表格):這個同學的方法,能看得懂嗎?誰來說說。(生說)他列了個表格把每天摘的個數依次寫了出來。這個方法怎么樣?

  2、出示問題:第五天摘了多少個?

  (1)要求:不討論,自己獨立解決。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嗎?拿出作業紙,第一題,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計算,時間1分鐘,開始。

  (2)學生完成計算,教師巡視。

  (3)展示交流。

  展示1:一起看大屏幕。他選擇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對嗎?

  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個,對嗎?考考你們,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兩個條件?根據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

  展示3:(出示:5×4=20(個),20+30=50(個)

  預設①有個同學是這樣做的,這個方法正確嗎?5×4算的是什么呀?

  預設②老師是這樣做的,你們覺得有道理嗎?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個,對嗎?怎么想的?

  第一天暫時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個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幾個5?也就是20個。知道了這個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樣?也不錯吧?

  (四)反思總結

  1、歸納方法。

  剛才我們一共想到了3種方法(多媒體出示3種方法),其中有兩種方法解題思路是一樣的,你們發現了嗎?他們都是怎樣算的呢?

  小結:他們都是從第一天摘的這個條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據這個條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這樣,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學們,像這樣從條件想起,一步步計算求出問題的方法,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出示箭頭)。

  再來看第三種方法,是根據這些條件發現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個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決了問題。這種方法雖然思路不同,但也是從條件想起的策略。

  2、回顧感悟。

  同學們,我們一起解決了一道比較復雜的問題,讓我們回顧一下解決問題的過程,都分了哪些步驟?

  ①生:我們要從條件想起。

  師:是啊,從條件想起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根據對應的條件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這個步驟就叫做——分析數量關系。

  ②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

  師:恩,這個步驟就是計算解答(板貼)。在解答問題時,方式可以多樣,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③預設1:生:解決問題前要先找到條件。

  師:不僅要找到條件,還要找到——(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就是(理解題意),它是其他步驟的基礎。

  預設2:生:要找到條件和問題。

  師:對,首先要找出條件和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就是(理解題意),它是其他步驟的基礎。

  預設3:學生想不到看題。師:沒有了?老是覺得有一個步驟也挺重要,就是理解題意(出示)。你們知道理解題意是什么意思嗎?對,就是看清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對于比較復雜的條件,還要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這個步驟是其他步驟的基礎,可不能忘了。

  總結:要能很好地解決一個數學問題,至少得有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計算解答這三個步驟。

  三、導練應用,增強認識

  看來同學們的收獲還真不少。特別是掌握了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是一個新本領。想用用這個本領嗎?好,試一試。

  (一)“想想做做”第1題。

  1、第1小題。

  (1)出示第一幅圖。這是一個天平,看出了什么條件?還有嗎?也就是——(出示:4個蘋果重400克)

  真不簡單,從天平上發現了兩個條件,能求什么問題?會解答嗎?

  (2)出示第2幅圖,仔細看,又看出了什么條件?那根據這兩個條件,又能求出什么?

  (3)(出示兩幅圖)剛才,我們先根據4個蘋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再根據橙子比蘋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質量。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是從條件想起。

  2、第2小題。(出示題目)有三個條件了。你能根據這些條件提出問題嗎?

  (1)學生提問,相機出示問題。

  (2)你覺得哪個問題最簡單?根據哪兩個條件來解決?怎么算?(出示算式)鋼筆支數求出來了,下面我們可以求出(圓珠筆的支數),怎么算?

  圓珠筆支數知道了,這個高難度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了吧,誰來?

  (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老師拿出一個皮球,師生互動,感知球的多次下落與彈起。

  (2)出示題目,認識條件。“一個皮球從16米的`高處落下,如果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有2個條件,你覺得哪個比較復雜(學生說后,多媒體劃下橫線)

  “每次彈起的高度總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

  學生口答。

  結合圖觀察:如果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彈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誰來指一指?

  第二次彈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兒呢?

  (3)(出示問題:第三次……):理解了題意,你能自己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問題嗎。拿出作業紙,完成第2題。

  交流匯報。第一次彈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彈起的高度是?如果沒有前兩次的結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結果嗎?那有了第三次的結果我們就能進一步推斷出第四次彈起的高度是幾米?數學就是這樣一環套著一環往下延伸。

  四、自主實踐,導悟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讀題。

  (2)有誰會做這個題目嗎?

  (3)(出示圓圈)一個圓圈表示1個小朋友,那18個圓圈就表示……?請同學們按照題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3)誰來匯報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間有幾個人?

  生:這是芳芳的位置?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兒,你是根據什么條件確定的?兵兵呢?

  (4)從條件想起,我們順利的解決了問題。你認為畫圖對解決這個問題有幫助嗎?

  指出:有時難以理解的問題,畫畫圖就變得容易理解了。

  2、拓展延伸

  過渡:同學們都很棒,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個禮物,想要嗎?誰第一個解決我的問題,我就把這個禮物送給他。準備好了嗎,我要出題了。開始!

  出示:媽媽買來3箱蘋果,每箱5千克;又買來4箱梨子,共比蘋果多40千克。梨子和蘋果一共買了多少箱?

  組織交流。

  追問:這么多條件,為什么只用了兩個條件?

  指出:解決一個問題也不一定都要從條件想起,有時從問題想起也很快捷,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條

  第一天摘了30個

  解決問題的策略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個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個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個…… 問 題 第三天摘了多少個? 第五天摘了多少個?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89頁,例1、例2、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2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向”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這兩杯果汁的數量分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進行操作演示。回顧操作過程,出示完整示意圖。

  (2)解決實際問題。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后,兩個杯子的果汁總量有沒有變化?一共還是多少毫升?那么現在每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知道了現在每個杯子中的果汁數量,可以怎樣求原來兩個杯子中的果汁數量?可以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3)匯報方法。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4)。看來“再倒回去”是個好辦法,用這個方法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原來兩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能按照解題的過程把課本上的表格填寫完整嗎?邊填邊說每個數據各是怎樣推算出來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策略?你認為“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有什么優點?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2、教學例2。

  (1)理解題意,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可以將題目的意思更清楚的表達出來?

  (2)解決問題。

  指出:可以按題意摘錄條件進行。出示示意圖。你能根據示意圖說說題目的大意嗎?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你能仿照示意圖的樣四,表示出“倒過來推想”的過程嗎?嘗試畫倒推的示意圖。展示作業。根據示意圖寫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結果。你能列式解答嗎?說說自己的想法。怎樣才能知道我們推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怎樣驗算?

  (3)歸納。

  解決上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

  3、完成練一練。

  理解題意。嘗試將題目中的條件,展示學生作業。你是怎樣想的?你打算用什么樣的策略角度解決這個問題?“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換種手法表示這樣的意思嗎?回列式解答嗎?說說推想的過程。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你能通過列表的方法題目中的信息嗎?你會列式解答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題。

  你能畫圖題目中各個條件的示意圖嗎?學生根據示意圖列式解答。交流匯報,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91頁,練習十六第3~8題。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路,感受所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上節課

  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應

  用什么策略?板書課題:用“逆推法”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你能把題中的條件進行嗎?可以運用什么策略解決呢?你能在圖中標出其他幾個景點和大門的位置嗎?展示作業,說說自己的思路。

  2、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方法,你是怎樣解決的?應該怎樣倒過來想呢?

  3、完成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方法,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怎樣檢驗所填的數據是否正確?

  4、完成第6題。讀題,理解題意。下午6時的氣溫是18℃,根據比中午下降了7℃,你能推算出中午12時的氣溫嗎?你是怎樣推算上午8時是多少℃的?

  5、完成第7題。理解每幅圖中顯示的相等關系:5個桃子的重量=2個梨子的重量3個梨子的重量=1個菠蘿的重量1個菠蘿重600克小組中交流思路。說說是怎樣想的?

  6、完成第8題。你能根據題中的條件進行嗎?根據的條件列式解答。應該怎樣倒過來推想呢?

  三、課堂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生活中,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時,都可以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第9、10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所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逆推法”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9題。

  理解對帳單每一欄的含義。4月份的結單余額和上月比,是多了還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樣可以算出張阿姨信用卡3月份的結單余額是多少元?小組討論方法。匯報交流想法。

  2、完成練習十六第10題。

  要知道這四張牌原來是怎么放的,可以運用什么樣的策略?(逆推法)根據第四幅圖,你能知道第三幅圖中的牌是什么順序嗎?(10、9、7、8)原來的牌是什么順序呢?(7、9、10、8)分組活動:拿出四張牌,任意交換兩次位置,再翻開看結果,猜猜原來四張牌是怎樣放的。小組活動。

  3、完成思考題。

  理解題意及關鍵詞的意思。“遇店加1倍”,遇到店將加成壺中酒的2倍。你能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嗎?原有?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喝完)逆推為:0→1斗→0.5斗→1.5斗→0.75斗→1.75斗→1.75斗→0.875斗

  三、課堂

  你覺得“逆推法”對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什么作用?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3~64頁的例1、例2和隨后的“練一練”,練習十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列舉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重復、不遺漏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使學生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入語: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參觀生態園(出示圖片),看,多漂亮啊!

  二、教學例1,感知一一列舉

  1、出示例1

  園長叔叔想找我們同學幫一個忙,你們愿意嗎?

  (出示圖片)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

  師:你想可以怎樣圍?

  要求:獨立思考,已經想好的可以和同桌輕聲交流(教師參與討論)

  還有這么多舉手的同學,說明同學們還有不同的圍法,那么這個長方形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2、布置任務,小組合作

  提問:請你仔細想你想,把所有不同的圍法都找出來,并且紀錄在表格內,如果有困難,可以用18跟小棒擺一擺,填好后在小組中交流。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

  全班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找的,有哪幾種圍法?(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不同的寫法)

  比較:有序和無序的兩種,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解決了園長叔叔的難題,回顧一下,我們怎樣找出4中不同圍法的呢?(表格—一個一個寫下來)

  小結指出:在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時候,可以像剛才這樣把事情發生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的一個一個列舉出來,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一一列舉。(板書:策略、一一列舉)

  4、 園長叔叔的羊圈問題我們已經找到了4種不同的圍法,你能算一算各種圍法的面積嗎?

  ① 指名口答

  ② 比較一下它們的長、寬、和面積,你有什么發現?

  指出: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數值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師:如果你是園長,你會采用哪種圍法?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圖書角有3本書,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閱方法?

  ① 你是怎么理解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的?

  ②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借1本 (師板書)

  借2本

  借3本

  ③ 師: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法呢?你準備怎樣找出不同的借法?(列表,一個一個寫下來,一一列舉)

  2、布置任務,小組交流

  用你喜歡的表示方法有序地分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法。

  先獨立思考,把你的想法或者表格寫在自備本上,再在小組里交流(請各個組長組織安排好交流的順序)

  全班交流

  (把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別展示在實物投影上,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如果只訂閱1本,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具體說一說。

  如果訂閱2本,有幾種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樣想的?

  如果訂閱3本呢?

  那么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分別板書)

  2、那么為了不遺漏、不重復,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樣的表格一一列舉。

  ① 出示表格

  ① 出示表格

  只訂1本 訂2本 訂本

  《科學世界》

  《七彩文學》

  《數學樂園》

  ② 指導生用劃√的方法表示訂閱的種類

  先指導只訂1本的

  再指導訂2本的(讓生自己先分析怎么劃√,再讓生形成共識,劃兩個√代表一種訂法)

  最后指導訂3本的

  ③ 看表格找出共有幾種不同的訂法(豎行數出)

  4、小結:剛才用了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了這個問題,想一想要想得到全部答案,列舉時要注意什么?(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四、鞏固新知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問題,我們也能夠用一一列舉來解決。

  1、P64練一練:

  一張靶紙共3環,投中內圈得10環,投中中圈得8環,投中外圈得6環。小華投中兩次,可能得到多少環?(列舉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決這個問題?你會列舉嗎?

  試一試(注意有序性)

  2、練習十一第一題:

  課件顯示問題:

  先分析題意(紅色標出部分表示什么)

  生完成表格(完成在書上P66)

  用你喜歡的方法,標記出幾時幾分第二次同時發車。(并和同桌輕聲交流)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8~89頁的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1

  1.呈現問題。

  (1)出示“原來的”兩杯果汁,并出示條件“兩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問: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這兩杯果汁的數量分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后進行實際的操作演示,讓學生發現不僅甲杯減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樣多。

  (3)回顧操作過程,出示例題中條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圖,提出問題: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2.解決問題。

  (1)提問: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兩個杯子里的果汁總量有沒有變化?一共還是多少毫升?那么現在每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2)小組討論:知道了現在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可以怎樣求原來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可以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

  (3)在學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時,追問: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兩個杯中的果汁數量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4)學生畫圖后,組織展示、交流,并相機呈現教材的第二組示意圖。

  3.填表回顧,加深對“倒過來推想”的體驗。

  (I)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能按照解題的過程將教材中的表格填寫完整嗎?要求邊填邊想表中的每個數據各是怎樣推算出來的。

  (2)提問: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策略?你認為“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例2

  1.出示例2,讓學生讀題后,再要求說說題目的大意。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將題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來?

  2.在學生討論后,指出:可以按題意摘錄條件進行。出示下圖:

  原有?張一—→又收集了24張一—→送給小軍30張一—→還剩52張

  提問:你能根據上圖再說說題目的大意嗎?要求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

  3.明確可以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后,提出:你能仿照上圖的樣子,表示出“倒過來推想”的過程嗎?

  學生嘗試畫出倒推的示意圖后,出示下圖:

  原有?張←一一去掉24張←一一跟小軍要回30張←一一還剩52張

  4.要求學生根據答案和“小明郵票張數”的變化情況順推過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張。

  5.引導反思:解決上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

  三、應用鞏固

  出示“練一練”,學生各自讀題。

  四、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六的第1、2題。

【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解決問題的策略06-26

解決問題的策略數學教案08-29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0-10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07-13

《解決問題的策略之假設的策略》精品數學教案10-18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0-07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08-26

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05-17

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數學教學設計06-20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與反思06-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乱码视频免费播放性爱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 |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亚洲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