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范文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 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 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
學具:制作方向板的紙板。
課時1
教學過程
切入舉偶
出示課件,談話引入。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熊現在站在哪里?(學校)
那么,在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聰明,你能填出下面四個建筑物的準確方向嗎?
體育館在學校的()面,商店在學校的()面。
醫院在學校的()面,郵局在學校的()面。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說一說。
通過看圖,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請仔細觀察,在學校的周圍還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這些建筑物又在學校的那個方向呢?請你仔細想一想。
2.議一議。通過議一議及親身體驗,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1)說一說。
你是怎樣想的,在小組內說一說。
(2)議一議。
誰說得對?為什么?
(3)教師。
在學生議一議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明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進一步明確八個方向。
用你手中的學具制作方向板。
學中做
1.試一試。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認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那位同學。
3.練一練。
完成書中練一練。
板書設計
辨認方向
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第一課時厘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1頁到3頁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難點:能在直尺準確找出指定的厘米數。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故事引入: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們常常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幫古人解決這個難題。下面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并把課題齊讀兩遍。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我能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學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3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自學5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對子間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巡視,觀察小對子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對子給以幫助和提醒 , 促使每個小對子及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
3.說一說(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展示)。
學生匯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展示完之后,給與評價或獎勵。
4.知識歸納:
(1)利用“鉛筆”“文具盒”“拃”等作為長度單位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會因選取的標準不同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通過剛才的匯報,老師發現各個小對子的自學效果的確很好。到底同學們運
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么樣呢?下面請看我們今天的闖關題,比一比誰發言最積極,誰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強!
四、學情展示:
第二關: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來表示。1厘米記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約是()厘米。
4、圖釘的長大約是()厘米。
第三關: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線嗎?(內容見同步課件)要求:獨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歸納小結:
(1)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六、鞏固提升:
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比賽做作業。
1、完成課本第2頁的1、2小題。
七、板書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厘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測量長度
教學內容:
課本4頁到5頁內容。
學習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會分辨什么是線段。
教學重難點: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來進行測量。那如何進行測量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學習我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線段。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4-5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你是如何估計并測量橡皮長度的?測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測量彩色紙條和毛線在方法上有什么區別?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學4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計并測量橡皮長度的?測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測量彩色紙條和毛線在方法上有什么區別?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第2題,可以引導學生先把兩天進的貨中重復的部分找出來,然后再計算兩天一共進了多少種貨。學生計算的時候可以用加法進行計算,也可以直接點數。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