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 ,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 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②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①通過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 (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②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③教師巡視,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28
④做錯的同學訂正一下。
⑤引導學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①結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②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 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
P89第1.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生主動討論和交流。
2、 對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3、 連加、 連減、 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學解決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
4、通過整理和復習,培養學生的自學整理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
難點:理解算理
教學準備:
學生:布置學生課前回顧本單元知識
教師: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教學過程設計
1、 回顧
小朋友,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一起來復習這個單元的知識。你們知道這個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嗎?
請和你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并把它寫在題卡上。
2、 整理和復習
(1)小朋友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小組的成果展示。
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那么現在我們來給我們的學習過程排排序,誰還記得我們是先學什么。再學什么?
為什么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知識要點。
(2)分類復習
①小朋友們都整理的很全面,有的小組補充的也非常,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看看筆算加減法。剛才有小朋友提到筆算加減法分為進位加,不進位加;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誰能分別編一道?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那你們會計算嗎?指名上臺板演。
校對時提問: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減法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們都說的很好,那在我們計算時你還有什么特別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嗎?
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個合格的小計算家。
③改錯。
3、 應用拓展 解決問題
(1)課件分步出示
瞧,這有幾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雞們玩呢。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知道怎么列式嗎?
如果條件換成“小雞比母雞少7只”,怎么列式?
(2)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多少歲?要求學生列式進行計算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小組討論。
4、 總結
小朋友,這節課你感覺怎么樣?學得開心嗎?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練習十四第4-9題
教學目標:進一步掌握商的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能正確地計算并能驗算,提高除法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商的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能正確地計算并能驗算。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明確練習內容。
我們已經學過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這節課就練習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更加掌握商的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并且要能用學過的驗算方法,檢查算得對不對,提高除法計算的能力。
3.提問:在除法筆算里,商的數位上什么時候要商0?
二、除法練習
1.做練習十四第4題。
(1)除到被除數哪一位,不夠商1就要在哪一位上面商0。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一方法,按筆算法則計算練習十四第4題,并且驗算。
先讓學生說說商是幾位數,再指名4人板演,學生分四組練習,每組一題。
(2)集體訂正。
提問:第二小題為什么百位、個位上都是0?第三小題為什么末尾有兩個0?
第一小題是怎樣驗算的?第三小題呢?驗算的過程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2.做練習十四第5題。
(1)在課本上找一找,每道題的計算對不對,不對的在課本上改正。
(2)指名學生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錯,是怎樣改正的。(老師在小黑板上改正)
3.對比練習
(1)做練習十四第6題第一組題。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題的末尾為什么都是0?為什么第二小題有余數?
(2)做練習十四第6題第二組題。
練習方法與第一組題相同。
集體訂正后提問:這兩題商里兩個0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
(3)做練習十四第6題第三組題。
練習方法與上面第組相同。
集體訂正后提問:這兩題商里0的位置又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
:通過這三組題的對比,我們更知道了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數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這一位上面商0,不能寫錯或隨便調換位置。計算時還要注意有沒有余數。
4.說出下面每題的商是幾位數,哪一位上要商0。
306÷3360÷31÷42041÷4
追問:哪幾道有余數?
5.做練習十四第8題。
要求學生筆算后在書上方框里填上合適的數。集體訂正。
三、課堂
今天這節課練習了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誰來說一說,筆算除法除到被除數哪一位,在什么情況下要在商的這個數上寫0?
四、課堂作業
練習十四第7、9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頁例6及相應的課堂活動和練習。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減法估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學會減法的估算,能解釋估算的過程,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能用所學到的估算知識解決簡單的估算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導探究
情景導入:(課件展示或出示掛圖)星期天,媽媽給了張強326元去買學習用品。他高高興興地來到商場的學習用品柜臺。一會兒他就看中了兩件,一件是隨身聽,標價為187元;一件是復讀機,標價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著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進行計算的數學問題?
(2)學生自由匯報。(教師板書)
①隨身聽和復讀機一共大約需要多少元?
②張強有326元,如果買1臺隨身聽大約還剩多少元?
③如果買1臺復讀機,大約還差多少元?
(3)誰能解決第一個問題?(學生匯報)
(4)其余兩個問題怎樣解決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學把你的解決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學習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方法好,哪些組的方法多。(讓學生充分交流,教師參與、巡視、指導學生的討論)
(5)把你們組的想法和全班同學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組的方法好,為什么好?
(6)學生匯報。
①學生1:估算326-187時,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結果大約是100。估算525-326時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結果大約是200。
②學生2:我們組估算326-187時,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結果大約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結果大約是210。
(7)能說一說你們組為什么這樣估算嗎?
(8)學生:因為買東西的時候要帶足夠的錢才能買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帶的錢不夠,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在進行減法估算的時候都把被減數看大一點,這樣才有足夠的錢去買東西。還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嗎?……
(9)總結:我們在進行減法估算時,最好采用被減數、減數同補(被減數補上的不小于減數補上的)或被減數、減數同去(被減數去掉的要小于減數去掉的),這樣估算的結果才比較符合實際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10)把你最喜歡的估算方法說給小伙伴聽一聽。
(11)初步練習:6頁“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1)完成課堂活動。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估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相關的習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可以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問題?還有什么遺憾?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小數,那么小數與分數之間、分數與百分數之間又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系呢?希望通過本節課對分數、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復習,你們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板書課題:分數(百分數)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師:什么是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明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2)師:分數與除法有著怎樣的關系?
預設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
生2: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2.真分數、假分數的特點。
(1)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的分數值小于1。
(2)假分數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數的分數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
(1)師: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2)師:什么是約分和通分?
預設
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生2: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3)師:什么是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是互質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1)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①小數化成分數。
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數化成小數。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數化成百分數。
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末尾添上百分號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數化成小數。
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數化成百分數。
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數化成分數。
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例如:85%==
(2)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
預設
生1: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
生2:如果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質因數2以外,還有質因數3。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10-18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