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2-12-17 17:25:3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5篇)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

  第二課時

  你說我擺

  教學目標:

  1、根據現實情境,通過游戲,進一步識別簡單幾何體。

  2、在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初步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4、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

  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老師為你們同座準備了學具,你知道了四種物體名稱,閉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認出來。

  二、學習新知。

  你說我擺。

  1、老師說,同座合作擺,。

  2、同桌互相進行游戲。第一次,兩個物體。第二次四個物體。

  三、練一練。小組交流。全班驗收。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2、前后的關系在生活中應用。

  3、自選一場景,進行位置關系的描述。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

  2、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體會分數來自實際生活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興趣;

  4、培養學生的求異思想與創造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求異思想與創造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聽故事,引出“平均分“。

  2、提出問題: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并說出每份的個數,能在我們學過的數中找誰來表示?

  3、師:“我們無法從以前學過的數中找出一個來表示,因此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種新的數的表達方式——分數!

  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新知探索

  1、(課件出示)出示問題:將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多少?怎么表示?

 。▽⒁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1/2,讀作二分之一)生齊讀。

  2、(課件出示)將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1份涂色,有顏色的部分用分數怎么表示?怎么讀?未涂色的又怎么表示?

  (1/6,六分之一;5/6,六分之五,5個1/6)

  3、生自主學習課本95頁內容。

  4、(課件出示)判斷正誤,說明理由。

  5、(課件出示)看圖,用分數表示涂色的部分,并說一說組成。

  6、概念及各部分名稱。

  (1)像1/2、2/3、3/4、3/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1 分子—分數線 2 分母;

 。3)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

  讀法:先讀分母,加上“分之”兩個字,再讀分子。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1、看圖寫數,讀一讀,并說說各個分數的組成。

  2、根據分數折紙,并說說含義。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回憶分數的含義、讀法及寫法。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的加減法。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講授法。

  教學重點:

  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異分母分數先通分再加減的計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數之間才能直接相加減。

  教學準備:

  長方形白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提出問題。

  他倆一共用著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兩個人一起在同一張圖片上畫出自己所用的紙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紙上畫出了這張紙的1/2,淘氣繼續畫出這張紙的1/4。

  二、啟發思考

  1、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提問學生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數的加減法知識是否可以解出這個分數。學生回答道,不行的因為我們以前學過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加減,這個分數的分母一個是2一個是4不相同。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

  3、匯報講解,同分母分數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

  4、進一步小結。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可以直接想加減。

  三、拓展思考

  笑笑比淘氣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笑笑用了紙的1/2、淘氣用了紙的1/4,所以根據題意笑笑比淘氣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應該用減法計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繼續解題。

  四、小結

  通分的實質就是講分數單位不同的分數轉化成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

  五、練一練

  折紙

  教學反思:

  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加減法:先觀察相加減的兩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將分母不同的分數轉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就可以相加減了。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學會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幫助學生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1、師:同學們,在炎熱的天氣里人們常常用冰塊來消暑降溫。你們制作過冰塊嗎?水結成冰之后體積發生了什么變化?

  2、課件出示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師:有一位同學把他制作冰塊的過程記錄了下來,(大屏幕出示實驗記錄)請看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約為50立方厘米。

  3、師: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提問,師選擇板書。

 。1)冰的體積是原來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2)原來水的體積是冰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3)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

  4、在這些問題中,我們能解決哪些問題?

  你知道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板書課題)

  活動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幾”。

  1、師:今天我們重點解決“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約增加百分之幾?”這個問題,一起讀題,你覺得哪句話最難理解?

  2、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

  3、全班匯報,由口頭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線段草圖。

  4、對比書中的線段圖和學生的線段草圖,引導學生思考“增加了”這個省略號背后所隱含的意義,從圖上看出,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了,增加了百分之幾指的增加了誰的百分之幾?是誰和誰比?

  通得討論得出: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的部分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5、列式計算,數形結合,說出兩個列式的含義

  6、課件演示,小結兩種解題思路!霸黾影俜种畮住敝傅氖窃黾拥牟糠质菃挝弧1”的百分之幾。

  可以先求出增加的部分再除以單位“1”;也可以先求出增加后是單位“1”的百分之幾再減去單位“1”。

  活動三:理解減少百分之幾

  1.把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百分之幾?是11%嗎?(板書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百分之幾?)

  2.多百分之幾和少百分之幾是一個數嗎?為什么?不是一個數,因為他們對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單位一不同

  三、訓練鞏固

  1、根據問句,說出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的量。

 。1)男工人數比女工多百分之幾?

 。2)今年每公畝的產量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幾?

  (3)汽車速度比火車速度慢百分之幾?

 。4)紅花朵數比黃花朵數少百分之幾?

  2、消費寶典

  電飯煲降價,原價220元,現價160元,價格降低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引導學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幾”再列式計算。)

  3、建設新農村

  選一選:今年每百戶擁有彩電121臺,比去年增加66臺,今年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幾?

  (1)(121-66)÷121

  (2)66÷121

 。3)66÷(121-66)

  (讓學生說出選擇的依據。)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我們理解并掌握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解題的重點是理解題意,關鍵是正確地找到單位“1”。

  板書設計:

  方法一:先求出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的數量,再求出增加的部分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

  50-45=5(㎝3)

  5 ÷45 ≈11%

  方法二:先求出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再把水的體積看作100%,用減法求出增加百分之幾。

  50÷45≈111%,

  111%-100%=11%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5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教科書是在第一課“師生交流”的基礎上開始的。比較的思想和方法是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本單元結合學生的游戲和身邊熟悉的事物,通過學生能夠理解的一些簡單概念,初步了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內容有“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等。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和書本內容的聯系,要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交流,豐富和提高。使學生體會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學習中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高、矮”“長、短”“大、小”和“輕、重”的含義,會判斷并會用這些術語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游戲”“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的思想和方法,經歷將生活中的事物用數學語言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了解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數學的內容,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善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總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同樣多、多些、少些

  教學內容:教材第4—5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結合具體事物說出“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以及“誰和誰同樣多”。過程與方法:通過做游戲,使學生體驗多、少和同樣多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做游戲,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椅子和花片

  學習方式:游戲活動、體驗交流、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高矮、長短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使學生能夠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

  過程與方法:通過呈現身邊的事例及實踐活動,了解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學準備:課件、鉛筆、粉筆、線繩

  學習方式:結合具體事物、討論交流、實踐活動

  第三課時:大小、輕重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8—9頁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體驗,了解大小的含義,感受物體的輕重,并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用天平表示的圖,說出哪個物體輕,哪個物體重。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親自體驗,感受物體的大小和輕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初步的數學思考和簡單的推理。

  教學準備:課件、天平、蘋果、羽毛球、飲料和面包實物。

  學習方式:觀察討論、親自體驗教學過程.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儲蓄的意義,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2.能力目標:注重學生觀察、對比、總結能力的培養,并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應用意識和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懂得存款利國利民,并從教育儲蓄中感悟國家對少年兒童的殷切希望,樹立努力學習的志向。

  重點難點: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會正確計算利息。理解稅后利息的含義,會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公式。

  教學流程:

  一、知識擴充

 。◣煶鍪局袊宕筱y行行標。生根據生活經驗,理解銀行的業務范圍及銀行的分類。)

  師:(出示一組信息) 20xx年12月,中國銀行給工業發放貸款18 636億元,給商業發放貸款8 563億元,給建筑業發放貸款2 099億元,給農業發放貸款5 711億元。

 。ㄗ屔伎迹瑥男畔⒅邢氲搅耸裁?)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感受存款不但利國而且利民。

  效果預測:學生可以從信息中感悟到國家用集資上來的存款繁榮經濟、建設國家、援助農業,加強儲蓄的意識。

  二、創設情境

  師:老師積攢了1000元錢,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銀行里,不但安全還可以使自己的用錢更有計劃。

  師:聽從大家的意見,現在老師就想去銀行存款,誰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師創設的情境,感受存款的樂趣。)

  師:當我們來到銀行的時候,不但會受到存款員的熱情接待,而且會拿到一張存款單。存款單蘊含著怎樣的奧秘呢?我們在填寫的過程中一起總結好嗎?

  (生獨立完成填存單的任務,遇到問題隨時提出,師生共同解決。)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一個想像的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數學,把知識、能力、人格有機地融合,讓學生的各種因素碰撞后的靈感在實踐中得以體現。

  效果預測: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互補,學生可以掌握存款單的填寫方法,并在老師的點撥中,掌握存款的種類、本金等數學概念。

  三、合作學習

  師:(出示信息)小麗學會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時可取出人民幣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種類后,再談一談自己有什么新發現。)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設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關系呢?有怎樣的關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學習從表格中發現利息的多少與本金、利率、時間有關,并總結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時間 × 利率。)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總結出來的公式,幫老師預算一下,老師存入銀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時可獲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師:取款時的情況和我們預想的一樣嗎?和老師一起跳躍時間,來到20xx年。(出示利息清單。)

  利息清單

  生總結:稅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時間 ×(1-20%)。

  設計意圖:為學生營造自我發現、自我總結的空間,讓學生從實踐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與他人思考的成果,體會成功的快樂。

  效果預測: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在合作中積極思考,得出利息及稅后利息的公式,并因為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為知識的應用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深化練習

  1.奉獻。

  五年一班的張華同學在20xx年1月1日把積攢的12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準備把到期后的稅后利息捐給“希望工程”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到期時她可捐錢多少元?

  2.理財。

  你有壓歲錢嗎?以小組為單位核算一下,如果把這些錢存起來,你們想怎樣存?會得多少稅后利息?你們準備怎么使用?

  3.幫助。

  李大爺認識到了存款的益處,所以決定把自己的1萬元存入銀行5年,面對“國債3.6%”、“定期3.6%”、“活期0.72%”三種選擇,他該怎么辦呢?你能按獲得利潤的多少為李大爺提個合理化建議嗎?

  4.介紹小知識。(教育儲蓄)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為學生設計的三組生活習題,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樂于助人、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效果預測:學生喜歡智慧的挑戰,對學以致用有很強的能動性,所以他們一定會用智慧的眼光解決習題中的生活問題,同時在教育儲蓄的感召下,進一步感悟黨和人民的期望,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獨立探索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

  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教學難點:

  掌握質數與合數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過程:

  一、 利用舊知導入新課。

  1、 指名說一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倍數?一個數的倍數是有限的 還是無限的?

  2、 10的最小倍數是幾?有最大倍數嗎?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板書:因數。

  二、 探索新知。

  1、 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多媒體出示例1) 師:把12寫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多媒體展臺展示。 生1:12=1×12 生2:12=2×6 生3:12=3×4 師:兩個數相乘,乘數也叫因數,所以1、2、3、4、6、12這些 數又叫12的因數。

  2、 學生探討:什么是一個數的因數?

  生1:兩個自然數相乘得到一個數,那么這兩個數就叫這個數的因數。

  生2:可以用字母表示因數與積的關系,如a、b、c都是自然數,且a×b=c,那么a、b就叫c的因數。

  3、 試一試: 師:18的因數有哪些?

  4、 探索一個數因數的特征。

  師:在練習本上寫出1~10各數的所有因數。 讓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么特點?

  生1:我發現這些數的因數都有1和它本身。

  生2:我發現有些數的因數只有兩個因數,有些數的因數不止兩個。

  生3:我發現1只有一個因數就是它本身。 ……

  師生共同概括出:像這種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質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叫合數。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你認為1是質數還是合數?

  生: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 練一練。

  1、 師指名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 學生利用數表,在書上圈出質數。再集體訂正。

  四、 拓展練習。

  1、 同桌各出一個數,讓對方說一說這個數的因數。

  2、 找出50~100的自然數中的質數。相互交流想法。

  五、 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一個數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最小因數是1。

  1的因數有:1

  2的因數有:1、2

  4的因數有:1、2、4

  3的因數有:1、3

  6的因數有:1、2、3、6

  5的因數有:1、5

  8的因數有:1、2、4、8

  7的因數有:1、7

  9的因數有:1、3、9

  10的因數有:1、2、5、10

  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質數;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

  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叫合數,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的動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2、探究生活中有關力的科學現象。

  3、通過橡皮筋的實驗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關系。

  4、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對力進行分析,比較傳統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積極意義。

  教學重點:

  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教學難點:

  通過橡皮筋的實驗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玩變臉游戲,激趣導入

  1、(教師玩一個變臉游戲,引導學生看一看。)同學們,大家看一看,老師用手在臉上這樣一捏,老師的臉還跟原來一樣嗎?(不一樣了)大家也像老師一樣做一做變臉游戲,看誰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學生做變臉游戲,教師指5到6名學生上臺表演。(注意不重復)

  3、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我們的臉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是什么讓我們的臉發生了變化?

  4、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小結:是的,我們的臉發生變化是因為力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形狀改變了。

  5、板書課題:形狀改變了

  6、學生齊讀課題。

  二、探究物體形狀的改變

  1、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帶一些東西到學校來,比如橡皮擦、鐵絲、橡皮筋、海綿、氣球等等。大家帶來了嗎?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學們帶的東西真多呀!大家看這些東西放在桌子上面是這個形狀,那么大家能不能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生改變呢?下面請大家動手來試一試。

  3、學生自由動手操作,用各種方法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生變化,引導學生盡量使同一種東西的形狀發生不同的變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講臺演示自己使物體形狀發生變化的操作方法。

  5、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使物體的形狀都發生了變化,而且有的同學還使同一個物體形狀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大家做的非常好。下面請大家思考一下:這些物體的形狀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

  6、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是的,這些物體形狀發生改變的原因是他們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這些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大小的關系。

  1、教師引導:力的作用會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那么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有沒有關系呢?

  2、學生預測結果:有關系,沒有關系

  3、不管有沒有關系,我們用事實來說話。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關橡皮筋的小實驗,探究一下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有沒有關系。

  4、出示實驗材料:橡皮筋、實驗鉤碼3到5個、掛鉤、一塊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實驗的方法:出示課本第26頁下面這幅圖,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了解實驗的方法。

  6、教師強調實驗的要領:

  (1)注意黑板上掛鉤的高度要一樣,便于我們記錄。

  (2)橡皮筋要用新的,這樣彈力差不多,便于我們統計實驗的結果,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7、學生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的情況,并相機指導。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8、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實驗記錄,交流實驗結論。

  9、教師表揚學生在實驗中認真嚴謹的態度并小結:正如同學們實驗得出的結論一樣。力會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用力大,物體的形狀發生的變化大;用力小,物體的形狀發生的變化小。力的大小和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較傳統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

  1、同學們,用力都會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但是,用力不同,物體形狀發生的改變也不一樣,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傳統用力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的物體形狀的方法產生的結果。

  2、出示課本第27頁的六幅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研究和比較,思考一下,傳統的用力方法和現代用力方法產生的結果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觀察觀察圖片,仔細比較,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過去,由于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影響,人們僅僅依靠自身的力氣,改變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小。現在,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不斷改進技術,利用現代化的生產工具,使物體形狀發生改變變得更容易,更符合人們的要求?梢,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力使物體形狀改變的現象?

  5、學生列舉生活中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象。

  五、課堂總結

  剛剛大家列舉了生活中許多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象,是的,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對物體形狀改變的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用力大,物體形狀變化大;用力小,物體形狀變化就比較小。

  六、課后延伸

  請同學們在課后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象?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初步掌握用分解發和割補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2、能綜合運用平面圖性積計算的知識,培養分析。綜合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一拼。找一找的過程,體會各種圖案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生活中各種物體的組合規律。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體驗生活中美麗圖案的組合規律,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審美觀念和熱愛學習數學的思想情。

  教學重難點:

  初步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靈活地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所學過的基本圖形,并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基礎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圖形?

  2、他們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請學生說一說)

  3、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出示所學過的圖形)

  師:這些單個的圖形稱之為簡單的基本圖形。

  師:在我門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由這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我們稱之為組合圖形。同學們,仔細觀擦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組合圖形。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觀察了教室內的組合圖形,在我們的課本上也有幾副美麗的圖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同學們閱讀課本。

  2、同桌交流圖案的組成。

  3、小組和作,拼一拼,講一講所拼圖形的組成。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組和圖形?

  三、合作探究

  1、出示例題4的圖。

  師:這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是什么圖形?怎樣求它的面積?先獨立想一想再小組交流。 提示。

  (1)這個圖形有哪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2)求它的面積就是求哪幾個圖形的面積?

 。3)要求它們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

 。4)教師給出條件,試求出它的面積。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結果。

 。1)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想加。

  (2)把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以2。

  (3)仔細閱讀課本,補充完整。

 。4)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 教師: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求這個組和圖形的面積的? 你認為那種方法簡單呢?

  總結: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先把組合圖形分成易學過的簡單徒刑,然后分別求出他們的面積在相加。

  四、練習鞏固

  1、練習二十二第一、二題。

  教師出示相關的圖形,請同學說說她是由那幾種圖形組成的。 (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教師巡回指導并講解)

  2、發放練習卡片給學生做一做。

  說方法: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陰影部分的面積請學生上黑板演示計算過程。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可見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減的方法。

  3、你能用幾種方法計算下圖的面積。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2、教師總結:組合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應用廣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會掌握方法。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

 。ǜ鶕阎獥l件相加或相減)

  方法:分割法或添補法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情感與態度:在學習中使學生明白時間的寶貴,養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加法計算)

  教學難點:

  學生對于題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學約好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時48分出門,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1)在這段文字敘述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

  早晨7時48分出門;

  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2)9時15分、7時48分、1小時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時15分、7時48分表示時刻,是指某一事件發生的時候。

  1小時23分表示時間,是指某一事件經過了多久。

  (3)出示問題“小丁丁幾時幾分到達動物園門口”這是求時間還是求時刻?

  是求時刻

  (4)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關于時間的計算的問題。(出示課題)

  [對于學生經常會混淆的“時間”“時刻”這2個數學用語進行簡單的辨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明確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階段

  1.請學生試著計算。

  2.匯報

  (1)畫圖

  (2)豎式算

  注意:這步計算,“分”的計算滿60要向“時”進1,因為分與時之間的進率是60。

  答:小丁丁9時11分到達動物園門口。

  3.比較2種方法得出2種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觀、很簡潔。

  4.小結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來解決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會到哪一個時刻的計算問題。

  三、練習階段

  7時50分+45分=()時()分

  8時26分+2小時37分=()時()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在自由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各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正確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教學難點:如何選擇有效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圖形卡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老師這里有一個神秘寶盒,你們想知道這里面藏著什么嗎?請同學們來摸一摸。

  生摸出圖形,老師貼在黑板上,指名說說怎樣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

  2、師: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禮物,快拿出來拼一拼,粘在白紙上,看誰拼的圖案最漂亮。

  生拿基本圖形拼。

  指名展示所拼圖案,說說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3、揭示課題。

  這些圖形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基本圖形拼成的圖形,叫做組合圖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索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4、屏幕出示圖形,這些分別是什么圖形,這里面有你認識這些圖形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

  老師最近正在裝修房子,可是遇到了困難,你愿意幫忙嗎?

  你老師打算在客廳鋪上地板,地面的平面圖如圖,請同學們幫老師做一下預算,估計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再實際算一算,并與同學們交流。

  生先說估計值,并說出依據,教師在黑板右上角板書。

  2、小組探索。

  剛才我們只是估計一下,但實際在買的時候,買多了浪費,買少了還要去買,太麻煩,以我們必須求出實際的面積。我們沒有學過這種圖形的面積,怎么辦呢?

  生:我們可以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

  小組合作探索,組長拿出工作表,小組同學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在圖中畫出來,看看你們小組能想出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匯報交流。

  小組匯報,在投影上展示自己小組的做法,分別說說為什么這樣分割,怎樣求面積。其他小組長把和他一樣的'方法做上標記。

  教師強調:為了和原線段區分開,后添加的線段要畫虛線,這條虛線是為了輔助完成這道題的,所以叫做輔助線。

  生共同探索所說的方法是否能求出面積,不合適的說出為什么。

  把以上方法匯總,說說哪種方法最簡單,為什么?

  師:分割或添補的越簡單,計算起來就會越簡便。

  4、教師貼出學生選出的

  4種簡便方法,用卡紙貼在黑板上。

  生觀察著幾種方法,把它們分類。

  師相應板書:分割法添補法

  這兩種方法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嗎?

  6、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法,計算出圖形的面積。

  指名板演。檢查訂正,寫出答語。

  把實際結果與估計結果比較,看看誰估計的比較準。

  師:只要選擇了簡便易行的方法,我們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才會又快又準確。

  三、實際應用。

  1、這里有兩個魚缸,請你選擇最簡便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2、學校要粉刷教室,粉刷一面墻每平方米需用

  0.15千克涂料,一共需要用多少千克涂料?

  生在題卡上答題,師巡視指導。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生判斷哪種方法最簡便。

  3、學校要油漆

  60扇教室的門的外面,(單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費

  5元,那么學校共要花費多少元?

  指名讀題,說說完成這道題要注意什么?

  生獨立完成。匯報。

  四、全課總結。

  你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身邊的難題,那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呀!讓我們一起學好數學吧!

  五、課外練習。

  在你身邊找出一到兩處組合圖形,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面積,再選擇你認為最簡便或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實際算一算。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明確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之間的關系;

  會進行假分數和整數、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互化.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假分數和整數互化、假分數和帶分數互化的過程,掌握它們互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運用已有知識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會進行假分數和整數、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

  會進行假分數和整數、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互化.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出示幾道口算題,讓學生回答.

  通過出示幾道口算題,明確分數的意義,為下面整數化假分數作鋪墊.

  1.口算.

  0.45÷15;1.53-0.7;0.4×0.8;

  4.8×0.02;0.3÷1.5

  2.口答.

 。1)各表示什么意義?

  (2)2個是幾分之幾?

  5個是幾分之幾?

  12個是幾分之幾?

  二、整數化假分數

  1.提出“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嘗試,然后交流結果.

  教師提出問題,先鼓勵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然后師生一起解決問題,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明確解答的過程.

  師: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

  學生思考,自主嘗試,然后教師在標有1、2、3、4、5的直線上表示出來.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里面有3個,是,2里面有(2×3)個,是。

  ……

  2.

  教師提出問題.

  鼓勵學生自己結論.

  師:整數怎樣化成假分數?

  學生相互交流、討論.

  師:以指定的分母作分母,分母與整數的乘積作分子.

  3.練一練

  熟練掌握轉化方法。

 。1)把2、4、7分別化成分母是3、2、3的假分數;

 。2)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數.

  師引導學生:整數(0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數(0除外)的假分數。

  三、假分數化整數或帶分數

  1.出示例題

  教師出示例題,師生一起解決.

  指導學生寫出假分數和帶分數,再讓學生觀察,討論直線上同一個點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使學生了解對應的假分數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余數是分數部分的學習.

  問題:把下面直線上的點用假分數和帶分數表示出來.

 。ㄕ故緢D片:例題二)

  師生一起解決.

  師:直線上同一個點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是怎樣的?

  2.假分數化帶分數

  1.師:怎樣把化成帶分數?

 。ń處熡谜n件“分數的再認識(二)”演示)

  2.練習:把、、化成帶分數。

  方法:假分數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帶分數的整數部分,余數是分數部分.

  3.帶分數化假分數

  師:怎樣把、、化成假分數?

  (教師用課件“分數的再認識(二)”演示)

  方法:用帶分數的分母乘以帶分數的整數部分,所得的積再加上分子即得假分數的分子,假分數的分母與帶分數的分母相同。

  4.試一試

  列出式子,讓學生解答.

  通過“試一試”讓學生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方法.

  問題:把下面的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生:=15÷7=2……1

  =24÷8=3

  ……

  四、練一練

  讓學生自行練習.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先讓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然后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

  第3題,是試一試的變式練習.指導學生弄懂題目要求,再自己涂色.

  板書設計: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24點游戲活動中,經歷“玩”中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

  2、能綜合運用混合運算的指示,解決點游戲中的血算是問題。

  3、感受與同伴玩中學數學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一幅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數學課你們都帶來了什么?

  你們可別小看這樣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你能抽出任意兩張說出對應的乘法口訣嗎?哪兩個數字相乘得24?剛剛有一位小朋友說牌可以用來算24點,大家想玩這個游戲嗎?你知道算24點是怎樣玩的嗎?好吧,我們一起打開課本自學算24點游戲的玩法。

  誰來說一說/

  生:就是利用幾張牌,用+-×÷使其結果為24,每張牌只可用一次。下面我們就來算24點。(板書課題)

  二、幸運第一關――對對碰

  1、三八二十四

  師:我出8,敢從你的手中拿一張牌和我碰成24嗎?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

  師:我還出8,敢拿出兩張牌跟我碰成24嗎?

  生:……

  師:你們都是湊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訣碰成24的。

  2、四六二十四

  你能自己出一張牌,讓全班同學和你碰成24嗎?

  生:4

  3、其它方法

  12數字寶寶也要來算“24點”,你能讓它算出24點嗎?

  三、幸運第二關:三張牌

  1、7、6、3這三個數能算得24

 、傧茸约合胍幌朐鯓佑嬎悖

 、谕郎塘浚

 、奂w討論(板書方法)

 、芡阑ハ嗾f

  2、2、3、4這三張牌怎么想?

 。ㄟ^程同上)

  3、9、8、3這三張牌呢?

  (過程同上)

  4、3、5、9這三張牌呢?

  (過程同上)

  四、幸運第三關——四張牌

  1、12 5 8

 、傧茸约合胍幌朐鯓佑嬎悖

  ②小組討論。

 、奂w討論(板書方法)

  2、4、5、7、8

  (過程同上)

  3、3、1、7、9

  (過程同上)

  4、5、5、9、3

 。ㄟ^程同上)

  5、

  五、比一比

  1、提要求:每個小組每人抽一張牌,放在桌子上,算出24點,先算出的拍一下手,說出你的方法,對的就能得到4張牌。誰得到的牌最多就是冠軍。

  2、分小組比一比

  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講講你算“24點”的好方法嗎?

  集體交流

  其實玩起來也很方便,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我們談了很多體會,有了許多辦法,我相信你準能贏你的爸爸媽媽。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有三個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讀書,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試著解決一下。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說一說每步的算理。

  4.怎樣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說一說綜合算式中每步運算求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進而使學生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試一試

  出示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結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理解折扣的意義。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數的關系,能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在理解“折扣”意義的基礎上,懂得求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分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折扣”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學生:課前了解有關商場打折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師:每到周末、節假日,我們總會看到商家為了招攬顧客,經常采用一些促銷手段,你知道哪些促銷手段?(學生結合經驗自由回答,教師用課件出示打折的情境圖。)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折扣”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師:本節課我們的目標是:(課件出示)

  1、理解折扣的意義。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數的關系,能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師:為了達到目標,下面請大家認真地看書。

  2 三、出示自學指導

 。ㄕn件出示)認真看課本第97頁“做一做“上面的內容,思考

  1、什么是打折扣?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2、求“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就是求什么?

  3、160×(1—90℅)中1—90℅求的是什么?你還會用別的方法解答這道題嗎?

  5分鐘后,比誰能做對與例題類似的題!

  四、先學

  (一)看書

  學生認真看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看書。

 。ǘz測

  1.填空。

 。1)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價的()%出售,也就是降價()%;打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價的()%出售,也就是降價()%。

 。2)某種商品實際售價是原價的95%,也就是打()折出售;某種商品降價30%出售,也就是打()折出售。

 。▽W生口答)

  2.課本第97頁做一做

 。ㄕ胰麑W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認真巡視,發現錯例,板書于黑板上對應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師:寫完的同學請舉手。下面,請大家一起看黑板上這些題,發現問題的同學請舉手。(由差-中-好依次進行更正)

 。ǘ┯懻

  1、看百分數,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小結: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統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一般情況下,不把折扣寫成十分之幾的分數形式。

  2、看三道算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3、看計算過程和結果,認為對的舉手。

  4、評正確率、板書,并讓學生同桌對改,更正錯題。

  5、議一議:原價、現價、折數之間有什么關系?怎樣解決求折扣的問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教師小結:現價=原價×折數(“求折扣”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十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十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是相同的,關鍵是要先理解折扣的含義,再運用分數應用題的觖題方法來解決。)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折扣的知識,意義是什么?該怎樣計算呢?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們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能做得又對又快,字體還又端正。

  七、當堂訓練

  作業

  1、填一填

 。1)下列折扣化成百分數各是多少?填在()里。

  九五折()% 七折()%八八折()% 五折()%

  (2)一種商品現在打八折出售,比原價便宜了()%。

  2、媽媽給小強買了一套運動服,原價120元,現在打七五折出售,比原來便宜多少元?

  板書設計:

  折扣

  1、折扣的意義: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統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2、折扣的計算方法:原價×折扣=現價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2-17

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5篇12-17

冀教版《柳樹》教案04-11

冀教版社戲教案06-11

冀教版《柳樹》教案08-25

冀教版社戲教案08-29

冀教版《數學》教學設計06-13

冀教版《自己去吧》教案04-11

《哪兒去了》冀教版教案04-11

冀教版植樹問題教案03-0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最近精品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