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
1.轉變學習方式,積極體驗數學。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學好數學的基礎。數學比較抽象、枯燥,容易讓人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在 數學中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創設不同的學習情景,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引發積極的 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并產生學好數學的愿望。
例如;在教學“你說我擺”一課時,讓學生聽老師說自己動手擺物體。師:“擺一個正方體,在正方體的上面放一個球體,在左邊擺一個長方體,右邊擺一個圓 柱體”學生擺完后,讓學生觀察自己擺的與對面的同學擺的`有那些相同,那些不相同,為什么?學生:“中間的正方體與球體是相同的,長方體與圓柱體與對面同學擺的正好相反。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明白了人,人坐的方向不同,所擺放的物體就相反。
2.練習的設計講求趣味性。
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須設計,設計課堂練習。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里的習題做適當調整、組合、補充,使之能有針對性、開放性、趣味性。
例如:在“你說我擺”一課的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小組把各自帶來的各種物體集中并打亂,然后,學生把眼睛閉上,老師說出物體的名稱學生憑已掌握的物體的特征,摸出了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過去的數學中,教師講得多,占用的時間多。而現在,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們是多么的快樂。而且孩子們在嘗試中,會有所發現,在討論中會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質疑中能發展自我。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北師大版)第二冊4849頁
教學目標 :
1、 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正確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 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 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小棒、實物投影儀、各種書的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整理
1、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想知道嗎?
生:想!
師:那得先通過老師的考驗我才告訴你!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請看第一關。
29+1 40+3 30+13 8+4(出示口算題,生讀并口算出得數!)
2、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那我們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計算,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指著豎式)
生:豎式師:老師要請兩個小朋友到黑板上來做,其他小朋友用自己的火眼晶晶觀察這兩個小朋友做對沒有!
。▋蓚學生板演豎式,其他學生觀察)
師: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從個位算起,先算個位再算十位
師:他們說的好嗎?
生:好!
師:剛才通過全班小朋友的努力,你們已經順利的過關了,下面老師就把這個秘密告訴大家!
[由復習導入 ,鞏固舊知識,復習湊十的思想和豎式列法為下面將會出現的算法多樣化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景
1、師:今天是咱們的老朋友,小兔開書店了,小兔特意來邀請咱們去看看,你們想去嗎?
生:想。
2、師:(出示卡片)我們來看看小兔都進了些什么書,都有多少本?
生:有《汪汪樂園》28本,《海底世界》4本,《淘氣歷險記》9本,《咪咪學校》8本。
。▽W生說的時候老師把書的卡片放到畫好的書架上)
3、師:現在,四種書已經安安穩穩地躺在了書架上,你們能根據這些書的本數提數學問題嗎?
生:(提問)
(這里學生提到的問題一般都是這三種:
1、已經能解決的問題;
2、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3、還不能解決的問題。下面簡稱1問、2問、3問。)
師:(提一問的`學生)你提的問題不錯,小兔說要給你一個特權,讓你當一回小老師,自己請一個小朋友來回答你的問題。(提二問的學生)你提的問題可真好,小兔說我們待會一起來解決,好嗎?(提三問的學生)你提的問題真棒,可是我們現在還不能解決,我們把他放到問題銀行了,以后再來解決好嗎?[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情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信息,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提出數學問題,并自己當小老師找同伴列式解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和問題意識。并且,在學生自己解決已經學過的問題時,讓他們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鞏固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三、新課探討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們把題完整的讀一讀。
生:讀題。
師:這個問題該怎樣解決呢?能不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
生:列式。
師:你說的真好,可是,這個算式等于多少呢?我們來猜一猜。
生:自由猜測。師:真奇怪,一個算式怎么會有這么多個答案呢?到底那一個才是正確的?現在請小朋友們動動腦、動動手自己算一算。我們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還可以用口算和列豎式的方法來算。請你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把你的方法寫在本子上。
生:獨立思考,尋找計算方法。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方法了,請你把你的方法給小組小朋友說一說。
生:同桌交流。師:誰愿意把你的方法給我們大家說一說?
生:學生反饋方法。
。1)擺小棒:8根和4根中的兩根合起來湊成10,捆成一捆,一共有三捆2根就是 28+4=32。
。2)28+2=30 30=2=32
。3)8+4=12 20+12=32
。4)豎式計算。
28 + 4
師:你能說說,列豎式是要注意什么嗎?
生:相同數位要對齊,也就是個位跟個位對齊十位跟十位對齊。
(學生說,老師邊板演。)
從個位算起。
師:可是8+4=12滿十了怎么辦呢?
生: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全班重復一次)。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一道算式想出了這么多種計算方法,那你喜歡那種呢?不你喜歡的方法給同桌小朋友說一說,并且說說,這種方法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師:好,現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方法了,那你能用你喜歡的方法自己解決下面這兩道題嗎?
生:能。(學生獨立完成后反饋結果)
四、實踐與應用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的真不錯,你們覺得今天的知識都學會了嗎?
生:會了。
師:會了,我們就來練一練,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會了。
1、1題(帶著讀題,講解題意,獨立完成。) 學生反饋結果,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業 。
2、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場比賽,看誰做的又對又快。獨立完成3題,請幾名學生到黑板上做。
五、總結
師:孩子們今天表現的真棒,讓老師知道你們是這么能干的孩子,那么你們覺得今天這節課學的愉快嗎?
師:愉快!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3
設計說明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三點:
1.根據主題圖創設教學情境,使計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創設圖書室進新書的情境,把枯燥的計算置入情境中,不僅能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還能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學生進入情境后,從中發現問題,進而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交流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多種計算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和指導,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思考、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
3.練習設計有梯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注重層次性,避免了重復練習,做到了真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材出發,并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練習題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計數器 3摞書(每摞10本)
學生準備 小棒 計數器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喜歡)那么你們喜歡到圖書室看書嗎?(喜歡)為了讓同學們有更多的'書可以看,最近我們學校的圖書室購買了一些新書,你們期待嗎?(期待)今天老師把其中的一些書帶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想讓同學們幫老師數一數,算一算老師這里有多少本書。但是在拿出這些新書之前我要看看你們的計算能力怎么樣,能不能幫老師數清楚,要是數錯了就糟糕了。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1.課件出示口算題。
5-4= 6+3= 3+4=
9-5= 8-3= 7+2=
(學生回答,教師要強調計數單位)
2.課件出示口答題。
5個十是( )。
8個十是( )。
40里面有( )個十。
70里面有( )個十。
師:同學們真棒,都答對了。像50、80、40、70……這樣的數我們叫什么數。(整十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整十數的加、減法。(板書課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設計意圖:學生對圖書室很好奇、很感興趣,用圖書室進新書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興趣。這樣既為學生學習新知在情緒、知識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鋪墊,又導入了新課,同時培養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及樂于助人的精神。
⊙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1)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并列出算式。
、龠M入情境。
師:同學們,看來大家的計算能力都很好?靵韼屠蠋熆纯催@里一共有多少本書。(教師拿出3摞書)
、谟^察情境,收集數學信息。
師:我請一名坐得最端正的同學上來數數科技書有多少本。(10本)
師:我再請一名同學數數童話書有多少本。(20本)
、厶岢鰡栴}。
師:請同學們根據情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預設
生:一共有多少本書?
師:你的問題提得很好。老師整理這些書就是需要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本書。那么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④嘗試列出算式。
(學生思考后回答:10+20)
設計意圖:借助現實生活情境,在自主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及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選用適當的單位表示長度,會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意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 增強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再動手實際量一量,進一步學會使用測
2.量工具和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從而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激疑
1.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① 長度單位:米(m)、厘米(㎝)
、 1米=100厘米 1m=100㎝
2.今天,米和厘米又來找我們做朋友,想了解同學們對它們倆掌握和應用的情況,看你能不能正確的應用米和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說:黑板的長、桌子的高等
二、互動解疑
1.黑板的長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5米……
、诹恳涣浚l估計得更準確
、鄯纸M測量,匯報結果
2.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測量時尺子不夠長,量完一次就做一個句號,數數量了幾次,還剩多少,最后得出結果。
三、啟思導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長
①先估計,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討論
2.完成試一試
、傧裙罍y
、谠倭恳涣
、圩詈筇畛鼍唧w的數值。
四、實踐應用
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 2米 ②100厘米○1米
③51厘米○49厘米 ④98厘米○89厘米
、1厘米○1米 ⑥10厘米○1米
、33厘米○3米 ⑧6米○600厘米
2.填一填。
①1米=( )厘米 ②12米+7米=( )米
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
、2米+45厘米=( )米( )厘米
、萘勘容^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⑥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估一估 量一量
先估計 再測量
不夠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單位。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1——92頁。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能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并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2、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經歷讀統計圖、交流信息、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ㄈ┣楦袘B度價值觀:
從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用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用統計圖表達表達交流數據的特點,認識統計圖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四、教學難點
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課型新授課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數1
板書設計
七、教學過程:
。ㄒ唬╈盼覂煞昼
二戰前期德國勢頭很猛,英國從敦刻爾克撤回到本島,德國每天不定期的對英國狂轟亂炸,后來英國空軍發展起來,雙方空戰不斷。
為了能夠提高飛機的防護能力,英國的飛機設計師們決定給飛機增加護甲,但是設計師們并不清楚應該在什么地方增加護甲,于是請來了統計學家,統計學家將每架中彈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飛機的中彈部位描繪在一張圖上,然后將所有中彈飛機的圖都疊放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濃密不同的彈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統計學家信心十足的說沒有彈孔的地方就是應該增加護甲的地方,因為這個部位中彈的飛機都沒能幸免于難。
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的統計有什么作用嗎?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綻放其生命色彩。能夠提高學習數學的情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嘗試小研究
嘗試小研究:
研究一:
1、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這個統計圖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課本91頁,試一試: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2、交流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圖。
。ㄈ┬〗M合作探究
嘗試研究一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一個思維的碰撞。
。ㄋ模┌鄡日故窘涣鳎嬓轮
1、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2、試一試,學生讀統計表,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觀察不完整的統計圖,找出這幅統計圖的特征。(用一個格表示4個人)
3、學生試著補充完整統計圖,師巡視指導,交流時,讓學生說明不夠整格時怎樣想的,是怎樣處理的。(生表述自己的發現,關注學生能否發現每個格代表4人,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教師予以提示。)
小結: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當數據比較大時經常采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方法。
4、鼓勵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問并解答。交流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對知識一個內化、提升的過程。
。ㄎ澹┨魬鹱晕
1、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第1題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
2、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2題。自己設計一張調查表,記錄自己一學期讀課外書的情況。
。┍P點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談收獲環節是數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既可以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的梳理,能讓學生更清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也可以是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梳理和數學活動經驗的建構,培養學生自主反思建構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后
反思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計圖由縱向變為橫向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系,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6
[教學內容]
書81頁信息窗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集數據,學會用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數據。
2、通過實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一個單位),能夠根據統計結果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與同伴交流。
3、結合現實情境,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體會統計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以及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一個單位)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
[課前準備]
小組長調查小組每個人的鞋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要做一次小小采購員,讓你來負責買我們班同學的鞋子,同學們有信心做好嗎?
那么你首先該知道些什么呢?(鞋號)
對,鞋號也叫鞋碼,課前老師已經讓小組長調查了你們每個人的鞋碼。小組長都記好了嗎?
二、新課
1、到底每種鞋號各有多少人呢?你能想個好辦法讓老師知道嗎?
學生自由發言
2、生:把每個鞋號都念一念,在紙上記下來。
那咱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統計我們的鞋碼,好嗎?
板書:我們的鞋碼
3、那怎么來記錄呢?
1)小組同學趕緊商量商量,選一種你們組認為又快又準的方法。
2)想好了嗎?來,小組長把你們組記錄的方法寫在黑板上。
3)大家比較一下這幾種方法,你認為那種方法記起來又快又準?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
4)現在咱們就找一位同學來念鞋號,其余同學仔細聽,用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法來記錄,5)小組長把桌子上的記錄紙條發給每個人一張。都準備好了嗎?
老師也來統計,咱們來比一比,看誰聽的認真,記得仔細,一個鞋號也沒記錯。
。◣熒y計)
6)記好了嗎?順便把每種鞋號有多少人穿數一數,寫下來。
7)誰來介紹你是怎么記錄的?(指生答)
8)大家覺得這種記法怎么樣?
9)他記錄的每種鞋號的人數對嗎?不對的趕緊改過來。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ɡ蠋煱巡煌挠涗浄椒ǜ鬟x一種貼在黑板上)
10)老師也有一種好的方法,想知道嗎?老師是用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的,你看
。ㄔ趯嵨锿队吧铣鍪纠蠋熃y計的方法),“正”字正好是5筆,畫完一個“正”字就代表5個人。大家比較一下,老師的這種方法好不好?好在哪?
11)老師這種記法不但簡單,最后數的時候還可以5個5個的數,你瞧,(手指著正字開始數),5個,10個,15個,是不是比1個1個的.數要快呢?
那以后你們在統計的時候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
4、為了更清楚的看到每種鞋號的人數,我們可以把調查結果一下制成統計圖或統計表。
1)大家看,這就是統計圖。你知道統計圖是怎么來統計嗎?
指生答
2)用涂小格的方法來統計。一個小各代表一個人。
3)對,用涂小格的方法來統計,F在咱們就根據剛才的記錄把統計圖和統計表填好。
(學生完成統計圖、統計表)
4)誰來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學生展示)
你們也是這樣做的嗎?
5、大家認真觀察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看統計圖,咱們一眼就能看出
什么最多,什么最少。這就是統計圖最大的優點。
作業設置:統計全班同學的身高
板書設計:我們的鞋碼
統計結果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書83頁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會用多種方式統計信息,熟練條形統計圖記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1、擲硬幣50次,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下來。
同學們,你們玩過擲硬幣的游戲嗎?你留意過嗎?擲硬幣的時候,是正面向上的次數多,還是背面向上的次數多?
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將你手中的硬幣拋擲50次,記錄每次拋擲的結果,看看結果如何。
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記錄呢?(學生自由回答)
好,我們有這么多辦法,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始實驗吧。
學生活動,教試巡視。
有結果了嗎?
指生匯報實驗結果。
你發現了什么?
擲硬幣的結果,有的正面向上的次數多,有的背面向上的次數多,但差別不大。而且,隨著拋擲次數的增多,這種差別越來越小。
你知道嗎,如果繼續拋下去,正面朝上和背面朝上次數的差別會更小。
2、現在咱們來玩一個摞方塊的游戲,注意一邊摞,以便記錄下你每一次摞的塊數。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誰來匯報一下你的統計結果?
觀察你們的統計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3、動物園里真熱鬧,都有什么動物阿?
快快來統計一下,每種動物都有多少只?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誰來匯報一下你的統計結果?
觀察你們的統計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4、在書包里,我們的好朋友也很多,你的書包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呢?
統計你書包里課本、練習本、文具的數量,并把它出來。
板書設計:自主練習
統計結果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針對“風車和金魚”的情景圖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
2、注重讓學生通過與小組及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體驗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多樣性,培養學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獲得對減法意義的新體驗,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
2學情分析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十幾減8、7、6的算理和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的計算十幾間8、7、6。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初步獲得對減法意義的.新體驗。
教學過程
一、激活舊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十幾減9,同學們會計算了嗎?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口算題,生搶答,師適時鼓勵)
口算比賽:15-9= 17-9= 12-9= 13-9=
8+6= 8+3= 8+7= 7+6=
12=10+ () =8+ () 15=10+() =8+()
你們真是太棒了,算得又對又快。那么,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學十幾減8.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去游樂園玩,看!熊貓老板在賣風車。(出示例2情境圖)說一說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并試著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讓學生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熊貓老板一共有12個風車,我們要買8個,還剩幾個?
學生列式:12—8.
2、 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你能將自己的想法用學具擺出來或畫出來嗎?
小組同學間互相說自己的想法,動手操作演示,教師觀察巡視,適時指導。
(3)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方法,學生邊匯報邊演示如下: 數一數:從12根小棒中一個一個地拿走1.2.3…….共拿走8根, 還剩4根。
破十法:把12根小棒分成兩部分——10根和2根,從10里面減去8.把剩下2和2合起來就是4
連減:從12里面拿走2根,再拿走6根,還剩4根。
(4)教師用課件演示“破十法”計算過程。
(5)讓學生根據“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數。
先算 -8= 再算 +2= 所以12—8=
(播放課件)
3、回顧算理,總結算法 。
剛才我們計算十幾減8和上節課所學的十幾減9都是把被減數分成10和幾,都是先算10—8或9,這樣的方法你還記得嗎?“破十法”
還有一種方法(課件播放)因為8+( )=12,所以12—8=( ),叫“想加法算減法”
師小結:破十法、連減法和想加法算減法,都有它的優勢,小朋友覺得哪種方法更快就用哪種。
4.小練習(播放課件)
(1)教材13頁1題
(2)教材13頁2題
(3)10-8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17-8 18-8
(師重點引導講解此題,讓學生從中發現規律)
最后1題你是怎么算的?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生發現:(1)都是先算10—8=2,十幾減8,就再算2加幾。
(2)被減數增加幾,減數不變,差也隨著增加幾,(從上向下)
教學十幾減7、6
1、出示圖能寫一道加法兩道減法的圖
你能從這幅圖中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8+6=14 14-8=6 14-6=8
2、同學們做題這么出色,老師繼續帶大家逛游樂園,瞧,那里有兩個小朋友在魚池邊觀賞金魚.(出示14頁例3)
魚池里有13條金魚,菲菲發現黑色的有7條,紅色的有幾條?你能幫菲菲列式嗎? 13-7
明明發現紅色的有6條,黑色的有幾條?你能幫明明列式嗎? 13-6
想一想,如何幫助他們二人求出得數呢;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來的?(生充分回答,體現算法多樣化)
(播放課件)還可以這樣算: 7+6=13
13-6=7
13-7=6
3、習題對十幾減7.6.加以鞏固。(課件)
(1)看圖寫出2到減法算式
(2)8+9= 9+6= 7+9=
17-8= 15-9= 16-7=
17-9= 15-6= 16-9=
(3)7+( )=11 8+( )=13 ( )+6=12
11-7=( ) 13-8=( ) 12-6=( )
三、鞏固加深練習
(此環節把男女生分成兩組,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最后獲勝組有獎勵)
1、找座位游戲。(課件出示教材15頁1題情境圖,把15頁1題和4題適當改改,變成一道題,可以設計多找幾次,每次6個學生,3男3女,對的給自己組加分,錯的給對方加分)
2、我來考考你。把題寫在卡片上,男女生隨意指名互考,答對了給自己組加分,答錯的給對方加分)
12-7= 18-9= 14-6= 11-8=
16-7= 8+9= 13-6= 7+5=
11-6= 15-7= 17-8= 15-9=
3、找朋友。(播放兒歌《找朋友》,教材16頁第6題適當改改,找7男7女,學生每人拿一張卡片,找到朋友)
4、教材17頁7題、8題(播放課件,因時間而定,如果時間不充足就少做一道。)
5、智力沖浪
一個數加上7,它的得數比15小比11大,請問這個數可能是幾?(播放課件)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8
教學內容:
第82---84頁
教 學目 標:
1、通過練習和游戲,鞏固有關100以內進位加的筆算知識,使學生對筆
算加法的列式和計算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重點:通過練習和游戲,鞏固有關100以內進位加的筆算知識。
設計意圖
教 學 過 程
修改意見
第一部分主要是創設一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電腦課件,能比較好的`創設一個學習氛圍。
“說一說,算一算”主要通過練習,溝通筆算加法和口算加法的聯系,使學生對筆算加法的列式和計算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數學醫院”這個環節主要通過改錯,提高學生筆算的正確率。可根據學生情況,再適當增加一些類型。
“算一算”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獨立完成,考察學生筆算能力。
“用一用”主要是要讓學生能正確的應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并能說出想法。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引言:前面我們學習了進位加的筆算,今天智慧爺爺和小青椒及小番茄要來考考大家對有關的知識,看我們班上能得到哪些小朋友學得好,學得好的小朋友,智慧爺爺將獎給他好學星。如果都能通過考察的,智慧爺爺將獎給他智慧星。(電腦屏幕配合出現有關內容,創設情景,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二、練習過程:
1、說一說,算一算,(第1題)
談話:首先小青椒要來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和筆算能力,大家準備好了嗎?出示第1題的口算卡片,讓學生進行口算。
談話:你會口算這些題目,能算筆這些題目嗎?
讓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算筆,后集體訂正。
2、數學醫院(第2題)
課件演示第2題情境,談話:小番茄開了一家數學醫院,想請你們來做小醫生,來醫治這些錯題,你們能行嗎?
讓學生先在課本獨立修改,后同桌交流,再指名更正并說出錯誤的原因。
3、算一算:出示第3題,先給學生2分鐘,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的書寫豎式的格式。
4、用一用:(第4、5題)
(1)智慧爺爺說:通過上面的考驗,大家對筆算都比較熟練,下面看大家能不能用我們所學的筆算知識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電腦出示第4題的情境圖和問題)。學生獨立解答,小組內互查,后集體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樣想的。
。2)第5題教法如第四題。
三、小結。
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評選好學星和智慧星。
教學后記
通過練習和游戲,鞏固有關100以內進位加的筆算知識,使學生對筆算加法的列式和計算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板
書設計
練習十一
(電腦課件演示圖)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9
進位加法
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 培養同學們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會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筆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單元主題圖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84頁單元主題圖。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這是哪兒嗎?從這幅情景圖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導學生回答出圖中的文字信息。
教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并讓學生列出算式。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出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師:這些算式你會計算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復習舊知引入
多媒體課件出示:改編的例1情景圖:把其中的有8輛客車改為有2輛客車。
教師: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從圖中可以知道這個停車場貨車有27輛,客車有2輛。
教師:一共有多少輛車呢?解決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
學生:27+2。
教師:為什么這么列式?
學生:求一共有多少輛車就是要把客車的輛數和貨車的輛數合起來。
教師:27+2又該怎么算呢?
學生: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個位上的7和個位上的2加起來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學例1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
教師:看來小朋友對以前學習的知識掌握得不錯!下面我們再看看這個停車場,你發現有變化沒有?哪些變了,哪些沒有變?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出:這幅情景圖中的問題和小男孩說的話都沒有變,只是小女孩說的話由原來有2輛客車變成了8輛客車。
教師:現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輛車,又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27+8。
教師:27+8和27+2在計算方法上一樣的嗎?
引導學生猜想:它們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我想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教師追問:同學們這個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們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所以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都要從個位加起。但是同學們在用這個方法計算27+8時會遇到新的問題,究竟會遇到什么問題呢?你們試著算一算就知道了。
學生試著計算后,引導學生回答出在計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現在算27+8時,個位上的7+8得15,這個結果比10大,不知結果該怎么處理?此處如果學生知道結果該怎么處理可請學生來講,他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如果學生不知道結果該怎么處理教師則作如下引導:
教師:是呀,這個比10還大的'結果該怎么處理呢?我們可不可以用學具小棒來幫助我們呢?現在請你用小棒擺出27+8,然后算一算它們合起來是多少?
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誰來匯報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來是多少根小棒?
學生:合起來有35根小棒。
教師追問:能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嗎?如果你能邊演示邊說那就更好了。
學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滿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來的兩捆合起來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師多抽兩個學生說一說這個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真能干!你們通過擺小棒解決了我們這節課上遇到的新問題。
教師:剛才我們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決了進位的問題,在計算過程中,我們又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配合操作過程想一想,先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寫在豎式上。然后從哪一位加起呢?
引導學生發現:從個位加起,7+8=15。
教師:剛才在擺小棒的時候你是怎樣解決7+8=15這個問題的呢?
引導學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個一變成了1個十。
教師:也就是說7+8=15時,要向十位上進1,在個位上寫5。在豎式上怎樣表示這個變化呢?我們在十位上寫上一個小1,表示剛才7+8=15中的1個十,再把剩下的5寫在個位上。
。ń處熯呏v解邊板書)
教師:在這里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兒為什么不把1個十直接寫在結果的十位上呢?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十位上的數還沒有加,現在進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會兒十位上加起來的數就不知寫在哪兒了。因此這個進到十位上的1只能記在心里,為了不至于忘記,在十位上寫一個小1作記號。
教師:接下來我們該怎么辦?
引導學生說出:接下來要把十位上的2和進上來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寫3。
教師:通過剛才的探討,你發現這節課學習的加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嗎?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加法個位相加沒有滿十,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個位上的數相加時滿十要向十位進1。
教師小結:這樣看來,我們還應該在我們掌握的計算方法上面補充一句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這樣加法的計算方法才全面。
教師板書: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三、自主練習,深化理解
教師:27+8小朋友們已經會算了,請看大屏幕上這道算式,你會算嗎?
多媒體課件顯示:8+27=。
教師:這道算式和27+8相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說出:相加的兩個數完全相同,只是交換了兩個加數的位置,計算方法應該也是完全相同的。
學生自主練習計算后匯報結果。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9+75=。
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計算過程再全班匯報,匯報時重點要求學生說一說進位的過程。
四、鞏固練習
課堂活動1,2,3題。
五、全課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在筆算進位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0
生活中的數
1、數鉛筆---(100以內數的認識)
2、數豆子---(100以內數的讀寫)
3、動物餐廳---(100以內數的比較)
4、小小養殖場---(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加減法 (一)
1、小兔請客---(整十數加減法計算)
2、采松果---(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
3、青蛙吃害蟲---(兩位數加整十數。)
4、拔蘿卜---(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
5、回收廢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加與減(二)
1、圖書館---(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
2、發新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3、小小圖書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
4、跳繩---(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
5、小小運動會---(用100以內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購物
1、買文具---(小面額的人民幣)
2、買衣服---(大面額的人民幣)
3、小小商店---(進行有關錢款的簡單計算)
加與減(三)
1、套圈游戲---(連加運算)
2、乘船---(連減運算)
3、乘車---(加減混合運算)
二、觀察與測量
1、觀察物體---(兩個方向觀察單一物體的形狀)
2、桌子有多長---(厘米的認識)
3、去游樂園---(認識米)
4、估一估,量一量---(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有趣的圖形
1、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2、動手做(一)
3、動手做(二)
4、動手做(三)
四、 統計與概率
1、組織比賽---(認識簡單的縱向條形統計圖)
2、買氣球---(認識簡單的橫向條形統計圖)
五、實踐活動
我和小樹一起成長
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
加與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
小小運動會
利用100以內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加強對圖形的認識。
能利用圖形設計美麗的圖案。
今天我當家
利用100以內加與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只要大家腳踏實地的復習、一定能夠提高數學成績!希望提供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期中復習,能幫助大家迅速提高數學成績!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體會比較兩數大小的方法。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猜數游戲,激發興趣
老師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齡,誰愿意告訴老師?
學生紛紛舉手,我要猜出你們的年齡。請一名學生上臺,把自己的年齡寫在黑板上,老師背對黑板,面向學生猜年齡。
請你們幫老師提示一下,我猜的是大了還是小了。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兩個數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想邀請你們去做客,你們愿意嗎?(課件出示主題圖)
你從動物樂園了看到了什么?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們能數出它們的數目嗎?
學生仔細數,并匯報數的結果。
小熊有21個紅果,小猴有18個紅果。
2.怎樣來比較誰拿的紅果多呢?
怎樣來比較21和18的大?你有什么好辦法?
3.學生組內討論,探究比較大小的方法。
請把你的比較方法和你們組內的同學說一說。(小組交流)
誰愿意把你們找到的好辦法和全班的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組內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數的順序比較。(根據100以內數的.順序,從前往后數。先數18,再往后數三個數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
方法2:實物模型比較。用方塊代替紅果擺一擺,比一比,發現21個方塊比18個方塊多出3個,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間數比較。(21比20大,18還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4:借助計數器比較。(先把21和18這兩個數在計數器上撥出來,再在計數器上比較:21的十位上有兩個珠子,表示2個十,18的十位上有一個珠子,表示1個十,2個十比1個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5:用數的組成比較。(21的十位7是2,表示2個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個十,2個十比1個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4.寫一寫,比一比
觀察計數器上表示的數,寫一寫,比一比。
三、鞏固練習。
1.比大小。課本第29頁第1題。學生先寫出計數器上的數,在用學過的比較大小的方法進行比較。
2.填一填。課本第29頁第2題。答案不唯一,引導學生說出盡可能多的答案,教師及時及鼓勵。
四、:你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了嗎?補評:
板書設計:
誰的紅果多
21﹥18
21的十位7是2,表示2個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個十,2個十比1個十大,所以21比18大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相關的減法計算。
2.在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重點: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圖寫算式。
2、填空。
9+()=149+()=17
14-9=()17-9=()
9+()=139+()=16
13-9=()16-9=()
3、口算卡片
二、口算練習
第6題、第7題
。1)課件出示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2)同桌進行比賽,看誰算得快。每人選做一行,然后交換。
。3)校對,有錯誤的說說計算過程和順序。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第8題
。1)課件出示題目。
。2)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找找條件和問題
(3)看著圖練習說圖右邊的三句話。
。4)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第9題
。1)課件出示題目。
(2)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找找條件和問題,要求學生完整的表達題意
。3)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明確單位名稱:只
進行小結
四、總結評價
1、引導小結
說說練習后有什么收獲。你有哪些體會。
2、完成思考題
讓學生讀一讀思考題,交流、明確題意
啟發討論(必要時結合畫圖表示)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能正確地進行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
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說算理
養成教育訓練點:
1、初步經歷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
2、培養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識。
教學準備:
小棒、多媒體、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答:2個十是多少?7個十呢?60里有幾個十?80呢?
2、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片,讓學生說說童話故事,再提出數學問題。
小兔在學校有3個好朋友,他們是小猴、小松鼠、小刺猬,平時經常在一起玩,互相幫助,無話不談。這天,小兔過生日,請好朋友到家里作客。小兔準備了許多蘋果來招待,瞧,他端出來了。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刺猬最喜歡在別人面前表演了,這時,他看見有這么多蘋果,就對大家說:“你們看我的表演!敝灰娝^身,一下躺到盤子里,搖了兩下,站起來一看,一盤蘋果全在他的背上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請問盤子里還剩下多少個蘋果?
二、算法探索
1、誰能把剛才這個問題用數學算式來表示?怎么計算?
2、操作,探索算法。
引導學生用小棒代替蘋果擺一擺,在組內說說怎樣算出得數。
生匯報,師引導學生流暢地表達出算理。
3、認識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并加上單位名稱。
40 + 10 = 50(個) 50 - 10 = 40 (個)
加數 加數 和 被減數 減數 差
4、試一試。
⑴ 投影出示小棒,讓學生口頭列式并計算。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40+20=60 60-20=40
、 口答:
7個十加2個十是多少?
8個十減3個十是多少?
3個十加4個十是多少?
6個十減5個十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2題,反饋。要求學生能說出算法(同桌說,提問個別說)
2、游戲:找孩子(第3題)要求用尺子畫線。
3、第4題,提出問題并解答。
四、總結:整十數加減的方法是怎樣的'?敘述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五、板書:
小兔請客(整十數加減)
40 + 10 = 50(個) 50 - 10 = 40 (個)
加數 加數 和 被減數 減數 差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自我感覺不錯,教學目標達到了,并且感覺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取得這些進展有好多方面的愿意:學生感覺這節課比較簡單,喜歡學;我自身心態調整得很好,不慌不忙,哪怕講不完,但是不能對重點知識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像趙老師和馬老師說的一樣,每節課上完之后都要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的地方和不妥的地方,我會堅持這樣做,希望我的教學水平能夠節節高升,更進一步。加油!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4
教學內容:
十幾減幾(第15頁 例2)
教學目標:
1、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學會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并且正確率高
教具準備:
照例2制作的小貓釣魚動畫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溝通聯系
電腦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多媒體出示魚缸內金魚游動,魚缸外兩只小貓走動觀看金魚的畫面。首先請學生說明看到了什么,讓學生描述這一生動景象,調動學生的興趣。
2、多媒體發出聲音,同時在左邊小貓嘴邊出現13條金魚,花的8條,黑的有幾條?的'文字。稍停一會兒,多媒體再次發出聲音,同時右邊小貓嘴邊出現13條金魚,黑的5條,花的有幾條?的文字。
3、引導學生講述兩只小貓對話的意思,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4、啟發學生根據圖意和要解決的問題,想想自己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
5、組織小組討論,廣泛發表自己意見
6、組織全班同學交流,對各種方法進行評議。 在各組討論的基礎上,廣泛反映出各種方法。教師要表揚同學想的方法多,能獨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請同學們就出自己在解決問題時喜歡哪種方法,并說明理由。
7、有導向性的小結 教師以參與者的語言,表明自己根據大家的發言很受啟發,樂意運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減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鞏固計算方法
1、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并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一方面擴大練習的量,另一方面提高興趣。
2、為變化方式,可把做一幫第2題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說加法題后說減法題,互相練習,活躍氣氛,提高練習速度。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練習三第1、2題完全放給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分別說說解題時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組,由組長組織同學們交流,交流時要照顧到每一個同學,特別是差一點的同學。教師老師應加強巡視,主動參與一些小組的交流,了解情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列式并進行計算。
3.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了解廢塑料的危害,小組自主討論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問題,在學具操作中,會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師: 同學們,你們知道廢品的危害嗎?你能看圖說說圖意嗎?
出示“回收廢品”情境圖。
二、互動解疑
1.讓學生說一說廢品的危害與回收利用。
從圖中三名學生收集的廢塑料的數量,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這些問題你能不能解決呢?
2.讓學生小組討論,探究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做的都不錯,誰能給大家說說嗎?
你提出的'什么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
三、啟思導疑
1.你能擺一擺小青收集的塑料袋個數嗎?列式子計算。
讓學生在擺小棒過程中,知道是與哪個數進行比較,然后發生了什么變化,最后把操作活動用算式記錄下來。
2.看圖擺一擺,算一算。
四、實踐應用
1.算一算。
小紅折了42只幸運星,小英比小紅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只?
2.在給希望小學捐書時,一(1)班捐了42本書,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樣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書?
3.計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圖提問題,并寫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
(4)熊貓:我再長4厘米就和小鹿一樣高了。
五、總結評價
我們請兩位同學把今天所學的知識講給大家聽,誰愿意試一試?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02-02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23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1-25
一年級級數學下冊教案06-24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1-25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03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11-25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8-04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6-12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