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1
重點領域:
科學、社會
活動形式:
分組
預設目標:
。、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找出6—9的相鄰數。
。、學習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戲的方法。
。场⑴囵B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遷移能力和逆向思維。
活動準備:
1—10數字一套;錄音帶、錄音機;幼兒學具:1—10的紙牌。
活動預設:
1、游戲《拍手問答》復習5以內的相鄰數。教師邊拍手邊問,幼兒邊拍手邊回答。如教師問:小朋友,我問你,3的朋友是幾和幾?幼兒回答:x老師,告訴你,3的朋友是2和4。(可請個別或集體回答)
2、游戲《認鄰居》:請若干幼兒自選樓房居住,并認識自己的鄰居。學習6的相鄰數。知道其與前后數的關系。
3、游戲:紙牌樂,兩個幼兒為一組。游戲開始,把1—10的紙牌放在桌面上,兩個幼兒猜“剪刀石頭布”,贏幼兒先取一張紙牌,輸的幼兒找出它的.相鄰數。游戲再次進行,教師巡回指導。
4、小結,檢查幼兒的學習情況。《摸一摸,說一說》教師隨意抽取一個數字,比比誰能快速說出它的相鄰數。
5、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胸前佩戴數字卡1—10,圍成圓圈。
(1)請個別幼兒輪流游戲:我是7,誰是我的好朋友,請快快站出來。
(2)音樂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幼兒聽音樂找自己的好朋友。如:6先找5,再找7,然后站成一排。
6、小結,結束活動。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2
教學目的:
理解相鄰數的概念,能夠準確說出6—9每個數的相鄰數。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他們通過相鄰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通過游戲和活動增強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6—9的相鄰數。
運用相鄰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黑板、粉筆、教學PPT、相鄰數卡片。
學具:1—10的數字卡片(每位學生一套)。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通過故事或游戲引入相鄰數的.概念,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條數線,讓學生回憶數線的概念。
學習相鄰數的概念(10分鐘)
教師介紹相鄰數的定義,即兩個數之間差值為1的兩個整數。
用數線形式展示6—9的相鄰數,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
列舉相鄰數(15分鐘)
分發相鄰數卡片,讓學生嘗試讀出或寫出6—9的相鄰數。
通過小組競賽或個別展示的方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運用相鄰數解決問題(15分鐘)
教師出示幾個實際問題,如計算士兵隊列人數、找出相鄰數的總個數等。
引導學生用相鄰數概念解決問題,并分享解題思路。
總結與鞏固(5分鐘)
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相鄰數的重要性。
通過快速問答或小游戲的形式,鞏固學生的記憶。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和活動,成功引導學生掌握了6—9的相鄰數概念。學生在列舉相鄰數和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但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仍需加強引導,確保他們能夠準確理解和運用相鄰數。未來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3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夠準確識別和說出6—9的相鄰數。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通過游戲和互動,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6—9的相鄰數及其關系。
運用相鄰數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具:黑板、粉筆、數字卡片(1—10)、錄音機及錄音帶。
學具:學生自備的紙筆。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5分鐘)
通過拍手問答游戲復習5以內的相鄰數,為新課學習做鋪墊。
學習新知(15分鐘)
引入6—9的相鄰數概念,通過數線或實物展示幫助學生理解。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相鄰數的特點,并嘗試列舉出6—9的相鄰數。
游戲互動(20分鐘)
游戲一:《認鄰居》。學生自選數字卡片代表自己的“家”,然后找出自己的“鄰居”數字卡片。
游戲二:《紙牌樂》。兩人一組,輪流抽取數字卡片并找出其相鄰數,比賽誰更快更準確。
游戲三:《我的朋友在哪里》。學生佩戴數字卡片圍成圓圈,根據音樂節奏找朋友(相鄰數),并站成一排。
實踐應用(10分鐘)
教師出示幾道應用題,如計算相鄰數的和、差等,引導學生運用相鄰數概念進行解答。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總結與反饋(5分鐘)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相鄰數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通過提問或小組討論的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以便后續教學改進。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和互動活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6—9的相鄰數概念,并能在實際應用中靈活運用。但部分學生在面對稍復雜的數學運算時顯得力不從心,需要教師在后續教學中加強相關技能的訓練和指導。同時,也應注意調整游戲難度和節奏,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長和進步。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4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準確識別并說出6—9之間每個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游戲、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掌握6—9之間每個數字的相鄰數。
理解相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及排列順序。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6—10)若干。
相鄰數游戲板或PPT演示文稿,展示數字排列及相鄰關系。
分組材料:彩色筆、畫紙,用于繪制數字鏈或相鄰數表格。
獎勵貼紙或小禮物,用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數字接龍”游戲引入,教師隨機說出6—9之間的一個數字,學生需快速說出其前一個和后一個數字,激發學生興趣并引出相鄰數的概念。
新知講授:
使用PPT或實物展示,清晰呈現6—9的數字排列,引導學生觀察并發現相鄰數的規律。
講解相鄰數的定義,強調相鄰數就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緊緊相鄰的兩個數。
實踐操作:
分組活動:學生使用數字卡片,在組內合作構建6—9的數字鏈,并指出每個數字的相鄰數。
創意繪畫:學生用彩色筆在畫紙上畫出自己理解的相鄰數關系圖,可以是數字鏈、圓圈圖等形式。
鞏固練習:
“找鄰居”游戲:教師隨機出示一個數字卡片,學生迅速舉起表示其相鄰數的卡片。
完成相鄰數表格,填寫6—9每個數字的相鄰數。
總結提升:
學生分享學習心得,教師總結相鄰數的特點和重要性。
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如日常生活中的排隊、計數等場景中的相鄰數應用。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游戲中掌握了相鄰數的知識,但部分學生在理解相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時仍顯吃力,需加強個別輔導。
未來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化的實例,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同時,設計更多層次的練習,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5
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學生能夠準確記憶并應用6—9之間各數字的相鄰數。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解決問題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6—9相鄰數的概念及其關系。
能夠靈活運用相鄰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相鄰數故事繪本或動畫視頻。
數字跳格子游戲道具或電子版游戲。
學生作業紙,包含相鄰數填空、應用題等。
評價表,用于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
教學過程:
故事引入:播放相鄰數故事繪本或動畫,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引入相鄰數的概念,引起學生興趣。
新知講解:
結合故事內容,詳細講解6—9相鄰數的定義和特性。
引導學生觀察數字排列,發現相鄰數的規律。
互動學習:
數字跳格子游戲:學生分組進行,按照教師口令(如“跳到7的相鄰數”),在跳格子游戲中鞏固相鄰數知識。
小組討論: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相鄰數現象,加深理解。
鞏固練習:
完成作業紙上的相鄰數填空和應用題,如“小明有7顆糖,他再得到幾顆糖就能有9顆了?”
小組競賽:看哪組最先完成所有題目且正確率高。
總結反饋:
學生自我總結本節課學習收獲,教師點評并給予鼓勵。
發放評價表,收集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反饋,以便后續改進。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故事引入和游戲化教學,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然而,在應用題解答環節,部分學生對將相鄰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上存在一定困難,需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6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使幼兒能夠準確識別并說出6到9每個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之間相差為1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游戲、互動和動手操作等活動,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精神,體驗數學探索的樂趣,增強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6到9各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概念及其特點。
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相鄰數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6-10)若干,用于展示和排序。
“找鄰居”游戲材料,如動物頭飾或數字貼紙,每個頭飾/貼紙上標有6-9之間的一個數字。
互動白板或黑板及彩色粉筆,用于繪制數字鏈或圖表。
小組操作材料,如數字積木、數字拼圖等,便于幼兒動手操作。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數字接龍”游戲,教師隨機說出6-9之間的.一個數字,幼兒需快速說出它的前一個和后一個數字,引出相鄰數的概念。
新知講授:
使用數字卡片,按順序排列6-10,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講解相鄰數的定義,強調相鄰數就是緊挨著某個數的兩個數,且相差為1。
互動探究:
分組進行“找鄰居”游戲,幼兒佩戴頭飾或手持數字貼紙,根據教師指令迅速找到自己的相鄰數“伙伴”。
利用互動白板,讓幼兒上臺操作,將數字按相鄰關系排序,加深理解。
鞏固練習:
小組操作活動,使用數字積木或拼圖,構建并描述相鄰數的關系。
設計情境題,如“小貓有7條魚,它要分給相鄰的兩只小貓,每只小貓能得到幾條魚?”引導幼兒運用相鄰數知識解決問題。
總結提升: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相鄰數知識,強調其重要性和應用價值。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表揚積極參與和表現突出的幼兒。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有效激發了幼兒對相鄰數學習的興趣。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相鄰數的概念及其關系。然而,在分組活動中,部分幼兒對于快速找到相鄰數仍感困難,未來教學中需加強個別指導,同時增加更多層次的練習,以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需求。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7
教學目的:
深化理解:在掌握6-9相鄰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相鄰數之間的邏輯關系,能靈活應用于更復雜的數學問題中。
策略培養:引導幼兒形成解決相鄰數問題的有效策略,如逆向思考、數軸應用等。
創新思維:鼓勵幼兒結合生活實例,創造性地運用相鄰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深化相鄰數概念的理解,掌握更多應用相鄰數的策略。
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
教學準備:
同教案一基礎上,增加:
數軸模型或自制數軸卡片,用于展示數字間的相對位置。
生活實例圖片或視頻,如排隊、樓層等,便于幼兒將相鄰數知識應用于實際。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快速回顧6-9相鄰數的概念和基本應用。
深化理解:
使用數軸模型,引導幼兒觀察數字在數軸上的位置,理解相鄰數的`相對位置關系。
講解逆向思考策略,如“如果我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相鄰數,我如何快速找到另一個數?”
策略應用:
通過生活實例圖片或視頻,引導幼兒分析并應用相鄰數知識解決問題,如“小明住在第7層,他的樓上和樓下分別是哪一層?”
小組討論,分享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創新實踐:
鼓勵幼兒自行設計或選擇生活場景,利用相鄰數知識編創小故事或小游戲,展示給全班。
總結反思:
總結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強調相鄰數知識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
引導幼兒反思學習過程,分享自己的收獲和困惑,教師給予指導和鼓勵。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鞏固基礎的同時,注重了相鄰數知識的深化和拓展,通過數軸模型和生活實例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8
教學目的: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6—9的相鄰數概念,能夠準確說出每個數的相鄰數。
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主動探索數學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6—9的相鄰數關系,能夠熟練運用相鄰數進行簡單的數學推理。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1—10)
相鄰數示意圖或PPT
游戲道具(如紙牌、小玩具等)
錄音機及錄音帶(可選,用于背景音樂或游戲指令)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故事或情境引入相鄰數的概念,比如“小兔子找朋友”的故事,講述小兔子在森林里尋找相鄰數字朋友的過程。
學習相鄰數概念:
教師展示相鄰數示意圖或PPT,引導幼兒觀察并理解相鄰數的定義(即一個數前面和后面的數,它們之間的差值為1)。
舉例說明6—9的相鄰數,如6的相鄰數是5和7,7的相鄰數是6和8,以此類推。
實踐活動:
游戲《找鄰居》:教師隨機出示數字卡片,幼兒快速說出該數字的相鄰數。
紙牌游戲:幼兒兩人一組,輪流抽取紙牌,并說出紙牌數字的相鄰數。
小組競賽: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相鄰數接龍比賽,看哪個小組接得又快又準。
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實際問題,引導幼兒用相鄰數概念進行解答。
幼兒自主完成相鄰數練習題,教師巡回指導。
總結反饋: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相鄰數的重要性和應用。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感受。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和實踐活動,成功激發了幼兒對相鄰數學習的興趣。大部分幼兒能夠準確理解相鄰數的概念,并能在游戲中熟練運用。但部分幼兒在面對復雜問題時仍需加強引導和練習。在后續教學中,我將繼續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個體差異,提高教學效果。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9
教學目的:
通過分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合作中掌握6—9的相鄰數。
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加深幼兒對相鄰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重點:
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索6—9的相鄰數規律。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1—10)若干套
小組學習材料(如相鄰數示意圖、練習題等)
錄音機及錄音帶(可選)
教學過程:
分組準備:
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
每組發放一套數字卡片和小組學習材料。
合作學習:
教師引導各小組復習相鄰數的概念,并明確學習任務(如找出6—9的相鄰數并繪制相鄰數圖)。
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巡回指導,解答疑惑。
展示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展示學習成果,包括相鄰數圖和解題過程。
教師和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和補充,共同完善答案。
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相關練習題,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
小組內成員相互檢查答案,共同討論疑難問題。
總結評價: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強調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對各小組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和表揚,鼓勵幼兒繼續努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讓幼兒在合作中學習和探索相鄰數的概念。通過小組合作和展示交流環節,幼兒不僅掌握了相鄰數的`知識,還培養了團隊協作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小組內成員參與度不高、合作不夠默契等。在后續教學中,我將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和管理,確保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并有所收獲。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10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準確識別并說出6-9每個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游戲、互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推理的數學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積極探索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6-9各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含義。
運用相鄰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6-10各兩張,用于展示和互動)
相鄰數游戲道具(如數字拼圖、數字跳格子圖)
PPT課件,包含生動的動畫和圖片解釋相鄰數概念
分組材料:小組記錄表、彩色筆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約5分鐘)
故事引入:講述一個關于數字王國里小動物們尋找相鄰數朋友的故事,引出相鄰數的概念。
提問:什么是相鄰數?你能舉個例子嗎?
新知講授(約10分鐘)
使用PPT展示6-9的數字卡片,逐一介紹每個數字的相鄰數,并通過動畫演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強調相鄰數就是比某個數多一個或少一個的數。
互動探究(約15分鐘)
分組活動:學生分成小組,使用數字卡片進行“找相鄰數”游戲,每組輪流抽取一張卡片,快速說出其相鄰數。
數字跳格子:設計數字跳格子游戲,學生按照指令(如“從6跳到它的相鄰數”)在格子圖上跳躍,鞏固相鄰數知識。
實踐應用(約10分鐘)
解決問題:出示一些生活情境題,如“小明有7本書,他的書架上還需要放幾本新書或移走幾本舊書,才能讓書的'數量變成相鄰數?”
小組討論并記錄答案,然后派代表分享。
總結提升(約5分鐘)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相鄰數知識,強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引導學生總結學習心得,提出疑問。
作業布置
完成相鄰數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
觀察家中的物品數量,找出它們的相鄰數并記錄下來。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故事引入、游戲互動、實踐應用等多種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6-9的相鄰數知識。但需注意,在分組活動中,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需加強引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此外,未來教學中可嘗試引入更多生活化的例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相鄰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11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使幼兒能夠準確識別并說出6-9之間每個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概念,即一個數前面和后面的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游戲、故事和動手操作等活動,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觀察、比較和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精神,增強解決問題的自信心,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6-9各數的相鄰數。
理解相鄰數之間的`數量關系,能靈活運用相鄰數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6-9各兩張,用于展示和配對)。
相鄰數游戲板或自制教具,如數字串珠、可移動的數字卡片等。
故事繪本《數字朋友的一天》,融入相鄰數概念。
分組材料:每組一套數字拼圖或涂色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環節:通過講述《數字朋友的一天》故事,引出相鄰數的概念,讓幼兒在故事中感受數字之間的親密關系。
新知講授:
展示數字卡片,逐一介紹6-9,并請幼兒說出它們各自前面的數和后面的數,即相鄰數。
使用相鄰數游戲板,讓幼兒動手操作,將數字卡片放置在正確的位置上,形成相鄰數序列。
鞏固練習:
分組活動:幼兒分組進行數字拼圖或涂色游戲,要求按照相鄰數的順序完成。
游戲“找朋友”:幼兒手持數字卡片,教師說出一個數字,持有該數字相鄰數卡片的幼兒需迅速站出來并說出自己的數字。
總結提升:
集體回顧今天學習的相鄰數知識,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相鄰數的知識,如排隊、數樓梯等。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激發了幼兒對相鄰數學習的興趣。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部分幼兒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仍需加強,未來教學中應增加更多直觀、具體的操作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相鄰數的概念。同時,應關注每位幼兒的參與情況,確保每位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長。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 12
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讓幼兒理解并記住6-9各數的相鄰數,形成對相鄰數關系的初步認識。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清晰表達數字的相鄰關系。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準確記憶6-9的相鄰數。
理解相鄰數之間的邏輯關系,并能在實際情境中應用。
教學準備:
數字磁鐵或貼紙(6-9),用于黑板或白板上的演示。
相鄰數兒歌或歌曲,便于幼兒記憶。
情境模擬道具,如小屋模型、數字門牌號等,用于創設生活情境。
評價表,記錄幼兒的學習表現。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利用小屋模型和門牌號,創設一個數字寶寶找家的情境,引出相鄰數的.概念。
新知學習:
教師邊操作數字磁鐵邊講解,讓幼兒直觀看到6-9的相鄰數是如何排列的。
教授相鄰數兒歌,幫助幼兒記憶。
實踐操作:
幼兒分組,使用數字貼紙在黑板上自由組合相鄰數序列,并講解自己的組合理由。
情境游戲:幼兒扮演數字寶寶,根據指令找到自己的相鄰數朋友,并擁抱表示。
總結反饋:
集體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表揚積極參與的幼兒。
通過評價表,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為下一步教學提供依據。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通過情境模擬和游戲化的方式,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6-9的相鄰數知識。但部分幼兒在游戲環節過于興奮,導致注意力分散,未來教學中需加強課堂管理,確;顒拥挠行蜻M行。同時,應繼續探索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需求。
【大班數學學習6—9的相鄰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相鄰數教案03-19
大班數學學習相鄰數教案及反思03-22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相鄰數教案(通用6篇)10-10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學習相鄰數09-29
大班數學相鄰數教案14篇03-20
中班數學教案 學習4的相鄰數11-22
大班科學相鄰數教案03-13
中班數學相鄰數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