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教案

時間:2023-03-19 12:35:3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數學的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數學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數學的教案15篇

關于數學的教案1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有理數乘法法則,能利用乘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乘法運算。

  2、 能力與過程目標

  經歷探索、歸納有理數乘法法則的過程,發展學生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出法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有理數乘法法則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符號法則及對法則的理解。

  三、 教學過程

  1、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導入新課。

  教師:由于長期干旱,水庫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經放了3天,現在水深20米,問放水抗旱前水庫水深多少米?

  學生:26米。

  教師:能寫出算式嗎?學生:……

  教師:這涉及有理數乘法運算法則,正是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問題

  2、 小組探索、歸納法則

  (1)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以組為單位探索。

  以原點為起點,規定向東的方向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為負方向。

  ①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2)學生歸納法則

  ①符號:在上述4個式子中,我們只看符號,有什么規律?

  (+)×(+)=( ) 同號得

  (-)×(+)=( ) 異號得

 。+)×(-)=( ) 異號得

 。-)×(-)=( ) 同號得

 、诜e的絕對值等于 。

 、廴魏螖蹬c零相乘,積仍為 。

 。3)師生共同用文字敘述有理數乘法法則。

  3、 運用法則計算,鞏固法則。

  (1)教師按課本P75 例1板書,要求學生述說每一步理由。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例子中兩因數的關系,得出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它們的`積為 。

 。3)學生做練習,教師評析。

 。4)教師引導學生做例題,讓學生說出每步法則,使之進一步熟悉法則,同時讓學生總結出多因數相乘的符號法則。

關于數學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

  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俪鍪剧娒妫]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1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俳沂荆好脶樧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苣惆l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僬n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诮榻B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茏x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菽氵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趯W生閉眼感受1分鐘。

 、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2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薷惺軒酌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3

  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關于數學的教案3

  教學內容:練習十二的第6—10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把14、16與24、26分別看作15、25用口算試商的方法。提高試商的速度與正確率。

  教學重點:把14、16與24、26分別看作15、25用口算試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把14、16與24、26分別看作15、25用口算試商的方法。

  教學關鍵:把14、16與24、26分別看作15、25用口算試商的方法。提高試商的速度與正確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卡片口算。

  2、口答。

  14×( )<116 24×( )<150 16×( )<120

  15×( )<139 25×( )<182 26×( )<140

  二、指導練習。

  1、板演:230÷25

  (1)審題,比較除數、被除數,題目有什么特點?

 。2)議論:怎樣用口算法試商?可以商幾?(10個25是250,230接近250,比250少20不到一個25,所以直接商9。)

 。3)歸納:今天繼續學習用口算試商方法,題的特點,被除數的前兩位接近除數(略小于除數)可以試用10倍同被除數比較,直接商9或商8。

  2、出示:168÷26 95÷14

  (1)先用口算試商,說出商和余數。

 。2)教師指出:有時對于14、24和16、26乘以一位數的結果,口算不一定都很熟練。我們還可以把14、16看作15來試商,把24與26看作25來試商,這樣口算試商比較快。

 。3)結合上題把除數14看作15,除數26看作25,重新試商一遍。

 。4)小結:因為14、16接近15,24、26接近25,所以當除數是14、16或24、26時,可以把它們當作15或26用口算直接求商,這樣只要熟記15和25的2倍、3倍、4倍……9倍,就能夠很快地確定商。

  三、作業。做練習十二的第1—10題。

  (9)商兩、三位數的除法(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7、58頁上的內容,練習十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試商方法和計算法則,能正確、較熟練地運用試商方法計算商是兩、三位數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下面每個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90×( )<532 15×( )<74 25×( )<94

  20×( )<59 28×( )<237 33×( )<320

  2、口算被除數是多少?

 。ǹ商岢霾煌,如沒有余數,余數都是7,9、13等等。)

  3、板演:

  做題后,由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分析討論:說一說這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

  歸納:第1題計算時,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商1寫在百位上;第2題計算時,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不夠除,看被除數的前兩位,試商9寫在十位上。

  二、新授。

  1、引言。前幾節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多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商最多位數的、(板書課題。商是兩、三位數的除法)

  2、教學例9。768÷32

 。1)讀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或兩位數除多位數。

 。2)32可以看作幾十來試商?(用四舍法,舍去尾數,把32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30來試商。)

 。3)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樣定商的?(除數32是兩位數,先看被除數前兩位76,夠除,即32除76個十。

 。4)商是幾位數?為什么?(用32除76個十,試商2,寫在十位上。)

  例9的第二次試商:32除128。

  (5)試商用30除128,初商4,寫在商的個位上。

 。6)把例9的豎式繼續寫完整。

  小結:兩位數除多位數先從高位除起,因為例9商是兩位數,要經過兩次試商。因此,要提高除法計算的正確率,必須把試商方法練得熟練又靈活。

  3、教學例10。3293÷39

  (1)讀題,四位數除以兩位數,或兩位數除多位數。

  (2)39可以看作幾十來試商?(用五入法,把39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40來試商。)

 。3)除數是兩位的除法是怎樣定商的`?(除數39是兩位數,先看被除數前兩位32比除數小,要看前三位329,夠除,即39除329個十。

  (4)商是幾位數?為什么?(用39除329個十,試商8,寫在商的十位上,所以商是兩位數。)

  板書:

 。5)指定學生板演把例題做完。

  讓學生講述。

  ①例10的第二次試商是多少除多少?

 、谏淌菐孜粩?

  小結:例10兩位數除多位數,也是從高位除起,因為除數是兩位數,試除時要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比除數小,再看前三位。

  三、鞏固。

  完成教科書第57頁上的“做一做”題目。

  四、討論。

  把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進行比較,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的地方:

  都是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不同的地方:

 。1)除數是一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三位數。

  3、討論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思考:(1)從哪位除起?

 。2)怎樣寫商?

  (3)余數怎樣?

  歸納三條:

 、購谋怀龜档模 )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 )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 )位數;

 、诔奖怀龜档哪囊晃唬驮谀且晃簧厦鎸懀 )。

 、勖看纬笥嘞碌臄当仨毐瘸龜担 )。

  五、作業。

  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

關于數學的教案4

  學習目標:

  1、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學生能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2、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3、在活動中培養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學習方法:

  1、五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匯報展示達標檢測拓展延伸

  2、四步:學、交、練、導

  學習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學習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準備:

  課件 、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出示復習題,學生在個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獨立完成,落實自主學習的任務。同時,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預習作出方法指導、信心鼓勵和時間要求。

  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展示不同的擺法。

  小組合作

  二、探究交流

  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到部分小組的學習中去,并綜合學生的'疑問,然后再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現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

  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有幾種擺法?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三、匯報展示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學生展示交流得出擺放的規律

  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后余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后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四、達標檢測

  一是學生小組內部或小組間互相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并作出評價。二是教師對發現的學生中存的共性問題予以及時的點撥或留待輔導時間予以專題講解。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五、拓展延伸

  教師檢查或小組自查,發現問題教師課堂立即訂正。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關于數學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能說出總數。

  2、初步學習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按物數數的方法。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兔子、貓、狗圖片、點子卡小紅旗(兩面點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數量不等)若干、小紅花等。

  活動過程

  1、學習按序點數的方法

  (1)學習從左到右按物數數

  師:今天,教師請了很多小動物和我們一起學本領。我們一起來看看、說說有哪些小動物。(分別演示貓、狗、兔的圖片。)

  師:每種小動物各有幾只呀?

  幼:一只貓、一只狗、一只兔。

  師(一邊指著圖一邊說):對,是一只貓、一只狗、一只兔。合起來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呀?

  幼:三只。(有的幼兒伸出三根手指頭)

  師:我們再一起來數一數。從哪邊開始數呢?

  師(邊說邊伸出右手指向小貓):我們數數時一般先伸出右手,小動物橫著排隊時,我們可以從左到右數。(請小朋友舉起右手,從左到右一起數。。當幼兒數到3時,教師可圍著三個小動物畫一個大圓圈,并大聲說:“一共有3只小動物。”

  (2)學習從上到下按物數數

  師:小動物們覺得小朋友本領學得很快,它們決定回去請更多的小伙伴來和大家一起學本領。

  師:喵喵,誰先來了?(教師出示4只小貓的圖)

  師:它們是橫著排隊還豎著排隊的?

  師:我們該從哪邊數呢?

  師:小動物豎著排隊時,我們可以從上到下數一數。舉起我們的?(教師略帶遲凝地晃動著雙,等待幼兒接著說。)

  師:好,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在圖的右上方演示從上往下的箭頭標記。)

 。3)鞏固練習數數方法

  師:汪汪汪,猜猜我是誰?(演示小狗圖)

  師:長耳朵、短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你們猜是誰?(演示小兔圖)

  師:小狗、小兔排著不一樣的隊伍來和小朋友一起學本領了,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數小狗有幾只、小兔有幾只?請小朋友想一想,再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看點卡數數,鞏固數數方法

  師(演示點子卡):點子朋友也知道小朋友愛動腦筋了,它們也趕來了。有的點子是橫著排的,有的`是豎著排的,它們都藏在小紅旗里。(出示學具)現在我來考考大家呢,每個小朋友拿一面紅旗(學具),先把反兩面都看一看,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數,想好后,可以數給教師看,也可數給客人教師看,數得好,說得對的,教師還會獎勵小紅花呢。

  3、游戲“找朋友”,鞏固5以內數量的感知

  師:今天我們做游戲老師有個要求,我說2個朋友拉拉手,你們就2個朋友拉拉手,我說3個朋友拉拉手你們就3個朋友拉拉手,看看誰最能干會找對朋友好不好?(教師說數字幼兒玩游戲)一遍游戲后停下來檢查找對了沒有,再繼續游戲。

  幼兒園數學活動教案。數學它邏輯性強,能訓練人們的思維能力,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敏銳,還可以幫孩子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用問題,也可以孩子增加孩子的嚴謹性,讓孩子的大腦更加聰明。

關于數學的教案6

  教學內容:教材49頁例1

  目的要求:使同學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7、8、9的乘法口訣。

  2、根據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二、新授

 。ㄒ唬┙虒W例1

  1、根據主題圖,引導同學安排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假如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 )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3、根據主題圖上小朋友的活動,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你能列式計算嗎?四人小組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ǘ┩瓿伞白鲆蛔觥

  1、出示7×4 口訣:

 。1)啟發同學想一想,寫出兩道動身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題目,由同學獨立計算,再交流。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一

  第1~4題。

  四、總結

  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關于數學的教案7

  一、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九冊第63頁,數學教案-《節約能源》。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家庭用水用電的情況。查找相關資料,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對比,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滲透統計思想和方法,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3、通過對生活實際的分析,認識到節能的重要性,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攜手共創美好家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的意識。

  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

  五、 教學設想:

  新課程改革要求義務教育數學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并把實踐與綜合運用作為四個學習領域之一。所以在本課各個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圍繞生活實際展開的,讓學生把學習的小數的知識運用到身邊的實際生活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水費發票單認識并學會算水電費,無論是問題的引入、范例的選擇還是練習的設計,都盡量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節約能源》》。拉近生活與數學學習的距離。在教學中聯系節約用電、用水的知識和環境保護的知識,更近一步的貼近了我們的生活,并用一首優美的樂曲結束全課,激勵學生的情感態度,喚起全民的節能意識和建設美好家園的使命和責任感,又使教學從單一的學科教學走向多學科、多功能的綜合。

  本課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計算的同時提高收集、分析、比較大小、處理信息能力,滲透統計思想,進一步利用小數知識。

  六、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聯系實際,體驗數學。

  (三)匯總數據,分析比較。

  1、導入。

  2、小組合作填寫匯總表,統計整理數據。

  3、反饋。

  (四)計算分析,感受水浪費的巨大。

  1、由學校的水電費導入。

  2、水龍頭滴水計算。

  3、學生匯報。

  4、對比信息。

  5、小結。

  (五)交流節約用水、用電的方法。

  1、小組交流。

  2、匯報。

  3、師小結。

  (六)設計口號,宣傳環保。

關于數學的教案8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許多物品存在有規律排序的現象,如在衣服、窗簾、璧紙的圖案。有序排列的圖案美化物品的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對排序規律的好奇心;顒又型ㄟ^設置游戲情境,提供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 引導幼兒發現排序規律,進一步啟發幼兒用多種排列方式設計項鏈和彩環,體驗將物品有規律排列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重復交替、數量的遞增或遞減等規律進行排序。

  2.大膽創新,探索按多種規律排序。

  3.體驗事物重復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雪花片幼兒每人 1 份,紅、藍彩珠,繩子,彩色紙條,膠水若干。

  2.教室中懸掛紅、綠兩色按遞增和遞減規律交替、重復做成的兩條彩旗掛飾。

  【活動建議】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排序的'興趣。

  (1)出示“小熊的新房”圖片,請幼兒觀察有規律的地方。

  提問:小熊的住處有哪些有規律的地方?例如:屋頂色塊是按紅、紅、黃的順序,小路鵝卵石按照2 大3 小的順序,小動物排隊是按小猴、

  小兔、小兔、小狗的順序,大山是按照 2 小 1 大、3 小 1 大、4 小 1 大的順序,蝴蝶是按兩只向上飛兩只向下飛的順序等。

  (2)引導幼兒梳理、記錄排序的多種方法。

  小結:小熊的新住處布置得很有規律,有的是按 ABBBABBB 式交替、重復地排列的,有的是按 AB ABBABBBABBBB 式遞增排列的。

  2.引導幼兒分組設計排列順序。

  (1)為小熊家門前的小路鋪設有規律的路面。

  提問:怎樣用雪花片幫助小熊鋪設一條漂亮的小路?

  鼓勵幼兒按雪花片的數量或顏色交替變化的規律鋪設。

  (2)請幼兒幫助動物們做項鏈送給小熊。

  請幼兒用長繩穿彩珠做成項鏈,比一比誰穿得漂亮。引導幼兒按交替、重復的規律穿珠。例如:按紅珠子的數量不變、藍珠子逐一增加的規律穿珠子。

  3.鼓勵幼兒交流作品,發現不同的排列規律

  (1)請個別幼兒完整介紹自己鋪設的小路或設計的項鏈的創作規律。

  (2)引導幼兒發現并說出同伴設計的規律。

  4.組織幼兒討論生活中事物重復變化的樂趣。

  提問:生活中,你還發現什么地方有交替、重復排列的現象?這些地方為什么要用有規律的排序?

  小結:生活中的很多地方用到了有規律的排序。

  例如:家里的窗簾、被單的圖案,公園里擺放的花盆,婚禮上的氣球拱門等。事物的重復、交替變化裝扮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關于數學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理解并學會環形面積。

  2、培養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242528292202

  267

  2、思考:

 。1)圓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怎樣計算?二者有何區別?

 。2)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3)知道圓的周長能夠求它的面積嗎?

  二、新課。

  1、教學練習十六第3題

  小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s=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3.14400

  =20(厘米)=1256(平方厘米)

  答: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1256平方厘米。

  3、教學環形面積。

  (1)例2光盤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結: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R2-r2或S=(R2-r2)

 。3)完成做一做:一個圓形環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學校有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選擇正確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環形鐵片,外圈直徑20分米,內圓半徑7分米,環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3、課堂小結。

 。1)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

 。2)求圓的面積時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幾種情況?怎樣求出圓面積?

  已知半徑求面積S=r2

  已知直徑求面積S=()2

  已知周長求面積S=()2

 。3)環形面積:S=(R2-r2)

  四、作業

  課本P70第4、6、7題。

  教學追記:

  本堂課,在我帶領著學生利用教具進行操作,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發現圓的面積與拼成長方形面積的關系,圓的周長、半徑和長方形的長、寬的關系,并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環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充分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領悟出求環形的面積是用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并引導他們發現這兩種算法的一致性,同時提醒學生盡量使用簡便算法,減少計算量。

關于數學的教案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傧蛏峡矗ㄏ蛳驴矗谙蚯白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傥以阢y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3、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課件,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 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②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5)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課件出現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課件動態地演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 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么來說服我?

 、 如果有學生發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

  4、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象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象+4、4、+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象-4、-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這節課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正數和負數。(板書: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 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存折: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來的錢為標準,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2)電梯: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為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老師現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要到地下3層呢?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數和負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零攝式度以上和零攝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關于數學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借助計數器,掌握小數的數位。

  2、根據小數的數位順序表,能理解數位順序表上的計數單位,以及進率關系。

  3、結合具體情境,能抽象出小數的基本性質的具體內容,并能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的數位和計數單位。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小數的意義,接下來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看你們掌握得怎么樣?

 。ㄕn件出示)1、填空。

  3寫成小數是( ) 10

  660.56表示()寫成小數是() 100

  6780.625表示( )寫成小數是( ) 10000.4表示( )

  2、讀一讀下面一段話中的小數。

  北京地鐵10號線列車的最高運行速度是80千米/時,約為22.222米/秒。

  師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首先要來研究小數“22.222”中每個數字的含義。(板書課題:小數的意義(三))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數位。

  出示計數器,師問:這個計數器有什么特點?

  學生觀察后匯報

  師小結并引導學生撥數:同學們的觀察都非常仔細,??百位、十位、個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都是小數的數位。小數點的左邊依次是個位、十位、百位??右邊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那你們能在這個計數器上撥出“22.222”嗎?學生嘗試在計數器上撥數,師指名上臺演示。

  課件出示撥數情況,引導學生認識:

  “22.222” 中有5個“2”,這5個“2”所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小數點右邊第一1個“2”在十分位上,它表示2個0.1.

  師提問:小數點右邊第2個“2”在百分位上,它表示2個

  引導學生思考后回答:11,用小數表示是0.1,所以這個“2”也可以表示210101,它也可以表示多少? 1001可以寫成0.01,所以這個“2”表示2個0.01. 100

  師追問:說得很有道理,那最后一個“2”在什么位置,表示多少呢?

  學生思考后回答:最后一個“2”在千分位上,表示2個1,也可以表示2個0.001. 1000

  師引導學生再次思考:小數點左邊兩個2分別表示多少?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內交流,最后集體匯報。

  2、認識計數單位及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

  師引導思考:整數的數位順序表是個位、十位、百位??,那么小數的數位順序是怎樣的呢?

  課件出示小數的數位順序表,介紹數位名稱及對應的計數單位:

  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十分位,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數點右邊第三位是千分位,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0.001);

  小數點右邊第四位是萬分位,計數單位是萬分之一(0.0001);

  課件出示整數的數位順序表,進行小組討論:看一看,比一比,在數位順序表上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有何異同?

  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師生共同總結:

  相同點: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不同點:整數部分在小數點的左邊,數位順序是從右往左依次排列,計數單位由小到大,只有最小的計算單位——1,沒有最大的計算單位;而小數部分在小數點的右邊,從左往右依次排列,計數單位由大到小,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只有最大的計數單位——0.1.

  師強調:小數的半數單位也是“滿十進1”,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6頁“看一看,說一說”的'圖片,進而發現:10個0.1元是1元;10個0.01元是0.1元,再次明確小數的計數單位是“滿十進1”。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1、出示教材第7頁“試一試”情境一:同樣的毛巾,小熊商店每條5元,小狗每條5.00元,這兩個毛巾的價格一樣嗎?

  引導學生討論后交流匯報。

  2、出示教材第7頁“試一試”情境二:涂一涂,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自主涂色,并匯報:0.6和0.60一樣大。

  師提問:哪位同學能夠運用我們學過的數位和計數單位的相關知識來解釋一下為什么0.6和0.60一樣大?師歸納小結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即時練習。

  課件出示題目:下面的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203.09 6.06 50.44 5.700 200.04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關于數學的教案12


  課題:第二章數學活動主備人

  教學目標基本知識:

  1、熟練掌握合并同類項、去括號法則

  2、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數,能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基本技能: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能用合并同類項、去括號法則驗證所探索的規律

  基本思想方法:分類討論、由特殊到一般

  基本活動經驗經歷探索數量關系,運用符號表示規律,通過運算驗證規律的過程,讓學生獲得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

  重點探索數量關系,運用符號表示規律并通過運算驗證規律

  教學

  難點會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具資料準備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

  教學過程自備

  補充集備

  補充

  活動一復習提問

  1、偶數怎樣表示?奇數怎樣表示?

  2、三個連續自然數如果設第一個為x則第二個第三個分別為,如果設中間一個為x則第一個為第三個為

  活動二

  1、書73頁活動1(1)

  三角形個數12345

  火柴棍根數357911

  規律(1)每增加一個三角形火柴根數增加2

  (2)火柴根數是一組連續奇數

  (3)火柴根數用2n+1或2n-1表示

  (4)用數值驗證

  2、書73頁活動1(2)

  3、書73頁活動2

  練習:某種鋼筆售價為每支5元,如果買20支以上打8折,問買a支需要多少錢

  4、書74頁活動3

  活動三小結

  活動四布置作業

  添加練習教材61頁第10題

  此活動應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重點強調規律和驗證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于活動中的規律總結出很多,教師在授課中應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展示的機會

關于數學的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抽屜原理。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具體編排

  1.例1及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文具盒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的情境,介紹了一類較簡單的抽屜問題。為解釋這一現象,教材呈現了兩種思考方法:枚舉法與反證法或假設法。

  教學時,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對枚舉法和假設法進行比較,并通過逐步類推,使學生逐步理解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

  做一做中安排了一個鴿巢問題,學生可利用例題中的方法遷移類推。

  2.例2及做一做。

  本例介紹了另一種類型的抽屜問題,即把多于個的物體任意分放進個空抽屜(是正整數),那么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1)個物體。教材提供了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3本書的情境。仍用枚舉法及假設法探究該問題,并用有余數除法的形式52=21表達出假設法的思路,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類推解決把7本書、9本書放進2個抽屜的問題。

  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

  做一做中抽屜數變成了3,要求學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類推。

  3.例3。

  例3是抽屜原理的具體應用,也是運用抽屜原理進行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

  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問題與抽屜原理有怎樣的聯系,可先讓學生自由猜測、再驗證。逐步將摸球問題與抽屜問題聯系起來,找出這里的抽屜是什么,抽屜有幾個,再應用前面所學的抽屜原理進行反向推理。

  四、教學建議

  1. 應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

  在小學階段,雖然并不需要學生對涉及到抽屜原理的相關現象給出嚴格的、形式化的證明,但仍可引導學生用直觀的方式進行就事論事式的解釋。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借助學具、實物操作或畫草圖的方式進行說理。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學習較嚴密的數學證明做準備。

  2. 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抽屜問題的變式很多,應用更具靈活性。但能否將這個具體問題和抽屜問題聯系起來,能否找到問題中的具體情境和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之間的內在關系是影響能否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先判斷某個問題是否屬于用抽屜原理可以解決的范疇,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尋找隱藏在其背后的抽屜問題的一般模型。

  3. 要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抽屜原理的應用廣泛且靈活多變,因此,用抽屜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要找到實際問題與抽屜問題之間的聯系并不容易。因此,教學時,不必過于追求學生說理的嚴密性,只要能結合具體問題把大致意思說出來就可以了,更要允許學生借助實物操作等直觀方式進行猜測、驗證。

關于數學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1.鞏固7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2.使學生知道括號和問號在圖中表示的意義,正確理解題意和圖中表示的數量關系,并能列式計算.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知道括號和問號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

  結合圖意正確地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7以內的加減法

  老師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

  2.看圖列式計算

  分別出示:教材36頁的兔子圖和青蛙圖(不加“括號”和“?只”).

  學生看圖列式,老師板書:4+3=7 7-2=5

  3+4=7

  問:第1題為什么用加法?(因為這道題是要把左邊的4只小兔和右邊的3只小兔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

  第2題為什么用減法?(因為荷葉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減法.)

  師:同學們對圖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們都是根據小動物做動作的方向,確定是需要“合并”還是需要“去掉”來列算式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題目意思更明確了,圖中清楚地告訴我們要求什么問題,這就是圖畫應用題.(板書課題:圖畫應用題)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老師在兔子圖的下面畫括號,在括號的下面加寫“?只”.

  邊畫邊說明:括號表示把兩邊的兔子合并起來,下面加一個“?只”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問: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只”表示什么意思?

  老師引導學生敘述圖意.

  邊指圖邊問: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又告訴了我們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在分步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用三句話完整地敘述圖意.

  (有4只兔子采蘑菇,又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幾只?)

  問:要求現在一共有幾只,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板書:4+3=7(要求現在一共有幾只,就要把4只和3只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問:4+3=7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學例2

  老師在青蛙圖上畫括號,在括號下面寫“7只”,在左邊的青蛙圖上面寫“?只”.

  問:現在這幅青蛙圖和剛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號、7只和?只)

  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呢?

  分步演示動畫“青蛙跳水”,邊演示邊敘述:荷葉上有幾只青蛙?(7只)跳到水里幾只?(2只)求還剩幾只.

  問:題中告訴我們原來荷葉上有幾只青蛙?(出現“括號、7只”)

 。ㄊ种浮疤剿锏那嗤堋保┨剿飵字唬浚ㄊ种浮?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敘述一下圖意嗎?

  找兩名同學完整地敘述圖意.(原來荷葉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還剩幾只?)

  問:要求還剩幾只,怎樣列式?為什么用減法?

  板書:7-2=5(要求還剩幾只,就要從原來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問: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較

  師:這兩道題都是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通過看圖,我們能夠知道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和什么,讓我們求什么.那么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呢?請你認真地比較一下,同桌互相說一說.

 。ǖ1題是知道了兩個部分求整體用加法計算;第2題是知道了整體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師:問號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問題就不同,因此,同學們在看圖的時候一定要認真.

  4.做一做

 。1)投影出示教材36頁做一做的金魚圖

  問: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和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找兩個人敘述圖意后,學生獨立列式.

  訂正時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2)投影出示36頁做一做的小鳥圖

  問:樹上原來有幾只小鳥?(7只)飛走了幾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學生完整地敘述一下圖意.

  學生列式解答.

  訂正時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5.質疑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知道了什么?誰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提高

  1.出示教材39頁第5題的蘋果圖和兔子圖

  同桌互相說圖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體訂正: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看圖列式(學生獨立完成)

  3.教材39頁的思考題: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個蘿卜,還缺2個蘿卜.現在有幾個蘿卜?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關于7的圖畫應用題

關于數學的教案15

  一、指導思想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頭緒眾多的系統工程,在紛繁的頭緒中需要各項工作有序進展,尤為重要的是強化常規,做好細節,教學常規是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實教學常規是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有序開展的根本保證。只有搞好教學常規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教育。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體現于教學各個步驟的細節中,空洞地談教學能力是蒼白的,只有用教師的`備課情況、講課細節、作業批改情況。教學常規培養著教師的基本功,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說教師的教學水平就是在這些常規細節中培養起來。

  二、檢查反饋

  本次檢查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檢查內容完整、全面,F將檢查情況總結如下教案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絕大多數教案設計完整,教學重點、難點突出,設置得當,緊緊圍繞新課標,例如:劉興華、孫菊、江文等能突出對學科素養的高度關注。教師撰寫的課后反思能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的新方法,能側重對自己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指導,并且還能對自己不得法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進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反思意識,反思深刻、務實、有針對性。

  2、教學環節齊全,注重引語與小結,使教學設計前后呼應,環節完整。

  3、注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4、教案能體現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學反思不夠認真、不夠詳細,沒能對本堂課的得與失作出記錄與小結,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們對課后反思還不夠重視。

  2、個別教師教案過于簡單。

  作業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能按進度布置作業,作業設置量度適中,難易適中,上交率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業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級評定。教師批改要求嚴格、細致,能夠反映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做法及糾正措施。

  不足:

  1、對于學生書寫的工整性,還需加強教育。

  2、教師在批閱作業時,要稍細心些,發現問題就讓學生當時改正,學生也就會逐漸養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數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的教案10-16

數學的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課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課件教案08-23

數學欣賞教案11-18

數學活動教案06-18

數學優質教案12-29

數學花園教案12-29

經典數學教案02-22

數學教學教案02-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婷婷综合中文字幕亚洲 | 真人AV片免费在线看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_日本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精选91福利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