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3 10:36:0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小學數學教案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學會在小數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難點:學會看余數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復習準備:

  8.746保留一位小數約(),保留兩位小數約是()。

  B、講授新課:

  出示例1:我國的原煤產量1981年是6.2億噸,1991年達到10.9億噸。1991年的原煤產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理解題意,求什么?分析數量關系。

  2、列式計算:10.9÷6.2≈1.8

  3、題目要求我們商怎樣?保留一位小數我們商應該除到哪一位?(學生獨立完成)

  4、橫式1.8前面用什么符號?為什么?答語要注意什么?

  例2:一臺織布機12小時織布62.55米,平均每小時織布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1、審題、理解題意,學生試做?

  2、討論:豎式商除到哪一位?為什么?

  C、鞏固練習:

  計算求下面各題商的近似值。(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45÷179.9÷101

  D、師生歸納:

  1、學生討論:計算小數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學生歸納后,集讀P-55最后一段。

  E、強化練習:

  1、P-40試一試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學生是否掌握方法。

  2、P-40第一題。

  F、課堂小結:

  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還要注意什么?

  G、布置作業:P-40第二題、第三題和第四題。

  課后小結:

  本課是建立學生已經掌握如何取一個小數的近似值基礎上教學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的重點是放在讓學生知道列豎式計算時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題,列出算式,然后讓學生根據題意列豎式計算,有地同學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學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學生發表自己觀點的基礎上,理解除到哪一位,為什么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數為數多一位,從而歸納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其實,在教學中,我還忽略了知識的應用價值最好在課的結束時讓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我取商的近似值,在實際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9頁的例17、例18和練習十五的第5—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進行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學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及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題。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題由學生估算,并說出估算的過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數的尾數?第二步算什么?應該注意什么?

 。2)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夠根據不同情況估算出它們的近似商。今天我們通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繼續學習,了解它在生活、學習中的作用。

  2、教學例17。

 。1)出示題目:5530除以6大約等于多少?

 。2)讀題并理解題意。

  (3)列式:5530÷6

 。4)這道題目對結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進行估算)怎么看出題目中只要求進行估算?

 。5)進行估算。由學生說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數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數省略后約等于5500。再把5500÷6約等于900。

  提醒學生橫式上要寫“≈”號。

 。6)由學生筆算出準確數。

  得:5530÷6=921……4

  (7)引導學生將估算的結果與實際除的結果進行比較。

  得出:估算的結果和實際除得的結果是接近的。

  3、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6題的第一行3道題。

 。1)讀題,學生進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學生被除數是根據哪一位進行“四舍五入”的`,橫式上是否寫“≈”號。

 。2)訂正后,再請學生算出各題的準確數。

 。3)通過討論,說出每道題的估算結果比除得的準確數大一些還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學例18。

  (1)出示題目:用估算檢查下題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

  3976÷8=497

 。2)讀題,理用題意。

 。3)進行估算。3976÷8≈500

 。4)引導學生對實際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賹嶋H結果497的近似數是500。

  ②估算的結果也是500,說明商的最高位沒有錯。

  5、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7題第一行的兩道題。

  三、課堂。

  師生議論,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師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實際計算中的作用、今后我們要能夠自覺地運用它來檢查計算結果是不是與實際結果接近或除法筆算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養成良好的作業檢查、檢驗的習慣。

  四、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五的第5題,第6、7題的第二行以及第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 89,90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

  3.能運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

  2.揭示課題。

  (1)提問:猜猜今天我們研究什么?

  分數加減法

 。2)出示課題:分數加減法

 。3)提問:這些算式都一樣嗎? 你能給它們分類嗎?哪一類比較好做?

  (4)補充課題:同分母

  二、探究新知

  1.提問:誰知道它們都等于怎么計算?這節課大家一起來研究: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出示課本第89頁教學例題1。

  (1)課件呈現情境圖。(見課本第89頁)

 。2)提出問題。

  師:爸爸和媽媽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3)四人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探索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

  a.你是怎么想的?

  b.計算的結果是多少?

  (4)匯報探索結果。

  a.求兩個數的和是多少,應該用加法。

  b.1/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c.課件顯示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d.對于這樣的計算結果,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5)歸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板書: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3.出示課本第90頁教學例題2,課件呈現情境圖。

  師:爸爸和媽媽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1)怎樣列式

 。2)3/8和1/8能直接相加減嗎?為什么?

 。3)獨立完成計算過程

 。4)對于它們的`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4.你能用自己的話來總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嗎?

  補充板書: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5.自己隨意找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組成一道加法算式或者減法算式,先計算再說說你的計算過程和想法。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計算對嗎?請把錯的改正過來。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反饋方式: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意見,對有疑問的提出來,集體分析。

  2.神機妙算 對又巧。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麗計劃一天練習寫30個毛筆字,實際上午完成了計

  劃的十五分之七,下午完成了計劃的十五分之十一,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解答出來。

  反饋方式:學生分組作完后,指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

  4.提高練習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作業:課本P90做一做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5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圖片、小棒、課件。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鋪墊導入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美麗的童話《丑小鴨》,大家聽說過嗎?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么樣了呢?

  生:最后丑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

  師:今天,就讓這個美麗的童話在我們身邊變為現實吧!大家看屏幕,這里有4只丑小鴨,每只丑小鴨都帶有3道題,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就會有一只丑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生齊說愿意。

  師出示速算題:

  ①35=5-2=323=

 、8-8=72=10-5-2=

  ③10-3=54=324=

 、46=8-5=7-2-3=

  生速算出答案。學生每正確算出3道題都會有一只丑小鴨變成白天鵝。

  師:!多么美麗的白天鵝啊!聽!是什么聲音?(放天鵝的叫聲)原來這幾只美麗的白天鵝飛起來了,它們飛呀飛,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湖邊。這個湖實在是太美了,藍藍的湖水水平如鏡,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一陣微風吹來,湖面微微蕩起波紋。湖邊是碧綠的青草,色彩絢麗的小花。它們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盡情嬉戲,無憂無慮地游玩……(邊電腦演示邊放錄音,教師講解)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教者能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童話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并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這時天空中又有幾只天鵝飛過,看現在的場面,你能敘述出來,并提出一個問題嗎?

  [由舊知導入新知,有利于學生在比較新、舊知的“異”與“同”之中,主動地去思考,為學生自覺探索新知創造了條件,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敘述,理解圖意,然后自己讀題,自己試算,體現了學生活動的主體意識。]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一共有幾只天鵝?

  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該怎么辦呢?

  生:把原來的4只和飛來的3只合并起來列式是43。

 。◣煱鍟43。再演示飛走2只的場面)現在湖里天鵝只數發生了什么變化?要求現在還有幾只天鵝怎么辦?

  生:再減去2只。

  師:從幾只里減去2只?

  生:從原來4只加上3只的總數里減去2只。

  師補充算式:43-2,并讀算式。

  生讀算式。

  師:同學們觀察這道算式與前幾節課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生:連加、連減一道題里只有加或者減,而這道題里既有加又有減。

  師:那你能不能像連加、連減一樣給這種題起一個名字。

  生:加減,有加有減,加減混合……

  師: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生齊讀課題。

  師: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

  生指名說。

  師:那么43-2該怎么計算呢?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討論。生匯報:先算43=7,再算7-2=5。

  師:同學們討論的結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強調一點,做題時一定要記住第二步是幾減2。

  師:第二天,這幾只美麗的天鵝又飛到了這個美麗的湖邊,他們發生了怎樣的情況呢?

 。ǔ霈F連續的電腦畫面)誰來說一說?

  生: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現在湖里有幾只天鵝?

  師:誰來列式?

  生:列式為4-23。(師板書)

  師: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請同學們試做。

  生匯報。

  師:做題時關鍵要記住哪個數?

  生:記住第一步的得數2。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例1、例2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生:我們計算的順序是從左往右計算,與連加、連減相同。

  師:現在我們就按這樣的順序來擺小棒計算。

  完成書上第75頁做一做。(擺小棒,補充算式,再計算)

  看書質疑。

  師:同學們真棒,看了兩幅畫面,就自己解決了加減混合運算的問題,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接下來,我們再到別處去看一看,好嗎?

  [在教師創設的美好情境中,學生對聲情并茂的場景深深吸引,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盡情地發揮,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設置情境,解決問題

  師:看,一只調皮的小猴子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啊,原來它是要讓大家來幫忙的。

  (出示第76頁的第1題畫面)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告訴別人,自己把算式寫在紙上。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小猴子怎么還不走呢?原來他還有一道題呢!(投影出示)

  在○里填上“>”、“<”或“=”。

  9-32○716-4○49-75○582-5○5

  64-9○99-32○982-1○743-1○5

  師:大家幫助小猴子解決了問題,聽,它在謝你們呢。ǚ藕镒拥慕新暎

  大家看這里發生了什么事情,這么熱鬧啊!

  原來是森林里開了一個運動會,小貓、小狗、小鴨和小雞分別獲得了四個項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獅子要獎勵他們每人一處房子,你能幫它們找到房子嗎?(電腦演示)

  [運用學生自己學會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去體驗數學的價值,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切實的幫助。]

  生搶答完成。

  師:獅子大王看到我們同學來了很高興。他有幾顆智慧星要發,但是它有個條件,就是做對一道題得一顆智慧星,最后看誰的智慧星最多,誰就是最聰明的同學,F在我們就請獅子大王出題吧。

  生獨立完成,把答案寫在題紙上,集體訂正。

  全課

  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不僅學會了加減混合,而且幫助森林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看來數學知識真重要呀,就讓我們積極開動腦筋,學好數學知識,為自己、為更多的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吧!

  [通過電教媒體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喜歡做游戲的特點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玩中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設計說明

  “加減混合”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它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因此我在設計上體現了“教—扶—放”的原則。

  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為此,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伊始,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臺,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復習及53-2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采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體現教學活動“教—扶— 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系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生動有趣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電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手段,它能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課始終穿插著電腦畫面,如例題畫面的展示、練習題中的森林運動會等。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白天鵝來牽線,在森林中完成例題和練習。大森林里所發生的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并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意到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上課伊始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能興趣盎然,做到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評析

  全課借助多媒體教學,能較好地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

  教師沒有局限于知識的教學,更注重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學會必需的知識后,及時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知識、應用知識,有利于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提高今后學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例,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并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情感目標: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很多樂趣

  3、能力目標: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二、教學重難點:直觀區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象。

  三、課件設計:

  四、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受平移與旋轉

  1、師:我知道大家平時都特別喜歡玩,今天咱們一起到游樂場里去看一看好嗎?(出示有滑梯、纜車、摩天飛輪等的課件)。你喜歡哪個游戲活動?一提到玩大家都特別高興,其實玩中也有很多數學問題,如果你能在玩中有所發現,那就更棒了。再來觀察這些游戲,仔細想一想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出來嗎?

  2、指學生匯報。

  3、師:這些項目的運動都一樣嗎?能按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說明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最后歸納為2類:平移與旋轉,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2種不同的運動現象。

  二、分析歸納、揭示概念

  像纜車、滑梯所做的運動叫平移,像轉椅、過山車、摩天輪這樣所做的運動叫旋轉。邊說邊板書課題。

  三、舉例

  1、師:生活中平移的現象隨處可見,像升國旗、扶梯的運動都是平移。

  2、學生舉平移的例子。

  3、:看來物體不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還可以斜者平移。

  4、師:瞧,風車在做什么運動?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5、學生舉例。

  四、表演

  1、用自己喜歡的動作把平移和旋轉的現象表現出來。

  2、學生表演:轉圈、向前走、原地上下跳等。

  3:我們把這樣的直線運動叫平移(手勢表示),用“-”表示,把圍繞著一個固定點所做的圓周運動叫旋轉,用“0”表示。

  五、判斷練習

  1、我們已經認識并親身體會了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下面有一道題你能快速作出判斷嗎?

  2、出示課件:汽車行駛、鐘表、風車等,學生判斷。

  六、故事激趣感知平移的距離

  1、我們已經掌握了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如果把平移的現象表現在紙上,又該怎么辦呢?

  2、講故事

  下雨了,小螞蟻的房子要被水浸了,所以兩只螞蟻決定把房子從一個地方平移到另一個更安全的地方。紅螞蟻說它走的路長,綠螞蟻不服氣,于是他們發生爭吵,產生矛盾。到底誰走的.路長呢?請大家給當判官評評理。

  3、出示課件:兩只螞蟻就這樣抬著房子一步一步的走到更安全的地方,房子在做什么運動?兩只螞蟻分別走了幾個格子?請小組長拿出學具,四人一組動手操作一下,

  蜻

  蜓

  紅

  綠

  4、學生匯報,上前演示。

  5、學生解疑:一樣長。

  6、師電腦操作演示紅螞蟻和綠螞蟻走的路線,他們分別走了幾格?(6格)

  7、假如當時有只蜻蜓飛在屋頂上,那么蜻蜓又走了幾格呢?

  學生動手操作后演示。通過動手操作,同學們發現蜻蜓也走了6格。

  8、:兩只螞蟻都走了6格,蜻蜓也走了6格,所以小房子也走了6格。看一個圖形移動了多少格,只要找準一點,看這一點移動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七、填空練習

  1、師: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會用數格子的方法算出平移的距離,真棒!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嗎?

  2、出示課件,小房子分別向四個方向平移的圖形,中間虛線是房子原來的位置,看它向哪個方向分別平移了幾格。

  八、畫圖

  師:我們既能判斷出平移的方向,又能數出平移的距離,那么你們能畫出一個圖形平移之后的形狀嗎?

  出示一個三角形,把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學生做后展示學生的作品,然后教師演示電腦操作過程。

  九、拓展創新

  1、平移和旋轉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請同學們欣賞圖片(有舞蹈演員優美的舞姿、體育健兒的風采、古老的上海音樂廳大樓、藝術家設計的美麗圖案)。

  2、讓學生運用平移和旋轉的知識,畫一畫、剪一剪、貼一貼,相信他們的作品會更出色。

  十、

  大家回想一下,這節課咱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例4和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會歸納總結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2.能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進行驗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養成良好的計算、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你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說出為什么?

 。◤土暢顺ㄖg的關系,為下面學習驗算做好準備)

  3.列豎式計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漸變難

  二、探究新知

  1.在評價學生的計算結果中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解題,你能說出小數除以整數是怎么除的嗎?

  學情預設:學生有的會把步驟在說一遍,有的會講出前面“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和“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有余數”兩種特殊情況的小數除以整數的算法,教師一一給與肯定。

  師:做小數除以整數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組討論并歸納

  學情預設:生根據小數乘法經驗說出轉化乘整數除法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哪一位不夠商1就商0,然后繼續除。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然有余數,要添0后再除。

  課件出示補充。

  2.在暴露計算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驗算。

 。1) 師:為了保證我們的計算正確,怎么辦?——驗算

  驗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怎樣驗算黑板上面的小數除法呢?

  學情預設:生根據整數除法經驗能說出用乘法驗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數除以商等。

  師:四人小組,一人選一道進行驗算,算完在組內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門診臺

  課件出示。

  小結:用估算能知道計算有沒有錯;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證計算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小馬虎也做了兩道題,請同學們看看他做對了嗎?如果不對應該怎么訂正?

  37.8÷6=63 7.4÷5=1.4……4

  2.計算并驗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書第20頁:7、8題

  四、課堂小結

  說說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將綜合應用圖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探索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與應用,是培養學生初步數學意識的好教材。能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學數學、愛數學、愛數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3.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屏幕顯示:小明家搬新家,媽媽讓小明自己設計自己的臥室。星期天,小明要和媽媽去買地磚,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么準備呢?

  生:應該知道小明的房間有多大?

  生:從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間是長方形的,那小明應該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師屏幕顯示:小明的新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算他的房間有多大嗎?

  生:34=12(平方米)(師板書)

  師:買多少地磚?怎樣鋪呢?現在就讓我們和小明一起來討論鋪地磚的問題。(板書課題)

  【利用課件顯示小明臥室要鋪地磚的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好數學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由學生自己討論買地磚前應做的準備工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問題

  師:小明一家來到裝飾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磚,小明經過認真的挑選,再三權衡,最后剩下兩種地磚(課件出示兩種地磚)

  師:現在小明無法取舍,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拿拿主意嗎?

  生討論后匯報出:先分別算算用兩種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選擇便宜的一種。

 。ǘ┙鉀Q問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幫小明選便宜的地磚鋪臥室

  生分組討論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磚的數量及所需錢數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磚的數量及所需錢數

  3.比較選哪種便宜

  生匯報交流

  問題一: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塊)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塊

  43=12(平方米)

  6.2512=75(塊)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設至少需要邊長為40厘米的地磚x塊。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問題二:如果要用邊長為30cm的正方形地磚,那么鋪滿整個房間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ㄓ猛瑯拥.方法求出至少需要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的數量以及錢數)

  問題三:用哪一種地磚鋪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會很快答出用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便宜,便宜了70元。

  【創設出買地磚時出現的取舍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再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1.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ㄉ毩⑼瓿珊髤R報)

  2.有一塊長方形田地,長100米,寬80米,在中間筑兩條如圖所示(圖見課件)的路,路寬3米,那么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生匯報后,課件驗證)

  3.李伯伯去年修建了一塊1公頃的正方形花圃,今年要擴大規模,把花圃的邊長再增加50米,每平方米需要栽花木幼苗5棵。今年比去年多栽花木多少棵?

 。í毩⑼瓿珊,同桌交流,再匯報)

  【在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進行交流,給所有學生都留有足夠的思考的空間,能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這節課上自己表現的怎么樣?你認為誰表現的最好?

  師:孩子們,這節課,你們積極動腦,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老師還相信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一定會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總結全課時,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談收獲,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讓學生評自己、評他人,以培養學生評價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旋轉與角》一課。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基礎上,教材從旋轉紙條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出平角和周角,為下一步學習角的度量打基礎。改變了傳統教材中僅依靠觀察圖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靜態觀察為動態描述,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很好的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獨立學習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角的學習經驗,頭腦中也有旋轉的概念。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生活中的觀察,相信學生能很快掌握本課知識點。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與周角,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知道各種角的形成過程,了解各種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角的動態美。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法學法:

  我使用的是引導教學法和直觀演示法,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節課以學生為主,教師輔助,使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采用的教具有鐘表模型、課件、芭比娃娃;學具有活動角、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復習學過的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稱,老師撥動鐘表模型,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不停的旋轉過程中所形成的最小夾角是什么角,讓學生初步感知旋轉可以得到角,導入課題《旋轉與角》。當6時整時,時針和分針所夾的角學生不認識,這時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

  二、 新授

  1、學習平角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活動角,固定其中一條邊,旋轉另一條邊,邊旋轉邊說自己旋轉出了什么角。繼續旋轉,當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

  (1)提問: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觀察得出它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

  (2)這時提出質疑:它還是一個角嗎?

  學生經過討論得出它符合角的條件,是一個比鈍角還大的角。

  (3)追問:能說它是一條直線嗎?

  學生討論平角與直線的區別

  然后告訴學生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平角。

  (4)接著說說平角的特征。

  讓學生在操作、觀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平角,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接著老師示范,學生學習平角的畫法。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周角

  三、練習

  1、看一看

  請學生用芭芘娃娃來演示芭蕾舞蹈演員“大跳”和“旋轉一周”的動作,引導學生欣賞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動態美。

  2、說一說

  說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角的普遍存在。

  3、畫一畫

  請同學們在點子圖上畫出學過的五種角,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它們排隊。進一步體會五種角的大小關系。

  4、折一折

  讓學生拿出圓形紙片,對折兩次,發現折成了一個直角,再展開一下,發現:平角和直角的關系:1平角=2直角,接著再展開成原來的樣子,又發現:1周角=2平角=4直角。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直角、平角和周角的關系。

  四、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希望他們今后能仔細留心身邊的事物,發現更多美極了的數學知識。

  最后是板書設計,概括本課知識點,突出重難點。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符號是“°”。

  2. 掌握3個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

  3. 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主動探索過程。

  情感目標

  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周角、平角、直角”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旋轉成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1. 情景導入角的計量單位。(課件演示)

  2. “度”是角的計量單位,讀作“度”,用符號“°”標示。

  3. 1度可以簡寫成“1°”

  4. 出示37°,“37”表示數值,是“量數”,“°”是“計量單位”。

  5. 作為計量單位“度”,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很廣:水沸騰時為100度,結冰時為0度;正常體溫是攝氏37度,高于它就是發燒了;一盞100瓦的燈,連續開10小時,用電1千瓦小時,我們常稱作1度電;近視眼患者佩戴300度的眼鏡;某種白酒38度;上海位于北緯32度、東經122度,等等。

  說明:通過課件的演示和生活中實例的介紹,生動的引導角的度量單位“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直角、平角、周角的定義。

  1. 請你仔細地讀讀上面3句話,你覺得有什么問題。

  2. 出示P68、P69出現的定義

  i. 一點(O)和從這一點(O)出發的兩條射線(OA和OB)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ii. 直角: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四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直角;

  iii. 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半周(二分之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iv. 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 理解“旋轉、端點、射線”。

  v. 端點——一點(O)、曾經叫做“一個點、頂點”

  vi. 旋轉——利用圓規畫圓,體會旋轉,繞圓心旋轉;

  vii. 射線——沒有盡頭,也就無法表示長度,所以角度與射線的長度無關;

  viii. 重新定義銳角和鈍角

  ix. 銳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銳角。(與以前說法一致)

  x. 鈍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鈍角。(重點理解“小于平角”)

  說明:通過對概念中關鍵詞的理解,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認識了直角、平角和周角。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具體化和形象化。

  三、學習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1.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 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3. 2直角=1平角、2平角=1周角、4直角=1周角;

  說明:通過對角之間關系的整理,讓學生能夠熟知不同類型的角。

  四、小練習

  1. 下列這些是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還是周角?

  ∠=78° ∠=180° ∠=123° ∠=360° ∠=20° ∠=90°

  2. 填空

  一個周角=_____個平角=______個直角

  3. 填“<”、“>”或者“=”。

  銳角〇90° 90° 〇鈍角〇180°

  說明: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對角的分類有更明確的認識。

  五、總結

  師:說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發現了什么,對我們有何幫助?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起始課.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與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它的意義與分數又有所不同。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也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建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課標要求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了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區別,并能正確熟練地讀寫百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讓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和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借助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ㄒ唬﹦撛O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數

  師:昨天我們進行了數學第二單元知識的測查,老師特別統計了一下這次考試的情況,請看:

  數學第二單元知識測查情況:

  90分以上的30人,占50%

  80分以上的18人,占30%

  70分以上的6人,占10%

  60分以上的6人,占10%

  師: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次測查,90分以上的人數比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數一樣多。

  師:在這條信息中出現了一種我們沒有學過的數,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數嗎?

  生:百分數

  師:在生活中,你們見過百分數嗎?請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匯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標簽,上面寫著:含棉60%

  生3:社會書中寫著:

 。◣熢u:你們真是些細心的孩子。

  師:究竟什么才是百分數呢?下面讓我們共同來研究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

  [反思:本課教學前,我們剛剛進行一次數學測查,我抓住學生急于知道測查結果這一心理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建構百分數的意義

  師:老師這有一條信息:

  出示:某小學六年級的1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17人

  師:根據這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六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占六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17÷100=17/100

  繼續出示:五年級的2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30人。

  師: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能求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占五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列式

  生:30÷200=3/20

  師:同學們根據這兩條信息提出了問題,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哪個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占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占的比率大。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后,變成15/100,這樣我就知道了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占的比率大。

  師:像17/100、15/100這樣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板書:分母是100)

  師:17/100是表示誰是誰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占六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七。

  師: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占五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五。

  師:它們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

  生:百分之幾。

  師:像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還有兩個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你能用百分數的意義來說明我們班昨天測查的情況嗎?請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匯報: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學生占全班總人數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學生占全班總人數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學生占全班總人數的10%。

  。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學生占全班總人數的10%。

  師:你還能用百分數的意義說明你課前搜集的百分數表示什么嗎?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占匯源果汁飲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這件衣服的標簽上面寫著: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占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會書中寫著:

  師:運用百分數,有什么好處呢?

  生:百分數便于比較數量的大小。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百分數的含義,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寫百分數時,要用到一種特殊的符號,我想這部分知識大家通過自學就能學會

  [反思: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經過了反復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兩條信息,變為逐一出示信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有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為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師:請同學們看書第105頁,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匯報:

  生:我知道這種特殊的符號叫百分號。

  生:寫百分數時,只要在分數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就可以了。

  師:在自學的過程中,你發現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嗎?生1: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

  生2: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在大于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

  生3:我發現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4:我發現讀百分數與讀分母是100的分數也有點不同。讀百分數時讀作:百分之幾,而讀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卻要讀作一百分之幾。

 。◣熢u:同學們看書看得真仔細)

  師:那么,百分數與分數是不是只有這些區別呢?

  [反思: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了課本的示范作用,同時,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探究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師:請看:下列三句話中的分數,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數?哪些不能?

  (1)修了一條路的3/5。

 。2)楊樹的棵數是松樹的1/4。

 。3)一根繩長5/8米。

  生:我認為3/5、1/4可以改成百分數,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數。因為百分數只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它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師: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師:的確,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這是百分數與分數的最大區別。

  師:同學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很多認識,其實,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下面,我們再看一看,百分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

 。ㄈ┩卣寡由,深化提高

  1、出示信息:

 。1)我國的耕地面積約占世界的7%。

 。2)我國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這兩條信息,你想到什么?

  生:看了這兩條信息,我知道了中國人多,而耕地面積少,所以我們要節約資源。

  2、出示兩種衣服的標簽:A含棉100%B含棉75%

  師:如果你是顧客,你會買哪一種,請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會買含棉100%的,因為它穿起來舒服。

  生:我會買含棉75%的,因為它不縮水。

  3、先讀出下列百分數,再用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數占班級人數的()

 。3)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占總人數的()

 。4)我班在植樹活動中栽了一些樹苗,成活的棵數占總棵數的(),死亡的棵數占總棵數的()。

  師:你是怎樣選擇這些百分數填空的`呢?

  生:小汽車的速度要比卡車的快,所以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學,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數占班級人數的100%

  生: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占總人數的2%,我是先看第(4)小題,因為樹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數加上死亡的棵數應是100%,這樣,成活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90%,死亡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10%。

  師:你們不僅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很善于分析問題。

  [反思:通過三道習題的設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了德育教育.并對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的靈活性給予評價。]

 。ㄋ模┤n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在大于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便于比較,所以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師:我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們還將利用百分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

  整體反思:

  百分數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又為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知識做好鋪墊。因此,本節課我做了精心的設計,并將我的教學設想應用于教學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為學生積極、主動、自主的探索提供條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數及建構百分數意義的過程中,精心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并讓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這些事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2、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數的概念后,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學生能看懂學會的,教師就放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百分數讀寫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不僅學會了百分數的讀寫,還通過觀察,發現了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即: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大于分母時,不必化成帶分數,百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必約分。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得出的結論,從中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12-22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02-10

小學數學教案【精】11-03

小學數學教案【薦】11-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性生潮久久久不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柚木 | 一区二区三区字幕不卡 |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 | 在线人成视频色9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