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1
一、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65人,女生31人,男生34人。大多數學生上課大膽發言,學習效率較高;一小部分學生貪玩,上課經常不能注意聽講。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首先要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二要對少數差生注意個別指導。
二、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含以下單元:
1、兩位數乘兩位數
2、千米和噸
3、解決問題的策略
4、混合運算
5、年月日
6、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7、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8、小數的初步認識
9、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整理與復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會口算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判斷平年、閏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換算。
(2)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覺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統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善。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發展數感,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能力,發展抽象思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發展統計觀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四、教學措施
1、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因材施教。
五、教學進度安排:
一 兩位數乘兩位數 10課時
二 千米和噸 5課時
三 解決問題的策略 4課時
四 混合運算 6課時
五 年、月、日 5課時
六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5課時
七 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6課時
八 小數的初步認識 4課時
九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4課時
十 整理與復習 6課時
十一 其他 機動
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共有學生40名,中等生約占60%,優生約占20%,反應遲鈍、學習不用功的學生約占20%,總體看經過上學期的管理,學生紀律普遍好些,上課基本能認真聽講,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積極動腦思考,發言不積極,作業書寫不認真,有些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有錯不能主動改。
本班學生由于年齡、農村家庭環境等原因,導致本班學生差異較大,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今后的教學中,聯系學生生活經歷充分發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質疑精神,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年、月、日,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除以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
教學難點:
1、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的試商方法及商的定位。
2、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法則。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六、教學進度表見教研室統一進度計劃。
略
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3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探究、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特擬訂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考試成績分析,本班學生的基礎知識、概念、定義掌握比較好,口算、筆算驗算及脫式計算比較扎實;但一些學生粗心大意,靈活性不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但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于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里,要在端正他們學習態度的同時,加強各種數學能力的培養,盡快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二、 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一),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復式統計表,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年、月、日,小數的初步認識,數學廣角和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
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4、了解不同形式的復式統計表,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8、了解數學廣角,學會解決搭配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年、月、日。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
五、教學措施
1.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態度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到恰當的組織教學,興致勃勃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科研意識和實驗的緊迫感。
3.通過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紀律等方面提出始終一貫,科學而嚴格的要求。
4.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 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5.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在教學中注意采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應變能
7.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8.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9.認真及時地記錄教學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時準確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10.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勇敢戰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習和生活的強者。
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4
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測量,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數字編碼)等。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多位數乘一位數。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于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主要加強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采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改進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3、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4、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5
一、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后,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一部分學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愛生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學學習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于加強,對于這些學生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采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余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六、課時安排:
略
【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教師數學教學計劃06-24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師教學計劃04-12
三年級教師數學教學計劃5篇03-06
數學教師教學計劃06-27
教師學年教學計劃數學03-26
數學教師的教學計劃03-28
數學教師教學計劃08-20
數學教師的教學計劃01-30
數學教師教學計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