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1-19 12:29:06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4篇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的,在這之前,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還沒有接觸過分數,從整數到現在的分數,對學生來說不僅是知識面的擴展,更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時,它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分數知識打下初步的基礎,也為今后學習小數提供必要的條件。如何讓學生能盡快地建立分數初步的概念和意識,在這里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練習,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并讓學生在經歷數學的過程中,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法、學法

  1、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做到使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展開。

  2、以活動為主線,以動促思。

  針對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學中讓學生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議一議,使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鼓勵學生多做、多想、多說,同時努力使整堂課順著學生的思路不斷地進行調整,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

  3、從生活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并使學生的自主探索在時空上都得到保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盡情地表現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

  五、教學具準備

  蘋果,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圓形、長方形紙片,彩筆、繩子、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首先,把4個蘋果分給2人,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較公平,每人分幾個?(老師要強調平均分),接著再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幾個?最后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幾個?教師演示后,提問那半個蘋果怎樣表示呢?這樣自然而然的引入課題認識幾分之一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二分之一

  (1)找生活中物體的一半,用自己準備的圓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繩子、長方形紙片找一找,說說是怎么找的。(小組合作交流)

 (2)演示匯報,并介紹二分之一的寫法和含義。

  (3)在自己折的圖形中找到二分之一,寫一寫,再說一說它表示什么?

  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物體的一半出發,溝通一半與新知1/2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初步理解分數,從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認識四分之一。

  (1)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4人,每人又分到幾分之一呢?用小組里的圓形平均分給本組4個同學,并將名字寫在自己的一份上。(動手操作)

  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己動手分圓形,體驗自己分到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較、去解決新問題。將學生提升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的參與意識,強化學生的思維。

  (2)實踐活動。拿出準備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顏色,看誰的折法多。(展示成果)

  展示小組合作的作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使學生的觀察、思考、語言表達能力得以發展。

  (3)出示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你發現哪里有幾分之一?(指明回答)

  3、比較分數的大小

  (1)老師可充分利用例3的直觀圖,制成課件,引導學生說出比較的過程,同時讓學生準備兩個大小相同的圓片,先用一個圓表示出二分之一,再用另一個圓表示出四分之一,隨后進行比較。

  (2)在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直觀觀察,體會到:同樣大的圖形分的分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這樣的規律,從而到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三)綜合實踐,鞏固運用

  1、做一做第一題,可讓學生獨立完成,在進行交流。

  2、做一做第二題,共安排了兩組幾分之一的分數進行大小比較,鞏固了例3的知識。

  3、用長方形或繩子折一個喜歡的分數,介紹給本組同學。

  這一環節我緊緊圍繞本課重點,分層練習,這些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既有知識性,有趣味性,又有創造性,還呼應前面的看圖寫數預賽,達到了理解教學內容,真正認識幾分之一的目的。特別是開放練習,思維空間大,為學有余力的小學生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四)總結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這一環節既是對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讓學生進行了反思與評價,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2

  教學目的:

  1、經歷非整十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上的個位是0的除法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掌握這種筆算方法。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逐步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筆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不夠商1用0占位。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針對本課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匯報交流,教師演示分法。

  2、列豎式計算。

  3、討論商的個位上為什么要寫0。

  4、驗算。

  5、小結。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

  2、討論交流,集體訂正。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全課小結。

  五、作業布置。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學內容

  這一單元的教學是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還是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的。教材提供的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著,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依據課標要求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體現三維目標的整體落實,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1、 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

  2、 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3、 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估算能力和實際測量能力。同時培養學生一定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學習重點是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而整個學習活動也都是圍繞這個重點展開的。

  二、說設計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設計《千米的認識》的教學時,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活化教材,體現數學思想。

  教材通過一個標準跑道來認識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備課時,我問自己:如果我這樣講了,學生是不是就認識了1千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看見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走一走去實際體驗1千米的時候,我決定把這一部分糅合到新知識的教學中,分三階段進行,使學生對千米的認識豐富立體化。同時使學生在解決舊問題中不斷生成新問題,而就在新舊問題交織的過程中滲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辨證思想,學會解決問題的數學解決方法。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說課的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第五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教時“認識分數”及93頁做一做。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分數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但“物體和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所熟悉的,因此,本節課主要從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現實經驗出發,并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觀地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3)、溝通生活和數學的聯系,感知生活中的數學。

  4、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

  (1)、教材以“游樂園”的形式,呈現了本單元的基本學習內容,體現了在玩中認識數學以及人與生活、自然的有機聯系。

  (2)、“認識幾分之一”通過兩個學生分月餅的情境引入分數,使學生知道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 。利用遷移推想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學生通過動手折出之分幾一、創設學習情境,重視教學知識的操作性,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并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5、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和認識幾分之一是教學重點;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是教學難點;教學的關鍵是提供學生盡可能多的材料,通過學生折、玩、涂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說教法

  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是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讓學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數的意義,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標》中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三、說學法

  1、 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實物中認識“平均分”、進而感知分數的意義。

  2、 進行比較、動手實踐中學習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

  四、本節課教學設計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1、 活動引入,體會平均分。

  2、 主動探索,感悟新知。(從面到點)

  (1)認識幾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義——幾分之一的意義——揭示課題。

  (2)認識1/2 :不同的圖形用相同的分數表示。

  3、 利用學生資源(動手操作)比較分數的大小。

  4、 在生活中找分數,讓學生體驗分數來源與生活。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免费大片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密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