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擔任初一的數學教學工作已經整整一年了。經歷了最初的迷茫、不知所措到現在的淡定自若,回想這一年來的成長經歷,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
剛剛接觸初一的數學教學工作,恰逢學校全面推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當時真的覺得壓力很大,在孟主任的耐心指導與幫助下,我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查缺補漏,使學案漸漸趨于完善,慢慢地我體會到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的引領作用,壓力變成了更多的動力,很感謝能有這樣的經歷讓我得到了鍛煉。在這里我想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苦與甜。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學生固有的觀念都認為數學比較枯澀,沒有生動的語言,沒有趣味的故事,他們從主觀愿望上就排斥學習數學。這些都給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初一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如何借助學案導學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良好的平臺,讓學生愿意投入到數學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我最初面臨的一個課題,我的教學資歷很淺,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認識只是初級階段,研究還不夠深入,下面我談一談如何將學案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第一、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數學教學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
我在學案中為學生編好閱讀題材和問題情境,抓住情景引入環節設下懸念,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層層設計簡單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一課時,我先是通過“你相信用一張1mm厚的紙張,經過對折30次,高度會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嗎?”這個問題設置懸念,學生都感到不可思議,帶著這樣的問題引入新課,學生十分感興趣。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證實了之前的猜測,這樣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
1、教學生“讀”。我結合課標與中考考綱的內容,在學案中為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預習方法。讓學生首先明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對知識的掌握應該達到什么程度?盡量把目標細化,可以分設若干個目標,層層深入,這樣學生在預習時每個目標都很容易達到,積少成多,學生就很有成就感。學習重點和難點的確立,使學生逐步學會歸納整理,養成善于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習慣。
2、讓學生“講”。在學案中,我預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獨立解決,課上讓學生先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比較好的學生去講,在講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差錯、漏洞,經過老師的引導、點撥,他們很容易就能糾正過來,從而加深了印象,也鍛煉他們正確表述的能力,鼓勵學生要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3、帶學生“做”。初一學生多數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尤其是一些“興奮型”的學生,他們反應快,思維比較活躍,經常是老師提出問題他們馬上就能給出答案,但動筆能力較差,上課不愛記筆記,做題尤其是大題不會寫過程,多數同學都把解答題的大題當做填空來做,該拿的步驟分得不到,成績往往不是很理想,通過觀察我發現這些學生不愛動筆的原因無非就兩點:第一是懶惰,第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克服懶惰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起初在課上我經常提醒學生什么時候該記筆記了,什么時候該把解題過程詳細的記錄下來,但我發現學生上課一會學案一會筆記,有點忙亂,反而抓不住重點了。我開始考慮把課堂筆記融入學案當中,對應的每個知識點都留有空白處,這樣學生就會邊聽邊記,隨筆記錄很是方便,重點難點也更加突出了。
【初中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老師述職報告04-11
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06-14
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07-25
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02-22
初中數學老師述職報告怎么寫04-11
怎么寫初中數學老師的述職報告06-12
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9篇10-19
初中數學老師述職報告(通用6篇)11-05
小學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精選6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