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寶寶退燒的誤區
寶寶發燒如何退燒?發燒,醫學術語又稱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那么,寶寶發燒如何退燒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哪些原因會引起小孩發燒
1、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2、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燒只是疾病的癥狀之一,而不是全部。爸媽不要一味尋求退燒,去治療發燒癥狀,而是應遵從醫囑,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
寶寶發燒如何退燒
爸媽在寶寶發燒時,如何為寶寶退燒呢?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用退熱貼:
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并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寶寶退燒方法的4大誤區
一、捂汗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捂汗”來退燒,但是,兒童的汗腺不發達,通過“捂汗”,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對兒童來說,往往越捂體溫越高,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征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在兒童發高燒的時候,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手腳摸起來并不熱,反而有些涼。若出現手足發涼、怕風,喜歡依偎在媽媽懷里,有可能很快出現發熱。
二、發低燒急于吃退燒藥
剛出生才十幾天的新生兒,著涼發燒38攝氏度,家長心急如焚,到醫院后馬上要求醫生開退燒藥,覺得不吃退燒藥,孩子持續發燒會燒壞腦。一般情況下,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
三、高熱不吃退燒藥,非等醫生給藥
孩子都已經燒得滿臉通紅,體溫都升高到39攝氏度了,家長還不給孩子積極降溫,非等見了醫生不可。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見,他們不給孩子降溫的目的是,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孩子如果燒到38.5攝氏度以上,就應該及時降溫,可以盡快吃退燒藥。吃退燒藥一般不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判斷。
四、不吃藥只吊針
在門診,醫生常遇到一些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吊針,說是吊了針孩子可以快點退燒。兒童發熱原則上不給予吊針,因為感冒咳嗽80%-90%是感染病毒,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還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現在家長帶孩子看病,動不動就要求醫生給打吊針,以為這樣能比口服退燒藥來得快。其實,目前兒童口服的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鐘就能起效,起效并不比打點滴慢,更重要的是這些口服退燒藥副作用小,比較安全,而一些退燒針劑,可引起腸胃黏膜損傷,如果注射劑量過大,會使孩子出汗過多、體溫迅速下降,易引起虛脫。事實上,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注射次數多了,不僅讓孩子食欲下降,胃腸功能紊亂,還可能出現免疫功能低下。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您現在應該對寶寶發燒如何退燒了解了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寶寶退燒的誤區】相關文章: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誤區11-14
關于養生的誤區12-24
女性護膚誤區12-29
13個養生誤區07-31
跑步的誤區有哪些02-28
護膚誤區有哪些03-02
飲食養生的7誤區12-25
減肥有哪些誤區11-28
常見的護膚誤區有哪些12-17
祛皺的誤區有哪些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