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預防寶寶o型腿
0型腿,又稱為”膝內翻”。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靠攏為主要表現的畸形疾病。缺鈣和遺傳是O型腿形成的兩個基礎,但直接的原因,還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運動。如果發現了自己有o型腿,一定要及時予以治療,避免讓我們失去了身材美觀,造成行走不便。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O型腿。
一、o型腿的發病原因
1、發育性因素
在身體發育時期由于營養不良或腸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鈣磷等營養元素缺乏,骨骼發育障礙、骨變形或關節軟骨發育不良,而出現膝內翻的改變;
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長期的不良姿勢或不正確的用力習慣引起支配關節的肌肉力學失衡,長期的肌肉力學失衡可以導致關節發生移位,而形成膝內翻。這種關節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關節錯位是完全不同的,關節錯位表現為對應的兩個關節面發生相對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對應關系,關節移位主要表現為關節的旋轉和關節間隙的異常,在膝關節表現為兩腳平行并攏站立時髕骨向內側旋轉,這是膝關節的整體旋轉引起的,不是髕骨半脫位,只要關節得到矯正髕骨就會回到前方,在X線正位片上顯示膝關節內外側間隙不等寬,內側間隙明顯變窄;
3、外傷或其他疾病導致的O型腿
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是膝關節內外側角度的穩定結構,可以隨關節的改變做出適應性調整。在一般情況下,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不是形成O型腿的關鍵因素,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如外傷引起外側副韌帶損傷等破壞了膝關節的穩定也可以導致O型腿,這在運動員比較多見,治療時一般需要手術修補損傷的韌帶。
O型腿的人,平時站立和走路時,都是腿外側肌肉用力,內側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發育不勻稱,往往外側肌肉多,內側肌肉少。這樣,形成的腿部肌肉輪廓線就是彎曲的,給人的感覺就是骨頭彎曲了。其實并不全部是骨頭彎了,只有少數是真正骨頭彎了。如果想判斷骨頭是否彎了,最直接的方法是拍X線正位片。
并且,部分失衡性O型腿由于同時伴隨髖關節的外展移位,會導致雙腿間的縫隙別大。
二、o型腿有什么危害
正常的膝關節,壓力是平均分布在關節面上的。而O型腿的人,由于膝關節內翻,身體重量就過多集中于膝關節內側關節面上。過度的壓力和摩擦力,會導致膝關節內側軟骨面磨損,脛骨平臺塌陷,繼發骨性關節炎。到年齡大了,就容易出現關節痛,影響到正常的行走活動。
O型腿影響我們的形體美觀:
1、身體兩側的S型曲線被破壞,原本到膝關節應該內收的弧線消失,或者成為向外膨脹的曲線,視覺上就缺乏那種玲瓏之美了。
2、由于O型腿的人,大小腿都是骨骼外側肌肉多,內側肌肉少,這樣導致下肢外輪廓線更加外移。顯得胯寬,小腿特別彎。
3、O型腿由于肌肉分布不勻稱,顯得大小腿都很彎,這樣腿失去了筆直曲線,整個人也少了幾分挺拔。
4、O型腿的人,兩條腿之間巨大的縫隙,在視覺上非常不美觀。
5、O型腿的人,由于小腿膝關節下面向外突起比較多,給人的感覺就顯得小腿很短。
6、O型腿的人,由于大腿曲線變化,從正面看,顯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調。
7、O型腿的人,由于身體重量過多集中于膝關節內側,在行走時,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搖擺,形成鴨子步,步態難看。
三、寶寶o型腿怎么辦
一般來說,年幼的嬰兒小腿彎曲是正常的。因為他小腿內側的一根長骨所附著的肌肉較外側的薄,所以看上去,嬰兒的兩條小腿就有點彎曲感,這實在是一種錯覺。并且胎兒有腳趾內傾,是胎兒在母體內、長時間抱成一團所造成的。寶寶出世后,四肢會慢慢“舒展”開來。
有些寶寶“舒展”速度慢,到了學走路時,便出現腳趾內屈,走路不穩的現象,1歲左右兩條腿略為彎曲。這是由于這時的小兒剛開始行走,兩腿還不能很好地隨自己身體重量,一般到2-3歲即能恢復正常。
或者在剛出生時通常都有O型腿,到了大約一歲半時會變成直的,但是到三歲半左右又會成為X型腿,這時可能很多父母親會發現小孩跑步時,有可能會因為膝蓋相撞而跌倒,而且立正站好時兩腿無法并隴或是兩腳會內八很嚴重。一直要到七歲以後這種情形才會改善,會再度讓角度回復正常。建議檢查微量元素,如果缺少鈣就及時進行補充呢,如果不是缺鈣引起的,可以依靠外力來糾正
所以說,嬰兒出現腿伸不直的現象是要引起重視的,因為這與寶寶的發育是有聯系的,如果寶寶缺鈣會影響其骨骼的發育,當寶寶出現腿伸不直的現象時,作為家長的一定要重視起來,避免以后出現O型腿的現象,這樣走起路來是十分難看的。
四、o型腿矯正體操
O型腿體操就是來改善及矯正O型腿的伸展運動和體操。針對O型腿骨盆歪斜和大腿及小腿腿骨不直這些最大的問題,如果不想整骨就需要通過塑造肌肉來解決。
骨盆歪斜,左右腿長度就會發生偏差,自然會產生O型腿。那我們可以通過鍛煉,讓骨盆復位。
如果小腿和大腿內側肌肉不夠多,腿就并不攏,就算本來骨頭是直的看起來也像是彎曲。所以可以用增加大腿與小腿內側肌肉的方法來解決O型腿的問題。
O型腿體操
1.矯正骨盆傾斜
你需要準備的:寬繃帶2~4條。
1.在地上兩腿并攏伸直坐好。這個時候腳尖、腳跟、腳踝、大腿、屁股用帶子綁上。
2.跪坐好,腳踝和膝蓋用繃帶捆綁住。不要綁太緊以至于血液不流通。
3.腳尖伸直,臀部壓在腳上,腳背正好抵著臀部。以跪著前行的方式向前后左右各移動20~30步。
鍛煉提示:一日做2次。盡量每日堅持
增加大腿和小腿內側的肌肉,你需要準備的:繃帶
1.腳尖、腳后跟、腳踝、膝蓋相碰站筆直。如果膝蓋并不攏的情況下,用繃帶把大腿綁緊,讓兩膝盡量靠近。
2.站直,收下巴。
3.兩手交叉在腦后,雙臂180度打開。
4.緩緩呼吸,在心里默數1、2、3、4、5、6、7。這個時候注意腳跟不要離地。然后盡自己身體承受的范圍內向下彎腰。
5.上半身彎到額頭貼近膝蓋是理想狀態,但剛開始的時候只要保持腿部肌肉緊繃并且腳跟不離開地面即可。然后慢慢將胸腔中的氣擠出來。
6.然后慢慢吸氣,心中倒數1到7身體向上恢復。
【如何預防寶寶o型腿】相關文章:
如何有效瘦腿10-28
如何帶好寶寶08-02
如何幫寶寶洗澡03-09
低頭綜合征如何預防12-20
如何喂養蠶寶寶03-29
父母在家如何給寶寶理發02-21
如何讓乖寶寶變開朗12-26
媽媽如何給寶寶檢查視力04-21
如何預防病毒感冒03-31
[精華]如何預防病毒感冒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