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克服孩子粗心大意的幾大方法
面對孩子的粗心,媽媽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寬容,慢慢想辦法,千萬不要瞎指揮、亂批評,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孩子細心的好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養成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克服孩子粗心大意的幾大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方法一:幫助孩子找到“粗心點”
一位10歲孩子的母親在解決孩子的粗心問題方面很有心得。
我家孩子數學成績不好,經過我和孩子仔細分析他每次做錯題的原因,我們得出一致的結論:不是題不會做,而是每次都會把題目看錯。由此,我得知,容易看錯題目就是孩子的“粗心點”。
于是,我便告訴孩子:“你粗心的原因是每到審題時,你的思維就滑過去了。怎么辦呢?以后你每次再做這樣的題時,先停一下,閉上眼睛數三個數,然后再睜開眼睛往下寫,這樣就不容易錯了。因為你沒讓思維滑過去,而是有意識地給它設了一個障礙。這就像警察叔叔在交通事故多發地段設置提示牌一樣。”
孩子用我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真很明顯,每次做作業時,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少多了。
看,面對孩子的粗心,媽媽與其批評孩子、給孩子上“政治課”,不如具體地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采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方法二:讓孩子準備一個錯題本
一個孩子的作業本、作文本里到處都有錯別字,孩子因此很自卑,他的媽媽對此也很無奈。
于是,孩子的媽媽便去請教兒童教育專家,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媽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她和這個孩子一起統計和整理他作業本里的錯別字,整理完之后,她和孩子都驚奇地發現:原來,總是寫錯的字就是那么幾個。最后,她讓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本,把整理出來的錯別字寫在這個本子里,并且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些字寫錯的原因,把這些也寫進本子里。
在媽媽耐心的指導和孩子的認真堅持下,一周以后,這個孩子作業本里的錯別字已經明顯地減少了。
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讓他準備一個錯題本。
其實,只要對“粗心”問題進行詳細地整理,這些問題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識上得到糾正。孩子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大腦就會自動提出預警和反應,這樣, “粗心”的現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為冰很滑,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因為小心翼翼,所以犯錯誤的可能自然會少了很多。
方法三:圍繞細心做文章
遇到孩子粗心的問題,一般的媽媽要么抱怨、要么批評,但這樣做往往效果不是很明顯。其實,媽媽如果轉換一下思維,圍繞細心做文章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一位媽媽曾經這樣介紹她的經驗。
有時,我不總是盯住孩子因為粗心而犯的錯誤不放,而是尋找機會表揚孩子的細心之處。如孩子在沒有經過大人的提醒下把地板掃干凈了、孩子避免了一次以前經常會犯的錯誤等,我都會把這些記錄下來。
在我們家墻壁上貼著一張細心表,孩子每細心一次,我就給他畫一個紅色五角星;當五角星滿五個時,我就會給他一個小獎勵,如帶他去吃一次肯德基等;當小獎勵滿兩次時,我就給他一個大獎勵,給他買身新衣服、買個新文具盒等。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我發現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了,而粗心的毛病也明顯地減少了。
媽媽要特別注意這一點,當孩子出現粗心的毛病時,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你真是屢教不改”、“你就是一個‘小馬虎蟲’,我看你這粗心的毛病是真改不了了”,當家長說出這樣的話時,孩子自己也會喪失信心。
人往往是有求證心理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努力去尋找孩子的細心點,并不失時機地肯定他、鼓勵他,孩子便會感覺自己真的很細心。當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時,細心便成為了孩子的一種習慣。
方法四: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那么孩子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就會成為“家長便飯”。
所以媽媽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學習上,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后要復習等好習慣。
生活、學習都整齊有序地進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當然也就是少有的現象了。
孩子粗心毛躁習慣養成的原因
原因一、粗心毛草,慌手慌腳的孩子,多是思維敏捷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完成手頭的事情,就已經想到下一個事情了。
原因二、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孩子還沒有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幼兒園的老師往往對于孩子到底掌握多少知識,掌握得牢靠不牢靠,是不是認真完成,并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孩子以為這樣就是上課學習了。把這樣的認識和習慣,帶到了小學學習的中。
原因三、您是一個急性子媽媽,也肯定是一個做事利落的媽媽。這樣的媽媽,往往在生活當中,沒有耐心等著孩子把事情做完,比如系鞋帶穿衣服吃飯,孩子小時候,自己從頭到尾很難得有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完的鍛煉,長期下來,養成了什么事情都依賴媽媽的習慣。這種習慣帶到了學習中。
原因四、媽媽越是急,孩子越是不知所措,孩子這時把精力放到怎樣應對媽媽,而不是應對作業了。總是講道理或在旁邊守著,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打孩子是我們大人無能的表現,可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打孩子能夠解決問題,孩子的教育可就簡單多了。
解決方案:
1、不要急于求成。
孩子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您“本以為經常提醒他就能慢慢的改掉”的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在具體操作時,您總是在提醒他,等于又是給他一種依賴。你在旁邊著急教訓著,對孩子的專心又是一種干擾。盡管您有那樣的認識,但在操作時,還是急于求成的。
2、要改變著眼點。
有一句名言說,想讓田里少長草,忙著除草是來不及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莊稼。我們一味地盯著孩子的毛病,督促他改掉,正如忙著除草一樣。與其我們著眼于改掉孩子的毛病,不如著眼于幫著孩子建立新的習慣。新習慣養成了,舊習慣自己就沒有了!
3、第三個關鍵:從生活上抓起。
我們在乎孩子的學習,所以往往只關注孩子學習上的毛草。其實,孩子在游戲和生活中,也是很毛草的。但是,生活上的毛草,尤其是游戲上的毛草則會輕微一些,因為孩子總要把飯吃完,玩游戲時,總是能夠專注一些,這時候,我們適當地督促,甚至通過家庭比賽:家里誰吃完飯飯碗最干凈,下棋時一定想好了才能動手,一旦決定了,就不能反悔,等等。
通過生活和游戲上的培養,孩子的“認真完成”意識形成了,那么,在學習上也會逐步得以改善。可以想象,如果生活和游戲中毛毛草草,單單要求孩子學習上要認真完成,這是比較難的。而按照我上面提到的從生活和游戲上抓起,孩子較為重視游戲和生活上的事情,而且,父母制造一個寬松快樂的環境,讓孩子感到“認真的力量”,感到“從頭至尾的快樂”,體驗到“完美的美麗”,那么,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把毛病改過來。有時候,我們越是強調他的毛病,往往會形成一種暗示,這種暗示告訴他:我就有這個毛病,這個毛病可是很難改的。如此,孩子怎么有信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呢?
4、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我們提完要求,再配合檢查(讓孩子自己檢查出問題),尤其當孩子有所改進時,要及時肯定鼓勵(而不是在犯毛病及時批評),讓孩子看一下鐘表,看看自己一下子做好了,會節省多少時間。并且,在孩子有進步地完成后,給孩子一個自由玩耍的時間,孩子就會感受到一種新習慣的快樂。這樣,孩子就容易堅持下去了。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容易使孩子的認識出現偏差,好象他認真完成作業,是在為我們做事情,所以也就難以修正了。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這真真是對他自己好,所以,必須讓孩子體驗到“實惠”!
5、21天習慣培養
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希望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就跟他一起制定一個21天計劃,比如要求他每天的作業自己檢查,只要檢查出錯誤并改正,就可以加一分;如果家長最后檢查還有錯誤,就減一分;如果21天內得滿21分,家長可以適當的給一些物質或精神上的鼓勵;如果有減分,則需要他繼續執行這個計劃,直到得滿21分為止,這時的獎勵也設一個價值低一些的。
【克服孩子粗心大意的幾大方法】相關文章:
孩子粗心的原因及克服方法10-09
克服緊張心理的方法-克服緊張03-06
五種克服走神的方法03-29
怎樣克服孩子對水的恐懼08-02
克服說話緊張癥的方法03-07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04-02
克服害羞的七個有效方法11-10
調節緊張情緒的方法有哪些-克服緊張03-06
緩解車位供應緊張矛盾的方法-克服緊張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