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找準題眼法,命題作文審題立意。一般來說,文章有“文眼”,詩歌有“詩眼”,命題作文的題目有“題眼”,審題時要找準題眼,把握文章的寫作重點。對于文眼的把握,不同類型的命題要區別對待:偏正短語構成的命題,其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往往就是題眼,例如“有一種力量,讓我淚流滿面”這個題目,就要抓住“一種”這個限制詞,審題時就要注意文章不能寫成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力量;并列短語構成的命題,要理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尋找文題蘊含的內在因素,如“勇敢與畏懼”這個題目,審題時我們就要找到“勇與畏”這兩者之間的鏈接點,搞清楚“勇與畏”抉擇的標準是什么?還有面對相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動機會促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擇,所以對這兩者的論述要辯證看待,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因此,只要找準了文題所要寫的重點,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論述的中心,選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標。
2、挖掘題蘊法。詞語一般有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命題作文題目的含義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層次的,隱含的,所以我們對文題的理解有時不能僅停留在表層上,還應該深刻理解題目的豐富內涵,挖掘其深層的隱含信息。例如“花落春猶在”這個題目,我們在審題時,就不能簡單地把“花落”理解為“花朵的凋零”,“春”理解為“春天”這樣的表層含義,而應該挖掘其隱含的比喻義,“花落”應該理解為“應時而生的美景、人物、機遇的逝去”,而“春”可理解為“象征一種朝氣蓬勃、生機旺盛的永恒精神”,這樣中心就可以定為“某種美景、人物、機遇的逝去,但那種朝氣蓬勃、生機旺盛的永恒精神猶在”;又如“畫一扇窗給自己”中“窗戶”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窗戶,而應該挖掘它的深層含義,可以理解為“心靈的窗戶”,也可以理解為“在遇到挫折失敗時給自己帶來希望信心的窗戶”等。
3、添加語素法。有些命題作文,例如詞語或者短語式的命題,我們可以用“添加語素,構成語境”的方法來審題。例如“美文如畫”這個題目,在審題時我們可以在“畫”的前面添加一些語素構成“美文如一幅山水畫、美文如一幅寫實畫、美文如一幅水墨畫”這樣一種情境,以此來豐富自己所要論述的中心,注意在審題時要盡可能多角度地添加,以便自己從中篩選一些作為文章的分論點;又如“花落春猶在”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在“花”和“春”的前面添加一些語素構成“成功之花凋落,自信之春猶在;機遇之花逝去,希望之春猶在”這樣的語境,使其成為我們文章的分論點。
4、化大為小法。有些命題要求比較寬泛,也有些命題顯得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們在審題時要能化大為小,虛實結合。例如“我的精神小屋”這個題目,要求較寬泛,給我們提供了較廣闊的寫作空間,這時我們就要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將“精神小屋”具體化,形象化,理解為“一間裝滿夢想的小屋、充滿親情的小屋”等等。當然也有些命題比較具體實在,我們需要化實為虛,進行抽象概括;還有些命題可能虛實兼備,我們則需要虛實結合。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這個題目,其中標題中的“你”既可以實指自己身邊的事或人物,如“同桌、父親”等;也可以虛指一個抽象的事物,如“節約、誠信、青春”等。
總之,我們在實際訓練中,要能夠結合題目本身特點多角度去審題,邁好決定作文成敗的關鍵一步。希望同學們可以審好題,立好意,行好文。
一、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對象的比喻義或象征義,有些作文題目,除了直白說法以外,還有一種比喻說法或者象征說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義或象征義的方法。對于寓意性的命題作文審題立意要注意兩點:
(1)寓意性的命題作文,當然可以寫它的本義,但一般不是“就事論事”地寫它的本義,而是重點寫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從其本義入手,但最終還得要寫出它的寓意,這樣才會使主題得到開掘。
(2)寓意性的命題作文題往往是一種具體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種開放性的特點。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點去寫作文。否則,就難以把作文寫得情文并茂。
【典例精選】
2006年高考作文(遼寧卷)
題目:肩膀,小學生作文《命題作文審題立意》。要求: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義)性的命題作文題,實體的肩膀誰都知道,但要寫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實體意義之外的意義,即“肩膀”的深層次含義——比喻義、象征義。肩膀是用來干什么的呢?——擔當、承受;是用來承擔什么的?——責任、勇氣等。只有這樣立意,才算讀懂了“肩膀”的比喻義或內涵。接下來要確立所寫的中心論點,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點(寓意)去寫作文。例如你若對肩膀的寓意“擔當”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等來寫。類似的題目還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須跨過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義)為“成長、發展、前進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困難、矛盾和不合。如家庭變故、升學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籃春光看媽媽》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誠的心”“濃濃的愛”等。
【類題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總經理叮囑全體員工:“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牌的房間。”但他沒解釋為什么。在這家效益不錯的公司里,員工們都習慣了服從,大家牢牢記住了領導的吩咐,誰也不去那個房間。一個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輕人,同樣的話,總經理又向新員工重復了一遍。而有個年輕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們紛紛勸他,冒這個險干嗎,不聽總經理的話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執意要去看個究竟,他輕輕地叩門,沒有人應聲。他隨手一推,門開了,不大的房間中只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拿這張條子給總經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著紙條去了總經理辦公室。當他從總經理辦公室出來時,不但沒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為銷售經理。
請以“虛掩著的門”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命題作文題“虛掩著的門”是一個偏正式短語,“門”是中心詞,它的本義是指房屋、車輛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義(寓意)是指人生、事業等的出入口。“虛掩著”是修飾語,點明了“門”的特點——只要去推,便可打開。如果你的寫作選擇了本義實指的“門”,那么這扇“虛掩著的門”在文中就可以作為一個意象、一個道具、一個細節等,由此來生發出為文、為事、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還要升華到“門”的比喻義、象征義、雙關義上。如果你的寫作選擇了比喻義的“門”,那么這扇“虛掩著的門”在文中就可以作為主旨的凝結點——知識的大門是虛掩著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開;生活的大門是虛掩著的,只等“能體味愛心,而又能付出愛心”的人去推開;事業的大門是虛掩著的,只等“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的人去推開等等。
二、增補信息法
有一些命題作文題比較寬泛,有時讓人摸不著邊際,可以采用“增補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題作文題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在題目的前或后或中間加上限制詞,增補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從而達到縮小外延、化大為小、明確范圍、方便入題旨的目的。
【典例精選】
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你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你是隨手把樹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只長了癬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你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綠燈亮了,你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你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你怎么從小販手中接過找來的零錢?你如何低頭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帶?你,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
請根據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展開聯想,思考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自選角度,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舉手投足之間”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題目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在審題時,可以先把它當成是半命題作文,運用“增補信息法”,增補新的信息,將短語補充成一個句子,在補充完善中確定中心論點。比如“透過舉手投足之間進行思考”“體味舉手投足之間的感情”“舉手投足之間,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舉手投足之間,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舉手投足之間,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和學問”“舉手投足之間,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甚至可以改寫一個民族的歷史”等等。然后取其一點入題。
【類題訓練】
題目:擔當,在詞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負起責任”。擔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擔當可以為自己、他人,也可以為國家、民族…
拓展:關于半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
一、半命題作文的特點
半命題作文兼具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的優點,其開放性和限制性介于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之間。與限制過死的命題作文相比,半命題作文更多地尊重了考生的情感體驗和自主選擇的權力,為考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也給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寫作自由。
與過于靈活的話題作文相比,半命題作文在題目中設制了一定的限制,規定了大致的寫作范圍,因而寫作的思維更為集中、更為明確、更易于考生操作。同時,多數半命題作文在題目中就隱藏著較為豐富的寫作信息,考生只要用心思考,就不難寫作。如“是一把雙刃劍”,一看“雙刃劍”這個詞,考生馬上可以斷定:“雙刃劍”應該是所寫文章的“文眼”,寫作時需運用辨證思維,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寫(審題);文章適合寫議論文,寫記敘文亦可(定體);既要寫正面事例,也要寫反面事例(選材);文章最好提出如何化“雙刃劍”為“繞指柔”的見解(立意)。有的半命題作文,還直接給出了文章體裁。如“我和的故事”,命題者在提示語中明確規定考生寫記敘文。這些或隱或顯的信息暗示或提示,大大減輕了考生在擬題、定體、選材、立意等方面的思維負擔。
然而,考生在半命題作文中擁有的“自由”只是一種“不完全自由”,因而這種作文形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考生在補題、定體、選材、構思和立意時,均要受到一定限制,處理不當,“限制”往往會變成“桎梏”。譬如考生在補題時,若不獨運匠心,便極易發生或擬題雷同,題材撞車;或題目空泛,大而無當;或填詞隨意,文不對題;或詞性錯誤,語法不通等現象。對此類高發的“寫作事故”,每一位考生朋友都應引起注意。
二、半命題作文的補題類型
半命題作文的補題,簡而言之,有兩種類型:或命題中不作提示,由考生自由擬題,如“擁抱”;或命題中列出幾個詞語,提供考生參考,如“我找回了(自尊、自信、友誼、母愛等)”;總的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六種類型:
1、補前半部分。如“____之樂”“,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陶醉”“ 需要我”“(懂得、學會)感謝”。
2、補后半部分。如“十六歲,我多了一份”“家庭的 ”“想起了 ”“精彩 ”“學會”“分享____。
3、補中間部分。如“我與 (小草、春天、智者、母親等)的對話”“生活因 (音樂、讀書、挫折、愛等)更精彩”、“當 的時候”“發生在的糾紛”“我與交朋友”
4、補前后兩部分。如“ 夸我
5、補前、中或中、后部分。如“我想讓 (自己、家庭、江河等)更 (成熟、和睦、潔凈等)”
三、半命題作文的補題方法
補題是半命題作文至關重要的一步,補題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半命題作文水平的高低。具體來說,半命題作文的補題,應遵循如下幾條原則:
1、揚長避短,熟悉為先。
每個考生所擅長寫作的文體往往是不同的,惟有揚長避短,方能奏凱考場。近年來各地的考場作文,對文體一般都不作限制,考生要充分利用這一點,補題時根據自己的文體特長,選填相宜的詞語,將半命題化為自己最拿手文體的全命題來運營文思。
考場作文是一種“速成”作文,很難有充裕的時間來選材、構思。因此,考生在補題時,所選擇的詞語,應與自己平時庫存較為豐富的生活經歷相契合;所確定的內容,須是自己較為熟悉、感受較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體驗。因為只有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如河南題“我深深感受到了”,題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選填的詞語有“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集體的溫暖”、“家庭的溫馨”、“友誼的可貴、“誠實的可敬”、“虛偽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詞語限制,自行選詞填補),很顯然,任何一位考生對上述諸種情感
體驗不可能有著同樣程度的感知、擁有同樣深刻的感受,這時他們就必須“趨熟避生”。
2、創新求異,獨樹一幟。
為半命題作文補題,最易題目雷同、題材“撞車”,為避免這一點,考生在補題時,要充分運作求異思維。選詞所表現的內容,最好是別人不曾經歷過、不曾想到過、不曾抒寫過,甚或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寫不出的。為此,應盡量選擇自己親身經歷過或足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生活事件,盡量避開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如果考題沒有強制一定要從提示語中選詞,最好跳出提示,另選新詞補題。如河南卷文題一“我與 (小草、春天、智者、母親等)的對話”,多數考生從提示語中選擇“春天”、“智者”、“母親”等詞,但有一位考生卻自出機杼,將文題補為“我和崇高的對話”,抒寫自己一次真實而獨特的心路歷程,呼喚崇高人格的回歸,充滿情趣、理趣。
文有鮮腐之分,題有新俗之別。而題目的新俗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內容的鮮腐。半命題作文補題應打破慣有的思維定勢,全方位、多角度地運動思維。思維發散得越開,聯想和想像越奇特,則與其他考生的區分度就越高,內容就越新穎鮮活,文章就越能獨樹一幟。
3、力避空泛,小處切入。
補題虛空浮泛、大而無、當,是半命題作文又一高發的“寫作事故”。中考作文,字數要求一般在600左右。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寫深寫透一個主題,誠非易事。因此補題時就應“就實避空”,因為題目越空泛,相應地寫作范圍就越廣,選材、組材的難度也就越大。半命題作文命題中設置的思維空白,為考生展開自由聯想提供了一個廣闊空間,可補入空白處的詞語很多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準,如無錫市作文題“精彩(一幕、瞬間、人生等)”,按說以提示語中的“一幕”、“瞬間”入題,也非常不錯,然而卻有考生為了“創新”,將文題補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紀”之類,范圍越擴越大,文題越變越虛,最后寫出來的文章大而空、虛而浮,事與愿違。
因此,要寫好半命題作文,最好“小口徑切入”,題目不要補得過大。如濟南卷文題一“擁抱 ”,很多考生如此補題——“擁抱地球”、“擁抱美德”、“擁抱生命”,等等。不是說這樣的題目不可以寫,而是說因為它們涵蓋范圍過大,寫起來較難把握,容易流于泛泛而談。如果將“地球”縮小為“綠地”、將“美德”縮小為“寬容”、將“生命”縮小為“青春”之類,經營起來,可能難度會變得小一些。有一種以具體事物人題的補題方法,可有效地縮小寫作范圍。如昆明題目“我好想 ”,很多考生就采用此法,擬出了“我好想栽一棵蘋果樹”、“我好想去草原”、“我好想擁有一間書房”等范圍具體的題目,降低了寫作的難度系數。
4、搭配要合乎邏輯。
選詞補題,應注意詞語之間搭配得當,合乎邏輯。首先,要合乎生活邏輯。如寫作半命題作文“我第一次 ___ _,若補填“哭”、“淘氣”、“做夢”之類,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為這些事情大都發生在人的嬰幼兒時期,是難以界定“第一”的;而如果換成“領獎”、“說謊”、“遠行”等詞,則因為其在考生腦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
其次,補題要前后照應,合乎題旨。如唐山題目“謝謝你”,揣摩題旨,橫線上所填內容當與“你”照應,應補填稱呼或姓名,如“老師,謝謝你”、“對手,謝謝你”等。然而卻有考生沒有看出題目中的這種對應關系,填成了“辛苦了,謝謝你”、“再一次,謝謝你”等,明顯與題旨相悖。相反,廈門題目“那一次,我讀懂了 ”,考場上一篇滿分作文補的詞語是“坦然”,文章寫自己在與歷經坎坷卻豪邁依舊的大文豪李白、蘇軾的對話中,領悟到笑對挫折的人生真諦。作者顯然非常準確地破譯出了命題者隱含存文題空白處的命題意圖,所補詞語,既切中題旨,又與文題中的修飾語“那一次”和動詞謂語“讀懂了”形成了和諧的搭配關系。
5、思想健康,拓深主題。
中考作文,對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題的深刻性也有著相當的要求。考生在文章中,應該盡量展現當代青年積極進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風貌,唱響時代的主旋律。這里所說的思想健康,并不是要考生喊口號、說大話、唱高調,而是說文章所表現的內容,必須體現文化和文明的正確走向,符合健康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反映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潮流,力避消極、頹廢、暴力和享樂主義思想。如“的味道”,應該說這是一個蘊涵很深的半命題,完全可以補出奪人眼球的好題目。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竟有考生補填“打麻將”、“抽煙”等詞語,顯而易見,這樣的題目,內容是消極的,思想是不健康的,與正確的主題背道而馳,犯了方向性錯誤。
半命題作文題目補填的詞語不同,主題揭示的深刻度也會有所不同。考生要想從作文考場上披錦而歸,還必須學會開動真情和想像的鉆頭,向思維深處鉆探、挖掘。大凡文章的主題,都可分為淺、中、深三個不同的層次,開挖時切忌淺嘗輒止。仍以深圳題“的味道”為例,此文補題若停留在“物”的層次或“感官”的層次,補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類,就滋味寫滋味,必然俗氣淺薄;若緊扣“味道”的涵義,往深處開掘,進入“事”的層次或“體悟”的層次,補填“得獎”、“挨批”、“失敗”等詞,雖仍然平淡無奇,畢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鋤,進入“情”的層次或“想像”的層次,補填“母愛”、“陽光”、“飛翔”等內容,興許就能別開洞天,勝人一籌。
名題精講
【例】請以“ 在其中”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你可以從“趣”、“美…“隋義”、“做人”中選填,也可以填其他詞語。
2.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進行寫作。
3、文中不要出現真實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則會被扣分。
4、抄襲是一種不良行為,相信你不會照搬別人的文章,否則會影響你的成績。
5、考慮內容充實,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文題解析】 這要想寫好這個文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仔細審清題意。
這個題目暗含著一個敘述主體——“我”,“我”的思考和感悟必須在作文中表現出來,即要能寫出“我”在“其、中”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真、善、美”。“其中”是代詞,是情感載體,沒有情感載體,情感就失去了依附。只有緊緊抓住“我”、“在哪里面”、“感受”這三個重要的元素,才能很好的完成此篇作文。
2、確定寫作對象。
寫半命題作文,首先要按要求把題目補充完整。寫好這個文題,寫作對象的選擇很重要。首先,根據半命題作文的特點,要把題目補充完整。而試題所給的選項只有四個,我們可以突破這四個選項,有更多的選擇。諸如可以填:愛,樂,美,苦,自豪,甜,思,痛,真情,溫暖,幸福,正義,道義,力量,理解,理想,寬容,文明,禮讓,驕傲,和諧,鼓舞,夢想,光明,等等。可以看出這些詞以褒義詞為主,這就是決定了所寫的主題應為健康的和積極向上的。
另外選擇詞語時一定要注意詞語與后面“在其中”的連貫性,不要選讀起來不通順的詞語。
3、明確文體特點。
雖然說“提示與要求”中說“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進行寫作”,但這個文題很顯然適合寫一般記敘文與散文。寫記敘文要力求寫出真情實感,要有細節描寫,場景刻畫。寫散文要寫出濃厚的文化意蘊,語言要精美,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切忌寫得四不像,大段大段的引用故事,沒有自己的經歷,缺少自己獨特的感悟與認識。記敘文不像記敘文,散文不像散文,文體不明,思維混亂。
4、選好立意角度
①可以寫閱讀中的樂;實踐中的趣;交往中的情;見聞中的美。
②可以寫下棋,彈琴,聽音樂,練書法,跳舞,參加軍訓、參加機器人大賽熬夜編程等表現樂在其中。
③可以寫親情,通過敘寫沖突、誤解,揭示背后是關愛,親情無價,親情永恒。比如有位同學的構思就很好:通過自己迷戀上網,寫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沖突,進而揭示父母深沉的愛子之情,這樣的文章就很容易得高分。
④可以寫友誼,同窗,師生,鄰居,表達眷念,不舍,溫馨,溫暖,友誼之樹常青。
⑤可以寫大愛,寫感動中國人物,揭示其精神內涵,靈魂美質。
⑥可以寫愛國心、責任感等。
⑦可以寫歷史文化名人和詩詞歌賦所蘊含的文化意蘊。
【滿分示例】
幸福在其中
記憶的湖畔我獨自行走,看記憶的洪流奔涌而下,蜿蜒著我無盡的歡樂,那迸濺起的朵朵浪花,綻放著我無數的幸福!
忽略了春天的第一抹新綠,因為我有姥姥的風箏。那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風箏,是姥姥親手為我做的,它是一只雄鷹。姥姥總是說,我現在是一只小雛鷹,終有一天,我會脫離他的懷抱,掙脫那一線的束縛;姥姥也總是說:我一定會成為一只雄鷹,飛向遼遠的天際,尋找屬于自己的天空,可是,小小的我可答應不了這些,只顧拉姥姥去放風箏。在田野上又蹦又跳,“踐踏”著忍冬的新苗,癡癡地望著幸福的輪廓!
黯淡了夏夜的第一顆星辰,因為我有姥姥的故事。在姥姥的故事里,我是灰姑娘,是小紅帽,是白雪公主……姥姥的故事似乎講也講不完,我每次都躺在姥姥懷里,纏著姥姥接著給我講故事。于是,姥姥就又開始給我講那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微合了雙眼,靜靜地傾聽幸福的心跳!
遺忘了深秋的第一片落葉,因為我有姥姥的常青藤。那是一種不知名的植物,只知道他一年四季都是青的,就姑且喚它叫做常青藤吧。他是姥姥最喜愛的植物,姥姥說它生命力很旺盛,不嬌貴,好養活。一次,我生病了,很嚴重的病,姥姥就把它送給了我。醒來睜開眼就看到它,逼眼的綠,很是動人,細細的欣賞幸福的顏色!
冷落了初冬的第一朵雪花,因為我有姥姥的烤紅薯。姥姥烤的紅薯可是天下間最美味的食物,是我茶余飯后的最愛,可香可甜了!每到冬天,姥姥總喜歡烤個最大最甜的紅薯讓我帶著在上學的路上吃。而我總是不舍得它過早的下肚,就在路上雙手捧著取暖,任雪花對我的百般挑逗我也絲毫不會心動。到了座位上,再小心地掰開來,細細地品嘗,慢慢咀嚼幸福的滋味!
時間的車輪一遍遍地碾壓過我的記憶,時光一去不復返,回首往事,我明白了,這就是幸福。姥姥的愛無聲,姥姥的愛無語,姥姥的愛任我在其中暢游。姥姥的愛,幸福在其中!
【點評】
1、構思精巧,思路清晰。文章主體部分采用排比段的形式,以“季節”為序,從“春”“夏”“秋”“冬”四個角度敘寫了姥姥對我的關愛。思路清晰,給人以整齊之美。開頭結尾扣題自然,遙相呼應,結構嚴謹。
2、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文章以清新的筆調,精細的描寫,再現了自己成長中的美好}己憶。字里行間流動著對姥姥的無限感激之情。語言鮮活靈動,極富穿透力。比如文章開頭的句子:“記憶的湖畔我獨自行走,看記憶的洪流奔涌而下,蜿蜒著我無盡的歡樂,那迸濺起的朵朵浪花,綻放著我無數的幸福!”這樣的句子很容易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3.選材典型,感人至深。文章選材很有特點,很符合兒童的心理。春日放風箏,夏夜聽故事,深秋的常青藤,初冬的烤紅薯,像電影一樣都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每一則素材里都充滿著姥姥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讀來生動感人。
【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相關文章:
足跡命題作文08-01
半命題作文12-16
我喜歡命題作文09-13
善待半命題作文11-30
遇見半命題作文12-04
那兒半命題作文12-12
品味半命題作文10-12
高考漫畫作文“走電梯還是樓梯”立意指導08-14
那天如果半命題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