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升小學前要做的準備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孩子升小學前要做的準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神準備是最重要也是無形的。包括家長的、孩子的。家長的心理準備是:孩子上學與上幼兒園不同,要多給幼兒講道理,最好帶孩子到學校看一看,培養孩子良好的常規習慣,要從心理上重視起來,和幼兒共同完成,但不能是包辦代替,要起到指導、提醒、鼓勵的作用。在精神準備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不論怎樣準備,都不應脫離以下四個方面: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體方面和自己服務能力。
(一)智力因素的準備
入小學后,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這需要智力的參與,智力因素的準備情況直接影響到兒童的接受能力,如果智力水平高則接受能力強,智力水平低則接受能力弱。智力因素中又是注意力、觀察力、方位知覺、語言能力、思想能力最為重要。
1、注意力:在學習活動中,即需要兒童具有穩定的注意力(能夠把有意注意保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又需要兒童能夠靈活地轉移注意力(做到上課時不想下課時有趣的事情),要始終跟著老師,這一點很難,需要我們不斷地培養,個別幼兒需要老師個別的輔導。
在上學之前,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想讓孩子心底有底,并能順利的適應小學生活,父母應該讓寶貝做好這一些列準備才能讓他們成為一個優秀的小學生。
2、觀察力: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如:晴、睛、情、請、清、倩……它要求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觀察力,即:能夠敏銳地觀察到字與字之間的差別,把它們分辨得很清楚,如果不能夠,那么就會在形近字中間發生混淆。
3、方位知覺:不論漢字、字母或是數字,每一個符號都有嚴格的方位規定,廠字不能寫反了,而且漢字中的合體字(包括左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下左右結構)更給學習者的方位知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這方面不做好準備,就會出現漢字左右部件互移的現象,如:我曾見到有一年級的小學生把"知"寫成" ","秋"寫成" "等。
4、語言能力:語言能力中準確、清楚的發音能力是首要的,這是因為字母、文字和語言之間有嚴格的對應關系,如果某兒童發音不準,那么在學習讀寫過程中他會比別人更多一層困難。
語言能力中語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現在我國正把語言視為我們教研的項目,因為小學教師的語言與幼兒園教師的語言有本質的不同,小學教師的語言是邏輯性較強,非生活化的語言,語言的內容是傳授知識,這種語言要比幼兒教師的語言難理解得多,如果兒童語言理解能力不強,那么他將很難聽得懂教師的講課內容。語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兒童掌握的詞匯數量有直接聯系。
語言能力中語言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相當重要。
5、數學能力:數學能力中要求兒童:A、有連續量的概念;B認識數字,知道數字和量之間的對應關系;C、會比較數之間的大小;D、知識基數和序數之間的區別;E、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知道整體可以被分解為部分,部分可以組成整體。
6、思維能力:這時的兒童應有抽象邏輯思維的初步萌芽,因為學習過程本質上是利用符號建立一系列條件反射的過程,它具有抽象性的特點。
(二)非智力因素的準備
在兒童上學之前,應讓他有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向往上學;還應有較強的自信心、獨立性,自認為能夠把學習搞好;他還應有較強的自己控制能力和堅持性,因為學習是一件比較枯燥、勞累的事情;同時他還應具有規則和任務意識,學習活動有許多規則,如:字的讀音規定、字的圖形規定、寫字時筆劃的方向和筆順、數字的實際意義等,這些規則必須遵守。另外,上學學習是國家對每一個兒童提出的任務,兒童必須按質、按量地完成這個任務,具體到每一天就是完成作業。
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兒童相比,交往對象有變化。在幼兒園幼兒較多地由教師照顧,交往頻率較高,入小學后,教師與兒童的交往方式主要是傳授知識,這就需要兒童會和同伴交往,同時,如果兒童不能和同伴友好相處,不被別人所接納,也會引起他懼怕上學的情緒。
(三)身體準備
兒童上小學后普遍感到疲勞、困倦,這是因為他們的腦力活動增多,腦內耗氧量加大所致,所以,初入學的兒童有易生病的現象,因此,這時兒童應具有健康、強壯的身體,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除此之外,兒童還應有較強的小肌肉控制能力,如果這方面發展不好,兒童手對筆的控制能力會很差。
(四)自己服務能力
兒童入學后,許多事情要自己照顧自己,如:自己走去上學、鞋帶開了自己系、下雨則自己打傘,自己削鉛筆、自己背書包、自己按課程表準備書包,天氣熱了知道脫一件衣服,天氣冷了知道多穿一件衣服等,這些都需要兒童有自己服務的能力。
還有,兒童入學前應能夠用正確的方法握筆,有正確的坐姿,會正確地閱讀,認識頁數等。
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幼兒教師運用多種方法合理、科學地教會幼兒,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因人而異,對于個別兒童要不斷地鼓勵,正確地引導。對于幼兒學會的知識要不斷地加強復習,因為幼兒的特點是記得快忘的也快,這就需要我們幼兒教師必須有細致、耐心和理解孩子的童心。
綜上所述,兒童入學前的準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長期的任務,這需要幼教工作者十分明確的目標意識和準備意識,及時地為兒童入學作好準備工作,使他們能夠愉快地、順利地渡過初入小學的不適應階段,在小學里健康、幸福地成長。
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開學準備
A生活準備
1、調整作息時間
家長要按照幼兒園的生活安排逐漸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如,為了使孩子能夠早睡早起,家長前一天晚上要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引導孩子早點入睡,使孩子早上能自然醒來,另外,家長要用愉快的情緒感染寶寶,使寶寶有一個良好的情緒開端。
2、恢復飲食習慣
經過一個節日假期,孩子們進餐不規律、零食無節制、飲料隨意喝等不良飲食習慣,極易導致身體免疫機能下降。因此開學前,家長要將飲料、糖果等零食收起來,保證幼兒按時進食三餐,肉、蛋、碳水化合物全面攝入,適當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3、加強身體鍛煉
在調整作息和飲食的基礎上,每天帶孩子到戶外跑跑跳跳、玩玩器械,也是很有必要的。每日一至兩小時的戶外體育活動,可以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消耗孩子的體力,這樣既有助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也有助于改善孩子頭昏腦脹、昏昏欲睡的混沌狀態,提高孩子的精氣神,對調整孩子的身體和精神面貌起到很好的作用。
4、多做平靜游戲
節日期間,孩子們生活在熱鬧喧囂的環境中。為了讓孩子能順利從嘈雜環境逐漸回歸到安靜規律的生活,家長應盡量多引導孩子做些能使情緒保持平靜的游戲,如講故事、畫畫、玩拼圖、做手工等,逐漸減少過度興奮的活動,以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5、自己事自己做
假期里,孩子回歸家庭,有些家長或基于疼愛呵護或基于省心省事的原因,又開始了包辦代替,喂孩子吃飯喝水、給孩子穿脫衣服、替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原有的一些自己服務能力又“退化”了。如果家長不想讓孩子開學后不適應,就要本著“大愛”理念放開雙手,自己能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
B心理準備
1、回憶幼兒園的生活情景
家長可以在家帶孩子看看園所網頁、班級博客,也可讓孩子與老師、小朋友電話聯系一下,增進師生和同伴感情,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共同回憶幼兒園的生活情景,如最愛吃幼兒園的什么飯菜、最喜歡在幼兒園玩什么游戲、有幾個好朋友他們有什么特點等,使孩子從內心向往幼兒園的生活。
2、積累與同伴交流的話題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回憶春節見聞以及節日假期中的趣事新鮮事,如:春節的風俗習慣、給誰拜年了、放了怎樣的花炮、去哪里旅游了,遇到了什么新鮮事好玩事等等,還可以猜想一下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聽到自己介紹時的表現。鼓勵孩子進行大膽想象和清晰、有調理的講述,激發孩子盼望和老師小朋友共同交流分享見聞和感想的愿望。
C物質準備
1、共同準備開學用品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開學要用到的必需品,如彩筆、跳繩、皮球、沙包、小書包等,帶領孩子一起選購或制作,孩子自己挑選和參與制作的用具和物品,會讓孩子愛不釋手,也會帶來他們對新學期的期待。
2、收集廢舊材料DIY
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春節物品,如燈籠、對聯、放過的花炮棒、禮盒包裝、飲料瓶、糖果紙等。還可以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變廢為寶”親子DIY,既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能力,又增進了親子感情。另外提示孩子開學后將成品帶到幼兒園進行展示,在激發孩子上幼兒園愿望的同時,又進一步提高了孩子的成就感,真可謂一舉多得。
【孩子升小學前要做的準備】相關文章:
要孩子前需要做哪些準備08-23
入小學前要給孩子做什么準備06-24
首次融資要做哪些準備02-28
婚禮前期要做哪些準備10-23
要做誠實的孩子作文11-06
我要做好孩子作文09-06
我要做好孩子作文07-29
《我要做好孩子》讀書感03-02
我也要做好孩子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