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家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嗎

時間:2024-10-30 00:56:2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你知道你家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嗎

  什么是安全感?

你知道你家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嗎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暨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指出,安全感指的是一種情感的狀態,就孩子本身情感上的發展來看,指的是孩子能不能夠發展出一個維持自身平穩、自在的狀態,當孩子能夠順利發展出維持本身平穩、自在的狀態后,便能進一步讓孩子擁有能夠去探索、嘗試新事物的能力。

  安全感的重要性

  為什么安全感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對于擁有安全感的孩子來說,這種平穩、自在的情感狀態是「低耗能」的,簡單來說,擁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有能力可以避免因為過度緊張、焦慮不安而造成自身情緒及體力上的耗損。

  安全感越充足,越有自信心

  安全感足夠的孩子,跟外界接觸的主動性會比較高,想要去嘗試各類的新經驗,同時,對失敗的接受度也較高。安全感充足對孩子來說,就像是心里該有的配備都齊全了,這時候孩子就有往前的力量,往前的意思是,孩子會想要去探索新事物、在探索過程中也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會讓孩子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增加,就可能激發出孩子的興趣。

  「因為孩子是自己愿意探索,是自己做出探索這個行動,孩子也比較容易發展出控制自己的能力!雇跻庵信R床心理師說。當孩子發現自己有控制自己的這個能力,自然而然的自信也會增加,孩子會覺得我有能力可以面對眼前的事,例如:我能夠自己上廁所、我能自己到浴室、我能自己開冰箱,這些對孩子來講都是成功的經驗值,當這些經驗值不斷累積下來,孩子想擁有多一點的探索經驗這個念頭就更強烈,他就越容易能夠真正獨立。

  安全感不足,易與人疏離

  當一個孩子長期少了安全感這一塊,他可能較容易對人產生疏離感,較沒有辦法去感受人跟人之間的交流,當孩子一直有對人的疏離感、對人的不確定感、對人的不信任感、再加上挫折并沒有得到適度的處理,這些負面的特質就有可能被強化。

  安全感不足,容易退縮、害怕嘗試新事物

  對孩子而言,安全感帶著某些穩定、信任的因子,當一個孩子安全感的需求一直被忽略,孩子對人的信任感相對會較差,會有疑心、不安的感受。

  因為孩子并沒有一個安全感支撐著足以讓他往前走,這會讓孩子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倒退回來,變得退縮逃避,而逃避所帶來的情緒中包含了焦慮不安、過度敏感緊張、依賴性高、容易受挫,也更容易對事情退縮。

  安全感不足,變得越來越暴躁

  與一般人想像的可能有些不太一樣,安全感不足的孩子除了上述提到的許多「內顯」的表現,例如,容易出現焦慮、矛盾、逃避行為、容易感到受挫、拒絕嘗試新事物等等。

  有些孩子在安全感一直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會表現出較「外顯」的情緒與行為,例如,焦躁、暴怒、忿忿不平、矛盾等情緒,這樣的情況與孩子有時候經歷挫折的情緒,會轉為生氣的情緒十分相似,若長期下來孩子都處在這種焦慮不安當中,情緒性格會慢慢變得暴躁、易怒。

  有關安全感的3大迷思

  迷思1:依賴=安全感

  有些爸媽會把過度依賴當作是孩子在自己身邊獲取安全感,以為孩子十分依賴自己,就表示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進一步說明,依賴指的是孩子在情感上太過于依附某一個人,孩子并沒有發展出真正的安全感,當孩子太過依賴時,情感是著重在別人的部分,是借由外在尋求安全感而非內在發展的,因此,當孩子所依賴的這個對象消失不見或是離開孩子視線的時候,孩子的穩定力量也會跟著消失不見,開始進入過度緊張或焦慮不安的狀態中。

  由上述可知,一個依賴性強的孩子,相對在安全感的建立上是更困難的,爸爸媽媽可以試著想像一下,當孩子過于依賴一個人時,就像是孩子依靠著一面墻,這面墻將支撐著孩子全部的情感,最危險的部分就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這面墻不可能一直在那里不移動,舉例來說,當爸爸媽媽必須要去工作上班、孩子要去上幼兒園展開自己的社交生活時,孩子勢必要離開這面墻。

  「一般來說,安全感比較足夠的孩子離開這面墻后,他還是有能力自己去獨力完成某些事項,例如,自己試著學習生活自理;反之,對于安全感不足的孩子而言,如果要讓他離開這面墻,自己去嘗試某些新的、獨立的經驗,例如,自己上廁所、自己去拿東西、自己去跟老師講話等都是相當不容易的。」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

  迷思2:安全感長大再培養就好

  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安全感等孩子即將要離開自己的時候再建立就好,例如,孩子要自己去上廁所、孩子要自己去上學了、孩子要離開自己的視線,這些時候孩子開始哭鬧才要幫助他,但事實并非如此。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提醒爸媽,其實,孩子的安全感從在媽咪懷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慢慢在建立醞釀了,等到孩子出生之后,睡醒了需要爸媽的擁抱、陪伴、隨時留意他一些生理的反應與需求,這些基本的照顧、親子間的緊密交互,都會對孩子的生理、心理有所影響,更是安全感最初期的培養階段。

  迷思3:先天氣質是影響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關鍵因素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有些孩子的確在先天氣質上顯得比較退縮,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弱,但是,后天的照顧與教養依然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會決定孩子某個特質或個性的強化。

  或許孩子先天的特質是比較敏感、需要較長時間來發展出安全感的,但在后天的教養下,是足以讓孩子慢慢的對外在人、事、物的刺激,至少在情緒上取得一個平穩的狀態。爸媽應該要試著把焦點放在后天的照顧與教養上來協助孩子,而不應該執意認為孩子之所以較為敏感、安全感不足,都是因為先天氣質的關系所致,難以改變。

  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的3大NG行為

  NG1:將孩子晾在旁邊

  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后,會把孩子自己一個人放在嬰兒床里,讓孩子自己玩玩具,自己則在一旁看電視或玩手機,當孩子需要擁抱的時候,爸媽不是給予擁抱回應,而只是塞給孩子奶瓶,或者用3C產品來安撫孩子。雖然爸媽人就在旁邊,但卻像是心不在孩子身上,孩子其實都是感受得到的。

  主要照顧者的疏遠、太忙碌于自己的事,都會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小一點的孩子餓了、冷了、累了,這些生理上的需求皆是,爸媽都應該即時(適時)去哄哄孩子、抱抱孩子。

  有些保母一次帶很多個小孩也很容易發生這種忽略的狀況,因為保母無法一次顧到這么多孩子的需求;有些爸媽長期在外工作,或是隔代教養中阿公阿媽本身比較少會跟孩子有肢體接觸,當孩子的生理上需求被疏忽了,他在安全感的元素上是匱乏的。

  NG2:對孩子過于保護、溺愛

  有些爸媽對孩子過于保護,例如,過馬路時一定要牽著孩子,孩子不論去哪里,媽媽都一定要牽著或跟著;孩子喝飲料想自己插吸管時,媽媽說:「媽媽幫你,你很容易會弄倒!

  媽媽釋放出很多對孩子不放心的消息,過度幫孩子做了許多事,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本身的自主性、嘗試的過程、以及對自己的肯定都會受到影響,某個程度上,孩子其實接收到的是自己能力不足的消息,無法累積自己的生活經驗。

  所以爸媽若太過度的事事都幫著孩子,是讓孩子不自覺地處在依賴的狀態,這樣的依賴也容易造成安全感的不足。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建議,較佳的做法是在安全考量足夠的情況下,爸媽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但會看著孩子,也讓孩子知道當他遇到困難時,爸媽會陪伴著他并適時與他一起討論、解決問題,這樣適當的放手能夠增加孩子自己做與體驗學習的經驗,也等于協助孩子安全感的發展。

  NG3:爸媽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爭執

  爸媽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也是容易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看到父母在爭執吵架,孩子會時常感到擔心,認為是自己沒有能力來阻止爸爸媽媽吵架。

  爸媽原本是最應該讓孩子維持在一個穩定環境下的人,當爸媽不斷在孩子面前發生嚴重的爭執時,就像是讓孩子長期處在時常會發生地震的環境中,孩子不知道地震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停?震動的強度會有多少?孩子也會出現害怕的情緒,眼前這一場戰爭是讓自己措手不及的,甚至有些吵架是很強烈的,會有不當的肢體動作出現,極端一點像是家暴、言語上的辱罵、暴力行為、摔東西等等,都會造成孩子心理狀態上的極度不安。

【你知道你家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嗎】相關文章:

你知道嗎作文09-20

你知道嗎作文(優選)09-22

(推薦)你知道嗎作文11-25

你知道防空警報嗎作文07-16

你知道嗎作文【集合15篇】09-23

你知道嗎作文15篇[薦]11-25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12-27

你要知道你是誰作文07-20

你可知道作文07-29

走近你才知道作文08-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日本v二区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 天天噜啦在线播放 | 亚洲一线免费观看 | 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