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放牛娃出身的企業家
楊斌,男,漢族,194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人,高級經濟師,河北海億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北斌揚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河北省鄉鎮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秦皇島市鄉鎮企業家協會會長,第七、八屆河北省人大代表,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優秀星火企業家。
與共和國同齡的楊斌,少時因家境貧困,只讀一年半小學便輟學回家放牛。
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轉變發生在1970年,當年他參軍入伍,并在部隊學會了機械修理和開汽車。1975年復員回村,他先后擔任治保主任、生產隊長、民兵連長,1982年當選為大街村的黨支部書記。
在任黨支部書記的時候,大街村還是一窮二白。全村400多戶人家,1000多口人,500畝土地,其中三分之一是廣種薄收的貧瘠地。由于人多地少,且以單一耕種為主,大街村祖祖輩輩掙扎在貧困線上。
大街村是否還要繼續貧窮下去?這樣的問題一直在楊斌的腦中盤旋。這時,改革開放已經推向全國,萬元戶也不斷涌現,致富成為人們普遍追求的目標。
勞動致富的潮流令楊斌激動,他開始有意識地利用在部隊學到的技術,把幾十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組織起來,先后辦起了冷飲廠、修配廠、運輸隊等村辦企業。
"要干就做大事情"。楊斌的雄心在創業中受到激發。
1984年秋天,楊斌召集村支部成員說出了他的想法:投資500萬元建設一個年產5000噸的啤酒廠。這一想法讓大家震驚無比。
事實上,在這之前,楊斌曾兩次自費南下考察,遍訪有識之士。楊斌對大家解釋說,大街村地處秦皇島和山海關之間,緊依城區,啤酒市場大;村后大石河水質優良,村前緊靠102國道,連接東三省和京津唐,生產啤酒得天獨厚;全村還有200多青壯年勞動力,可以解決村里的就業問題。
為消除顧慮,楊斌一方面承擔融資壓力,一方面他到處求借資金,并拉石備料。1984年8月,楊斌開始籌建"第一關啤酒廠"。數月后,在市區有關方面支持下,通過農民集資和銀行借貸,500萬元巨資到位,建廠圖紙也從廣州運回,工廠動工興建指日可待。
可是當一張張淺藍色圖紙鋪在地上時,全村竟無一人能看懂。情急生智,楊斌決定不惜重金選賢任能,公開許諾凡能承擔全部建廠任務并使啤酒一炮打響的"能人",除每月發給180元—200元的工資外(當時企業職工人均月工資在百元以下),還一次性發給15年退休保證金。
曾經在國營啤酒廠工作的孟慶明等7人,摘了"皇榜",也因此在當地掀起了一場"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之后,沖破重重阻礙,這幾個人也被楊斌委以重任。1984年11月,第一關啤酒廠在雪花飄舞中破土動工,以驚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25年擴張
楊斌的勇敢之舉,不斷化作輝煌。
1985年9月,第一關啤酒廠順利投產,所產首批"秦海"牌啤酒在秦皇島市鄉鎮企業啤酒品評會上獲得第一名,隨后又在9省市76種啤酒品評會上與北京"五星"等6種啤酒并列第一名。
1987年,"秦海"啤酒再獲殊榮,被當時的國家農牧漁業部評為部級優質產品,生產規模也隨著市場需求由年產8000噸,擴大到2萬噸,一躍成為當時秦皇島市規模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
幾年后,楊斌在成功創建啤酒廠的基礎上,相繼興建了百畝果園、千頭豬場、萬只雞場、塑料廠、毛紡廠、建筑公司以及賓館、飯店等十幾家集體企業,組建了以啤酒廠為龍頭的第一關實業總公司。
楊斌的商業帝國,并沒有因此止步。
1988年,我國輕工、家電、產品包裝等行業用的高精度薄帶鋼均系進口產品,國內市場奇缺。北京鋼鐵研究院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冷軋帶鋼機組,可填補這項國內空白。但因投資多、風險大,竟無人問津。
楊斌聞訊后喜出望外,他說,"風險越大,成功率越高,干就干天下第一的事兒"。當時,他帶上定金就去了北京。專家們對這位早有耳聞的"虎膽英雄"深信不疑,當即拍板,將MS-6C-650型可逆式冷軋機組科研成果交與楊斌,作為與第一關實業總公司聯合試驗生產項目。
興建第一座第一流的現代化軋鋼廠,總投資3000萬元,河北省科委將襁褓中的軋鋼廠確定為"七五"攻關項目,撥部分專款予以資助。經過兩年苦戰,一座年產1。5萬噸高精度冷軋帶鋼廠初具規模。
1991年9月,由中國著名鋼鐵專家組成的鑒定小組鑒定后得出結論:該試驗線的成功,為我國高精度冷軋帶鋼提供了可靠的原料基地,在當時國內同類產品中堪稱"第一"。
1996年,在企業規模不斷發展與壯大的基礎上,大街村組建成立了大型企業集團———河北斌揚集團,并利用企業及瀕臨渤海的區位優勢,在大批優質水產品出口的前提下,向當時的國家外經貿部申報,擁有了自營進出口權。
截至目前,擁有15家子公司(廠)的斌揚集團,總資產已達6億元,年創產值4億元,出口創匯達600萬美元。集團逐步發展為集食品制造、地產置業、建筑安裝、精細化工、鋼鐵制造、畜牧養殖、旅游投資多行業并舉的大型鄉鎮企業集團。
在楊斌的帶領下,大街村已初步走上富裕道路。楊斌也因此被選為區、市、省人大代表,被評為區、市、省勞動模范,當上了優秀農民企業家。
楊斌其人,還有說不盡的故事。坐在這位長者面前,其虎虎生風的氣勢,反令你覺得他就是你的同輩中人。
喜讀《水滸傳》的人都知道一個人物——魯智深,這位上來就"這個撮鳥……灑家不受這口鳥氣"的人,實際上是該書中那位福氣最大、定力最深、歸宿最好的好漢"魯智深",也因此,他也是書中唯一一個獲得涅磐成仙的人。
說起魯智深,顯然是在"影射"楊斌。楊斌1984年500萬元要建啤酒廠的決定,就需要像魯智深那樣搬起板凳坐到"鎮關西"面前的膽氣,也像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那股硬氣;1985年,楊斌的啤酒下線時,就像是魯智深會同楊志拿下二龍山的豪情;其間楊斌的"挖人"事件,也有些智深護送林沖出野豬林的心智。
楊斌任人的標準是,要有膽量、要有對政策的敏感。這兩條,也許就是他源自對自己的清晰認識。
楊斌是一位被業內人士賦予"傳奇"色彩的"人物",一位"隨時可以點燃自己和員工夢想"的人。他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很深:聲音洪亮、內剛外猛。
楊斌個性很強,說話很有激情,肢體語言也很豐富。他認為,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挑戰極限,創造新的空間。在辦公室里,他談起企業管理眉飛色舞、激情充沛;在生活中,他幾乎過得都是集體生活。他覺得那樣很好,能營造出一種親情的氛圍。他本人就像集團著名品牌"公牛啤酒"一樣,底氣永遠是飽滿狀態。他懂得堅持就是勝利;懂得"用簡單的思維,抓住商業的本質";他充滿感染力的爽朗大笑和嫉惡如仇的性格,造就了斌楊集團為世人所矚目的業績。
【放牛娃出身的企業家】相關文章:
什么是企業家的基本素質禮儀03-08
企業家正確決策的三種方式03-15
企業家要善于創造價值認同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