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裊裊觀音韻悠悠故園情作文
每年春茶、秋茶上市之際,媽媽總要陪姥姥到郵政局,把精裝好的“安溪鐵觀音”郵寄給遠在臺灣的姨婆。我好奇地問:“不是說‘鐵觀音香飄兩岸’嗎,難道臺灣沒有‘鐵觀音’,沒有‘鐵觀音’茶店嗎?”
姥姥旋即拿出一疊厚厚的信件,遞給我說:“讀讀你姨婆的來信,就可以找到你要的答案了!”我隨手拿起一封,仔細地讀著——“‘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思歸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每次收到你們從家鄉寄來的‘鐵觀音’,摸著那緊結厚實、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的外形,看著那金黃明亮、濃艷清澈的湯色,品著那滋味甘醇、回甘爽口、香韻獨特的茶湯,我從那裊裊的觀音韻里品嘗到傳統背景里的血緣親情,諦聽到那綿長繚繞的鄉音。一杯‘鐵觀音’,牽起了我綿綿的情思。隔岸相望,夢里依稀有著那么一片片似曾熟悉的茶園,青山綠水之間,一行行呈階梯狀排列的茶園,在如洗的陽光下,新綠如染。真想回家看看,看看日新月異的家鄉,看看家鄉美麗的茶園,看看我日思夜念的親人……”
讀完姨婆的來信,我淚流滿面!是啊,“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海峽彼岸的親人只能借那“一枚小小的郵票”,那一杯濃釅的“安溪鐵觀音”以慰思鄉之情。這怎不令人心酸呢?“姨婆如此思念家鄉,怎么不在家好好呆著,偏要跑到臺灣去呢?”我不解地問道。在姥姥含淚的述說中,我總算明白了:解放前,因旱澇天災、兵荒馬亂的煎熬逼迫,姨婆只好攜家帶口、背井離鄉逃往臺灣,一去就這么半個多世紀了。
我又抽出一封姨婆的來信,專心致志地讀著——“我借‘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會’在安溪召開這一難得的機緣,終于回到了闊別幾十年的故鄉。一回到家,屋后那一壟壟蔥蘢的茶園洗卻了我一路的風塵,我置身于綠色的茶海,被層層綠浪包圍著。此時此刻,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面對嫩嫩的初葉,仿佛聽到從擁擠的枝葉間傳來的呼喚:‘纖纖的手指來采吧,我要卷曲,我要凝香,我要成為一泓煮沸的鄉情。’那次還鄉,你們用家鄉的泉水沏出的鐵觀音格外的甘甜。你們用我久違的最親切的方言對我噓寒問暖。我們共話彼此曾歷經的辛酸與痛楚。我們的笑容,在故鄉清新的空氣中、暖暖的陽光里如花般綻放著。那次親切的話談時時縈繞在我的耳際!家鄉那裊裊的觀音韻也時常氤氳在我的夢中。”
千百年茶道茶情,相當一部安溪史;百千里客塵客話,正是三春故里風。“姨婆如此眷念家鄉,怎么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又要離開呢?”我問道。姥姥望著眼前那一杯馨香裊裊的鐵觀音,眼睛濕濕的,嘴里喃喃道:“你姨婆一定會回來跟我們團聚的!這一天,不會太遙遠的!”是啊!姨婆雖然深深地戀著故鄉的這片土地,但又不得不告別它,心中總有著太多的眷戀和牽掛。每當身處異鄉想起故鄉的時候,她心里自然有著一份割舍不斷、細膩而綿長的思鄉之情,她多么想能早日回家與親人團聚!
有人說:“我們可以另外選擇居住地,但沒法重新選擇自己的生命之源。”“月是故鄉明,茶是安溪香!”鐵觀音的發祥地——安溪,就是像姨婆一樣的安溪籍臺胞們的故鄉。他們沒法選擇!還有那熟悉、濃重的鄉音……一切的一切他們又怎么可能忘記呢?
寄一盒安溪鐵觀音給您!臺灣親人,請你們靜靜地守候那來自家鄉深情的問候吧!臺灣親人,請放飛你們的鄉愁,從遠方到故土,從臺灣到祖國。
裊裊觀音韻,悠悠故園情。親情、思念、鐵觀音……一切都深深烙在了海峽兩岸人們的心里,永遠、永遠。
【點評】
由鐵觀音茶敘寫鄉愁是本文的一大亮點,海峽兩岸特定的時空背景更給鄉愁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文章構思精巧,以郵寄茶葉給遠在臺灣的姨婆為起筆,引發疑問,主體部分以兩封感情真摯的信和姥姥含淚的述說釋疑,并結合讀信的感受恰到好處地抒發情感,揮之不去的鄉愁欲說還休。結構上,內容緊湊,首尾呼應。
【裊裊觀音韻悠悠故園情作文】相關文章:
悠悠木蘭情作文07-28
悠悠潑墨情作文07-30
悠悠慈母情作文09-11
悠悠粉筆情作文12-14
悠悠同窗情作文12-14
音韻的作文09-02
炊煙裊裊升味濃情更濃作文08-01
秋的音韻作文11-16
雨中的音韻作文10-03
書香裊裊作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