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推薦】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P90-P91。
二、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能結合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與平均數有關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積累數據分析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單,圓片
五、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游戲:3秒鐘記數字。
設計意圖:這個游戲環節的設置,不僅創設了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而且還能讓學生比較科學與真實地了解自己和同伴3秒鐘記數字的能力,讓統計的數據具有真實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遞了統計所做的研究是有現實背景和意義的,我們給予數據分析所做的推斷是合理有價值的。
(一)設疑導入
出示淘氣5次記數字情況統計表,通過統計表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生匯報。
問:每次都不一樣,淘氣能記住幾個數字?
設計意圖:讓學生獲取統計表中的信息,引導發現淘氣每次記住的數字個數都不相同,提出問題:用哪個數字才能代表淘氣的記數水平?創設出一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哪個數字能代表淘氣記數字的水平?
引導學生思考可不可以用4和9來代表?
設計意圖:教學中我從解決這個問題時填寫極端數據入手,引導學生發現9記住最多的一次,是最高水平,4是記住數字個數最少的一次,都不太適合代表淘氣的記數水平。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思考是否可以填寫數據中的中間值。
2、如果9和4都不太合適,還可以選擇幾來代表淘氣的記數水平?
預設:
(1)用5來代表,因為5出現次數最多。
(2)用7來代表,因為5偏少。
(3)用6來代表,因為6不多不少。
設計意圖:通過與學生討論交流,學生會發現5出現次數最多,但與淘氣記數字的一般水平相比,偏少一點,7又偏多一點,那么不多不少的6便成為最好的選擇。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經歷尋找“不多不少”6這個數字的過程,讓學生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更從本質上理解平均數“代表”一組數據的特征。
3、師生討論:6沒有出現過,可以代表淘氣的記數水平嗎?
設計意圖:6沒有出現過,意味著平均數的“虛擬性”,它可以代表淘氣的記數水平嗎?這樣的問題將平均數的兩個內涵充分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討論與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平均數這兩個特征的理解。
4、思考:6是怎么得出來的?
(1)計算(求和平均)
(2)操作(移多補少)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讓學生學會用求和平均與移多補少兩種方法來學會計算平均數。因為學生早已掌握了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所以放手讓學生去算,去驗證。再通過操作去移出平均數,真實地感受平均數是怎樣“平”出來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求平均數的實質就是“移多補少”,也讓抽象的平均數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
5、師小結:通過移多補少得到的同樣多的數就叫平均數。它可以代表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
(三)練習鞏固,感受應用
1、P91第1題
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師:你用幾來代表奇思的投球水平?怎么想的?
平均數7和數據中的7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2、P91第2題
3、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平均數?生匯報。
4、據統計:中國男性平均年齡是72周歲。老爺爺想:我今年70歲,只能活兩年了。請你用所學的平均數知識勸一勸老爺爺。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平均數的問題,鞏固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四)全課總結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平均數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
求和平均 移多補少
(5+4+7+5+9)÷5=6(個)
【北師大四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03-02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04-22
【推薦】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03-02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精選15篇)06-09
四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北師大版04-16
北師大四年級下冊語文必背知識點02-28
六年級數學下冊《反比例》教學實錄北師大版12-18
《平均數》課后反思03-12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觀察物體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