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該如何讓寶寶免受蛔蟲騷擾
蛔蟲是人體中最常見的一種腸道寄生蟲,兒童感染率最高。其主要表現是食欲不好,腹痛,或腹瀉、便秘,甚至可以造成小兒營養不良、貧血、智力發育差等癥狀。由于毒素的刺激,小兒可出現不安、易怒、易驚、磨牙等癥,甚至引起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癥,蛔蟲性闌尾炎、腹膜炎、過敏性肺炎等嚴重的并發癥.
蛔蟲是怎樣進入人體的?
蛔蟲成蟲,一般生活在小腸,每條雌蟲每次產卵約20萬,這些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受精卵在合適的條件下,逐漸變為有感染力的蟲卵,通過各種途徑,被人吃到肚里,在小腸里面蟲卵脫殼,變為幼蟲,穿過腸壁進入血流,長途跋涉,移行到肺,穿過微血管進入肺泡,然后沿支氣管樹向上逆行,抵達咽喉,被人咽下,經胃到小腸定居。從蟲卵進入人體,到成蟲產卵約60~75天。幼蟲在移行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部分的幼蟲在胃腸被消滅掉。
蛔蟲病有什么表現?
蛔蟲生活在人的小腸里面,由于蟲體活動刺激腸壁,小兒經常發生腹痛,多在臍周,疼痛不定時,疼時喜歡揉按。由于很多蟲子在腸道內與小兒爭奪營養,小兒營養就不足了,從而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可以導致營養不良和貧血。由于蛔蟲的毒素和代謝產物的影響,患兒食欲不振,個別孩子發生偏食或異食,患兒喜歡吃煤渣、墻灰等非食用物。有的孩子出現低熱、易怒、磨牙、易驚。幼蟲移行的時候,可出現咳嗽、胸痛、哮喘、呼吸困難、體溫升高、皮膚瘙癢、血液中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等過敏現象。腸道中的成蟲可引起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癥、蛔蟲性闌尾炎、蛔蟲性腹膜炎等合并癥。
怎樣能知道寶寶腸內有蛔蟲?
許多家長,特別重視孩子面部上的蟲斑(單純糠疹)、眼睛上的鞏膜藍斑、手指甲上的白斑,和嘴唇內側面的粟粒點,其實這些局部改變與腸蛔蟲病的關系不大,不能僅憑這些改變就認定孩子腸內有蛔蟲。最可靠的證據,是孩子近期排過蛔蟲或吐過蛔蟲。如果沒有排出蛔蟲或吐蛔的病史,那就得做糞便顯微鏡的檢查,如果發現有蛔蟲卵,即使只有一個,也應該定為孩子腸內有蛔蟲。但一二次檢不到蛔蟲卵,也不能否定腸蛔蟲癥的存在。
怎樣防治蛔蟲病?
蛔蟲癥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說優質的驅蟲藥療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說蛔蟲卵經過許多途徑都能進入人的腸道,例如經過污染的食物、污染的雙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預防初次感染、重復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絕蛔蟲病,如消滅蒼蠅、蟑螂,做好糞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后堅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認真做到這些,就不會再感染蛔蟲卵。
驅蛔藥物選用:①丙硫咪唑(史克腸蟲清),每片200毫克,每次吃2片(嬰兒驅蛔蟲,不能吃這種藥)。治愈率96%,蟲卵轉陰率100%。②甲苯咪唑( 安樂士)有兩種劑型:片劑,每片100毫克;安樂士口服混懸液,每瓶30毫升,每毫升含藥20 毫克。服法是每日200毫克,1次頓服,或每次服100毫克,每天2次,連續服3天。治愈率87%~100%,蟲卵轉陰率90%~100%。
【應該如何讓寶寶免受蛔蟲騷擾】相關文章:
新生寶寶應該如何抱10-07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寶寶識字12-14
家有野蠻寶寶家長應該如何應對01-20
甲魚應該如何挑選06-08
小雪應該如何養生04-02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學生12-12
斜挎包應該如何挑選07-24
如何帶好寶寶08-02
你的健身熱情應該如何保持12-25
如何幫寶寶洗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