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幫助小班幼兒建立良好的常規的方法
幼兒園的常規是幼兒活動的保證。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較小,自控、自理能力都比較的差,然而衛生習慣也不好,如果沒有良好的常規,我們的教學活動據很難開展起來。小班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期,模仿能力也比較強,不管是接受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比較的快,然而壞習慣一旦形成了就很難再矯正過來了,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常規,改掉壞習慣了。
小班幼兒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識剛形成,良好的常規會讓幼兒能更好的參加到集體的活動中來,但是小班幼兒的年齡比較小,等待的時間不易過長,為了避免幼兒無聊的等待,也為了避免幼兒在等待中發生什么意外。在組織幼兒去小便,喝水的時候,我會讓他們都去小便,并請阿姨去廁所幫助他們,好了的小朋友洗好手可以自由的去拿杯子喝水,并給幼兒一點自由的時間。
例如,我在安排幼兒上課圍成半圓形的時候,我會在邊上幼兒做的地方安排一個醒目的標志,并請該幼兒記住自己的位置,讓其他幼兒記住自己坐在誰的邊上,因為小班幼兒的記憶比較好,而且對自己的同伴也比較熟悉,所以他們是可以記住的,為了避免幼兒與同伴之間聊天,可以把男孩子跟女孩子分開,也可以把比較皮的幼兒隔開;幫助幼兒排早操隊伍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做的,幾個幼兒排成一排,讓幼兒記住自己前后左右的是誰,并且在每位幼兒站的地方可以畫上標志性的東西,以便幼兒熟悉,也可以幫助幼兒去更好的排好隊伍。
小班幼兒年齡雖然小,但是我們不能低估他們做事的能力,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早上阿姨杯子拿來的時候,可以請幼兒吧杯子放到柜子里,也可以請幼兒去幫助沒來的幼兒把椅子去放好;中午吃飯前,可以請幼兒幫忙分勺子,分碗,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也能幫助幼兒去數數;吃完飯,可以請幼兒收拾自己的勺子及碗并放到指定地點;睡覺的時候,可以請幼兒把自己的外套疊好并放到自己的床后等這些小事情小班幼兒都是可以做好的,這樣做更能幫助幼兒建立穩固常規。
為了能更好地激發幼兒掌握好自理,并且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我們可以組織多次幼兒自理能力的比賽,例如“穿衣服比賽”,可以讓幼兒分組比賽,每組四個幼兒,比一比誰的衣服穿的又快又整齊,穿的又快又整齊的幼兒可以得到一件小禮物,穿衣服有進步的幼兒也可以的到相對應的嘉禮,根據幼兒自身的能力決定。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鍛煉的積極性,也可以展示幼兒生活自理的水平。
幼兒的自理能力并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養成的,需要我們的耐心和恒心。在建立幼兒常規的時候,老師應放手讓幼兒去做,幼兒干的不好,或添麻煩,幫倒忙就去幫助他們,這樣會讓他們產生依賴的心理,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做,因為孩子缺少生活經驗,在操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我們教師應該多鼓勵,少指責、埋怨,我們還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每位幼兒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我們應該多鼓勵,并給予肯定。
【幫助小班幼兒建立良好的常規的方法】相關文章:
在學校心理輔導中應怎樣建立良好的幫助關系06-21
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生活常規11-22
如何與家長建立良好關系04-01
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系06-06
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習慣策略02-14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英語03-15
良好的讀書方法有哪些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