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工荒”之下沒有受益者
從“感情留人”到“權利留人”,“用工荒”讓那些曾經屈辱于血汗勞動地位的低端產業打工者,有了站立起來的機會。我們為農民工待遇的提高、權利的被尊重而鼓掌,同時,也當認真思索,該如何才不至于在這樣的“用工荒”怪圈中越陷越深。
重慶市地方官員今年春節有一項新工作,就是設法把返鄉過年的農民工截留一部分下來,以確保今年該市不出現“用工荒”,而當地企業也采取高薪高福利待遇等方式挽留返鄉農民工。
一年一度,“用工荒”再次來襲,和以往所不同的是,爭搶農民工——中國勞動力市場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然從企業之間上升到地區之間,從珠三角、長三角局部地區蔓延到包括中、西部在內的全中國。
在這場幾乎波及全國各個角落的用工之爭中,誰會是最終的贏家?
有人說,農民工將是最大的受益者。表面看,的確如此。報道說,為了爭搶勞動力資源,各路企業及其所在地城市紛紛出臺優惠政策,企業提高工資待遇,提升福利水平,政府承諾社會保障和就業、入學的公平權利。從“感情留人”到“權利留人”,“用工荒”讓那些曾經屈辱于血汗勞動地位的低端產業打工者,有了站立起來的機會。但他們真的能從此立足于城市,立足于中國經濟大潮之中嗎?
“用工荒”之于中國經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用工荒”背后,有中國產業結構之痛和教育不公之殤,而這兩種傷痛,遏制著中國經濟發展,引發經濟危機,并最終使低端產業勞動者淪為經濟危機的犧牲品。
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在低端勞動力市場你爭我奪,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與東部地區產業結構的雷同,意味著東部在“騰籠換鳥”,將低端產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的同時,并沒能夠有效地實現產業的升級——籠子倒是翻新了,可換來的鳥還是老品種。徘徊于低端產業的中國經濟,一旦勞動力紅利出盡,就會徹底喪失競爭力,那些低端產業鏈上的農民工,將大批失業,淪為城市貧民。
“用工荒”真的是勞動力不夠嗎?不是。據報道,目前勞動力市場上農民工主力的年齡結構是18歲到35歲之間,約占勞動力市場的70%-80%。一旦超過這個年齡,他們就得回到農村。年輕時被企業爭搶,年老時帶著一身病痛回歸家鄉,這是許多農民工的宿命。即使獲得了在城市安家的權利,贏得了就業平等和社會保障,但是,這仍然無法改變他們被拋棄的命運——不再年富力強的他們已無法在高強度的低端產業崗位賣苦力,曾經的教育缺失又令他們無法達到技術崗位的要求。
也許,“用工荒”能夠倒逼一些企業提高工資水平、提升福利待遇,倒逼地方政府打破城鄉藩籬,給農民工以平等社會待遇。
但是,“用工荒”并不能給這些農民工以真正的權利和尊嚴。只有走出低端產業的怪圈,轉變依靠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給予農民工更多的教育投入,提升他們的內在素質和勞動力價值,讓他們的競爭力得以持續,他們才能得以真正意義上的站立。
在紛亂的“用工荒”吶喊聲中,我們為農民工待遇的提高、權利的被尊重而鼓掌,同時,也當認真思索,該如何才不至于在這樣的“用工荒”怪圈中越陷越深,以至于今天對底層勞動者的種種承諾,隨著經濟危機到來而煙消云散。
【“用工荒”之下沒有受益者】相關文章:
《穹頂之下》06-27
尋荒的作文12-15
拾荒的作文12-11
星空之下作文09-14
黃沙之下作文08-08
藍天之下的美好作文12-13
[精選]拾荒者作文11-27
拾荒者作文08-22
拾荒老人作文03-24
虹處拾荒作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