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南舊事》有感10篇
讀《城南舊事》有感1
還望重返那林海音筆下一方靜謐的四合院,撫撫那滄桑的青墻,望望那斑駁的黛瓦,走走那青石的小巷,聽聽宋媽那不標準的北京話,看看那惠安館昔日瘋子的痕跡,聞聞那烤的脆脆的掛落棗。
舊時,有一個女孩與惠安館的瘋子成為了朋友,兩人談天說地;舊時,有一個女孩認出了妞兒就是小桂子,拯救了秀貞的心,卻殊不知她倆竟雙雙落難;舊時,有一個女孩為小偷打抱不平,只為他是善良的人;舊時,。對,那個女孩就是小英子,她如一縷陰霾過后的圈圈光暈,一直將那份輕輕淺淺的暖意縈繞在我心房。
記得初識小英子是個炎熱的夏日,就連蟬也被熱得唱不出一首曲子。坐在舒適的空調房里,它——《城南舊事》,就這么躺在我的書桌上,開始覺得無趣,拿來看看也無妨,但沒想到,這里面的情節是那么的淳樸,猶如一潭清水,淡淡的洗滌著我的心;又如一場夏雨,悠悠地牽引著我的夢。夏日荷花開的正好,幸逢你,是我的榮幸。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莫過于小英子從認識秀珍到幫助她找到女兒的過程了。看到秀珍日夜思念小桂子時,我會感覺莫名的難受,心猶如被繃緊了一般,但看到她認出妞兒是小桂子時呢,我又會覺得如釋重負一般。雖然最后她們雙雙遇難,但只要她們在一起,只要不留悔恨,對于這世界也就無憾了!
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小英子對父親去世,心中充滿了極度的悲傷,但更是一份堅強與成長,從懵懂孩童走向豆蔻少女,風中搖曳的不僅僅是父親的落花,還有上天傳遞給小英子的責任和擔當。花已落,人已逝,韶華到,相信小英子一定能扛起家庭的重擔,播撒著父親的花種,開遍城南大街小巷......
再次捧起這本書,細細品讀著!那暖暖的文字,讓我仿佛聽到了緩緩的駱駝隊;那“當當”的鈴聲,仿佛看到了那一季爸爸的花落。在這充滿質樸的語句中,我深深體會到時間飛逝的一種懷念和惋惜。依稀記得孩童時的我對自己毫無目標,沒有方向,不懂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常常與父母發生爭執,但在讀完“小英子”,我在改變,慢慢改變,改變了從前的傲慢與叛逆,開始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因為我怕什么時候這一切也會離我而去,我不希望留下后悔。在那季的荷花滿池時,我與父母一起漫步在荷花池邊,一起分享著這本《城南舊事》!
回首那一方四合院,仍是靜謐,卻少了笑聲,笑聲或許也被父親的駱駝隊一塊帶走了吧。花落滿地,唯有那首歌,依舊悠遠流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的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讀《城南舊事》有感2
那些回憶也不敲敲門,直接涌進來。也許我的大腦早就被吞沒了,腦細胞的工作負荷超過平時好幾倍。還記得以前那個不愛說話的我,一次就因為不愛說話,被爸爸扇了一巴掌。時隔好多年,臉上還是隱隱作痛。其實——好多回憶是甜甜的蜜,好多回憶是沁人的冷風,好多回憶是銳利的尖刀!
進了初中,才發現丟掉了好多東西:小學的'朋友、老師,還有那種純真的心態。也許朋友和老師還有見面的機會,那種心態還能找回嗎?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在大海中泛舟的心情。好像茫茫找不到盡頭,偶爾會遇到狂風暴雨,但幸好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欣賞海上的風景。所謂有舍必有得,我舍去的,得到的,那能夠抵消嗎?好在,進入初中,還遇到了很多人,帶給我許多,他們和小學不一樣。小學的朋友,就好像玩家家酒,玩得愉快,也沒有煩惱。初中的朋友,他們溫馨,可愛,雖然有時候說話會傷人,但大家都很好~
發現自己的語文好差,心里的感覺竟然不能寫出來。可能每個人都會一些感覺,不能用文字敘述,因為連自己都不能了解。沉浸在回憶中,才知道“回到過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我也該想想,我的城南舊事了吧!
讀《城南舊事》有感3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題記
漫長的駝鈴在童年的僻巷上飄蕩,英子短暫又甜美的童年在回憶中愈發顯出一種憂傷的幸福。打開《城南舊事》這本書,英子的童年生活就栩栩如生地展開了。
《城南舊事》,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觀察那個如水亂世。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對她來說,她很自由、很快樂。直到故事的終結,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離她而去的同時她長大了。她目睹著人間悲劇,由小到大,到父親去世。她總是以天真澄澈的心靈,努力化解這些悲劇的負面意義。“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故事的終結,所有人都叫她要長大,是的',她長大了。
我沉浸在她的童年里。不得不說,看完英子的童年我感到很悲傷。“悲”來自于經歷悲劇時英子茫然無助,“傷”是我為她的經歷泣然感傷。人間真情留無計,今宵別夢寒。英子說,“我分不清海和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與壞人。”小小年紀,卻道盡成人世界的善惡美丑。
《城南舊事》里所有的悲劇,都是那個時代造成的。被封建倫理逼瘋的秀貞、小偷、蘭姨與宋媽也有各自的血淚史。
而讓人不得不嘆服的是英子,她以純真的童心折射出這些不幸的底層人物的人性光輝,在沉重的現實中保留了一片自己快樂的天空。
英子的童年也勾起了我們對于童年的回憶。眼角閃爍的是童年的余夢吧。猶記那大榕樹下,三五成群的人們高談闊論,粗糙的水泥地上,是我們用粉筆畫出的方格子,跳起的馬尾,甩出了快樂的曲線。那些歡笑哭泣的小事,那些明朗的笑容,那段在磕磕絆絆中成長的單純歲月……童年,永遠是我心底最大的溫柔。
《城南舊事》,留給我一份哀懷,一種眷戀。追憶之中,更多的是對社會人生淡淡的哀愁和對故土人情沉沉的相思。也讓我恍然大悟,曾經童年的真善美不是丟失了,而是早已沉淀在我靈魂深處,讓我們有悠長悠長的懷想。
我們都不再是小孩子了,只是我們童年的歡笑仍隨風一路飄揚。
讀《城南舊事》有感4
隨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仿佛走進了二十世紀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條胡同,仿佛又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著的那段“城南舊事”。
幾十年前,六歲的小女孩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胡同中,她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心靈的世界中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結識了第一個朋友:“瘋女人”秀珍,秀珍的女兒小桂子被家人遺棄,生死未卜,在英子的幫助下,認出小伙伴妞兒就是秀珍離散六年的女兒小桂子,但在她們回家途中慘死在火車輪下,母女倆慘痛的經歷在后來英子人生中成為了無法忘卻而又時常浮現在腦海中的噩夢。
而后,英子喬遷到新簾子胡同,她認識到了一個以偷盜為工作的年輕人,她為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竊,英子覺得她很善良,命運本不該如此,動蕩歲月的背景下,這位年輕人在英子充滿童稚的眼中,既偉大,又渺小,而且不知道她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她被英子無意揭發,并因此行竊中被抓,從此,在英子的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好友。我看到的是那時的英子眼中閃爍的淚光,看不到的是英子不及后悔的心靈。
還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英子的奶媽——宋媽。英子一直對宋媽丟下自己的家庭,來照顧別人的做法深感不解。世事難料,在英子九歲那年,宋媽得知兒子去世,女兒被丈夫賣掉,父親因肺病去世,悲痛欲絕。然后便隨丈夫回家,留給英子的是長久的孤獨,留給宋媽的是無盡的落寞。曾經的依依不舍,曾經的朝夕相伴,在離別時都悄然隨風逝去,往日的悲歡離合,往日的陰晴冷暖,在失去時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不久,英子的.慈父也因染病在身而終埋地下。這是她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畢竟骨肉相連,血脈相通。這給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憶,父親的音容猶在,暮然回首卻只有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黃土,雨淚紛紛;一方石碑,紅葉翩翩。
童年往事在英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無法重來的童年,無法倒流的時光,無法改變的歲月。纏繞往復的悲劇輪回解釋了黑暗的社會與美好祝愿之間的強烈反差。《城南舊事》這本書以小英子的經歷為背景,這就給故事蒙上了一層天真童稚的色彩,即使是悲劇,也會使心中漾起一絲溫暖,盡管小英子的童年歷盡艱辛,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遇事難遂人意,人生終難完美。一生中的缺憾會有很多,英子的童年也許有天真,也有疑惑。可這畢竟是她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段時光。這本書揭示了英子眼中的世事變遷,也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看完這本書后掩卷沉思,英子的童年不該如此,她對生活的思索從未停止,也曾經不諳事理,對大人世界充滿疑惑。但仔細回想,英子的童年經歷卻并不意外,城南舊事只是窮苦人民生活的一個縮影。童年的沉重經歷是她情感深處醞釀過的一壇陳年老酒,往事辛辣而干澀,但仔細回味,就能體會到它的香醇,回味到它其中流露的人間真情。
讀《城南舊事》有感5
讀《城南舊事》有感孝陵衛中心小學 六(4)班 劉湘娜孩子的眼睛是純潔的,是不被污染的;心靈是無瑕的,是不被污穢的。··············
········ ·——題記 ··
讀完了《城南舊事》,我合上書,默默地把書中所講的內容重新在腦海里過一遍。一個七歲名叫英子的女孩,從與瘋子秀貞和唱戲的妞兒結識,到因為秀貞認了妞兒這個女兒并帶她找她的爸爸而與他們分別。再從搬到新家認識了一個經常蹲在草叢里的人,再到那人因犯了法而送去槍斃。又從蘭姨娘住在她家而與她的爸爸發生了私情,到她把德先叔和蘭姨娘牽到一塊讓爸爸死心。最后到爸爸死去和與宋媽分離。她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生離死別,但,這讓她幼小的心靈早早的接觸了它們,以至于下一次又遇見它們時,不會摔倒的那樣慘。
我們的`眼睛還是剛剛珊珊學步是那樣的純潔嗎?我們的心靈還是牙牙學語時那樣的無暇嗎?不,我們接觸的事情越多,就越堅強。如果我們現在還是像小時候那樣,那我們將永遠長不大,即使我們擁有一個大人的軀殼。人是要學會堅強的,越退縮,就越害怕,說不定那時已經沒有了退路,往后一步都是懸崖。可是有一點,那就是盡量用一個孩子的眼睛看這個世界,用大人的思維感受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那樣,才能達到人生的高等境界。
就像秀貞一樣,別人都將她當瘋子,可她自己呢,卻不當她自己是瘋子。因為她只不過是老提起小桂子(妞兒)的事情和講這些事的時間不對罷了。所以說,別人的話語改變不了你自己。要做就做真正的自己,何必用一副偽裝的嘴臉給人家看呢?
讀了這本《城南舊事》,真的給了我太多太多的啟示,在讀這本書時,我哭過,笑過,生氣過,憤怒過······可讀完了呢?心里很平靜,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在心中飄蕩。我建議大家去讀讀這本書哦,說不定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呢!
讀《城南舊事》有感6
—回憶就像風箏,雖然線的這頭還在手中,但線的那頭卻早已遠去了。可是,畢竟牽著,那些曾經的回憶又怎能忘卻呢。
英子,《城南舊事》的小主角。序幕拉開,可愛的小英子歪著腦袋,眨著漆黑的大眼睛,學駱駝吃草。我們的孩童時期,也是這樣的呀。小時媽媽帶我去動物園,天真的學著老虎吼叫,學著樹獺慢吞吞地行動,學著羊駝把下牙齜出來,逗得媽媽直笑我“地包天”。那時,我真希望可以把媽媽的笑容留下來,讓時間定格在這一刻,但它也流逝了,隨著時間。多想讓它留下來啊,可時間是抓不著的,這些美好的回憶,最終也只被記在了那些泛黃的紙上。
英子遇見了許多令她無法忘懷的人。站在門口的瘋女人,是這部影片中,第一個令英子難忘的人。這個天天等女兒的人,在別人眼里不過是個瘋子,但英子卻能夠體會她失去孩子的痛苦,以一顆善良誠摯的心去對待一個這樣的.人。這也不稀奇,最貼近圣人的,是孩子。因為他們不懂一切手段,擁有的是一顆從未被污染過的心。不知這是命運有意的安排,還是純粹的巧合,第二個令英子無法忘懷的女孩妞兒,正是那個瘋女人的女兒——小桂子。她們在一起的時候是好玩伴。那種與朋友在一起的笑聲,是多么清脆悅耳。英子發現,原來這個女孩就是瘋女人的孩子,高興地拉著她冒著大雨去認媽媽。可就在兩人相認后,瘋女人卻帶著小桂子永遠的消失在英子的生命中。
英子說,我分不清好人和壞人,就像我分不清海和天一樣。第三個令英子難以忘懷的人,是一位青年。為了弟弟讀書,不惜丟掉自己的尊嚴去偷竊,大家都對這個小偷十分厭惡,英子卻覺得這個人并不壞,可能是因為他有一個很無奈的理由吧。可是,這個人被捕了,也離開了英子。一次次的離合,一個個隨成長失去的人。離與和,誰沒有過呢?這些回憶,一定會深深刻在英子的心中。也就是這些離與和,讓我們不斷的成長起來。而成長之中,像存錢般的積攢著回憶。我們手拉著手在時間的路上行走,有的人松開了手先走了,離開了,也有的人走得慢,被落下了。然而這其中,挽著手的那一段路,無疑會是一段最美好的回憶。
回憶又像一杯苦澀的茶,嘗嘗,它是苦的。可有時也會有一絲回甘與香醇——在你細細品味的時候。
讀《城南舊事》有感7
《城南舊事》這本書很經典,主要描寫了英子對童年懷念和對北京南城的思念,實際的童年已經過去,作者的敘述是想讓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每個讀者都能從這些短片中讀出不同的感悟和滋味,有傷心的,也有有趣的,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滿滿的童趣和充實的歡樂,如“騎毛驢兒逛白云觀”的風光,我覺得把毛驢兒騎得快些更刺激!“我的童玩”里有各種傳統而豐富的`玩具,“小腳娘”就像過家家一樣,拗子兒技術含量很高,我們現代兒童都沒玩過。還有打“金錢眼兒”,也很有趣,又能鍛煉手眼協調能力。
看著作者傾情回憶這么多有趣好玩的童年趣事,我也不禁回想起我在幼兒時期的一些傻事、樂事。記得在我五歲大時,從幼兒園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路邊有人挑著竹筐賣小鴨子,那些小鴨子毛茸茸的,剛剛滿月大,黃中帶褐的小絨毛,讓我一看就轉不開眼睛了,仿佛有巨大吸力一樣,我直直沖著它們走過去,實在太喜歡了,我求媽媽給買了2只,把它們捧在手心,小心翼翼帶回家。一回到家,我什么都顧不上了,跟小鴨子們玩了很久,看著它們笨拙地走路,歪歪扭扭地互相擁擠……。過了一會兒,我觀察到它們的毛上有一點細細的泥土,于是,我出于關心它們的考慮,決定幫它們洗個澡,干干凈凈的再和它們玩。于是一盆清水,一個熱心的小主人,兩只稚嫩的小鴨子,在澡盆里開始了暢游之旅,我驚奇的發現,這么小的小鴨子都會游泳,說明它們天生就會游泳,這真是天性!我用豐富泡沫的沐浴液把它們洗得香噴噴,又細心地用軟毛巾給它們擦干,放到陽臺上曬太陽。可是,過了一會兒,我漸漸發現它們沒有剛才精神了,有一只不斷哆嗦、發抖,旁邊還有一些水樣的排泄物。我有點擔心了,急忙叫來爺爺問小鴨子怎么啦!爺爺說:“一定是受涼了。你這是好心辦壞事,呵呵。”于是,在爺爺的指導下,我趕緊找來大燈泡通上電給它們取暖,又蓋上小棉被。在爺爺的幫助下,我終于把小鴨子救活了。現在回想起來這件事,我覺得自己好傻,但當時對小鴨子的愛心是純真、熱情的。就如同《城南舊事》里小英子他們玩小腳娘時的熱情和開心。
精讀這本書,讓我們把童年的那些精彩和美好永留心間。
讀《城南舊事》有感8
暑假里,我又把《城南舊事》看了一遍。書中,林海音的文字和那些插圖很完美地配合在一起,和諧、素雅。她的文字帶著一股茉莉花的清香,圖畫與文字的交融,讓人眼前出現了活靈活現的畫面。
《城南舊事》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駱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的完美結合。
以前,我感觸于作者童年的有趣,這次我注重作品中的人物,更為因童年的逝去而感懷。這本書中,描寫了許多人物:別人眼中的瘋子——秀貞,能說善道的.蘭姨娘,躲在草堆里,還有宋媽、妞兒……林海音一家與街坊鄰居的悲歡離合最令我牽腸掛肚。
看著,看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曲讓人難以忘懷的離別歌曲,不經意間在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中輕輕哼出。
駱駝隊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成了英子童年最美好的牽掛;在惠安館,英子認識了瘋子秀貞,其實她并不是瘋子,而是一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孩子的母親;還有漂亮的妞兒,英子永遠也想不到她就是秀貞的女兒;英子還認識了一個小偷,卻不知情的與他一起去看海;蘭姨娘被她的丈夫趕走了,遇到了德先叔,他們相愛了,卻又離去了;宋媽的孩子死了,她帶著英子尋找另一個小孩;英子畢業了,而她爸爸的花落了,他也去世了……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也是充滿無數疑問的。
童年是快樂的,也是短暫的,更是一去不復返的!同學們,請珍惜我們的童年,善待童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讀《城南舊事》有感9
《城南舊事》猶如一滴清水,凈化了我的心靈。
——題記
讀完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我感覺受益匪淺,便馬上寫下了自己心中的一點感觸。“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深處,《城南舊事》就像一滴清水凈化了我心中的太陽。
在一個涼風習習的夜晚,我和好朋友方小雨一起來到人民廣場。穿著溜冰鞋的我倆就像剛被放出籠子的小鳥一樣自由,我倆一邊溜冰一邊說笑著。滑到轉彎處時,突然迎面沖過來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見他橫沖直撞地滑過來,我頓時慌了手腳,忘了控制自己的步子。終于我們撞在了一起,兩人都摔了個四腳朝天。“哇”小男孩大聲地哭了起來,我也疼得齜牙咧嘴的。我把小弟弟扶起來,只見他扶著自己的屁股還在哭。他的哭聲使我更加驚慌,如果他的爸爸媽媽跑過來責罵我,我就百口莫辯了。想到這些,我趕緊拉起方小雨的手,一狠心,頭也不回地往外溜走了,任憑那位小弟弟還在后面哭泣。晚上睡覺時,我卻一點兒睡意也沒有,滿腦子都是那位小弟弟哭泣的情景。我真后悔,可是已經是覆水難收了。
看了《城南舊事》,主人公英子的言行滌蕩著我的心靈,那位小弟弟的哭聲又回蕩在我的耳邊。英子出生在一個溫暖和睦的大家庭里,她從小就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瘋子”秀貞被周圍的人唾棄,英子卻伸出了稚嫩的手,與她成為好朋友,還竭盡全力幫助秀貞找到她的孩子——小桂兒,英子還把自己心愛的鉆石表送給她們作盤纏。英子的愛心和熱情溫暖著每一個人,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伙伴桂兒、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而我卻不敢面對困難,不肯付出自己的愛心,把那個受傷的小弟弟扔在了那里。愧疚越來越深,決心也越來越強,我要學習英子,讓自己的愛心和熱情付諸行動。
那天晚飯后,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街,我們站在十字路口正準備穿過綠燈。猛然抬頭間,我發現街對面有一個拄著拐杖的老人正徘徊著,手里的拐杖不停地敲擊著地面,他不知該往哪個方向邁開步子。老人欲走又止,急得大汗淋漓。我沒等爸爸媽媽反應過來,就飛快地跑向馬路對面,急得媽媽拼命在后面叫我不要跑。等我跑到老人面前,我便氣喘吁吁地對老人說:“老爺爺,別著急,我來扶您過馬路。”老爺爺樂得顫巍巍地連聲道謝,我攙著老爺爺過了馬路。雖然我因此又多等了一個綠燈,但是我的心里非常輕松快樂。
付出自己的愛心和熱情,原來是如此愉悅。
英子,你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會不斷鞭策自己,讓自己的心靈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
讀《城南舊事》有感10
第一次讀《城南舊事》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課本選取了《冬陽·童年·駱駝隊》和《爸爸的花兒落了》兩篇,當時并不懂得其中的深意,只對里面提到的驪歌《送別》印象深刻: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如今再讀這一本書,感慨萬千,初讀不識書中意,再讀已是卷中人。
《城南舊事》是一幅亂世小城人生百態的群像,也是一首唱給童年的驪歌。
全書以小英子的視角展開敘述,以一個兒童的口吻講述,往往是最真實的。沒有慷慨激昂的戰爭,也沒有百轉千回的愛情,以帶有悲戚的樸實文字描述了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道盡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
在英子眼里,很多事很多人都顯示出了它的另一種真實。
《惠安館》里那個等待著負心的情人歸來的`秀貞,她曾懷上了那個男子的骨肉,然而生下來后被狠心的母親拋棄,經受雙重打擊的秀貞精神失常,整日整夜的念叨著舊日情人思康以及可憐的孩子“小桂子”。作為旁觀者的英子對秀貞抱著深深的同情,期望著她的好轉。她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好友——被狠心的養父母毒打的妞兒竟然是那個被遺棄的小桂子,她毫不猶豫的拿走了母親的金鐲子,送給秀貞和妞兒作為盤纏,并將她們送上了火車,去尋覓那個男子,然而天意弄人,母女雙雙葬身于火車之下;《我們去看海》里那個為了供養弟弟完成學業不得不偷竊的大哥哥,曾在英子朗誦著奇怪的詩歌時,答應帶她去看海,就在他弟弟漂洋過海去念書時,然而英子沒能等到他履行諾言,只能望著夕陽下他被警察帶走的身影;《蘭姨娘》里私奔的蘭姨娘和德先、《驢打滾兒》里喪兒失女的宋媽、《爸爸的花兒落了》里面的那朵掉落的石榴花……
故事最后,落幕的不只是這本書,還有英子的童年。她如愿以償地作為畢業生代表上臺頒獎,這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是驪歌響起的那一瞬間,她才發現,原來離別近在眼前。當她回家時,弟弟妹妹還在院子里玩耍,爸爸的花兒卻落了一地,廚子老高讓她去醫院勸勸媽媽。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這不是一本情節曲折的小說,相比于小說,我更想稱它為“童年紀實錄”,盡管經歷不盡相同,但是書中的點點滴滴卻讓人感同身受。
我們每個人都是“英子”,都有著埋藏在自己心里的城南舊事,也許關于這些舊事的回憶已經模糊,但那些過往早已溶于骨血之中,組成了現在的我們,這不是小小的遺忘就能丟失的。
時光永遠不能倒流,在無休止的前進成長中,告別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儀式。
而告別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告別童年、告別青春期、告別父母舊友……最后告別這世間……
你好,舊時光;再見,舊時光。
【讀《城南舊事》有感】相關文章:
讀《城南舊事》02-27
讀《城南舊事》后感12-09
對城南舊事的03-14
讀《城南舊事》后感[必備]02-28
讀《城南舊事》后感[精]02-29
讀《城南舊事》后感(精品)02-29
讀《城南舊事》15篇(優選)02-29
對城南舊事的(集合)03-14
城南舊事讀后03-11
城南舊事作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