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陶瓷博物館的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通用2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
星期六上午,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從家里出發,步行到了唐寨山腳下的陶瓷博物館,笑容可掬的大彌勒佛坐在門前迎接著我們。
走進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型的浮雕,描繪了一群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場景。我們順著走廊進入了“時空之旅”的“隧道”之中——展廳。
哇!里面的瓷器真是多又美呀!有的潔白如玉,晶瑩光亮;有的氣勢恢宏、巧奪天工……真佩服瓷都人民勤勞智慧和開拓創新精神,竟能在當時那么落后的.條件下創造出這么精美的瓷器。
我們沿著蜿蜒曲折的參觀路線一一領略了“瓷國明珠”的風采。來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房子前,這座房子長約四米,寬約二米,中間有一個小門,屋子里擺著古代的案幾和太師椅,以及梳妝臺等。旁邊的一個小架子,上面放著很多古瓷器,個個圓潤細膩,光彩照人。
時間飛快,不知不覺中我們已參觀完所有的展廳,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滿載著收獲走在回家的路上。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2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假日,適合全家外出郊游,吃完早餐,爸爸就開車載我們前往陶瓷博物館。到了目的地,放眼望去,展覽室里里外外有琳瑯滿目的陶藝作品,其中有一樣是媽媽最喜歡及懷念的物品,就是古老的“灶”。
媽媽訴說著他小時候外婆煮飯、燒菜都要用爐灶,有時候她要幫忙添柴火,媽媽回憶著用灶煮出來的食物真是美味又可口,別有一番香氣。聽得我也好想品嘗用灶煮出來的食物。在陶博館藝術園區里有個親水廣場,不論是大人、小孩都光著腳ㄚ在水池中玩耍,在這里看到了小孩子天真爛漫的笑容,大人也都盡情的和孩子玩樂,我們也玩得不亦樂乎!還有DIY的活動,我和弟弟各做了一只小小龍的.陶土作品,媽媽稱贊我們的作品很有創意哦!鶯歌陶瓷博物館充滿了懷舊的物品及有趣的陶藝品,我和弟弟也玩得非常開心,我請媽媽還要再帶我們來這里玩。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3
古代的工匠們創意滿滿、腦洞大開的發明陶瓷,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愛陶瓷。今天聚集在玻璃博物館展廳里,對福建德化陶瓷進行科普。
德化陶瓷又稱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傳統瓷雕塑燒制技藝之一。德化縣地處福建省中部,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展廳里的展品作品:飛天、嫦娥、濟公戲蟋蟀、統一江山等60件,每一件作品觀看后使人賞心悅目。其中《富貴平安》那花簡直就是真花一般,讓你不得不想摸一下那花,可是我剛一伸手。“砰!”手被眼前的'玻璃擋住了。作品《統一中國的秦始皇》令我記憶猶新。
展廳里的陶瓷——中國白,以乳白釉為主流。陶瓷細柔堅致、晶瑩透亮。德化陶瓷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系系獨特。至今傳承,一直沒有停止。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通過這次參觀,使我更進一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陶瓷,它的文化底蘊如此深厚。原來陶瓷不僅可以做成碗、盤子、還可以當做藝術品。你是否也心動了呢?一起來博物館體驗、參觀!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4
今天我去參觀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我帶著期待的心情來到了這里。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排好隊,高高興興地去參觀博物館內的各種陶瓷。
參觀了這么多瓷器,每一個我都很喜歡。其中有一個叫黑白花紋酒壺,它像一個葫蘆,它的表面記載的有關于戰爭的故事,它很黑,別看它很黑,那只是它的“皮膚”,它里面是白色的。是我國文物等級比較高的瓷器。
老師又帶領我們去參觀下一個地方,我看見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通過老師的講解,原來是古代的石墨,石斧,石鏟,石鐮。這些都是古代人們的生活用品。
我還看到了很多修復器(修復器就是它破碎了,把它們用502膠水粘住修好,這就是修復器。)還有很多的貝殼,以前的人們用它們當成錢來用,還做成金銀首飾戴在身上。還看到很多的明三彩和唐三彩的.瓷器。唐三彩是以胖為美的,因為唐代的人喜歡豐滿胖一點的人,所以他們做的瓷器也是比較豐滿的。
參觀了這么多瓷器,我覺得古代的人真聰明,長大了我也要去研究這些漂亮的文物。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5
今天艷陽高照,陽光溫暖著大地母親,植物正毫無保留的散發著生命力,而我也來到了一家陶瓷博物館。
到了拉坯的時候,我不緊不慢地坐在轉輪前,心想:我可是來過一次的,上次都做成功了,而且這次還有非常專業的老師教導我,我就不信我不能做一個更加漂亮的陶瓷了。我開始了制作陶瓷,學著老師的手法慢慢地向上推。而且老師還在幫助我來完成這個泥杯子,我頓時感到沒那么緊張了。推著推著,我發現泥土比較干,我就加了一點水,本來我想一次完成的,看到我的杯子已經快成形了。結果,老師突然用力過頭了,把我的“杯子”口偏了出來,我驚訝不已:“怎么回事?我是誰?我在干什么?”一下子從原來的如釋負重,變成壓力倍增。頓時,我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焦急不已。
平復了一下心情,我又開始了第二次的陶藝。本來陶瓷已經成形了,可是即將要拿下來時,我想:這一次總可以了吧?可下一秒老師對我說:“不行”。我并沒有像第一次那么驚訝,于是我又開始了第三次陶藝。
第三次陶藝剛開始,我就專心致志。而且這一次還有專業的教練教導。一次我做的更快。雖然外表什么自信無比,可內心卻是小鹿亂撞。一直在想:千萬不要失敗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的杯子也一點一點的成形了,可我更加緊張了:可不要發生第一次的場景呀!看到老師已經在開始最后一件事情,拿下來的時候,我全神貫注的盯著,生怕會有一點差錯。最后我的杯子成功的從輪盤上拿下來了。
陶瓷的特點是不怕高溫,經得起磨練,我要學習陶瓷的品質,做一個不輕易放棄、經得起磨練的人。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6
上周末,我和爸爸去參觀陶瓷博物館。
剛進去,收門票的工作人員讓我們先到二層去看。我們先去的是序廳,里面有一些古老的陶具。最古老的是白陶鬶,它是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用它來燒水,它的底下有三只“腳”,上面類似于現在的暖瓶,在一側有一個帶著小點點的把手。還有一個陶器我也很感興趣,那就是蛋殼陶,它的壁非常薄,形狀像一個杯子,全身灰不溜秋的,它是戰國時期制造的;據說最薄的蛋殼陶只有0、02毫米厚。
走出序廳,我們看到了一套大型的陶器作品,是中國最大的,名字叫“陶魂”,這套作品向人們重述了制陶的過程。開頭是一些人用牛把土碾細,接著是塑造陶模,然后是燒陶,人們把一件件陶模放進爐子里燒,陶瓷制好了,人們又用車子把陶瓷運到市場上賣。陶瓷市場上發生了一個有趣的“事件”,一個小孩買了一個陶罐,他拿著陶罐和其他小孩玩,另一個小孩一不小心把他的陶罐撞碎了,那個小孩坐在地上直哭,他的伙伴們都來安慰他。
還有一個名人名作館,里面的'陶瓷都是一些陶瓷大師制作的,其中我最喜歡這一幅作品,這是一個潔白的磁盤,上面素描著愛因斯坦老大爺的像。我為什么喜歡這幅作品呢?因為愛因斯坦是我最崇拜的人。還有一幅作品非常精致,作者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做成,那是一個茶壺,上面雕著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只有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這幅畫的內容。
我們要離開陶瓷博物館了,只聽“咔嚓”一聲,電燈關了。我們正好要走,不早也不晚,時間剛剛好。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7
在陽光明媚的一天,我來到了“行文”課室,和各位“小行者”們開始了一場傳統文化之旅——參觀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
首先第一個項目:制作陶瓷。老師把我們帶到一個轉盤前,給我們示范了一次做陶器的過程。先把一塊泥放在轉盤中央。把泥壓一下,讓泥牢牢地貼在轉盤上,不然泥會被轉飛。然后讓手上的泥團上都有水,如果手上粘的.泥讓你感到黏糊糊的,就立刻沾點水。把轉盤調到適當的速度就可以制作了。
第一步用手輕輕的扶住泥,把你做成橢圓形的。記得千萬不能讓泥帶動手,要讓手帶動泥。第二步,把泥做成自己想要的高度。想把泥變高,只要用手扶住泥,同時慢慢的把手往上提,你要把大拇指放在手掌上向下按,泥又會變短。第三步,在泥中開個洞,把大拇指放在泥中間逐漸向下按,一個口就出來了。最后再修一下形狀。一個精美的小泥碗就在老師手上誕生了。我不由得驚嘆一聲。
那我來制作了,我的心中很不安,看著別人自豪地看著他的成品,如果我自己沒做成功怎么辦;做的不好看怎么辦;別人會不會笑話我呢?按照老師的講解開始制作。制作十分順利的進行,我不再害怕,大膽的做了起來。該開口了,我把手放在你泥土輕輕向下按。可泥怎么也沒空出個洞,我又用力按,但怎么也沒有用。我的頭上冒出了汗珠。老師在一邊鼓勵我。不一會兒,一個小杯子被我做出來,我真是太高興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很多關于陶瓷的知識,我一定好好傳承陶瓷文化!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8
今天我和媽媽還有婆婆一起去陶瓷博物館。
首先我們看到路的兩邊有很多柴,我問婆婆:"怎么會有這么多的柴呢?"婆婆告訴我說:"燒窯要用大量的柴火,所以燒窯的柴火又叫窯柴。"我走著走著,意外地發現地面上竟然有用瓷片鋪成的圖案,圖案的`形狀有(葫蘆、球、花瓶),我覺得它們好美麗。忽然我看見一個巨大的瓷器花瓶,我想:"這個的東西因該是用大窯燒成的吧。"我聽見有蟬叫,我猜這些蟬每到這時候都會開一次這樣的大型會議吧。我們還看到了許多窯,有(龍窯、饅頭窯、葫蘆窯等)它們是根據形狀來取名的。我感覺它們很有意思。我們走進一個很破舊的房子里,看見有人在弄土。我問媽媽:"這人在干什么呀?"媽媽說:"他正在拉坯。"媽媽看我這樣好奇就問弄土的人:"可以玩陶土嗎?"他說:"每人十元玩一次。"我媽媽就給了十元,讓我玩,我玩陶土感覺就像摸著一條很肥的泥鰍。
坯胎的制作需要很多道工序,其中有拉坯、印坯、利坯、挖足、畫坯、施釉。我覺得工作人員很辛苦。這時我們的肚子早已敲響了餓鼓,我們喝了點水后帶著勞累的眼睛離開了古窯。在去出口的路上我看見有許多小滑梯,我猜那應該是用來劃滑板的吧。想到這我就和媽媽還有婆婆加快了步伐,等奔到出口就坐車去大舅舅家吃了一頓飽飯。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9
陶瓷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國也被稱為“瓷都”。今天,我們就去參觀了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在老師精彩的講解聲中,我們踏上了認識陶瓷的旅程。
博物館里的展品真是讓人目不暇接,還沒仔細看看這一件,老師就開始講另一件了。今天我了解到了許多關于陶瓷文化的知識,陶瓷最開始是用來制作排水管道,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又用它來做建筑用的磚、防水用的瓦當、觀賞用的藝術磚等等。其中最吸引我是一塊長達幾米的'文化磚,上面雕有立體的花字、鳳凰和戲劇人物等等。我覺得它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民間文化特色和美好寄托。
我們不僅參觀了博物館,還親手制作的瓷器。一次是拉坯,一次是自由發揮。拉坯時,老師還手把手的教我們。拉坯的過程是:先用手掌沾上水去捧和拉陶泥的大概外形,然后用拇指垂直地在陶泥正上方按下去,同時用其它手指小心地扶陶泥外面防止它塌掉,再調整瓶口,最后請老師將陶泥割下來,就可以晾干了。后來,我們又給這些作品貼上了裝飾品,并發揮想象做的自己想要的小藝術品。我認為在做陶瓷的過程中,心情是很重要的,必須要心平氣和、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地操作。不然你一緊張害怕,就會手抖把整個作品都毀掉了。
“片片紅葉情,濃濃國瓷韻”。陶瓷藝術,是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今天能了解到這么多關于陶瓷文化的知識,我感到十分激動和喜悅。希望這種文化能一直流傳下去。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0
到一個地方博物館是必經之地,所以我們去了景德鎮的陶瓷博物館。博物館里有著很多精美瓷器,講解員仔細地給我們介紹每一個年代的瓷器。
突然,我被中央的一個瓶子吸引住了。那是一個小小的祭藍色瓶子,它是元代的'祭藍釉蒜頭瓶。它溫文爾雅地立著,有著祭藍色的瓶身,長頸、削肩、圓腹、圈足,瓶口似蒜頭。
走到明代的場館,有一些官窯制品,其中有一個宣德皇帝的青花櫻桃小鳥紋蟋蟀罐,上面畫著幾株櫻桃樹,櫻桃樹上結著不少果子,偶爾有幾只小鳥在旁邊飛來飛去,仿佛它們正在采櫻桃呢!但是那個罐子非常破碎,是經過修補過的,你知道它是怎么碎的嗎?宣德皇帝非常喜歡斗蟋蟀,但是皇太后不想讓大臣們知道這件事,所以只允許皇帝在后宮里玩,到了下一代皇帝,就命令將士把這些蟋蟀罐砸得碎碎的。
再走著走著,我看到一個米黃色的小盤子。盤子中央有兩條龍,一條是紫色的,一條是綠色的,它倆頭尾交替形成一個方形,仿佛在天空中飛舞嬉戲,一邊飛還一邊打招呼呢!旁邊圍著一圈花,它們是由淺藍色、紫色、綠色組成的,一束一束的,鑲嵌在盤子的外層。邊緣有著八條小小的龍,就像守護著中央的首領一般。它是清代康熙的黃地三彩龍紋折沿盤。
看著那些美麗的瓷器,我仿佛穿行在歷史的階梯中,景德鎮的魅力吸引著我時刻惦記著它的“演出”。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1
前面有老師組織我們學生來到了陶瓷博物館進行參觀。其實在出發前的一周,我就已經收集了關于陶瓷博物館的一些資料。但是當我實際來到地方的時候,才對陶瓷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當我們剛進博物館,就迎來了影片欣賞。其實通過影片欣賞,我們可以了解一些關于陶瓷制作的方法啊。這不僅生動,形象,有趣,也給我們增加了許多額外的知識。簡單的欣賞完之后,老師就讓我們學生進行分組去觀看一些陶瓷作品。
在觀看的過程中,我發現最有趣的還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一件生活用品。這就是馬桶。在展廳里面有一個馬桶,不過是舊的馬桶。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看外形比較像看過簡介之后才發現原來真的是一個馬桶。主要是因為舊的馬桶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馬桶差距非常大,但是也給我留下了印象極其深刻。除了這個以外,我也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作品,叫做一個人的`幸福。這個作品里面有三個盤子和一雙筷子,看起來就覺得非常的孤獨。在一樓瀏覽完作品之后,我就迅速的來到二樓了。
二樓主要陳列了一些關于陶瓷的發展歷史。通過閱讀之后,我才發現,原來陶瓷在我們國家竟然有著這么悠久的歷史。而且使用陶瓷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便捷。就連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也會經常使用一些陶瓷制品,比如說吃飯的時候所使用的一些碗。還有一些使用陶瓷制作的水杯等等。瀏覽完了之后,我們就在老師的帶領之下來到了博物館的后面,再后面有一個小作坊,是可以讓我們親自動手實踐操作的。今天瀏覽陶瓷博物館是非常快樂的,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2
陶瓷是中國最出名的代表之一,為了能更加深入了解陶瓷文化。老師帶了我們來到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
當我進入博物館,我就聞到了一陣歷史悠久的氣味。伴隨著講解員的腳步,我們來到了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陶瓷的發展圖,里面記載各種瓦片的朝代。
接著講解員又帶我們去看瓷器,其中令我感興趣的是瓦當和復澄壺。
瓦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結晶,上面有許多朝代的圖案,例:西漢有四靈、秦朝有神仙獸等等。瓦當的圖案刻畫的栩栩如生,上面的動物炯炯有神,讓我感覺它隨時都會跳出來。
復澄壺是最聞名的茶壺之一,它是由陳復澄制造的。上面的文字是他親手雕刻而成。當時我在想,幸好愛茶壺如命的外公沒來,不然被外公知道了,這里肯定會天天來。
看了這么多的瓷器,手早已癢癢,于是老師帶我們去親手做陶藝。看完老師的講解后,我已經迫不及待了。首先把手弄濕,再用手掌的力把泥拉高,然后用大拇指把壁給弄薄,再弄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在做瓷器時要保持動作大膽和心情放松,做到全神貫注。
這一次的參觀中我看見了陶瓷的精神。和它經過千辛萬苦之后獲得的美麗的身軀。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3
我們今天去了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
我們已經博物館就看見了一些有趣的東西。上了二樓,經過老師的講解,讓我明白了中國江西景德鎮為什么被外國人稱為“瓷都”。當中的陶瓷就是陶器與瓷器的總稱。我最喜歡的一種陶瓷是琉璃瓦,因為它在明清時代可以用來鋪地防水。
我們還去體驗了自己用機器做陶瓷,首先,用雙手大拇指小的后肌和小拇指上的后肌向上推,然后用大拇指將中心弄凹下去,重復幾次,再把自己想要的`形狀捏出來,最后用鐵絲刮下來,晾干后就可以加工了。我感到非常奇怪,為什么鐵絲可以把陶瓷切下而不會再被粘上呢?那不是有水分嗎?老師說那是被隔開的。后來我才明白,泥外濕內干,刮的時候當然不會粘上啊!真厲害呀!
帽子的樸素讓我們感到過時,但是卻是以前古代人民對生活的追求,對設計的探索。我們也要了解陶瓷的歷史和發展。
我們應該去領會傳統,不要在社會發展急速的時候,丟失了自我,忘掉了傳統。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4
今天一大早我們就在行文教育的門口集合,要組織去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我們五年級的還有幾個六年級的乘坐大巴一起前往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我帶著激動又勤奮的心情前往做陶瓷的.博物館。
終于到了做陶瓷的時候,等到我時,我心驚膽戰的坐在了制作陶瓷的機器前。我雙手弄成那個杯狀的陶泥,我要做的是杯子,我小心翼翼地弄著我那已經逐漸成型的“半成品”。首先我讓它成為杯狀,然后把大拇指伸進去往外輕輕地推。接著要無比冷靜的控制好力度。把杯子慢慢往上推高。要用最小的力氣輕輕地把陶泥往上推。最后,只需要把成型的杯子用鐵絲切出來即可,然后慢慢曬干。
我最喜歡的一件陶瓷品叫“復澄壺”,復澄壺是陳復澄發明的,此茶壺以本人名字命名。復澄壺是一種在茶壺上刻一些詩句或詩詞的,不管是外觀和詩句,都讓我覺得很舒服,它可以做收藏品。
我們中國被稱為“瓷都”。中國的英文名是“China”,而陶瓷的英文名字“china”。從我個人來看,陶瓷的歷史也是中國一段偉大的歷史,陶瓷在八百度高溫下仍然堅持著,我們也應該在學習上堅持不懈。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5
今天我參加了行文的戶外課,來到了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
我左腳剛踏進博物館,便已經感受到了這間博物館滿滿的藝術氣息,來到三樓,里面滿滿一排展品,柜里裝著一排堆比較簡單樸素的陶瓷。一開始我還覺得古代陶瓷非常丑。可是越到后面我越加覺得我一開始的想法是錯的。因為后面我們還參觀了美麗的琉璃瓦,一些花紋復雜的瓷器,還有工藝復雜的“復澄壺”。
參觀完古代的陶瓷之后,我們便開始制作屬于我們自己的陶器。首先,我們要用水把自己的'雙手弄濕。這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否則你的陶器就完成不了了。然后就把自己的手放在泥上,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手指,一定要用自己的手掌心這個位置。然后把自己的大拇指插進泥中間,然后自己的拇指要按在邊緣,隨著那些泥逐漸增高,自己拇指的位置也要增高,最后你就用鐵絲把它切下來就行了。
通過今天這一天的學習,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制作陶瓷的獨特魅力。也了解了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同時陶瓷它那堅韌不拔的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6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參觀陶瓷。我懷著開心的心情來到了博物館。
我們先參觀了博物館,其中我參觀到我的最喜歡的物品就是琉璃瓦了,因為它很好看,很有藝術感,還可以用來裝飾一些物品。
接下來就是我喜歡的環節——做陶瓷。我們先來一些陶瓷放在一個轉盤上面。然后按一下開關,那個東西就開始轉了。之后,先慢慢的將陶泥提起,再慢慢的將它壓下去,重復上面的.步驟幾次;然后再將大拇指放進去開一個口,慢慢將那個口弄大;然后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自己想要做的樣子;最后等陶土成形后即可取出,整個過程不超過十分鐘。我順利的將我的陶瓷做好了。我還明白了,做陶瓷要有耐心,不能圖快,還要有平靜的心情。
后來聽老師說陶瓷要經過八百度的高溫燒制后才能完成。我不禁佩服陶瓷的堅韌,在八百度的高溫下生存了下來。
據說中國還有“瓷都”的稱號。在這次參觀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于陶瓷的知識,還玩得很開心,這次活動真的非常有趣、有意義。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7
陶瓷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遺產,歷史悠久。今天我來到了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與老師一起開始一段尋找陶瓷秘密的旅程。在這旅程中,通過馮老師的細心講解,我了解了陶瓷的制作過程,體會到了中國陶藝的魅力巨大,還有中華人民智慧非凡。
陶瓷館的布局很特別,展品都是按時間來擺放的,越早發明它就越在前頭。從明清時期的陶瓷水管到當代的“復澄壺”,無一不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
中國的陶瓷比外國早誕生一千年,中國的陶瓷誕生于夏商周。誕生方法極為巧妙。傳說在原始時代,一群人圍著一坨泥巴,一個人不小心把水弄灑了,另一個人又丟了一個火把進去,火滅了以后,人們把泥土拿出來,這土就是最原始的陶瓷。到了后來,夏商周的人把泥巴塑形,成了真正的陶瓷。最早的.陶瓷并沒有什么花哨的圖飾,質感也是陶土最原始的質感。到了唐宋時期,陶瓷變得花哨,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色,到現在更是發展的爐火純青了。
中國的陶藝歷史悠久,這次旅程讓我明白了許多,我一定要讓陶藝繼續發揚光大。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8
陶瓷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今天老師帶領我來到了中國建筑陶瓷博物館,學習陶瓷的歷史和制陶方法。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最開始陶瓷僅僅是作為排水道使用,后來古人發現好像放東西不錯,便拿來儲物。茶水杯的出現讓古人不再用手舀水喝,盤子的出現,讓古人的飯菜有地方放。最開始的陶瓷都是陶土的質感,雖然它并不好看,但現在功能性強。當陶瓷畫出現后,陶瓷的外觀逐漸美麗、豐富起來了,有各種圖案,形形色色。
隨著現在陶制工藝發展的爐火純青,近期出現的`文化磚,不像其他陶瓷要粘上去,它只需要在上面刻就行了,藝術家陳復澄先生就用文化磚刻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并放在各地供人觀賞。從這些就能看出,在歷史長河中,陶瓷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在不斷地改進。現在陶瓷不但被制作成盤子、水杯等等了建筑材料,更是被做成各種美麗、精細的藝術品。
現在陶瓷不僅僅是一個盤子、杯子,它還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19
陶瓷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作為一個博物館,陶瓷博物館承載著人們對陶瓷文化的珍視和傳承。
走進陶瓷博物館,仿佛進入了一個陶瓷的世界。博物館內展出的陶瓷品種繁多,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青銅器時代的銅鼎、瓷器時代的瓷器、民國時期的茶具、改革開放后的現代陶瓷等,無不展現著中國陶瓷文化的`歷史沿革和發展脈絡。
在博物館內,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器具,每一件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歷史背景。比如說,唐代的三彩馬俑、明代的青花瓷器、清代的景泰藍等,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代表作品。它們不僅展現了中國陶瓷的技藝水平,更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傳承。
在博物館內,我們還可以看到陶瓷藝術家們的創作過程。陶瓷博物館不僅展示了歷史上的陶瓷作品,也展示了現代陶瓷藝術家們的創作。他們將陶瓷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出了許多富有現代感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融入了現代設計的理念,讓人們在欣賞陶瓷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現代文化的氣息。
在陶瓷博物館里,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陶瓷文化的發展歷程,欣賞到中國傳統陶瓷藝術的魅力,更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珍惜這些文化遺產,將它們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中國陶瓷文化的魅力。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20
今天我參觀了陶瓷博物館,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進入博物館,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陶瓷作品,有唐代的三彩馬俑,有明代的青花瓷器,有清代的景泰藍,還有現代陶瓷藝術家的創作。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中國陶瓷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在博物館里,我還看到了陶瓷藝術家們的創作過程。他們將陶瓷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創造出了許多富有現代感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融入了現代設計的理念,讓人們在欣賞陶瓷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現代文化的氣息。
在參觀陶瓷博物館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國陶瓷文化的發展歷程。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青銅器時代的銅鼎、到瓷器時代的`瓷器、再到現代的陶瓷作品,每一個時期的陶瓷作品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歷史背景。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視我們的文化遺產。
在陶瓷博物館里,我不僅欣賞到了陶瓷藝術的美,還學習到了許多關于中國陶瓷文化的知識。我相信,這次參觀陶瓷博物館的經歷將會對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讓我更加熱愛中國文化,珍視我們的文化遺產。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21
今天是星期四,我和爸爸媽媽與老娘一起出去玩,我們坐著126公交車來到了中國陶瓷博物館。
一下車,我們就看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巨大陶瓷,形狀似花瓶,瓶身又攀著幾條龍,上面還有祥云碧海的圖畫,非常美麗壯觀,顏色還是青色的。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心想:我這一次可算沒白來。不一會,我們進入了大廳,看到很多的瓷器都擺在了一個個柜子上,感覺很沒有意思,就有一點失望,但接下來的旅程證明了我的這個想法是錯的。
不久,我們看到了一個大鼎,顏色是灰色和白色,名字叫做灰陶大鼎,大約是戰國時期475――2的`,是戰國時期的珍貴收藏品!接著我們又往里走看到漢代釉陶,又稱鉛釉陶,以普通黏土為胎,胎多為磚紅色,因釉陶低溫燒成,故胎釉結合不甚緊密,釉面受到溶蝕后沉積物浮于釉表,經長時間積累變厚,因光線的干涉作用,會產生銀色光澤,被稱為銀釉,俗稱蛤蟆光。我們看到一個叫綠釉壺的.瓷器,是漢代的,它的形態特別,兩邊細中間粗,呈青綠色。
后來我們又看到一個形態特別的瓷器,全身呈褐色,壺四面扉棱塑有虎型神獸,蓋頂端立有一只瑞鳥,反映了一種原始的玄學思想。鳥是東夷部落的圖騰,當時鳥的概念與“日”也有關聯。這對壺給人一種神秘、新穎的感覺,這是當時新思想交融的一種物化反應。
在這個館里,有很多我喜歡的東西。我恨不得把他們都拍下來,留作紀念。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叫了我三次,到了最后一次,我才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這個館。后來我們又到了一個館,那個館里陳列的都是各國的瓷器,非常美麗。可是,我們剛剛想仔細的看看,工作人員就說還有20分鐘他們就要下班了。我們很傷心,只有走馬觀花的看完其他的幾個館,回家了!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22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假日,適合全家外出郊游, 吃完早餐,爸爸就開車載我們前往陶瓷博物館。
到了目的地,放眼望去,展覽室里里外外有琳瑯滿目的陶藝作品,其中有一樣是媽媽最喜歡及懷念的物品,就是古老的“灶”。媽媽訴說著他小時候外婆煮飯、燒菜都要用爐灶,有時候她要幫忙添柴火,媽媽回憶著用灶煮出來的食物真是美味又可口,別有一番香氣。聽得我也好想品嘗用灶煮出來的食物。
在陶博館藝術園區里有個親水廣場,不論是大人、小孩都光著腳ㄚ在水池中玩耍,在這里看到了小孩子天真爛漫的笑容,大人也都盡情的和孩子玩樂,我們也玩得不亦樂乎!還有diy的`活動,我和弟弟各做了一只小小龍的陶土作品,媽媽稱贊我們的作品很有創意哦!
鶯歌陶瓷博物館充滿了懷舊的物品及有趣的陶藝品,我和弟弟也玩得非常開心,我請媽媽還要再帶我們來這里玩。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23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陶瓷博物館。到了那里后,我先參觀的是陶藝館。在陶藝館里,我最喜歡看的是微雕《清明上河圖》和《關注奧運》。微雕《清明上河圖》就是把《清明上河圖》雕刻在紫砂壺上。全圖分別刻在了5個壺上。創造者花費了3年時間才完工。《關注奧運》其實就是一份“報紙”,一套微型茶具放在一個“板凳”上。為什么要給板凳和報紙加引號?因為它們都是陶瓷做的,就連每一個釘子都是。這個作品和真實的太像了,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真實鬼斧神工啊!只是,這張報紙不能翻開看。
隨后,我們又走進了刻瓷藝術館。在此館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是《侯一民肖像刻盤》上的每一刀都很精致,尤其是胡須、皺紋和毛衣的紋理都刻得栩栩如生。人民幣刻盤上刻的人民幣,有1角的,有10元的……真像粘上去的。
這次參觀,我了解了中國的名窯,還知道了唐三彩什么的。我國的陶瓷文化確實博大精深。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24
兩年前的一個下午,老師走進了教室,說:“咳咳,大家安靜一下。”大家立刻安靜下了“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的學生去參觀宋瓷博物館。”大家一聽,要帶我們去宋瓷博物館參觀呀,教室就人聲鼎沸起來了,大家都在紛紛議論,還有人在問:“老師,你是不是騙我們的呀?”老師笑了笑,搖了搖頭頭,這下,我們按捺不住心中的高興,從教室傳出一陣又一陣的歡呼聲,響徹了整個學校。
宋瓷博物館在遂寧的北部,與船山體育館只有一街之隔,宋瓷博物館里面陳列著有許多從遂寧各地出土的宋代瓷器,在三樓還有一些偉人和黨員的事跡。
每一樓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我們來到了一樓:宋瓷精粹。里面有兩個很精美的物品:一個是青龍釉三足蟾蜍水盂,另一個是青龍釉貫耳瓶。青龍釉三足蟾蜍是用青釉做成的,一只只有三條腿的蟾蜍,背上有一個小洞洞,被一個蓋子蓋著,嘴里有細細的管子。而蟾蜍身上的條紋還真有點像龍頭。青釉貫耳瓶也是用青釉做成的,就是一個有像耳朵的'柄的瓶子,聽說,這個青釉貫耳瓶是在古時候,給皇帝盛酒的瓶子,瓶子上的條紋就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實在是太好看了。
我們又來到二樓:漢風飛揚。里面有綠釉搖錢樹,綠釉陶鍾,紅陶鍾、紅陶馬車、鐵環首刀等等,可多了,看得我眼花繚亂,比如綠釉搖錢樹,綠釉搖錢樹很好看整體看去就是一個盆栽樹的樣子,但是,仔細看看樹上有不少的“綠釉金子。大家看了都驚嘆不已。
最后,我們來到三樓:永久的豐碑,里面記載了一些黨員和偉大的戰士,我看了雷鋒和王杰的事跡。這個是雷鋒的逝前的“簡歷”:雷鋒長沙縣安慶鄉簡塘人,1940年生,1960年應征入伍,經常做了好事不留名,曾榮立一等功,三等功三次;王杰,山東金鄉縣人,1960生,1981應征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以雷鋒為榜樣。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 25
中國絲綢博物館依山而建,它位于玉皇山路和蓮花峰路的交界處。
我們走進絲綢博物館,燈光很昏暗,墻壁的四周陳列著各個時期,絲綢發展的歷史過程。我了解到蠶是從卵變成幼蟲,再從幼蟲結出蛹,蛹的里面會鉆出成蟲,之后會下出卵,下完卵后的不久成蟲便會死去。而蛹經過人們的加工就變成了絲綢,人們再用絲綢織成衣服、棉被、襪子等物品。
參觀了博物館,我懂得了絲綢是起源于新石器時代,雖然工藝比較粗糙,但是,當時的人們已經用衣服頂替獸皮了。在先秦時期,制造衣服的設備得到了改進,從原始的手動織布進化到了用織布機織布,變成了手腳并用,因此解放了兩只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南北朝時期,絲綢的顏色變得越來越豐富,已經學會在一件衣服上使用2~3種顏色。在唐代的時候,人們學會了在衣服上織一些精美的花紋。在宋代的時候,人們已經可以在衣服上添加5~7種顏色了。在元朝的時候,因為特色和風格,所以衣服的顏色變得越來越少。在明朝時期,中國的政權又回到了漢人的手里,服裝的設計又回到了當初的'興盛。清朝雖然是滿族人統治中國,但是衣服上的顏色已經多到有十幾種、二十幾種了。近代,人們穿得衣服變得樸素、節儉,便沒有了以前那樣的華麗。
我看到墻壁上掛著一幅很大的絲綢路線分部圖,絲綢之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航海之路、第二種是沙漠之路、第三種是草原之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人們會運輸陶瓷、絲綢等物品,人們把物品放進箱子里,再用茶葉將箱子填滿,這樣物品就不會損壞了,有時賣茶葉賺到的錢比賣陶瓷、絲綢賺到的錢還多出好幾倍呢!
絲綢的文化源遠流長,可真是博大精深啊!
【參觀陶瓷博物館作文】相關文章:
參觀陶瓷博物館的作文09-22
參觀陶瓷展作文11-16
參觀陶瓷館作文10-15
參觀博物館作文【經典】08-21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08-18
參觀博物館作文07-16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03-12
參觀博物館作文09-11
參觀博物館作文(精選)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