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海泛舟作文實用(2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書海泛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海泛舟作文1
我在一條路上走著,它有時鮮花滿道,有時荊棘坎坷,那條路無盡頭——那是一條人生之路。
我在天空中飛翔著,它有時晴空萬里,有時風雨交加,那天空無邊無際——那時一片理想的天空。
我在大海中暢游著,它有時波瀾壯闊,有時驚濤駭浪,我泛著一葉偏舟,在其中毫無拘束的飄蕩,無論會到哪里,我都會看到如畫的風景,聽到心靈的訴語,嗅到如蘭的清香,感到文學的魅力——那時書的海洋。
也許,海中的一簇浪花陶冶不了你的性情,但你感受過海嗎?那不是普通的海,那是書的海洋;平凡的文字是她的浪花,美妙的情感是她的蔚藍,生活的再現成了她的浩瀚,她的美麗打動了人們,感染了人們,人們從她身上讀出了生活,讀出了人生,讀出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書海浩淼,何不讓寂寞的人生煥發出亮麗的光彩哪?何不給流浪的精神一個暫時棲息的家園哪?我愛讀書,它可以給我智慧的啟迪,這更是適合我們這個求學階段的人。但它也需要一種意境,或是在清閑的午后,或是在落日的黃昏,一杯清茶,翻開手中的書卷,看親情如燈,品人生似棋,在無常的生活中執一顆平常的`心,看云舒云展花開花落,在不經意中,把這些美麗的方塊字,聚成生命的結晶,把平凡事中深含的情感,如歲月般在我們腦海中流過,此時此刻的你,已經被書的魅力所陶醉……
如花的春季,閱讀輝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閱讀靜幽的文月;如雪的靈魂,閱讀奇妙的童話,如夢海的書籍,我們閱讀一種愉悅,一種灑脫,一種情懷,從中也應讀出理想,讀出人生,讀出輝煌。自古以來,書的魅力就指引著眾多勤學之子實現了他們的人生目標。匡衡鑿壁偷光,深夜苦讀;范仲淹劃粥充饑,刻苦勤學。岳飛以沙為紙,以書枝為筆,努力付出;還有懸梁刺股、臥薪嘗膽……他們都是由書而走向了成功,描繪出了自己的輝煌人生。書是他們的摯友、諍友,是他們的指路明燈,催促他們不斷上進。
我們應該閱讀,閱讀可以讓人了解歷史,感受滄桑。只有了解了過去,才能把握現在,展望未來。那些在雪白紙上的方塊字是歷史的記錄,歷史的再現,“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它也是人生的啟迪,“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它更是生活的再現,“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它是中國文化的表現,是攝魂奪魄的《西游記》。劍戈驚天的《三國演義》。正義豪邁的《水滸傳》。美麗神秘的《紅樓夢》……
讀書——豐富自我的表現;讀書——升華自我的體驗;讀書——智者智慧的源泉。若不讀書,生活該是多么無聊、寂寞,但“書呆子”“書癡”則失去了讀書的情趣。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不斷的閱讀,細細的品味其中的樂趣,仔細回想書中的種種情節,我如神仙一般,遨游在此,這里是藝術的天堂,我是一個天使,受到藝術的撫愛,我也將會把愛傳送給別人。
生活如海,閱讀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寬闊;
生活如山,閱讀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歌,閱讀是曲,和曲而歌,方之歌之動聽……
閱讀其實就是一首歌,歌到情處淚雙流……
書海泛舟作文2
有一部老電影,片名叫《臨時工》。男主人公是一位圖書經銷商,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本是劇中主人公的一句廣告詞,但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人類的知識來源于前人對實踐的總結。總結實踐經驗形成的書籍,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就是瀏覽歷史,就是縱觀人類的進步歷程,就是用幾年、十幾年的時間獲取人類幾千年的文明。
我非常喜歡讀書,因為我認識到了讀書的意義。
今年暑假,爸爸帶我去青島旅游,我帶了一本書,叫《閱讀給我們智慧》,原本只是想在空閑的時候拿出來解悶,但一看上就把我“抓”住了,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了。
這本書中收集了幾十個小故事,每一個都很精彩,它牽著我的`手走進了奇妙的七彩世界,徜徉在時空隧道之中。
我知道了什么叫“籌算”,這種源自春秋戰國的算術方法體現了我國古代文明。我想考考爺爺奶奶,他們可都是學數學的。“你們知道什么是‘籌算’嗎”?我一本正經的問爺爺奶奶。爺爺哈哈笑著說:“你這趟青島不白去,不但玩得美了,還知道了‘籌算’,爺爺奶奶上大學的時候就知道了”,爺爺還用牙簽給我演示了一下。“咱們是上大學的時候在講數學發展史的課上學到的,人家孩子上小學就知道了,比咱們強”,奶奶在一旁說道。
爺爺奶奶小的時候社會資源匱乏,沒有條件廣泛的閱讀,我現在有讀不完的書,爺爺奶奶甚至爸爸媽媽都很羨慕我,趕上了好時候。
讀書不但要獲取知識,還有從中學會做人。
你知道什么是“千紙鶴”么?以前我聽說過,是用來表達對別人美好祝愿的,據說疊一千個紙鶴,就能實現一個愿望。這本書里有一個關于紙鶴的辛酸的故事。
一個又聾又啞的殘疾女孩,生活在孤兒院中,雖然享受到社會帶給她的溫暖,但很孤獨,于是折了一個紙鶴拋出墻外,去尋求快樂。一個80多歲的孤老院中的老人見到了這個紙鶴,于是也折了一個,寫上祝福的話,紙鶴又“飛”了回來……
紙鶴在老人和孩子中間飛來飛去,小女孩從老人給她的紙鶴中認識了更多的字、學會了詩詞以及做人的道理;老人在帶個孩子快樂和知識的同時,自己也享受到了天倫之樂。幾年以后,當老人老的不再能為她折紙鶴的時候,小女孩又陷入了孤獨。
我感到心酸,是因為這兩個都需要社會關愛的人被遺忘了,居然需要他們自己去尋求慰籍。我鼻子酸酸的看完這個故事,意識到了一份責任,并不是長大以后要怎樣,是現在就要學會愛別人,雖然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愛心是無限的。只要有愛心,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比如說在周末的時候去孤兒院和殘疾兒童一起做做游戲,到孤老院去看看老人給他們唱一首歌,那這個世界上就會多一份歡笑,少一點可怕的孤獨。
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像有一只手牽著我,走過歷史,走過未來,走過快樂,走過辛酸,更激發了我努力學習,服務社會的責任感。這是一本好書,他教我知識,教我做人,我喜歡它。
書籍是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