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原文賞析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原文賞析1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翻譯
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別的南浦飄著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紅的荷花,潤透了離愁別意;小船緩緩地搖進花叢,搖蕩著我不安的心緒。西風揚起的波瀾,隔開了,我和你。
注釋
荷葉杯: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
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國女子。
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浦,水邊,岸邊。
濕愁紅:紅指荷花,即雨濕帶愁的荷花。紅,一作“云”。
搖漾:搖蕩,形容船在水中劃行的'樣子。漾,一作“樣”。
隔西風:小船已去遠,隔風相望,所以說“隔西風”。
賞析
這首詞寫采蓮的楚女欲歸南浦與風吹波起、小船漸行漸遠的情景,表現了一種淡淡的哀愁,這哀愁是楚女駕舟歸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場,卻從行者眼里寫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歸南浦,朝雨”點明人物、情事、地點、環境。緊接著“濕愁紅”句,用雨濕花紅烘托氣氛。花紅無所謂愁與不愁,但在朝雨歸去的離人眼里,卻帶上了愁的輕紗。“小船搖漾入花里”寫船行,“搖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輕悠地蕩漾在花叢中的情態。“波起”寫船行蕩起層層漣漪。這里描述小船駛入花叢的情景,概括地寫出了江南水鄉充滿詩意的美景,描繪出一種極美的境界。雨濕花紅,風吹浪起,如此離別的環境氣氛,愁意自在其中。
結尾“隔西風”三字,語言簡潔,卻深入地寫出了送別女子的心情:西風吹起,碧波蕩漾,人兒遠去,無影無蹤,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滿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筆寫感情,給人以剛硬之感,表現出一種被強行拆散的感受。“西風”則是一種蕭瑟的意象,與“朝雨”交加,更添凄涼,透露出送者與被送者的苦楚哀傷。
此詞篇幅雖然短小,卻能以少許斷續的線條,繪成一幅饒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個“愁”字,一個“隔”字,寫楚女悠悠離愁頗為宛轉含蓄。全詞“曲調節拍短促,而韻律轉換頻數,形式與五、七言詩大異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國瑞《論溫庭筠詞的藝術風格》)。
創作背景
此詞寫雨中送楚女駕舟晨歸。丁壽田、丁亦飛《唐五代四大名家詞》甲篇云:“此細雨中送別美人之詞也。”然其送別對象以及創作時間均未得確證。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原文賞析2
原文: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注釋:
⑴楚女:泛指南國女子。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浦(pǔ普):水邊,岸邊。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⑵濕愁紅:紅指荷花,即雨濕帶愁的荷花。
⑶隔西風:小船已去遠,隔風相望,所以說“隔西風”。
賞析:
這首詞表現一種淡淡的哀愁,這哀愁是少女駕舟歸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少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場,卻從行者眼里寫出。首二句點明主人、情事、地點、環境。特別用雨濕花紅烘托氣氛。花紅無所謂愁與不愁,但在朝雨歸去的'離人眼里,卻帶上了愁的輕紗。小船駛入花叢,本是極美的境界,只是風起波掀,人又遠去,無影無蹤,倩影留在眼前,哀愁注滿心田。
【荷葉杯·楚女欲歸南浦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歸嵩山作》原文及翻譯賞析12-17
送僧歸日本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歸有光吳山圖記原文及賞析11-14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原文賞析12-17
靜女原文及注釋09-09
綢繆原文賞析12-17
別離原文賞析12-17
艷歌原文及賞析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