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每課的知識點

時間:2024-02-28 14:36: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下冊語文每課的知識點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每課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語文每課的知識點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散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菜畦qí皂莢jiá樹班蝥máo臃腫yōngzhǒng攢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條長繩拗ǎo過去錫箔bó

  點撥:注意多音字“攢”“系”的讀音。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桑(shèn)葚收(liǎn)斂腦(suǐ)髓人聲(dǐng)鼎沸(kuī)盔甲

  3.用恰當詞浯填空。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點撥:所填詞語均為形容詞或動詞。

  (2)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點撥:所填詞語均為動詞。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體裁),選自《朝花夕拾》

  P2注釋①選自《朝花夕拾》

  1.重點:第2段

  (1)空間描寫順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體描寫的事物

  (2)三種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具體描寫的事物

  (3)先靜物到動物,再由動物到靜物

  2.動作描寫:P5第7段雪地捕鳥(9個動詞)

  3.P6第9段過渡段(作用:承上啟下)

  第2課爸爸的花兒落了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雞毛撣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驪lí歌花圃pǔ懶惰duò

  2.用恰當詞語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門前,戴著露出五個手指頭的那種手套,舉了一塊熱乎乎的烤白薯在吃著;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門前,手里舉著從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給親愛的韓老師,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爸爸的花兒落了凈選自《城南舊事》,作者是臺灣(地名)作家林海音。

  ☆第2課《爸爸的花兒落了》小說

  P.43注釋①選自《城南舊事》,林海音,臺灣作家

  1.線索——(1)“花”:以花喻人(共出現4次)(2)畢業典禮(時間順序)

  2.題目:一語雙關(花的凋謝象征爸爸的去世)

  3.伏筆:爸爸病情的惡化(第11、32、54、55段)

  4.插敘(現實與回憶交替出現):第13-31段、

  第3課丑小鴨童話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訕shàn笑吐綬shòu雞沼zhǎo澤木屐jī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那只最后從蛋殼里爬出來的小鴨是那么丑陋,他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

  (2)水正在結冰,人們可以聽到冰塊的碎裂聲。小鴨只好用他的一雙腿不停地游動,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只要你是一只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

  2.他感到非常難為情。他把頭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點也不驕傲,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不會驕傲的。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丑小鴨》選自《安徒生童話故事選》,作者是安徒生,是由葉君健翻譯的。

  第4課詩兩首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萋qī懷戀liàn幽寂jì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2)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點撥:此句蘊含深刻哲理,耐人尋味,需記住。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普希金詩集》,作者是俄國詩人普希金,詩作有《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

  2.《未選擇的路》選自《中外哲理詩精選》,作者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勸告口吻,強調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未選擇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選擇。

  第5課傷仲永文言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宇注音。仲zhòng謁yè稱chèn前時之聞泯mǐn然

  點撥:注意多音字“稱”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世隸耕隸:屬于。(2)未嘗識書具嘗:曾經。

  (3)父異焉異:感到詫異。(4)邑人奇之奇:認為……是奇才。

  (5)稍稍賓客其父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6)或以錢幣乞之乞:求取。

  (7)環謁于邑人謁:拜訪。(8)不能稱前時之聞稱:相當。

  (9)賢于材人遠矣賢:勝過、超過。(10)父利其然也利:認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扳通攀解釋為:牽,引。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他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寫了名字。

  點撥:重點理解“書”“為”等詞。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從此,指著東西讓他作詩,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點撥:重點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詞。

  3.泯然眾人矣。跟普通人沒什么區別了。

  點撥:重點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樣子。

  4.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他的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族人為立意。

  點撥:重點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詞語解釋:P37注釋1、3、4、6、7、9、10、11;P38注釋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牽,引

  ◇文言歸納:《三點一測》P37-38六至八

  1.仲永變化的三個階段(根本原因:不使學)

  (1)五歲: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者(2)十二三歲:不能稱前時之聞(3)又七年:泯然眾人矣

  2.第三段議論:通過說明“受之人”與“受之天”的關系,強調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一、《飲酒》

  1、表現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語是:心遠。詩中景物描寫突出了寧靜閑適的特點。

  2、詩歌寫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超脫,是因為“心遠地自偏”。

  3、“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兩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潔身自好,保持高潔情操的思想感情。

  4、“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車馬”是達官顯貴的代名詞。

  5、“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中“爾”指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君“指代詩人自己。

  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請從煉字角度說說這兩句的妙處。

  “見”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達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很好地表現了詩人閑適、恬靜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

  7、“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寫出了日近黃昏,飛鳥入林的景象,聯系上下文,賞析這兩句。

  不僅指傍晚時分的平和景色,還寄托了詩人的寓意,表達詩人想擺脫官場的羈絆,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樸歸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此”指作者的閑適的田園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說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記怎么說了嗎?

  不是,因為作者從自然景物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得到了隱居生活的樂趣,就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了。

  10、品析“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深層含義。

  作者以飛鳥倦而知還來表現自己棄官歸隱的愜意情懷。

  11、本詩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官場厭惡之情。

  二、《次北固山下》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情感?

  表現了思念故鄉的情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請寫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的大意。

  在殘夜未盡將盡之時,一輪紅日正從海上升起,舊年未盡之時,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江上。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來被人稱道,請任選一角度作簡要賞析。

  例1: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說明了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

  例2:“生”和“入”將景物擬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機情趣。

  例3: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聯中的“客路”、“行舟”兩個詞已暗含身上異鄉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

  5、“風正一帆懸”以“一帆懸”之小景,寫出“兩岸闊”之大景的神韻。

  6、從煉字角度賞析“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闊”“懸”二字用得好:“闊”表現出“潮平”春潮涌動,江面與岸齊平,視野也因之開闊;“懸”字高高掛著的樣子。二字傳神地表現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美景。

  7、展開聯想和想象,描繪第二聯所展現出的畫面。

  春潮涌動,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與岸平了;和煦的春風鼓動著白帆,行進在風平浪靜的江面上。

  8、詩人對旅途的感覺是順利的,還是不順利的?從詩中哪個地方可以表現出來?

  順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9、詩人的家書從哪里寄向哪里?是從哪個方面寄?

  從固山往洛陽寄,向北方寄。

  10、詩中表明時序的交替,蘊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中描寫長江長江潮平岸闊、和風吹拂、風帆高懸的詩句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青山綠水的詩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最能表現作者鄉愁的句子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1、這首寫景抒情詩描寫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羈旅之情,表達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的胸襟。

  三、《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本詩是韓愈寫給中唐詩人張籍的。詩中的“皇都”指的是長安。

  2、詩的前兩句寫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兩個典型特征,寫出早春景色和初見春色的欣喜,生動傳神。

  3、風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寫到“春風又綠江南岸”,本詩中與該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4、“草色遙看近卻無”描寫早春,給人以美感,把該句呈現的畫面描繪出來。

  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鉆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走近細看時,小草似乎又悄悄躲起來,讓人看不清什么顏色。

  5、“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句詩讓人格言“一年之計在于春”。

  6、詩人為什么說初春的景色“絕勝煙柳滿皇都”?

  因為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家更新的欣欣生氣之景,而煙柳已是“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

  7、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對早春的認識,請你把這一認識運用到所有事物就會得出一個普遍性的道理。

  一切美好事物,的時節,就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的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8、“草色遙看近卻無”寫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點?

  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的特點。

  9、結合詩的內容,談談“最”“絕”二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將象征大地春回的淡淡草色與晚春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對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愛。

  10、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早春景色的喜愛贊美之情。

  四、《雁門太守行》

  1、“黑云壓城城欲摧”中的“黑云”指來勢兇猛的敵軍。全句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在詩中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現在常用來形容局勢的危急。

  2、“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的“甲光”與“黑云”相對,顯示了守城將士雄姿英發。

  3、全詩按時間順序,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戰爭南面,后四句寫夜間戰斗的情景。

  4、請你對“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作簡要賞析。

  這兩句活用戰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黃金臺上招賢才的典故,表現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5、這首詩描寫邊塞的戰斗場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點,選用黑、金、紅、紫等色調濃艷的詞,極力渲染濃重悲壯的意境;也用壓、摧、凝等動詞烘托了戰爭緊張激烈的氣氛。

  6、在詩中,描寫了兵臨城下戰爭形勢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從聽覺視覺兩方面把激戰中的邊塞風光寫得很壯美的詩句是:角聲滿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7、李賀在詩中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抒發了報效國家,勇于獻身的激情。

  8、從本詩中產生的成語是:“黑云壓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敵人的氣焰囂張和局勢的危急。

  9、詩句“半卷紅旗臨易水”給人以悲壯的情緒,這主要是“易水”一詞的意象引起的。請你說說“易水”作為“悲壯”意象的典故。

  戰國時,燕國壯士荊軻在刺秦前,在易水河邊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遂成為悲壯之意象。

  10、歷代詩評家認為“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中的“壓”字和“開”字用得極佳。請你分別賞析。

  “壓”字形象地寫出了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守城將士處境艱難。“開”字是“依次排開”之意,形象地展示出戰士們飽滿的情緒,現出戰陣井然有序地次第排開。與“摧”相對,更反襯出邊防將士維護國家統一的無畏精神。

  五、《天凈沙秋思》

  1、“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本曲被后人譽為“秋思之祖”。

  2、試簡要分析其表現手法上的突出特點。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純用名詞組合,構成典型環境。

  (2)全詩僅28個字,生動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它出色的運用景物烘托的寫法,將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圍中。

  3、全曲中暗指題中“秋”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樹、西風。與“夕陽”相呼應的是:昏。與“天涯”相呼應的是:古道。最能觸發游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人家,體現“思”字的一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4、“古道西風瘦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寫出了馬瘦,實際上是暗喻人消瘦,表達了游子孤寂凄涼的心情。

  5、“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描繪了兩幅怎樣的畫面?兩幅畫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這種不協調嗎?

  (1)句描寫了溫馨恬靜的畫面。(2)句描寫了悲涼肅殺的場面。兩者不矛盾,將哀景與樂景入在一起,形成鮮明對比,反襯出天涯游子的思鄉愁緒。

  6、本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試舉出其中一點,簡要分析。

  例1: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選用“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和“夕陽”等景物,將“斷腸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達了詩人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例2:運用了靜景與動景相映襯的手法,如處于動態中的“流水”與處于動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這種安適、幽靜的環境,使淪落異鄉的“斷腸人”更添悲愁。

  7、本詩抒情的基調是:凄涼愁苦。從表現手法上看,本詩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8、詩中直接抒發游子思鄉之情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9、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渲染了蕭瑟凄涼的氣氛,抒發了詩人極其孤寂愁苦的情緒。

  六、《春望》

  1、運用擬人手法渲染憂國憂民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表現詩人憂國思家的句子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詩人通過刻畫自己的形象,表達憂國思鄉之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該詩中描寫長安城被叛軍攻陷后遭到驚人破壞的句子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望”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鳥”。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對這兩句詩作簡要分析。

  用對偶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綿不斷,詩人與家人難通音信。此時一封家信極其珍貴,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戀家人的美好感情。

  7、詩人為什么會“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作者通過自己百無聊賴,不斷搔頭,以至短發變得越來越稀,幾乎無法梳理插簪的情形,含蓄表達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8、描繪“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畫面,并提示其含義。

  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插簪。含義:表達了作者憂國思家的情懷。

  9、“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城池破敗,人煙稀少,遍地草木的荒涼景象。實際上寫的是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現狀,深藏著詩人無限感慨。

  10、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都禁不住落淚,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運用互文、擬人、對偶的修辭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憂傷,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11、本詩首聯作者寫春望所見,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讓人滿目凄然。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這兩個字體現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

  1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歷來被人稱道,說說好在哪里?

  詩人移情于景,將花鳥擬人化,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的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動人。

  13、試談談“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反映了國家_不安,戰火經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的社會現實。

  14、結合全詩內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飽含哪兩層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河破碎的慘景;另一方面是對于親人團聚的守望和期望,即“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15、“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濺”和“驚”可謂用語傳神,請體會它們的妙處。

  見到可娛之物,聽到可娛之音,不是高興,而是“濺淚”“驚心”。“濺”“驚”從程度上突出了感時傷懷之情,久別思家之苦。

  16、展開聯想和想象,請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兩句所展現的畫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兒?

  國都淪陷,城池殘破,殘垣斷壁;雖然山河依舊,可是雜草遍地,林木蒼蒼。

  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仿佛目睹國家的殘破;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表達憂國傷時的情懷。

  17、請再寫出古詩詞中憂國思鄉的名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本詩結構:前四句從視覺角度寫高原上疾風暴雪的情景,突出氣候之奇。中間六句寫酷寒中的軍營生活。接著四句寫軍中的情境和差別宴會的場面。最后四句寫雪地送別。

  2、寫邊地風光的名句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3、以春景喻冬雪,堪稱“妙手回春”神來之筆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4、紅白相映,從視覺角度寫天氣奇寒的句子是: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5、運用夸張、對偶、擬人描寫沙漠,突出邊地奇寒和行路難及作者的豪放情懷,惆悵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6、通過寫將士的苦寒生活,側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7、運用互文,側面描寫雪天奇寒的句子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8、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以春花喻冬雪,貼切形象,聯想新奇,蕭條肅殺的冬天成了生氣盎然的春天,既表現了詩人的開闊胸襟和內心的溫暖與喜悅,又寫出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

  9、詩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此句最傳神的是哪個字?

  山路盤旋曲折,已看不見友人離去的身影,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這兩句情景交融,蘊含深摯的依依惜別之情。“空留”二字將詩人的種種情態俱在其中,使送別的惆悵之情表現得更為深切,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在結構或寫法上的妙處。

  結構上:承上啟下,由詠雪過渡到送別。手法上:用對偶、夸張的修辭和寓情于景的寫法,寫出了天寒地凍、愁云滿天的景象,表達了對朋友的擔憂之情。

  11、本詩的主旨是:這首詩描寫了唐代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12、“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勾勒了怎樣的雪景?在詩中起怎樣的作用?

  夸張。勾勒出瑰奇壯麗,氣勢磅礴的邊塞雪景,為送別創設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襯托友人長途跋涉是無比艱辛,表達對友人的擔憂之情。

  13、本詩的主要內容是送別,為什么“詠雪”?二者有著怎樣的聯系?

  全詩以雪景襯托別情,詩人描繪邊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滿天,苦寒難耐的景象,更能襯托出詩人送別朋友的無限惆悵之情。

  閱讀理解中標點符號作用

  1、——(破折號)的作用

  ①解釋說明;②話題的轉換;③表示話語的中斷;④時間或聲音的延續。

  2、……(省略號)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舉的省略;③說話斷斷續續。

  3、“”(引號)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義③強調意思④特定稱謂

  閱讀理解題解題方法

  1、上下聯系。將問題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適用于理解詞義;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找近義詞、反義詞等。

  2、換位思考。就是讓我們與作者進行角色互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適用于問答以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聯系生活。即從文本中跳出來,把思維的范圍再擴大,想想與此有聯系的東西:如學過的課文、知識的積累、生活經驗是否可幫助自己解題。此方法特別適用于談自自己的感想、體會或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類題目。

  4、立足中心。這是解答閱讀題最不能忽視的一種方法。從文章中心出發來思考每一個問題,答案就有了落腳點。

【七年級下冊語文每課的知識點】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12-18

語文七年級下冊黃河頌知識點12-19

七年級下冊語文《最苦與最樂》知識點12-18

語文九年級下冊知識點02-26

九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12-18

七年級語文知識點歸納12-18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知識點12-18

語文七年級上冊知識點12-19

二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12-20

語文八年級下冊知識點12-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尤物在线官方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体验区 | 在线视频国产99 | 亚洲国产动漫一区 | 中文字幕自拍偷 |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