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生物上冊《種子的萌發》課堂實錄
師:俗話說:“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許多農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秋天收獲,而且在播種前,人們往往還要疏松土壤、適當澆水。請你根據這些現象,推測種子萌發是否需要外界的環境條件。這些條件有哪些?
生1: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
生2:種子的萌發還需要土壤。
生3:我覺得種子的萌發需要溫度和陽光。
生4:種子在萌發過程中還需要肥料。
師:這么多的條件,哪些師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
生:水、空氣和土壤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
生1:我覺得溫度也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
師:剛才同學們說種子萌發需要肥料,為什么它又不是必要條件了呢?
生2:因為種子本身就貯存著養料,所以種子的萌發就不要肥料。
師:同學們分析得不錯,那么我們的這些假設是否成立呢?這還需要我們用實驗來檢驗了。
因為農村學生的學習程度參差補齊,我將學生分成了十個小組,并作出明確分工:組長負責主持討論每一個問題,做好分工;記錄員負責記錄討論結果,準備組間交流;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的負責人;實驗操作人負責操作實驗。
課件出示討論的問題:
1、選擇什么樣的種子比較好?
2、實驗探究時,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用具?
3、怎樣探究不同環境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應當將種子分成幾組?
4、怎樣設置實驗對照組,對照組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溫度、水分、光和空氣等的條件?對每一對照組,除了所研究的條件外,其他的環境條件是否應當與對照組一樣?
5、每一組應當又多少種子?每一組只有一粒種子行嗎?
6、每隔多長時間觀察一次?對各組實驗是否應當同時觀察?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師:我看小組之間討論的差不多了,請同學們準備好材料,來交流這些問題的討論結果,可以嗎?
生:可以。
教師拿出幾種種子,其中包括正常的、死亡的、殘缺的、干癟的、休眠的等
學生活動:觀察、分析、討論
師:同學們,這么多種子,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種子來做實驗呢?’
生:我們組認為實驗時應該選擇完整的、飽滿的、活的種子。
師:用什么植物的種子合適呢?
生:黃豆、綠豆或者花生種子都可以。
師:我們需要用到什么實驗用具?
生:根據課本資料,我們覺得實驗時可以準備有蓋的罐頭4個,小勺1個,餐巾紙8張,4張分別標有1、2、3、4的標簽,膠水,清水。
生:我們組認為也可以用4個有蓋子的水杯。
師:不錯,大家很有想法。其實只要我們選的材料能夠完成實驗就都可以
生:我們組發現,在實驗時要注意用一樣多的種子。
師:每個瓶子里放一粒種子可以嗎?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不能呢?
生:因為一個種子有可能是不好的,本身就不能發芽,這就會影響實驗的準確性。為了避免偶然性和減少誤差。我們最好在每個瓶子里多放幾個種子。
師:同學們說得有道理。下面請各小組根據我們的討論結果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試驗計劃。
根據教材內容,學生互相探討分析并制定出本組的探究計劃。
設計好自己的實驗計劃之后,同學們分組進行實驗,設計好實驗對照組。因為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實踐,所以將實驗設計好后,真正的實驗、觀察和記錄活動需要同學們在課下完成。
教師及時指導和督促學生,保證實驗完成的有效性。
出示探究實驗對比表:
探究實驗對比表
示例1.
條件
實驗組
對照組
溫度
4
20
30
25(室溫)
空氣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水分
適量
適量
適量
適量
適量
學生在課下完成實驗的具體實施過程。實驗期間教師隨時提醒和督促學生認真完成,隨時抽查并給予評價。要求每組負責的學生要仔細觀察、記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以備下節課組間的就留匯報。學生記錄操作成中的規范性和出現的問題。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幾號瓶中的種子萌發了?幾號瓶子中的種子沒有能發?實驗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設?
你得出的結論是:
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后,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然而,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1號種子未發芽是因為它雖有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但無水分,所以它不可能發芽。
2號種子既擁有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水分,還有水分,所以它發芽了。
3號種子未發芽是因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沒有氧氣,所以它也不可能發芽。
4號種子也因缺適宜的溫度未發芽。
討論結果:
通過此次實驗,我發現了種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仔細地觀察,我還看到發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細細的,白白的根毛,其實他們能提高吸水率。
實驗給我帶來了許多樂趣,也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生物學實在是太奇妙了。
【七年級生物上冊《種子的萌發》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雨季的萌發作文03-21
九年級上冊《不求甚解》課堂實錄人教版03-08
神奇的種子11-30
蒲公英課堂實錄05-05
散步課堂實錄12-18
《背影》課堂實錄03-08
《書的世界》課堂實錄05-06
《學會拒絕》課堂實錄12-20
《皇帝的新裝》課堂實錄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