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產業發展及產銷形勢的調研對策

時間:2024-03-03 01:12:4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茶葉產業發展及產銷形勢的調研對策

關于茶葉產業發展及產銷形勢的調研對策1

  我省茶產業呈快速發展態勢,茶園面積擴大,產量增加,產業效益不斷提高,形勢喜人。同時,茶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茶葉產銷形勢越來越引起產區政府、企業和茶農的關注。本文主要對茶葉產銷形勢進行分析,并結合__茶產業狀況對__茶產業發展提出若干建議供產區政府和企業決策時參考。

關于茶葉產業發展及產銷形勢的調研對策

  一、茶葉產銷形勢分析

  (一)產銷形勢

  總的來說,目前我省茶葉產銷形勢較好,內外銷市場同步發展,市場前景看好。同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確定因素增加,開拓浙茶市場任重而道遠。

  1.生產方面。全國茶園面積繼續增加,20__年達到2400萬畝,產量11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我省茶葉生產也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20__年茶園面積245萬畝,比上年增加2.9%,產量16萬噸,比上年增加5.3%,產值56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全球茶葉產量穩定在350萬噸左右,需求量保持在300萬噸左右。茶葉產大于銷的局面開始顯現。

  2.市場銷售方面。20__年國內茶葉銷售形勢較好,茶葉價格總體上漲,年銷售額320億元,比06年增長28%。銷售量超過80萬噸,比06年增長11.1%。我省內銷以名優茶為主,市場遍布全國,主要市場在長三角和華北地區。省內產地貿易網絡已經形成,全省現有工商登記的產地交易市場179個,20__年交易量6.2萬噸,交易額42億元,茶葉批發市場已成為茶葉流通的重要渠道,約有60%的茶葉經過批發市場交易。零售方面,品牌專賣和連鎖經營格局也初步形成,促進了品牌建設。銷區市場開拓,近幾年也有較大發展,特別是上海、江蘇、山東、北京等地,銷區市場開拓取得較大成績,但與__、廣東、安徽等省的茶商相比,我們還有較大的差距。

  外銷市場遍布全球,以西北非、中東、中亞、日本、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為主,茶類以珠茶、蒸青茶、眉茶等大宗茶為主。20__我國茶葉出口至110個國家和地區,茶葉出口量28.95萬噸,比06年略增,出口金額6.08億美元,比06年增長11.2%,創歷史新高。20__年我省茶葉出口額為3.18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52.4%,其中綠茶出口16.05萬噸,占全國綠茶出口總量的70%以上,占世界綠茶出口量的60%以上,繼續保持綠茶出口的龍頭地位。因此有了“世界綠茶看中國,中國綠茶數__”的美譽。

  (二)市場前景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認為,當前我國農業進入一個總量平衡,結構矛盾突出,漲跌變化敏感的新階段。這個結論也基本上適用于茶產業。

  1.國內需求仍呈增長趨勢。“十五”期間,我國茶葉內銷市場呈現快速發展,內銷數量從20__年的45.34萬噸,增加到20__年的61萬噸,增長34.1%。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茶葉消費將繼續快速發展。同時,茶葉消費的多樣化、個性化、禮品化趨勢也將日益明顯。產區企業需加強市場調查,及時調整結構,開發新產品,抓住商機,搶占市場。

  2.國外市場的基本格局不變,但不確定因素增多,市場風險增大。出口茶葉繼續維持量大利微的局面,但隨著日本、歐盟實現更加嚴格的衛生標準和一些帶有貿易保護性質的措施,出口茶葉不確定因素增多。以蒸青茶為例,由于日本實行產地標識、肯定列表制度等措施。蒸青茶出口已連續三年低迷,出口量從最高年份1.6萬噸銳減至8000噸,庫存增加,企業或大幅減產,或停產轉產,對蒸青茶行業造成很大傷害,且前景難以預料。

  (三)面臨的挑戰

  __茶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1.新綠茶產區興起,綠茶大省__面臨挑戰。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__、__、__、__、__、__安徽等產綠茶省份,近幾年在國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茶葉生產發展迅速,建成一批基地茶園和現代化加工企業,產業基礎比較扎實。加上自然條件和社會勞動力成本等優勢,使__綠茶面臨嚴峻的挑戰,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2.__烏龍茶和__普洱茶異軍突起,是__綠茶拓展市場的強勁對手。“十五”期間,烏龍茶從傳統銷區華南迅速擴大到華東、華北乃至全國,搶占了很大一塊綠茶市場。前年開始,普洱茶又成為一匹“黑馬”殺入茶市,一度到了瘋狂的地步,目前雖已退燒,但已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茶市已基本形成綠茶、烏龍、普洱“三足鼎立”的格局。

  3.質量安全已成為茶葉能否在市場立足的關鍵因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思增強,一方面,飲茶尤其是飲綠茶有利健康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費者對茶葉質量特別是衛生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職能部門和輿論的監管也越來越嚴。一旦被檢出質量安全不合格,生產企業可能遭“滅頂之災”,同類產品的市場信譽也會受到嚴重影響。20__年9月16日,浙報、杭報以及其它多家報紙,報導了國家質檢總局二季度對我省產品質量的抽檢結果。此次抽檢中有8家茶葉企業的產品被檢,結果3家合格,5家不合格(其中3家被公開曝光),抽檢產品合格率37.5%,不合格原因包括農殘超標,鉛超標和感官質量等級達不到包裝上表明等級。由于集中報導,一些報紙用了“每天喝的可能是‘毒茶’”、“茶葉要小心喝”、“茶葉合格率僅為37.5%”等標題,在業內和社會上均引起強烈反響,其影響不容低估。

  4.茶類結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__綠茶實施名優茶戰略取得了很大成功,尤其對茶農增收貢獻突出。但發展名優茶多數走的是高端路線,茶越采越早,芽越采越小,價格越賣越高,長此以往,有背茶作為大眾消費品的本性,也不利于“茶為國飲”的推廣。高檔茶只能滿足少數消費者和禮品茶的需求,但從消費多元化的特點考慮,開發象松陽香茶、泰順三杯香這樣品質優良、價格適中的茶類,可以滿足多數消費者的消費承受力,市場前景廣闊。有條件的地區,如麗水、溫州也可以開發一些烏龍茶;紹興地區,如市場有銷路,恢復紅茶也未嘗不可。龍泉開發金觀音茶(烏龍茶)初獲得成功就是例子。

  二、關于__茶產業發展的若干建議

  __是__的傳統茶葉產區,產茶歷史悠久,茶類品種豐富,茶葉內外貿并舉,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加上__地處東部沿海,經濟發達,人民富裕,茶產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優越。

  近幾年,在政府重視和支持下,經過茶葉科技人員、企業和廣大茶農的`努力,__茶產業有了長足發展:

  一是茶葉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名優茶開發形勢喜人。茶園面積達到21.7萬畝,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的拋荒現象已不復存在,20__年產量達到1.97萬噸,與上年持平,產值4億元,比

  上年增長22.3%。其中名優茶產量1556噸,產值2.75億元,產值比上年增長32.2%。

  二是企業質量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促進了產品質量的提高。20__年起,全市全面展開qs認證工作,進展良好,到20__年已有81家企業通過認證,占全省認證企業491家的16.5%。初制廠改造也取得較好效果,相當一部分茶廠臟、亂、差的狀況開始改觀。所有這些都為__茶葉質量提升打下了基礎。

  三是品牌建設初見成效。繼20__年望海茶被評為“__十大名茶”后,20__年又評選出望海茶、印雪牌__白茶、奉化曲毫、三山玉葉、瀑布仙茗、望府茶、四明龍尖、天池翠為首屆“__八大名茶”,進一步提升了__茶葉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品牌效應顯著。

  四是茶葉深加工開始起步。如鄞州、寧海開發出茶酒,有的開始出口美國;余姚研制出靈茶素保健品;__五州星集團為娃哈哈、康師傅等企業貼牌生產茶飲料等,上述產品均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__茶產業發展中需要引起重視的一些問題,如市場較小,基本上以產地集團購買為主,很少進入流通領域,極大地限制了甬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茶類單一,以名優禮品茶為主,歷史形成的珠茶、烘青、紅茶等逐步萎縮乃至消失,與茶葉作為大眾消費品和消費多樣化、個性化趨勢不相適應;品牌建設尚在起步階段,主要靠政府推動,缺少有影響的龍頭企業自主創牌;茶葉深加工和夏秋茶利用的潛力還很大。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對__茶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加快品牌建設,提高甬茶的市場競爭力。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消費觀念的成熟,茶葉消費開始由產品認知階段向品牌認知階段發展。加強茶葉品牌建設已成為茶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我們建議,__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需把品牌建設的主體轉向企業,增強企業創品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做法包括積極參與各種創牌和認證活動,如爭創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品牌產品、名牌農產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及有關博覽會、展銷會和評比的獎項及有關認證,提高品牌知名度;通過申報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等措施,保護品牌不受侵害;建立專賣店、發展連鎖經營,構建品牌產品銷售網絡,從而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保護品牌。

  二是豐富茶類,拓展市場。名優茶由于經濟效益好,有市場需求(禮品茶),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會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主要應做好品牌建設和質量保障,鞏固市場占有率。同時,根據茶葉消費多樣化、個性化特點,豐富茶類品種,利用好夏秋茶資源,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要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甬茶市場,擴大甬茶的影響。

  三是利用__區位優勢,把__建成我國茶葉深加工基地。延長茶葉產業鏈,提高茶葉附加值,是茶產業發展的方向。__區位優勢明顯,茶葉深加工已有良好開端,今后應引進國內外大企業參與茶產業,依靠__茶葉科技教育優勢,積極發展茶葉深加工項目,實現茶葉“可喝、可吃、可用”,把__建成我國茶葉深加工基地。

關于茶葉產業發展及產銷形勢的調研對策2

  我省茶產業呈快速發展態勢,茶園面積擴大,產量增加,產業效益不斷提高,形勢喜人。同時,茶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茶葉產銷形勢越來越引起產區政府、企業和茶農的關注。本文主要對茶葉產銷形勢進行分析,并結合xx茶產業狀況對xx茶產業發展提出若干建議供產區政府和企業決策時參考。

  一、茶葉產銷形勢分析

  (一)產銷形勢

  總的來說,目前我省茶葉產銷形勢較好,內外銷市場同步發展,市場前景看好。同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確定因素增加,開拓浙茶市場任重而道遠。

  1.生產方面。全國茶園面積繼續增加,20xx年達到2400萬畝,產量110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我省茶葉生產也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20xx年茶園面積245萬畝,比上年增加2.9%,產量16萬噸,比上年增加5.3%,產值56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全球茶葉產量穩定在350萬噸左右,需求量保持在300萬噸左右。茶葉產大于銷的局面開始顯現。

  2.市場銷售方面。20xx年國內茶葉銷售形勢較好,茶葉價格總體上漲,年銷售額320億元,比06年增長28%。銷售量超過80萬噸,比06年增長11.1%。我省內銷以名優茶為主,市場遍布全國,主要市場在長三角和華北地區。省內產地貿易網絡已經形成,全省現有工商登記的產地交易市場179個,20xx年交易量6.2萬噸,交易額42億元,茶葉批發市場已成為茶葉流通的重要渠道,約有60%的茶葉經過批發市場交易。零售方面,品牌專賣和連鎖經營格局也初步形成,促進了品牌建設。銷區市場開拓,近幾年也有較大發展,特別是上海、江蘇、山東、北京等地,銷區市場開拓取得較大成績,但與xx、廣東、安徽等省的茶商相比,我們還有較大的差距。

  外銷市場遍布全球,以西北非、中東、中亞、日本、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為主,茶類以珠茶、蒸青茶、眉茶等大宗茶為主。20xx我國茶葉出口至110個國家和地區,茶葉出口量28.95萬噸,比06年略增,出口金額6.08億美元,比06年增長11.2%,創歷史新高。20xx年我省茶葉出口額為3.18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52.4%,其中綠茶出口16.05萬噸,占全國綠茶出口總量的70%以上,占世界綠茶出口量的60%以上,繼續保持綠茶出口的龍頭地位。因此有了“世界綠茶看中國,中國綠茶數xx”的美譽。

  (二)市場前景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認為,當前我國農業進入一個總量平衡,結構矛盾突出,漲跌變化敏感的新階段。這個結論也基本上適用于茶產業。

  1.國內需求仍呈增長趨勢。“十五”期間,我國茶葉內銷市場呈現快速發展,內銷數量從20xx年的45.34萬噸,增加到20xx年的61萬噸,增長34.1%。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茶葉消費將繼續快速發展。同時,茶葉消費的多樣化、個性化、禮品化趨勢也將日益明顯。產區企業需加強市場調查,及時調整結構,開發新產品,抓住商機,搶占市場。

  2.國外市場的基本格局不變,但不確定因素增多,市場風險增大。出口茶葉繼續維持量大利微的局面,但隨著日本、歐盟實現更加嚴格的衛生標準和一些帶有貿易保護性質的措施,出口茶葉不確定因素增多。以蒸青茶為例,由于日本實行產地標識、肯定列表制度等措施。蒸青茶出口已連續三年低迷,出口量從最高年份1.6萬噸銳減至8000噸,庫存增加,企業或大幅減產,或停產轉產,對蒸青茶行業造成很大傷害,且前景難以預料。

  (三)面臨的挑戰

  xx茶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1.新綠茶產區興起,綠茶大省xx面臨挑戰。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xx、xx、xx、xx、xx、xx安徽等產綠茶省份,近幾年在國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茶葉生產發展迅速,建成一批基地茶園和現代化加工企業,產業基礎比較扎實。加上自然條件和社會勞動力成本等優勢,使xx綠茶面臨嚴峻的挑戰,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2.xx烏龍茶和xx普洱茶異軍突起,是xx綠茶拓展市場的強勁對手。“十五”期間,烏龍茶從傳統銷區華南迅速擴大到華東、華北乃至全國,搶占了很大一塊綠茶市場。前年開始,普洱茶又成為一匹“黑馬”殺入茶市,一度到了瘋狂的地步,目前雖已退燒,但已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茶市已基本形成綠茶、烏龍、普洱“三足鼎立”的格局。

  3.質量安全已成為茶葉能否在市場立足的關鍵因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思增強,一方面,飲茶尤其是飲綠茶有利健康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費者對茶葉質量特別是衛生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職能部門和輿論的監管也越來越嚴。一旦被檢出質量安全不合格,生產企業可能遭“滅頂之災”,同類產品的市場信譽也會受到嚴重影響。20xx年9月16日,浙報、杭報以及其它多家報紙,報導了國家質檢總局二季度對我省產品質量的抽檢結果。此次抽檢中有8家茶葉企業的產品被檢,結果3家合格,5家不合格(其中3家被公開曝光),抽檢產品合格率37.5%,不合格原因包括農殘超標,鉛超標和感官質量等級達不到包裝上表明等級。由于集中報導,一些報紙用了“每天喝的可能是‘毒茶’”、“茶葉要小心喝”、“茶葉合格率僅為37.5%”等標題,在業內和社會上均引起強烈反響,其影響不容低估。

  4.茶類結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xx綠茶實施名優茶戰略取得了很大成功,尤其對茶農增收貢獻突出。但發展名優茶多數走的是高端路線,茶越采越早,芽越采越小,價格越賣越高,長此以往,有背茶作為大眾消費品的本性,也不利于“茶為國飲”的推廣。高檔茶只能滿足少數消費者和禮品茶的需求,但從消費多元化的特點考慮,開發象松陽香茶、泰順三杯香這樣品質優良、價格適中的茶類,可以滿足多數消費者的消費承受力,市場前景廣闊。有條件的地區,如麗水、溫州也可以開發一些烏龍茶;紹興地區,如市場有銷路,恢復紅茶也未嘗不可。龍泉開發金觀音茶(烏龍茶)初獲得成功就是例子。

  二、關于xx茶產業發展的若干建議

  xx是xx的傳統茶葉產區,產茶歷史悠久,茶類品種豐富,茶葉內外貿并舉,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加上xx地處東部沿海,經濟發達,人民富裕,茶產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優越。

  近幾年,在政府重視和支持下,經過茶葉科技人員、企業和廣大茶農的努力,xx茶產業有了長足發展:

  一是茶葉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名優茶開發形勢喜人。茶園面積達到21.7萬畝,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的拋荒現象已不復存在,20xx年產量達到1.97萬噸,與上年持平,產值4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其中名優茶產量1556噸,產值2.75億元,產值比上年增長32.2%。

  二是企業質量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促進了產品質量的提高。20xx年起,全市全面展開qs認證工作,進展良好,到20xx年已有81家企業通過認證,占全省認證企業491家的16.5%。初制廠改造也取得較好效果,相當一部分茶廠臟、亂、差的狀況開始改觀。所有這些都為xx茶葉質量提升打下了基礎。

  三是品牌建設初見成效。繼20xx年望海茶被評為“xx十大名茶”后,20xx年又評選出望海茶、印雪牌xx白茶、奉化曲毫、三山玉葉、瀑布仙茗、望府茶、四明龍尖、天池翠為首屆“xx八大名茶”,進一步提升了xx茶葉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品牌效應顯著。

  四是茶葉深加工開始起步。如鄞州、寧海開發出茶酒,有的開始出口美國;余姚研制出靈茶素保健品;xx五州星集團為娃哈哈、康師傅等企業貼牌生產茶飲料等,上述產品均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xx茶產業發展中需要引起重視的一些問題,如市場較小,基本上以產地集團購買為主,很少進入流通領域,極大地限制了甬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茶類單一,以名優禮品茶為主,歷史形成的珠茶、烘青、紅茶等逐步萎縮乃至消失,與茶葉作為大眾消費品和消費多樣化、個性化趨勢不相適應;品牌建設尚在起步階段,主要靠政府推動,缺少有影響的龍頭企業自主創牌;茶葉深加工和夏秋茶利用的潛力還很大。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對xx茶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加快品牌建設,提高甬茶的市場競爭力。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消費觀念的成熟,茶葉消費開始由產品認知階段向品牌認知階段發展。加強茶葉品牌建設已成為茶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我們建議,xx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需把品牌建設的主體轉向企業,增強企業創品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做法包括積極參與各種創牌和認證活動,如爭創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品牌產品、名牌農產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以及有關博覽會、展銷會和評比的獎項及有關認證,提高品牌知名度;通過申報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等措施,保護品牌不受侵害;建立專賣店、發展連鎖經營,構建品牌產品銷售網絡,從而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保護品牌。

  二是豐富茶類,拓展市場。名優茶由于經濟效益好,有市場需求(禮品茶),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會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主要應做好品牌建設和質量保障,鞏固市場占有率。同時,根據茶葉消費多樣化、個性化特點,豐富茶類品種,利用好夏秋茶資源,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要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甬茶市場,擴大甬茶的影響。

  三是利用xx區位優勢,把xx建成我國茶葉深加工基地。延長茶葉產業鏈,提高茶葉附加值,是茶產業發展的方向。xx區位優勢明顯,茶葉深加工已有良好開端,今后應引進國內外大企業參與茶產業,依靠xx茶葉科技教育優勢,積極發展茶葉深加工項目,實現茶葉“可喝、可吃、可用”,把xx建成我國茶葉深加工基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一级特大黄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欧美专区亚洲专区日韩专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