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下冊期中語文知識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語文期中知識點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期中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期中知識點1
一、文學常識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說家。16歲畢業于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8歲去陜北延安插隊。21歲因病致癱,轉回北京。23歲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廠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癥,靠透析維持生命。28歲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陸續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多篇,其散文《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來最優秀的散文之一。小說《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二、拼音
tān huàn shì xiǔ qiáo cuì
癱 瘓 侍弄 整宿 憔 悴
shàn wān jué màn
仿膳 豌豆 訣別 爛漫
fù xù dāo
翻來覆去 絮絮叨叨
三、詞語
侍弄:經營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訣別:多指不再相見的分別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嗦,嘮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別高興。
四、段落劃分
第一部分(1):母親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對“我”百般撫慰。
第二部分(2—5):母親準備帶“我”去看菊花時,因病去世了。
第三部分(6):妹妹推“我”去北海賞菊,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
語文期中知識點2
全文共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描寫說書前書場的盛況。書場盛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觀眾多,到得早。“說書”十二點半鐘以后才開始,可是“不過十點鐘”,戲臺前的“一百多張桌子”,“已經坐的滿滿的了”,以至“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有的人甚至餓著肚子早早地趕來占個座位,使得戲園子里竟然有一二十個賣燒餅油條的。二是觀眾身份多樣,代表性廣。有“做生意”的,有“讀書人”,還有許多官員以及他們的家人。三是氣氛熱烈。有人在進場,有人在找座,有人在打招呼,有人在說閑話,有人在叫賣叫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指向,即聽白妞說書。
第二部分(3—5段),描寫琴師、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們的反應。首先是琴師演奏三弦子,初不覺怎樣,“只是到了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挑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很有特色。再是黑妞說書,從衣著打扮寫到動作表情,進而描寫黑妞的演唱清脆宛轉,高低徐急,富于變化,既有“字字清脆,聲聲宛轉”“或緩或急,忽高忽低”的直接描述,又有“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的生動比喻。然后是觀眾的議論,知情懂行的觀眾將黑妞和白妞進行比較,“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突出了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為白妞的出場作了鋪墊。
第三部分(6—8段),著力描繪白妞高超的說書技藝。這是課文的描寫重點。第6段描寫了白妞的衣著相貌、動作表情,特別用特定鏡頭描繪了白妞“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是那樣清澈純凈,明亮潤澤,美麗傳神。第7段寫白妞說書歌聲的高亢,第8段寫歌聲的低回和變化。這兩段描寫白妞說書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聲音初不甚大——聲音越來越高,回環轉折,雄渾高亢,字轉悠揚——聲音陡然一落,回旋激蕩——聲音悠遠、細弱——聲音揚起、諸聲并發——突然收結。作者在描寫白妞說書的節奏時,運用了很多貼切生動的比喻,使讀者能借助實體形象來感受到聲音的美,讓人們體會到白妞技藝的高超。
第四部分(9段),以觀眾的議論來點明白妞說書的藝術魅力。
語文期中知識點3
無心卻是動情時《初遇》
嬌羞嫵娜暗香渡
月移花影約重來
《佳期》鑒賞:【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
品讀思考:
[端正好][滾繡球]
找出最具藝術表現力的詞句,分析鶯鶯的情感。
[端正好]
﹡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范仲淹《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滾繡球]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閨怨》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朝天子]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耍孩兒]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收尾]
四圍山色中,
一鞭殘照里。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
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品一品:王實甫筆下的愁
1.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秦觀《江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3.李清照《武陵春》: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新雜劇,舊傳奇,
《西廂記》天下奪魁。
賈仲明續編《錄鬼簿》
文藝母親所產生出來的女孩兒,總要以《西廂》為最完美,最絕世的了。《西廂》是超過時空的藝術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郭沫若
王實甫就活在他的《西廂》里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語文期中知識點4
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xiáo河勻稱chèn惟妙惟肖xiào
點撥:注意多音字“稱”的讀音,“肖”不要誤讀成xiao.
2.解釋下列詞語。
(1)勻稱:均勻,比例和諧。
(2)古樸:樸素而有古代風格。
(3)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4)巧妙絕倫:(方法或技術等)靈巧高明,獨一無二。
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語文期中知識點5
1.字詞
驚惶(huáng):驚慌,恐懼。
苛(kē)捐雜稅:指當時反動政府強迫老百姓上繳的各種稅費。
繳(jiǎo):①交納,交付,繳公糧。②迫使交出:繳了敵人的械。
攀談:本文是找些話題與他人交談的意思。
酣(hān)然入夢:甜美、暢快地入睡。
蜷(quán):彎曲。
嗚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聲。
2.內容結構
老山界,是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一天半內所發生的事情。從結構上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點題,概括介紹老山界。一開頭就點出“30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勢高峻,暗示翻越艱難。
第二部分(第2-32段),敘述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這是課文的主體,按時間順序和地點的變化又可以分為四層。
第1層(第2一ll段),從當天下午寫到天黑之際,從山溝寫到山腳,記敘“我們”同瑤民的攀談交往,表現紅軍紀律的嚴明和瑤民對紅軍的支持幫助。
第2層(第12—22段),從天黑以后寫到黎明之前,從山腳下寫到半山腰,記敘陡山峭壁的高、險和紅軍在雷公巖前露宿,表現登山的艱苦和紅軍的樂觀精神。
第3層(第23—30段),從次日黎明寫到下午兩點多鐘,從雷公巖寫到老山界山頂,記敘山路的崎嶇難走和紅軍的堅強意志,點明紅軍翻山長征是為了北上抗日。
第4層(第31—32段),在山頂休息以后,從山頂寫到山下,記述了紅軍下山的情景,表達了勝利到達營地的喜悅。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初一語文的學習方法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初一語文的學習技巧
首先要培養濃厚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于我們去持之以恒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并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語文期中知識點6
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匍匐púfú揣chuāi在懷里衰shuāi老
淹沒mò(點撥:注意多音宇“揣”“沒”的讀音。)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jūgōng)鞠躬肅(mù)穆
3.解釋下列詞語。
(1)名副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2)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
語文期中知識點7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見同現,顯現。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飼,喂養。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同耶,嗎。
5、板印書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僅。
6、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約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數。
8、詘右臂支船:詘同屈,彎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跟豎相對。
10、蓋簡桃核修長者為之:簡同揀,挑選。
11、滿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勁:支同肢,肢體。
13、同舍生皆被綺繡:被同披,穿。
14、與之論辨:辨同辯,辯論。
15、裁如星點:裁同才,僅僅。
二、古今異義字
1、一食或盡粟一石或:古義為有時今義為或者
2、無絲竹之亂耳絲竹:古義為管弦樂器,文中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為絲綢和竹子
3、無案牘之勞形形::古義為身體今義為形狀、樣子
4、孔子云云::古義為說今義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冒:古義為蒙、蓋今義為冒出
6、藥稍熔藥:文中指松脂、蠟和紙灰今義為治病的藥品
7、有布衣畢升布衣:古義為平民今義為衣服的一種
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古義為尚今義為曾經
9、其兩膝相比者比:古義為挨著今義為比較
10、高可二黍許許:古義為左右、上下、光景今義為答應或表猜測
11、嘗貽余核舟一嘗:古義為曾經今義為嘗試
1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但:古義為只今義為轉折連詞
13、微聞有鼠作作索索聞:古義為聽今義為用鼻子嗅
14、雖人有百手雖:古義為即使今義為雖然
15、兩股戰戰股:古義為腿今義為臀部
16、幾欲先走走:古義為跑今義為行走
17、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 古義為借今義為與真相對
是;古義為這今義為判斷動詞
18、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趨:古義為奔向今義為趨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復復:古義為辯解今義為又、重復
20、主人日再食再:古義為兩次今義為又一次
三、詞類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詞作動詞,鞭打)
2、用訖再火令藥熔(名詞作動詞,用火烤)
3、會賓客大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
4、婦撫兒乳(名詞作動詞,喂奶)
5、苔痕上階綠(名詞作動詞,長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處也(名詞作動詞,說出)
7、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8、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名詞作動詞,穿著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10、主人日再食(名詞作狀語,每天)
11、婦手拍兒聲(名詞作狀語,用手)
12、手自筆錄(名詞作狀語,動手、用筆)
13、只辱于奴隸人之手(形容詞作動詞,辱沒)
14、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作動詞,吃盡)
15、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作動詞,使亂)
16、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作動詞,使勞累)
17、有龍則靈(形容詞作動詞,成為靈驗的'水)
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19、食之不能盡其材(使動用法,使盡)
20、是可謂善學者矣(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21、遙聞深巷中犬吠(形容詞作狀語,遠遠地)
四、一詞多義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動詞)
執策而臨之(策:鞭子,名詞)
一食或盡粟一石(食: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食:喂養,動詞)
馬之千里者(之:不譯,定語前置的標志)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之:的,助詞)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之,湊足音節,無義)
執策而臨之(之:它的,代詞)
無絲竹之亂耳(之: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義,助詞)
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無義)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詞)
其真無馬邪(其:難道,副詞)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夠,能愿動詞)
雖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詞)
持就火煬之(就:靠近,動詞)
瞬息可就(就:完成,動詞)
每字為一印(印:字印,名詞)
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詞)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詞)
欲印(印:印刷,動詞)
唐人尚未盛為之(為:做,動詞)
滿鐵范為一板(為:成為,動詞)
不以木為之者(為:刻制、制作,動詞)
又為活板(為:發明,動詞)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為:被,介詞)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為:是,動詞)
不以木為之者(以:用、拿,介詞)
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以:用來,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以:把,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以:因為,介詞)
計日以還(以:相當而,連詞)
高可二黍許(可:大約)
珠可歷歷數也(可:可以)
通計一舟(一:全,整個)
為念珠個一(一:一件)
婦撫兒乳(乳:喂奶,動詞)
兒含乳啼(乳:奶頭,名詞)
以為妙絕(妙:善、好,形容詞)
眾妙畢備(妙:妙處,好處,名詞)
以為妙絕(絕:斷、消失,動詞)
群響畢絕(絕:極,副詞)
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動詞)
手有百指(指:指頭、手指,名詞)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患:擔心,動詞)
無凍餒之患矣(患:憂患,名詞)
援疑質理(質:詢問,動詞)
非天質之卑(質:智力、天資,名詞)
益慕圣賢之道(道:學說,名詞)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道:談、講,動詞)
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詞)
色愈恭,禮愈至(至:周到,形容詞)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至:到,動詞)
語文期中知識點8
1.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內容都不相同。想一想,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云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作者為什么會對云南的歌會感興趣。
云南的歌會純樸、自然、熱烈、帶有濃郁的地方風情,使人更能隨歌融入到美麗的自然、熱烈的生活之中。
2.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第一個片斷側重描寫人物外貌,語言質樸、直白、熱烈。
第二個片斷側重刻畫人物性格、氣質、與環境的和諧,語言清新、優雅。
3.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引伴”,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趕馬女孩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腦。但是作者并沒有直奔主題來寫這些內容。首先,這是一種寫實:云南確實有著如此美麗的風光,也有如此動人的趕馬女孩,作者此時所做的只是據實而錄──他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其次,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境。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靈人杰,誠哉斯言。第三,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主腦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
4.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于“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于“用提問方法,等待對方解答”,哪些屬于“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一兩首唱一唱,說一說。(略)
語文期中知識點9
一、易錯生字
1、平舌音:歲
2、前鼻音:盡(特別容易讀錯)
3、翹舌音:燒
4、“原”:第一畫是短橫,不是平撇!(“廠”容易寫錯的孩子這個字就很容易錯)
二、形近字區別
歡-------吹榮-------帶歲-------多
三、反義詞
枯------榮
四、三級跳
草小草
雨后,嫩綠的小草掛著晶瑩的.水珠正朝我們點頭呢!
草草地
我們在軟綿綿的草地上盡情地玩耍。
草草原
一群群駿馬在遼闊的草原上奔馳。
語文期中知識點10
一只(青蛙) 一個(孩子)
一塊(手表) 一把(刀)
一條(小河) 一盤(水果)
一雙(筷子)一份(報紙)
一句(話)一(片)回聲
一 (列) 火車 一(臺)電腦
一(束)鮮花 一(場)比賽
一(圈)波紋 一(張)桌子
一(顆)石子 一(把)傘
一(座)小島 一(粒)種子
一(面)紅旗 一(朵)浪花
一 (首) 歌曲 一 (葉) 扁舟
一(顆)珍珠 一(顆)星星
一(個)腳印 一(塊)草坪
一(塊)木板 一(塊)石頭
一(條)小河 一(條)道路
一 (道) 風光 一(道)閃電
一(頭)牛 一(匹)馬
一(陣)風 一(件)衣服
一 (輪) 圓月 一(張)紙
一(雙)手 一(座)橋
一(盆)水 一 (節) 車廂
一(根)藤 一(口)缸
一(戶)人家 一(枝)筆
一(位)老人 一(串)葡萄
一(道)彩虹 一(頭)驢
一則(日記) 一袋( 面粉 )
語文期中知識點11
一、會認200個字(P158~160),會寫300個字(P161~164)
二、易混淆的字:
1、耍要些此釣鉤峰逢紀記倍培訪坊嬌驕內納境鏡堅豎爪瓜藍籃撿揀狀壯魚漁退腿搶創倆兩予矛
2、語文園地:
P32形近字
P16形聲字去偏旁識字
P64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P82加偏旁識字
3、帶"月(肉)"旁的字P65形旁表義"扌女氵讠木忄竹衤"P114
三、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2、部首查字法
語文期中知識點12
對于初中同學,每天學習的知識都在不斷更新,知識就需要不斷地歸納總結,為大家總結了人教版初二語文期中考試知識點,一定要仔細閱讀哦!
一、字詞
蓬蒿hāo咫zhǐ尺狼藉jí吶nà喊不自量力相形見絀chù精巧絕倫美味佳肴yáo蕭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luǒ露媲pì美
挑釁xìn嚙niè齒緘jiān默窺kuī探狩shòu獵顧忌jì凋diāo零滑翔
目空一切牟móu取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kāng慨kǎi大方一視同仁眾目睽睽kuí
二、字詞釋義
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莫衷zhōng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牟取:謀取。
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視著。
哂shěn笑:譏笑。
三、課文解讀
11、《敬畏自然》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選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嚴春友。
全文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運用總括與具體展開相結合,巧妙運用對比的手法使立論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告訴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再也不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因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關系。
12、《羅布泊,消失的仙湖》節選自《善待家園--中國地質災害憂思錄》,作者吳崗。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通過羅布泊今昔對比,揭示羅布泊由一個美麗的湖泊消失,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的悲劇。將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理念滲透課文,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13、《旅鼠之迷》作者位夢華,這是一篇很別致的科學小品,文章采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來介紹科學知識。
從三個方面介紹北極旅鼠有三大奧秘,即,繁殖能力驚人,為動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過多,就有種種奇怪地自殺行為,或停止進食,或在天敵面前主動挑釁,或改變毛色,吸引天敵;死亡大遷移,數百萬旅鼠匯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旅鼠的奇異行為給我們一個啟示:人類也不應該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歸來》節選自《沙鄉年鑒》(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被稱為“美國資源保護運動的圣書”),作者利奧波德,美國著名環境保護主義者。
文章用擬人的手法介紹了大雁遷徙的特性、規律及與人類的關系,認為大雁是人類的伙伴,動物使寺球充滿生機,充滿詩意,充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和諧共處,不應該憑借自己的優勢去傷害它們,一個“愛”字貫穿全文。很顯然,“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就是全文的主旨。
在寫法上,形象性、知識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結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喂--出來》選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說選》,作者星新一,日本現代科幻小說作家,以微型小說著名,作品最大特點是構思巧妙。
本文是一篇科學幻想小說,以環境污染為題材,講的是一場臺風吹倒了一座古廟,廟底露出個無底洞,通過對這個洞一番研究后,后來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終于有一天,里面的東西又都飛了出來。
小說揭示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警示世人要正視環境問題。
小說的題目充滿懸念,原是一個年輕人的喊叫,其實也蘊含隊們對大自然認識的淺薄無知。結尾再寫小石頭飛來,這種循環式結構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語文期中知識點13
知識點概述
<荷塘月色>成功地描寫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寫中寄托著自己的真情實感,這種成功,也得益于他對語言的巧妙運用。文章多處使用比喻、通感、疊字等, 使得全文語言典雅,充滿詩情畫意。比如作者連用三個比喻寫靜態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繪出了淡月輝映下荷花 的晶瑩剔透,綠葉襯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纖塵不染的美質。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語言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通感就是在描寫客觀事物時,憑借人們各種 感覺間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語言把某一感觀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觀上,使“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錢鐘書語)。例如: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清香”本來是屬于嗅覺的,作者卻將它轉化成聽覺上的“渺茫的歌聲”,令人聯想到若有若無、 輕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間感覺的轉移伴隨著想像的跳躍。此外,疊字的運用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氣舒展,給人音韻和諧的美感。如“蓊蓊郁 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樹、“曲曲折折”的荷塘、“隱隱約約”的遠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葉子、“縷縷”的清香、“脈脈”的流水,“密密 地”挨、“靜靜地”瀉、“重重”圍住等等,比比皆是,獨具匠心。
知識點總結
一、重點詞語
蓊蓊郁郁 彌望 裊娜 羞澀 渺茫
霎時 宛然 脈脈 酣眠 參差 斑駁
峭楞楞 倩影 梵婀玲 妖童媛女
鹢首徐回 棹 纖腰 斂裾 嬉游
消受 獨處 瑣屑 踱步
二、文學常識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毛澤東稱頌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綠》、《匆匆》、《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常見誤區提醒
《荷塘月色》中的語言特點:
朱自清的語言風格獨特,大量使用現代口語詞匯,樸素自然,給人以親切感;又適當 融合文言詞句,使文字更加洗練;疊詞疊字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風華從樸素中來,腴厚從平淡中來”是他語言風格的精確概括。他散文中的語言沒有刻 意雕琢的詞句,寫得平淡、樸素,而平凡的字句在他的筆下卻仿佛突然有了生命一般,讓人感到新奇,不禁驚嘆!
在口語基礎上刻意出新,毫 無雕飾之感。在遣詞用字上更有如神之筆,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與“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一絲”、“一帶”、 “一道”、“一兩點”等,都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疊詞的運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長,例如,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它的 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用“蓊蓊郁郁”極寫樹木的繁茂,都產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讀起來節奏明朗、韻律協調。
語文期中知識點14
學生們在享受學期的同時,也要面對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學習。語文網為大家提供了初二下冊語文期中備考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后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中考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別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并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注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初中教材中出現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注釋,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復習掌控的范圍內,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復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語文期中知識點15
1.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圣”。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2.品味賞析。
(1)前四句所繪的秋景圖是一幅凄涼的秋景圖。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使人頓生悲情;接著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樹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一種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自然而生,尤其是“無邊、不盡”,透出沉郁悲涼,不僅寫出了空間的廣漠,更強調無處不含悲秋之氣。這凄清蕭條的秋景為全詩奠定了沉郁悲涼的.情感基調。
(2)詩人的“悲”除了體現在首聯、頷聯描寫的秋景之外,還體現在哪里?頸聯和尾聯。
①離家多年,有家難歸。
詩人長年漂泊他鄉,壯志難酬,處境艱難。“萬里”寫出流浪之遠,“常”寫出流浪時間之長。“悲秋”則從季節上給人悲涼的感覺。
②晚年多病,孤苦無依。
“百年”即暮年,此時詩人已經56歲。“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詩人身患肺病等多種疾病。“登臺”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陽節,帶上親朋好友,而此時詩人卻是獨自一人!詩人的朋友高適、救濟他的朋友嚴武等都已經離開人世,詩人此時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③國事艱難,壯志難酬。
“艱難”兼指國家命運和自身命運。國家動亂(安史之亂),詩人漂泊在外,生活艱難,壯志難酬。杜甫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的人,忠君愛國、關心民生疾苦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年輕的時候,杜甫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他的忠君愛國是真心實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認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是無論如何窮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為國家擔憂。他一直忠于國家,心憂天下!因此他“恨”,恨國家仍然動蕩不安,恨自己已經人到暮年,不能為國家效力,恨自己壯志難酬。
④人生潦倒,消愁無途。
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終沒有遂愿,心中萬千愁緒無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3.品評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這一千古名句,寫出了秋天蕭瑟肅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全聯對仗工整,氣韻流暢,加上“蕭蕭”“滾滾”兩組疊字的對用,讀來音調鏗鏘,氣勢奔放。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知識點就到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學期努力,豐富自己,鍛煉自己。
【語文期中知識點】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期中語文知識點03-04
語文知識點03-04
語文月考知識點02-27
語文閱讀題知識點02-28
語文必背知識點03-03
高二語文知識點03-03
語文必修五知識點03-04
語文必修二蘇教版知識點12-18
語文課文預習知識點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