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小故事

時間:2024-10-11 09:54:33 王娟 好文 我要投稿

日行一善小故事(通用12則)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日行一善小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行一善小故事(通用12則)

  日行一善小故事 1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是做了一火車”這句話我們經常聽到。雷鋒雖然已經逝世了,可我們依然懷念他,崇敬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他那種樂于助人的精神傳承下去。我也當過一回“活雷鋒”。

  這幾天總是下雨,教室外積了很多水。星期一,下課鈴剛響,我們三個勞動委員利用課間操的.時間熱火朝天的干了起來,為同學們排除水患。我們三個人立即分好了工,賈沅杰負責提著水桶倒水,張文伊負責掃水,我負責把水轉移到水桶里面。老師先給我們做了示范,我們照老師的樣子做,很快就掌握了方法。不一會,小水桶滿了,過了一會,小水桶又滿了……我們前后一共倒了三桶水,掃完水后,又拿起拖把把地拖了一遍。看著干干凈凈的地面,心里想: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以后要多做善事。我犧牲了自己的課間二十分鐘,幫大家把門前的衛生區打掃干凈了,我也是一個活雷鋒了!

  任何事情都要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今天我為班級服務,明天我為全中國做貢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活雷鋒,如:無私奉獻的父母;不辭辛苦的老師;堅守崗位的警察;起早貪黑的環衛工人;……

  “日行一善”顧名思義就是每天都做善事,有人能夠理解這個意思,卻從來不去這樣做,這又有什么用呢?我們要把“日行一善”四個字牢記心中,讓它成為我們每天的目標,不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一個有善心的人。現在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將來為新中國做貢獻!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善暖人間!

  日行一善小故事 2

  有兄弟二人,在西山遇到了高僧。高僧告訴他們,兄弟倆四年之后有一次劫難,唯一解救之法就是多行善事,積德解難。

  打那以后,哥哥在村里修橋筑路,養老撫幼,無償地幫助他人。弟弟同樣也行動起來,他種果樹,種糧食。收獲了,就接濟那些吃不上飯的人。

  眼看四年就快滿了,哥哥去見高僧,問是否已化了劫難。可這次高僧一語不發,只搖了搖頭。

  哥哥感到奇怪,可又無奈,便下了山。回家途中,突然天降大雨。哥哥發現一間土屋可以避雨,便弓著腰躲了進去,結果一聲雷響,上屋倒了,他被壓在了下面。哥哥的`兩條腿在這次事故中殘廢了,這個變故使他痛苦至極。想自己幾年來無私付出,為何仍遭此大難?

  他叫弟弟背著自己又去了西山。哥哥問:“大師,我幾年行善,不輟一日,為何還遭此難?"

  高僧不答,而是抬頭看著弟弟,問:“你呢?"

  弟弟回答說:“大師,我只是行善,時間久了,就只是行善,忘了化劫的事情。”

  高僧合上眼,說:“這就對了,為化劫而行善,不是全善;為行善而忘劫,乃為大善啊。”

  日行一善小故事 3

  我家租住的那間房沒有陽臺,想要晾衣服,得從房東的房間里經過。為了避免過多地打擾別人正常生活,我總是盡量減少晾曬的次數,時間也控制得很好,在晚上九點房東入睡之前。

  但是,我和老公經常上夜班,下班后洗澡洗衣服,忙完差不多快十一點。而這個時候,房東家的門早已經關了。

  我和老公躊躇了很久,都不好意思去敲別人的門,最后,老公在房間里拉了一根鐵絲,把衣服晾在了臥室里。

  一晚上,那些濕衣服滴滴答答不停地滴水,吵得人難以安眠,更糟的是,第二天起來一看,地面上全是積水,我的心情也一下子冰到極點。

  幾天后,這個情況卻忽然有了改觀。我和老公加班回家,房東的門依然關閉,奇怪的.是,等我們吃過飯,開始洗衣服時,房東家的門適時地開了一條小縫,溫暖的燈光射出來,讓我欣喜不已。

  這種“好運”維持了很久。那次,經過房東門前時,聽見女主人悄悄說:“快去看看隔壁有沒有洗衣服,如果洗的話,就把門開個縫,把燈摁亮,別讓人家又把衣服晾在家里,對身體多不好啊。”

  原來,他們一次次從溫暖的被窩里鉆出來,時刻關注著我家的動向,只是為了給我們留一道開啟的門縫,讓我們可以毫無愧疚地晾衣服啊。

  那一刻,我的心里春暖花開。

  日行一善小故事 4

  一個村莊坐落在沙漠地帶,村人趕集必須穿過那片氣候無常的大沙漠。沙漠中行路很難,即便是本村人,也常常會迷路。因此,就有人想到了在沙漠中插樹枝的主意。綠色的樹枝在荒蕪的沙漠中很打眼,就像一些航標一樣標示著方向。然而,每個村里的人在去集鎮的路上,必須將那些樹枝稍稍上拔一些,這樣,風沙就不至于遮住了樹枝,返回的路上也就不會再迷失方向。這已經成了村里人約定俗成的做法了。

  一天,有一個商人經過這個地方。當他行走在樹枝指引的路途中時,他沒有聽信村里人的忠告,去把那些樹枝拔上來一些。他想自己只是前去,不需要再回頭。自然,也就懶得去理會那些樹枝了。

  然而,當商人行走到一半路程時,迎面的.颶風突然揚起漫天的黃沙,他已無法前行。此刻,天色將晚,他只有再回到村子里去,不然,后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商人回頭去看來路,那些沿途指點方向的樹枝此刻已被風沙給淹沒了。眼望著天色已經暗下來,他無法找到出路,悔恨已遲。商人饑寒交迫,最終死在了沙漠里……

  倘若一個人的心里容不下一條留給別人的路,那他注定也就斷了自己的后路。

  日行一善小故事 5

  春秋時,趙宣子見一個人臥在桑樹下,因為饑餓,都站不起來了。

  趙宣子就給了他一些食物。那人拜謝收下了,卻不吃。

  趙宣子很奇怪,問他為何不吃?

  那人答道,要留給家中老母吃。趙宣子贊賞這人的孝心,就給了他一大塊牛肉和一些錢。

  兩年后,晉靈公派了一批刺客追殺趙宣子。

  一刺客追上趙宣子,一照面,驚道:“竟然是您,請讓我代您死吧。”

  趙宣子問:“義士何人?”

  刺客說:“我就是您救過的桑下餓人。”說完,轉身與追來的刺客搏斗而死,趙宣子得以逃脫。

  當年,無論是趙宣子還是桑下餓人,都不會想到日后的搭救。

  有些人為別人做了些事情,就總想著要回報。

  似乎覺得這樣才不虧。

  如果沒有得到預想的回報,就覺得人心叵測,甚至發誓再也不與人為善。

  也許忽然有一天,那個當年沒有給你對等回報,你單方面已經絕交的人,向困境中的'你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因為在他的眼中,你早已成了他一輩子的朋友。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英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余香留存,一生受用。

  日行一善小故事 6

  女兒最近有些奇怪,以前是七點半出門去學校,現在改成了七點,而且不用父母叫,自己定了鬧鐘,一分鐘都不賴床。每次出門前,都要從儲蓄罐里拿出一枚硬幣,我曾好奇地問她,坐公交車有IC卡,早飯在家里吃,口袋里也有零花錢,要額外的一元錢干什么?女兒笑而不答。

  星期天,女兒嚷嚷著要去圖書館,我自然奉陪。雖然已經春天了,天氣還是很冷,我和女兒全副武裝,當然,女兒依然沒有忘記準備一元硬幣。

  坐307路公交車,半小時后下車。我徑直往圖書館的方向走,卻發現女兒快步走到路邊,用一元硬幣,從一位賣報老人手里買了一份報紙。我責怪她浪費,既然到圖書館,自然有免費的.報紙,干嗎還要多花錢?

  女兒說:“媽媽,我已經連續買了一個月的報紙,都是在這位老人那里買的。你上次帶我到圖書館時,我注意到了他,那么冷的天,他還站在寒風里,不停地跺著腳,我想,我多買一份報紙,他就可以早點回家休息了。”

  這么說,女兒這一個月提前半小時起床,原來就是繞道來買報紙?我心疼地說,你可以買一份報紙給十份的錢啊。

  女兒想了想,說:“那樣太傷他自尊了。我每次拿零錢,就是不想他脫掉手套找零,那樣會很冷。”

  我什么都沒說,將女兒輕輕摟入懷中,感覺有一縷春風撫過心田。

  日行一善小故事 7

  積德行善是可以改變命運甚至人生的,哪怕沒有人看見,行善自會有上天知道。分享一個行善改變人生的古代小故事。

  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小山村,村子里住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青人姓張,由于無父無母,活著也不快樂,整天唉聲嘆氣,總也打不起精神來。這一天,他上山砍柴,在路邊看見有一枚銅錢,高興地撿起來一看,發現是一粒羊糞,他立即扔到地上,心想怎么這么晦氣,可羊糞到地上又變成了銅錢,他又撿起來,發現還是羊糞,他氣的把它扔出去很遠,說:連老天爺都來捉弄我,我還不如死了呢。這時只聽見大山上有個蒼老的聲音說:“你還有三天的陽壽,現在還不能死,后天晚上你必須到一百五十里外的青幽山,你應該死到那里,并且是讓幾只小鬼吃掉的,這樣你才能得以超生,要不然你死了也只能是孤魂野鬼,這是你的宿命。

  他想,沒辦法了,活著也沒啥意思,還有三天,他家也不回了,直接就按著長者所說的方向出發了。走了一天,到了一座土地廟前,天已經黑了,他就走進廟里,走了一天了,也沒東西可吃,就找了個背風的地方,倒頭便睡。一夜無話,早上醒來,發現昨晚下了一夜大雨,把廟前的'橋都沖垮了,雖然河水已經小了很多,但也不是輕易就能過河的。他看見河邊有祖孫兩人,由于家里有事,正急著往家趕,可由于沒有橋,正不知道怎么過河呢,他看見后啥話也沒說,淌水把他們背到了對岸,謝字并不細說。

  他又繼續趕路,到了晚上,由于著急,錯過了村子,天又漸漸黑了,這時他發現野地里有一座新墳。按照當地的風俗,新墳前三天必須有人守著,可不知道怎么回事,這里確沒人,他想反正也快死了,就住這吧,他就靠著新墳睡著了。半夜,他被說話聲吵醒,發現他正在一幢新房子邊,屋里亮著燈,有兩個老人相對而坐,就是他們的談話聲吵醒了他。只聽其中一個說,前面十里有一個村子,村子里住著一個員外姓李,他女兒得了一種怪病,昏迷不醒,多少郎中都治不好,其實她這個病很好治,只要取三年以上的大公雞的雞冠子,用酒泡了一塊吃了,立即就會好的,可是我確不能去,這人死了可惜了。兩人又聊了會,雞叫頭遍,人突然就沒了,房子也消失了,年輕人起來后發現自己還是躺在新墳的旁邊。

  天亮了,可心里還真記著晚上聽到的事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也不管那么多了,接著往前走吧。走了十來里,還真的看見一個村子,他一打聽姓李的員外,也確有其人,女兒也病了。他想,今天晚上陽壽就到了,能救活她也挺好。想著就來到了員外家,說明了來意,員外家非常高興,馬上請他給自己的女兒診治。他就照著昨天晚上聽見的辦法,叫員外去準備,藥很快就配好了,給小姐服下,過了不多時,奇跡發生了,只聽見小姐輕輕的哼了一聲,竟然慢慢地坐了起來,病一下就好了。李員外一家別提有多高興了,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招待他。酒桌上,員外問他,看你也不是本鄉人,能說說你的情況嗎?他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一個人,無父無母,生活也不順心等情況說了。員外一想,女兒現在也沒有成家,這小伙子又救了自己的女兒,人看著也挺老實本分,家里也沒有什么人了,招他做我家女婿不是挺好嗎。也顧不了太多了,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小伙子也沒把來這的原因說出來。只是說我今天還有重要的事,如果明天我把事忙完了就回來,可如果明天我不回來你們也就別等了,今生我也不會再來了。員外看他心意已絕,也不好強求,吃完飯就送他上路了。

  到了晚上來到了青幽山,他躺在一塊大石頭上,就等著小鬼來,吃了自己,也就一了百了了。到了半夜,果然出現了四五只小鬼,它們來到了石頭旁,正準備吃了他,突然來了一位仙人,說他的陽壽還沒到呢,本來是三天,可是他在土地廟那背母子過河,加十年陽壽,替別人看新墳加陽壽二十年,治好員外的女兒,救人一命再加三十年陽壽,所以說還不能死呢。

  他在石頭上等了一晚上,天亮了,什么事也沒發生,他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想既然沒有死,也沒有其他可去的地方了,那我就去李員外家吧,到了之后,李員外家也非常高興,既然回來了,就抓緊給他們兩個完婚,他也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日行一善小故事 8

  醫學研究發現,當我們嫉妒、憤怒、不滿、詛咒時,體內就會分泌一些有害的分泌物。也就是說,一個心理的反應或思想,就會產生一個肉體的具體表現。比如說,當我們還未準備好,就被拉上臺表演,一般人會感到害羞。害羞其實是一種心理的想法,但它卻會產生一種身體的反應--臉馬上紅起來。有時一發怒或悲傷,就吃不下飯,一高興或心情愉快,反而胃口大開。一些精神病患者,常會被要求吃一些"氯化鋁"之類的藥物,以穩定病情,就是因為他們常期處于憤恨、抱怨、恐懼之中,體內分泌不出那些對身體有穩定性作用的"養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病態。相同地,當我們在寬恕、贊美、感謝或對別人做好事時,體內就會分泌出對身體有益的養分來。

  如此看來我們總該明白,為什么耶穌在《圣經》中,一再教導人們要去對別人好,因為在我們為別人著想時,那個"善念"就會促使我們的體內產生一些對于己有益的養分。所以寬恕、贊美、感恩全都是針對別人,卻是自己先受益。如此看來,愛自己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愛別人。

  大家叫安托希·蘇欽斯基傻子、白癡,他是個烏克蘭農民。他對有生命的萬物都敬之惜之,連一只蒼蠅都不忍心打死。波蘭與烏克蘭邊境上的扎布羅夫村全村子的人都嘲笑他。

  1941年,希特勒的軍隊攻入該村,把村子里的猶太人一車車運到滅絕人性的集中營去。傻子蘇欽斯基這時再也不能袖手旁觀了。

  他僅憑兩只手,在自己的農舍下面掘了個地洞,在地洞里把蔡格一家人掩藏了兩年,蔡格家有一對夫婦和兩個兒子。

  一次,蘇欽斯基聽說納粹分子將要帶受過尋人訓練的狗到農莊搜查,他便整夜不睡,把廁所的糞便鋪在地上,又撒上胡椒,使狗嗅不出人的氣息。德國人來了,但他們沒有找到蔡格一家。

  1944年,蔡格一家人移民到美國。

  此后多年,蔡格家經常寄食物及衣服給蘇欽斯基。蘇欽斯基既不識字,更不會寫,只好畫朵花請鄰居寄給蔡格家,表示東西收到,他很感謝。但是到20世紀50年代末,蔡格家就再也收不到這些表示感謝的信息了。他們去打聽,但得到的消息是,扎布羅夫村沒有安托希·蘇欽斯基這個人。

  直到1987年初,巳成為新澤西成功商人的蔡格的兒子雪萊,才獲悉蘇欽斯基與他家聯系中斷的原因。原來蘇欽斯基得了一場大病,患病時搬到了鄰鎮,由鎮上一個侄兒照應。他恢復健康后才回到扎布羅夫村。

  1987年底,雪萊·蔡格因為商務去莫斯科,通過朋友的關系得到了老人的一張近照,一位85歲的老人站在一所破舊不堪的農舍前,那老人就是蘇欽斯基。

  "我一下子愣住了,"雪萊·蔡格回憶說,"我當時不知如何才能向那些舍己救人的人表達,他們從不曾被忘記。"

  他寄了一張短箋給蘇欽斯基,蘇欽斯基通過朋友復了信,僅僅一行字:"你無法想像我多么渴望見到你們。"

  雪萊·蔡格回到美國后,打電話給母親和弟弟,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們,接著便著手策劃一次歡愉的團聚。

  終于,蔡格一家人于44年后再次回到扎布羅夫村,全村的人手持鮮花在街上列隊歡迎。他們由鎮長領路,驅車前往他們當年僅靠甜菜和一點點面包活了兩年的那個地洞。

  蘇欽斯基手捧著一條面包,上面覆蓋著一塊傳統的烏克蘭布,迎接蔡格一家人。雪萊·蔡格遵照風俗習慣親吻了面包。村民們齊聲歡呼,場面熱鬧非凡。

  "從他們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雪萊·蔡格回憶說,"安托希·蘇欽斯基,這個傻瓜,村里的白癡,現在己是公認的英雄人物了。因為在這些人當中,是他做了應該做的事。"

  蔡格一家人離開扎布羅夫前,給蘇欽斯基買了一臺電視機,這在小村子里是件寶物。他們還滿足了他惟一的要求:給他一本《圣經》和一本英文詞典。

  蔡格一家繼續按月寄生活津貼給他,蘇欽斯基許愿,他們一家下次探訪他時,他會用英語迎接他們。

  "他的恩情我們是永遠報答不完的。"雪萊·蔡格說。他已經采取行動,把蘇欽斯基的名字放在以色列紀念600萬死于大屠殺猶太人的紀念碑上--把他視為曾冒生命危險救過猶太人的一個正義者。

  "不過最重要的是,"雪萊·蔡格說,"這些事給世人以啟示,就是善有善報,為善者將使人永志不忘。"

  日行一善小故事 9

  《德育古監》 蘇東坡 (樂善好施,乃獲吉地)

  蘇洵、蘇軾和蘇轍是宋朝文壇的三位巨匠。相傳他們文章會那麼出名,跟蘇軾(東坡 居士)曾祖母墳墓的風水有關。

  蘇東坡的祖父端正道人,樂善好施。曾經有一位異人,接受他許多恩惠。那位異人因此告訴端正道人說:「你對我這麼好,我無法報答,我有兩個穴地,一個會致富,一個會尊貴,希望你選擇一個穴!」

  端正道人回答:「我希望子孫讀書,而不愿他們有錢!」

  於是,那位異人便邀他去眉山,指示穴地后,叫他拿著一盞燈,在穴地上點燃,雖然有風,燈火仍不會熄滅。端正道人便把自己母親的.遺體下葬在那塊地。

  端正道人生了蘇洵,蘇洵又生了蘇軾和蘇轍,文章名震天下。

  蘇洵遇到大家饑荒或收成欠佳時,便賣田地來救濟鄉里的災民。等到稻谷成熟,別人要償還時,他卻堅辭不接受。甚至,家產弄光了好幾次,仍然毫不后悔。他的兒子蘇軾和蘇轍,后來卻成為一名儒。

  日行一善小故事 10

  吉普森是美國休斯頓市一名百貨公司經理。他心地善良,員工有什么困難,他都極力幫助。

  行善的誘惑克里是百貨公司對面街頭的一名流浪漢。不知什么原因,二十多歲的他無家可歸。克里衣著陳舊,污穢不堪,每晚,只能蜷縮在商場屋檐下。

  吉普森注意到了克里的窘境,心里溢滿同情。

  一天,他找到克里,把克里請到五星級賓館,安排他吃了一頓豐盛的酒宴。這些菜肴都是克里第一次見到,他的眼都睜圓了,露出激動的光芒。看著克里狼吞虎咽的樣子,吉普森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吉普森還安排克里在五星級賓館里睡了一晚。在寬大、柔軟的席夢思床上,克里翻來覆去,興奮得一夜睡不著覺。

  第二天,吉普森送給克里一套嶄新的西服,還給了他500美元。克里眼里閃著淚花,千恩萬謝地離開了。

  看著克里的背影,吉普森很高興,他覺得自己給克里帶來了很大的幸福和快樂。

  然而,從此,吉普森從辦公室寬大的玻璃窗看下去,那商場的屋檐下再也見不到克里的影子了。吉普森有種隱隱的'、奇怪的失落感,克里流浪去哪里了呢?

  這天,吉普森突然接到警察局的一個電話,說有個叫克里的人控告了他,要他馬上來接受調查。

  吉普森滿腹狐疑,來到了警察局。警官嚴肅地說:“是你在行善的名義下,誘惑克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在偷竊時,被抓住了。我們從他的出租屋里,還搜到了許多贓物。”

  吉普森急了,他大聲申辯:“我好心招待他,他不感恩圖報,卻反咬一口!”

  警官說:“請不要激動,你這種行善,表面上是給了克里一種幸福和享受,實際上是在引誘他犯罪,是一種變相的教唆。克里本是個流浪漢,靠社會救濟和乞討維持生活,他本沒有什么怨言和想法,這也是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你讓他享受了他沒有指望過的生活,然后把他推向社會,不管不問了。從此,在克里心里,就有了不切實際的想法,他想天天吃在酒店、住在酒店,穿著體面,口袋里還有大筆錢。可是,這些他無法實現,于是,他走上了偷竊的道路。如果你當時給他創造一個就業的機會,效果也許會好些,使他懂得,財富是要靠勞動得來的。”

  警官最后義正辭嚴地說,有一種行善,對他人實際上是一種引誘,行善者想借此機會炫耀財富和生活,這樣更能給他人造成嚴重的心理不平衡。這種行善,實在是一種變相的教唆和犯罪。

  吉普森愧疚地低下了頭,喃喃地說:“我錯了,我愿接受法律的公正判決。”

  為此,美國德克薩斯州專門頒布了一部法律,明確規定:在行善中,如果變相地炫耀,或引誘當事人,也是一種犯罪。

  行善,是一種心地純潔的高尚行為,它永遠像天上皎潔的月亮,光可鑒人。任何有悖行善的初衷,都是對行善的踐踏和褻瀆。

  日行一善小故事 11

  戰初期,有一次,英軍打了一場勝仗,俘虜了大批德國兵。

  首相丘吉爾飛抵前線慰問官兵,早就恨透了德軍的英國官兵向他建議,處決這些德國兵。

  丘吉爾沒有發表意見,而是講了一個故事。前不久,希特勒組織了一個16人的特別行動小組,要刺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這16個人成功地接近了那位領導人的住處。可就在這時,他們看到一個小孩掉進了河里,其中一個成員不顧隊長的警告,跳下河將孩子救了上來。他的行為使他們的行跡暴露,計劃破產,救小孩的士兵也被警衛活捉。

  可就在那個納粹分子等待槍決的'時候,一個孩子跳出來,高聲大喊:“是他救了我,他是一個好人!”

  聽了這個故事,官兵們沉默了。

  丘吉爾繼續講道:“那位領導人就是我。當你們作戰的時候,你們在履行戰爭的責任;當他們放下武器時,他們在履行善良的責任。如果你們用最極端的方式去懲罰戰俘,就是在懲罰善良。”

  官兵們被丘吉爾說動,最后選擇寬待德國俘虜。

  日行一善小故事 12

  北宋年間,包拯為相的時候,在民間發生了一樁逸事。

  有個村里住著一個十歲的孩子,父母雙亡,自己又腿有殘疾,生活十分凄苦,如果不是村民施舍,早就被餓死。

  這個村前有一條河,河上沒有橋,來往的行人都要脫鞋下水過河,而且到了下雨漲水時就沒法過河了。村民們早就想在河上修一座橋,可沒有錢。

  這個腿有殘疾的孤兒每天在河邊堆石頭,日復一日,從不間斷。人們問他為什么,孤兒說,要修一座石橋。大家都認為孤兒在說瘋話,一笑了之。

  可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三年之后,石頭堆成了三座小山。村民們也開始認真起來,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鄰鄉的石匠聽說了這個孤兒的事情非常感動,主動來幫忙建橋,大家非常高興,孤兒更是沒日沒夜忙。

  當橋沒建成的時候,孤兒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說哎呀,這么可憐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

  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于修成了。眾人歡呼喜慶之時,一場大雨也突然下起來了,還伴隨著電閃雷鳴。站在橋上的孤兒被雷電擊中,倒地身亡了。村民們驚呆了,嘆息孤兒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恰巧第二天包拯探查民情路過此地,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質問包公: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間煙火的包公被村民情緒所帶動,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勿行善”六個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包拯將這件事情奏明皇上,卻隱去了自己題字一事。沒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宮說些私房話。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龍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整天啼哭。于是皇上特意讓老包去看看。老包見那孩子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個字“寧行惡勿行善”。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趕忙伸手向字擦去。老包伸手這一擦不要緊,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跡瞬間變得蹤跡全無!

  說來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個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別人眼里卻只不過是塊胎記。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饒的.斥責包拯。包拯連忙跪下,口稱“罪臣該萬死”,然后將自己在氣頭上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皇上甚覺蹊蹺,命包拯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包拯拿上陰陽枕到地府一游,真相盡顯。原來那孩子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閻王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于是閻王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閻王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你說是好還是不好?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某些方面已達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積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日行一善小故事】相關文章:

日行一善小故事03-14

日行一善小故事集錦(7篇)03-15

【熱門】日行一善小故事7篇03-14

經典小故事03-27

小木偶的故事08-09

文明小故事03-09

感人的小故事03-27

搞笑小故事03-29

法律小故事03-3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国99久久 | 中国Av网站在线播放 | 亚州免费在线播放 | 中文子幕在线观看 | 日韩AV在线中文字幕高清 |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