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的悲劇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偉大的悲劇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偉大的悲劇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偉大的悲劇反思1
通過教學和反思,我覺得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確應該讓學生多自主活動,一定要培養他們個人的活動意識;在擴大知識面方面,教師不應該僅僅限于書本,應該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學生服務,替學生著想,把"小語文"真正變為"大語文",讓學生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學到最大限度的多的知識。作為學生應該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指導,不要一味的老想著"拿來主義" ,同時要多讀一些健康有益的書,當然包括語文課本。
總之,我認為本課時我對教材處理較為合理、教學目的設置明確恰當,基本作到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下讓學生從中受到了一種永恒的精神教育,當然也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期待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一一完善。
范例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傳記《偉大的悲劇》,寫的'是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與挪威探險家阿蒙森角逐南極點失敗后,和他的隊友在歸途中悲壯覆沒的故事。作者敘述這個故事,是讓人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價值在哪里?從情感價值觀目標來說,對于中學生有一定難度。尤其這篇文章特別長,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所以教學上確實難度較大。教師在授課中很好的處理了文本,長文短教。并注重教學的整合。我就這節課中突出的幾個亮點做簡要剖析。
偉大的悲劇反思2
《偉大的悲劇》是新課標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敢于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從內容上講,本文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卻又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發現挪威人已經捷足先登,只好無奈但又十分堅毅地踏上歸途,最后一個個悲壯地死去的故事。教學結束本課時后,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反思。
該課時所教內容較多,沒很好的對課文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探討,甚至有個別學生對課文還比較生疏,這也許是我的預習工作沒作好的緣故;學生自主質疑時抽生面有些窄,可能導致還有學生想提問而沒有機會,我也因此喪失了和更多學生交流的機會;在體會文章語句的情感過程中,我忽略了對不同學生應該施以不同的閱讀指導的.原則,在比較閱讀上有待加強;另外,如果時間充足的話我還有人類 1911年首次踏上南極大陸的錄象給學生看,但很遺憾我只有忍痛割愛了,只有等下課以后才有時間了!
2、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對所傳授知識的接受狀況:
本課時是在學生自主質疑的前提下師生共同完成對課文的理解的,因此學生對課文知識以及相關內容掌握較到位,特別是對"悲"和"偉大"的理解,收到了教師上課前所預期的效果,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或者說思想來理解課文內容,完成了師生的對話。
偉大的悲劇反思3
1、 注重教學的整合
通過“追隨探險者——悲劇”“ 暢談探險者——偉大”“ 感悟探險者——偉大的悲劇”“ 心中的英雄——精神永恒”“ 悲中大愛——偉大的英雄”的環節設計,逐層深入,步步升華,將感知、研讀、探究、遷移、拓展、升華,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體現了一個完整的,流暢的教學流程。
2、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體現上,突出亮點
從讓學生話說身邊的英雄起,到教師出示感動中國人物,再到關注時事日本大地震,激發我們的民族精神,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很好的實現了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3、以生為本,進行“有效教學”
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貫穿整節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自主討論并發言,學生有了許多出乎人意料的發言,說明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思想情感已經進入了課文情節,效果不錯,很好地完成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課堂一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總體來說,本節課采用通過形象的路線圖的方式,以細節作為突破口,既有了長文的整體感知,又有了細節突破,注重教學的有機整合,這樣的教學我覺得降低了難度,學生學起來不會感到太困難。在教學上確實有了很多的突破,很多亮點。從課堂效果來說是非常不錯的。在長文該如何教方面,給了教師們一個很好的示范,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如該教師在課后做的反思中所說,平日教學中應更加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提高文學鑒賞能力。以上是我對該教師對本文處理方面的一點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立志于“ 有效教學”“生本課堂”的探索。
【偉大的悲劇反思】相關文章:
偉大的悲劇反思范本03-01
《偉大的悲劇》語文課堂實錄03-12
悲劇的作文09-18
悲劇意識作文12-28
大山的悲劇作文08-02
黎明的悲劇作文07-22
蒼蠅的悲劇作文11-10
讓悲劇不再重演作文10-31
讓悲劇不再發生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