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角教學實錄
認識角教學實錄 篇1
1:情境導入,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玩具,請看,這是什么?
生:挖掘機。
師:對。這是挖掘機的手和胳膊。手也叫鏟斗,胳膊也叫鏟斗臂。挖掘機在工作時,鏟斗臂有什么變化?你能不能用身體的某一部分表示挖掘機的鏟斗和鏟斗臂?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跟著挖掘機工作起來。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成了角。
師:對,形成了角,角在不斷的變大變小。形成了不同的角。剛才同學們說到了角,其實角是我們的老朋友了,誰能說一下我們在三年級都認識了哪些角?
生:銳角、直角、鈍角。
師:還有誰起來說一下你知道的角的知識。
生: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師:還有嗎?
師:我還記得我們研究過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研究角,看它還藏著什么秘密。
[新授平角、周角]
師:在我這兒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角,叫活動角。現在讓角的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旋轉,都可以得到哪些角?
同桌兩個人開始一邊旋轉一邊說出角的名字。
師:哪位同學愿意上來演示一下你轉出的角?
師:有沒有同學能轉出與這些角不相同的角?
學生上來旋轉出一個平角。
師:它還是一個角嗎?
學生同桌討論得出它是一個角,因為它也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對,它是一個角,那它的兩條邊有什么特點?
生:平平的。
生:在一條直線上。
師:根據這些特點,可以把這個角起個什么名字?
師:這是一種特殊的角,它叫平角。
師:那這條邊可以繼續旋轉下去嗎?象這樣轉轉又轉回原來的地方,你認為它是不是一個角?是或者不是,都要有理由。
學生動腦,實在想不出,可以同桌或前后桌討論。最后結論:它也是一個角,繞頂點旋轉一周之后又繞回了原處,它也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只是兩條邊重合了。
師:它是怎么得到的?(師演示)角的一邊不動,另一邊繞頂點旋轉一周,所以這個角起名為周角。
1.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同桌兩人轉一轉平角、周角。
2.動腦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角、周角。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角,細心的同學課后繼續找一找生活中的角,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告訴老師。
[比較角大小]
1.看投影找角。
師:繁忙的工地上有這么多挖掘機在工作,你能說出鏟斗臂在工作中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嗎?
2:出示幾種角的圖。
師:請問這些分別是什么角呢?
師:你能把這5種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
師:同學們認識了這么多的角,到底什么是角呢?你認為什么樣的`圖形是角?
師:角用符號來表示。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得都不錯。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的眼力,一起看大屏幕。
投影:火眼金睛辨對錯
1.一條直線就是一個平角 ( )
2.周角就是一條射線 ( )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活動角,象老師這樣慢慢旋轉你手中的角,老師喊停的時候就停下,不能再動。
師:你能比較一下你手里的角和同桌手里的角哪一個大嗎?
師:你是怎樣比較的?
3.出示投影。你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呢?有困難了吧?其實比較角的大小有很多方法,要想確切知道哪個角大,大多少,就要用到測量工具量角器。
[認識量角器]
師:先認識一下角的計量單位度,用符號 。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的角,記作1。
生:360度。
師:用符號表示角的度數應注意什么問題?
同桌討論。
師:量角器隱藏很多的角,你能找一下嗎?
學生自己找角,上臺演示。
從量角器上還能找出許許多多的角,就因為人們把許許多多的角都標在量角器上了,所以用量角器來量角,怎么量,下節課研究。
認識角教學實錄 篇2
師:同學們認識嗎?(板書“角”)
生:認識,是角。
師:那么在日長生活中你有沒有見過角?
生:說生活中的角。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同學們,你看校園里可熱鬧了,你能從圖上找到角嗎?
生:找角并指角。
師;奧,老師明白了,原來角是這樣的。(板書“.”)。
生;不是。
師;這是什么?
生;這是點。
師;那角應該是什么樣的?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你想的樣子完整的指出來?
生;指角。
師;(課件出示閃動的角提示)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但大部分同學指的還不準確,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的?
生;互相指角。
師;剛才同學們在身邊找到了很多角,那數學當中的角是什么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師;(拿出三角板)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生;三角板。
師;為什么叫三角板?
生;因為它有三個角。
師;拿出你的三角板,我們看其中的一個角,摸一摸,你覺得角是什么樣的?
生;摸角,談感受。
師;角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稱,想知道嗎?你先猜一猜。
生;猜想。
師;(課件出示角的各部分名稱)猜對了嗎?同桌之間說說悄悄話,告訴對方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師;同學們找到了那么多角,而且還能指出角的形狀,又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真了不起。這回呀,老師要考考大家了。在每一組同學的桌子上,都有一個紙袋,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快速打開它,是什么?
生;有圓片、角操作器、水彩筆、白紙、三角板。
師;看到這些東西之后你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老師準備這些東西干什么呢?
師;你知道老師會讓你做什么嗎?你想用它做什么?
生;我想用它做角、畫角、折角。
師;現在就動手吧!(巡視、參與)
師;每組同學之間可以交換一下做一做。
師;折角的同學先說一說,你是怎么折的?從中你發現什么?
生1;首先對折、再對折、再對折。我發現越對折角越尖。
生2;我是這樣折的,折出了五個角,我發現這些角都很尖。
師;真有創意,夸夸他。
師;畫角的同學說一說。
生;我用三角板畫了一個角,我發現兩邊離的越遠角越大,越近角越小。
師;做角的同學匯報。
生;我用其中的一根插入另一根的孔中,就做成一個角。用手輕輕一拉角就變大了。
師;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生;和兩邊*開的大小有關。
師;(邊操作邊說)我這也有一個角,叫活動角。角的兩邊*開越大角就越大,*開越小角就越小。下面做一個和老師的一樣大的角。比一比誰的大?
生;重合了,說明一樣大。
師;說明角的大小和什么無關?
生;和兩邊的長短無關。
師;(出示課件)角的大小和兩邊長短無關。
師;畫角的同學誰愿意到前面來展示一下?同學們看他畫的怎么樣?
生;畫的不太好。
師;怎樣才能畫的又正確又美觀呢?(畫角)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
生;畫角
練習略
認識角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過程,通過觀察、實物操作,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能夠比較出角的大小。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實物逐步抽象出幾何角,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準備:
三角板、活動角、材料袋、練習紙和課件。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在這幅圖中,這些物體的面上你發現了哪些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呢?
生:三角形、正方形、圓等。
師:觀察的真仔細,剛才同學們所說的都已是我們的老朋友,在它們當中其實還隱藏著我們的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誰嗎?
生:想。
師:那同學們可要看仔細了,現在我們就一起把它給請出來。(播放課件)誰知道它們叫什么嗎?
生:角……。。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進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認識角
1.摸一摸,直觀感知角特征。
師:同學們看了這么多角,現在想自已動手來摸一摸角嗎?
生:想。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動手摸角的各個部分,通過分解摸角。)
2.畫一畫,認知角各部分的名稱。
師:同學們,其實剛才我們摸到的就是角。現在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把這個角畫在黑板上好嗎?
生:好。(伸出手)
師:首先我們要先畫一個點。然后順著這個點畫一條線,看清楚了,這條線是怎樣的呢?
生:直直的。
師:說的真好。我們順著這個點往這再畫一條線,這條線也是――――直直的。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數學上的角了。在數學中,角的每個部分都有它自己好聽的名字,你們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那同學們可要聽仔細了。這個尖尖的點叫作角的頂點。一起說“頂點”。這條直直的線叫作角的邊。一起說“邊”。這條直直的線也叫作角的邊。一起說“邊”。
師:同學們,請仔細觀察,角有幾個頂點呢?有幾條邊呢?
生:一個頂點。(板書:一個頂點)
生:兩條邊。(板書:兩條邊)
師:也就是說,角是有……。。(補充板書:角有……。。和………)
師:同學們真的很聰明。老師已經把同學們的發現寫在了黑板上。大家一起大聲讀一遍。
師:在數學中,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個角,還會給角加上一個彎彎的線來表示這是一個角。
師:同學們認識角了嗎?
3.辨一辨,鞏固角的特征。
師:老師這兒也有幾個圖形,你能判斷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嗎?
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幅。是角嗎?你來說?
生:是角。
師: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因為它有一個頂點,還有兩條邊。
師:請你來指一指好嗎?(學生指角,注意指角方法的糾正。)
師:同學們真的是認真學了,這確實是一個角。那第二個圖形呢?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不是角。
生:上面的那個邊是彎的。
師:你同意他的意見嗎?(指著黑板上的角)如果是角的話,它就應該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那第三個圖形呢?
生:是角。
師:那第四個圖形呢?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不是角。頂點那兒是彎的。
師:你的意思是說沒有頂點,對嗎?
師:看來同學們學得真不錯。剛認識了角就能準確地判斷出角。
4.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師:其實在我們周圍的一些物體的面上也隱藏著角,你能在我們周圍找一找哪兒有角嗎?
(讓學生找角,并點名展示,指出頂點和邊,對指角方法進行糾正。)
師:看來這樣找下去我們在周圍就能找到許許多多的角。
5.找一找圖形中的角,深化對角的認識。
師:角很頑皮,它不僅隱藏在我們周圍,更喜歡隱藏在一些圖形里,你們想把它找出來嗎?
生:想。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66頁,第2題,在書上寫寫吧。(學生做題,教師巡視,針對性地指導差生。)
師:完成的同學,請用坐正的姿勢告訴老師。
師:我們還是依次來看。首先第一個,誰來說?
生:3個角、1個角、2個角
師:這么多答案,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我們請認為是1個的同學上來說一說并指一指。
生:有1個角,因為這條邊是彎的,這兩個不是角。
師:他說的有道理嗎?明白了嗎?
師: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圖形,它有幾個角呢?
生:3個角。
師:咱們再一起來看看第三個,它有幾個角呢?
生:2個。
師:你能上來指指這兩個角嗎?(學生上臺指角)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沒有。
師:第四個圖形呢?一起說吧。
生:5個。
6.做一做,發揮想象創造角。
師:同學們,像這樣找下去,在周圍可以找到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動手來創造一個角呢?
生:想。
師:俗話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下面請小組長取出信封,分發材料。同學們可以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做角,也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做角,做角過程中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小組內其他同學合作。做好后同桌之間相互指指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二)比較角的大小
1.觀察比較角的大小。
師:同學們真的是心靈手巧,一會的功夫就創造出了這么多的角。剛才同學們在專心創作自己作品的時候,他也沒閑著(出示小紅),他也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
師:他的方法還真巧妙。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三個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
師:先思考,然后同桌之間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誰來匯報一下你的想法?
師: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
生:第一個最小,第三個最大。
師:你說的很好,能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嗎?
生:1號角最小,3號角最大。因為1號角的兩邊叉開的最小,3號角的兩邊叉開的最大……
師:你們真了不起,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
師:看來角的兩邊張開的大角就大,角的兩邊張開的小角就小,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著直接的關系。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是經常可見的,比如:扇子。
師:對,這是一把扇子,如果我們把扇子的兩邊看作角的兩邊,當扇子打開的時候角會怎樣呢?請看大屏幕。
播放時并旁白:當扇子慢慢打開的時候,角是在慢慢變大。當扇子合攏的時候角又會怎樣呢?請接著看。 播放并旁白:當扇子慢慢合攏的時候,角是在慢慢變小。
師:由此我們更加堅信:角是有大有小。而且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張的大小的有關。
2.活動角,動手比較角大小。
師:(取出活動角)課前老師準備了一個造角的工具,它能張開,也能合攏,它是一個活動角。同學們,你能用它來造一個角嗎?
師:造好的同學請舉起你造的角,讓同學們和老師欣賞一下。
師:老師剛才也造了一個角,我們來比一比誰造的角大好嗎?
先選一個比較明顯的角進行比較,通過眼睛觀察進行區分大小。
師:這兩個角的大小比較明顯,用眼睛觀察就可以分辨出大小。(再找一個)但是這兩個角,誰的大誰的小呢?
師:看來用眼睛是不好直接觀察出結果了,有沒有一個更好的辦法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先別著急,小組內討論一下,交流并動手試試自己的想法。
師:你們是怎么比較的呢?請到前面來給大家演示一下,邊演示邊說。其他同學請仔細看。
生:我們是把這條邊重合,然后看另一條邊。
師:同學們看明白了嗎?他的方法好不好?
生:明白了。好。
師:其實在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發現了這個方法,并給它命名,叫重疊法。你們太了不起了。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發現比較角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還可以用重疊法來進行比較大小。
三、欣賞總結,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其實我們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生活中奇妙的角吧。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生活中奇妙的角,其實關于角的奧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探索,這節課就先上到。
認識角教學實錄 篇4
一、游戲導入,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
生:喜歡。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擺,其他同學在下面擺,注意聽老師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擺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
生:(擺小棒)
教師巡視
師:你們擺出什么圖形?
生:正方形。
師:現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擺一擺,看看又是什么圖形?
生:(擺小棒),是三角形。
師:你們真能干!接著再拿走一根,這是什么圖形呢?
生:大于號,小于號
師: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角,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這位新朋友“角”。孩子們,和角打個招呼吧。(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生:齊讀課題。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 、聯系生活找身邊的角
師: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的足跡,誰能來說說,你在那些物體的表面見過角?
生1:紅領巾
生2:數學課本 練習本
生3:三角板
生:(觀察然后交流)墻角、書桌上的角、鏡框的角、數學書上的角、黑板上的角、窗戶上的角……
2 、觸摸感知角的特點
師:同學們觀察的可真認真!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瞧,就連我們學習用的三角板里也藏著不少角呢!(教師出示三角尺)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三角板,觀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個角,像這樣(教師示范摸角的頂點)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拿出三角尺,摸一摸角的頂點,然后交流)很扎手。
師:扎手說明它是尖尖的。再摸摸這兩條線(教師示范摸角的兩條邊),感覺怎么樣?
生:(摸一摸然后交流)很直、很光滑、平平的。
師:同學們做的可真帶勁!可見,每個角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和兩條直直的線。數學家們給角的每部分都起了名字,這個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邊說邊板書)所以我們說,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跟著教師念)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 、找校園中的角進一步明確對角的認知
師:同學們的眼睛可真亮!不僅如此,在龍龍美麗的校園里也有許多角。現在就請同學們看書 38 頁,在小組內說一說都哪里有角。要求:一人說的時候,小組內的其他成員負責當小法官,來判斷他說的對嗎。
生:看書,小組交流。
(教師巡視,隨機給與指導。)
師:誰愿意把你們小組找到的角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剪刀上有角、紅旗上有角、球門上有角、大樓上有角……
4 、動手折加深對角的認識
師:同學們可真棒,發現了這么多的角。在你們的努力中,老師看到了你們的成績。所以,老師獎勵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小小的禮物。 生:(從信封里拿出圓形紙片 ,拿出圓形紙片。)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看看老師送給你的禮物里面有角嗎? 生:(搖頭)
師:那現在就請你們給老師折出一個角,好嗎?如果不會,可以看屏幕上的方法
(教師巡視)
(1)折角
師:請同學們利用準備的圓形紙片,在小組內合作折角,然后再集體展示手中的角。
(2)摸一摸:
師:在小組內互相摸摸折出的角,(示范:用角的“頂點”刺刺自己的手心)談一談對角的具體感知。
生:我用手摸了,這部分是尖尖的。
生:這兩邊是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
(3)認一認。
師:剛才同學們折出了那么多的角,那么角的頂點和邊在哪里?請和你的同桌用小手指一指。(學生互相指)
5 、動手畫掌握畫角的方法
師:同學們的小手可真巧!那你愿不愿意用你那雙巧手把這美麗的角畫下來呢?
生:愿意。
師:請同學們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該怎么畫角,然后再動手畫。生:(嘗試畫角) (教師巡視)
師:誰愿意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
生:用三角板畫的。 師:怎么畫的? 生:把三角板放在紙上,用筆一描就出來了。
師:這個辦法不錯。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生:可以用尺子畫兩條線交上。 師:這個辦法也很棒!老師也有一個好辦法。
(課件演示角的畫法第6張ppt)師:這是第一步,接著看第二步,角畫好了。再讓學生說一說角的畫法,教師再在黑板上演示一遍。
(邊說邊演示)先畫一個點,然后從這個點起用尺子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作為角的兩條邊,這樣就畫成了一個角。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老師的方法畫一個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行。
生:(同桌監督畫角:一人畫時,另一個人負責看著他是怎么畫的,如果出現了錯誤,及時幫助他改正。)
(教師巡視指導)
6 、游戲互動發現角的大小
(1)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老師也送給同學們沒人一個活動角(生做)
(2)請你們把他變成一個角 ,兩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師:對,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那有什么辦法知道?生:可以把這兩個角重在一起。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到展示臺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里面,這說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師:這個辦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這樣把活動角比一比,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看誰的大,誰的小,比出結果了嗎?
(3)認識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程度的關系。
師:咱們再做一個“變變變”的游戲,把你們的活動角拿在手上,(師也拿在手上)請變出一個比你們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變大點?你是怎么做的?(請一生示范,把邊叉開一點,角就可以變大點)再請全班做。咱們繼續變,把你們手上的角變小點,再變小點,又是怎么做的?(把邊合攏一點。)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系呢?(學生發言)
(5)師小結: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師:你們簡直太聰明了。誰還敢和我比?
(6)角的大小與邊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紅角和藍角的故事
師:(拿著活動角,一邊演示一邊說)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發現,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而是和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叉開的口大,角就大,叉開的口小,角就小。
同學們知道角是什么樣子了嗎,讀一讀兒歌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師:認識了角,同學們想不想用它解決一些問題呢? (出示ppt)
【(四)拓展與延伸
(出示一個角)師:如果在這個角里添上一條線,這時變成幾個角了?再添上一條線呢?
師:你們的小腦袋可真好使!你看,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細心發現,我們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奧秘!
四、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生:認識了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開口有關……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今天就請同學們回家也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讓他們找一找家里的角,你來當小法官,好不好?
生:好!
認識角教學實錄 篇5
一、教學內容: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實錄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含義和各部分名稱,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學生知道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含義,能夠準確地判斷這三種三角形。
3.培養學生的概括、推理、判斷能力和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點:三角形的分類及其判斷。
四、教具:用木條釘的長方形、三角形各一個,鐵條若干根,用硬紙做的小三角形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上課開始,教師出示磁力黑板,上面放著兩根長短不等的白色的鐵條]
師:這是兩根很直的鐵條,我把它們連結起來,看組成了什么?[教師在磁力黑板上演示]
生:組成一個角。
師:看下面組成的角都是什么角?[在黑板上移動鐵條,使之變成銳角、直角、鈍角]
生:分別說出是銳角、直角和鈍角。
師:如果再增加一根鐵條,看看能圍成什么圖形?[在磁力黑板上圍成三角形]
生: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大家說得對。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和研究三角形。[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二)新課
師:通過剛才的演示和觀察,大家想一想,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生:由三條線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師:意思說對了,但是要注意說準確,應該是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教師有意強調了“線段”]
[教師出示一組兩條線段之和小于另一條線段的教具——鐵條]
師:誰能用這三條線段圍一個三角形?
[一生在臺前操作沒圍成]
生:不是三角形。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這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
師:誰能再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生:[略]
師:你們誰發現凡是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有什么特點?
生:這三條線段中不管把其中哪兩條連接起來,都得比另一條長,如果不這樣就圍不成三角形。
師:圍是什么意思?
生:首尾連結,封閉的意思。
師:想一想,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嗎?
生: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
師:構成三角形需要哪幾個條件?
生:兩個條件:三條線段,圍成。
師:說得很好,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師:這三條線段分別叫做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幾個頂點?
生: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板書]
師: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地方很多,你能舉出幾個嗎?
生:[略]
師:[出示掛圖:電線桿、自行車、房架]看這幅圖,畫了三個什么物體?
生:電線桿、自行車、房架。
師:它們都用到什么圖形?
生:它們都用到三角形。
師:你知道它們為什么都用到三角形嗎?
生:好看。
生:省材料。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大家說的是否準確。[出示用木條釘成的長方形和三角形],我這里有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請兩名同學分別拉它們,大家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生:我發現長方形變形了,三角形沒有變形。
師:大家想想,為什么用同樣材料、同樣方法在每個角都用一根釘子釘成的長方形和三角形,而三角形卻不容易變形?這就證明三角形比較牢固,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板書:穩定性]通過這個實驗,想一想,上面的三個物體為什么都要用三角形呢?
生:因為三角形不容易變形,具有穩定性。
認識角教學實錄 篇6
一、談話導入
在數學課的學習中我們經常要借助各種學具,例如:借助直尺認識厘米;利用計數器學習萬以內的數。今天的數學課我們需要用到這個——教師出示三角板并引導學生說出三角板
師:誰能猜猜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板呢?
生:因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個角。
師:有3個角?你能給大家指一指它的3個角在哪兒?
請一名學生上前指出3個角,此時學生指的一定是三角板的3個頂點。
師:噢!尖尖的這個是角?(教師隨機在黑板上畫一個點)你能將這個角完整的指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指角方法,“∠”這樣的圖形是一個角。
師:現在同學們同意嗎?
生:同意。
二、初步感知角
師:請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和老師一起來摸一摸這3個角。(教師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指角方法進行摸角)
師:手摸到其中的一個角上,(教師指角的頂點處)摸到這里時,你有什么感覺?
生:尖尖的,有點戳手。
師:角的兩邊又是怎樣的?(教師指角的2條邊)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師:看來,同學們對于角有了自己一定的認識和感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入角的世界,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生對角已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課始,我出示學生熟悉的三角板,通過“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的活動,讓學生直觀感知“角”。這個活動學生喜歡,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搭起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梁。
三、探究體驗、加深理解
1、找生活中的角
師:我們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都有角呢?誰愿意來說一說。
學生在教室中找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
師:角是一個頗皮的家伙,就藏在我們生活中許多物體的面上及平面圖形之中,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上面有角嗎?
課件出示:紅領巾、鐘表、剪刀,請個別學生上前指出圖中的角
師: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發現了角?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剪刀上的2個刀刃形成了一個角。)
師: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讓學生找出兩根針組成的角,鐘表上兩根指針相交于一點上形成了一個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師:紅領巾的角呢?(課件展示)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咱們將圖中的角都請下來。
(課件顯示從立體到平面)
【設計意圖】:從實物中抽象角,豐富學生的感知。本環節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這一層次我先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再出示三個生活中的物品,引導學生從中找角,學生找到一個角我就點擊課件讓角閃爍。三個物品中的'角全部找出后我移下其中的三個角,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中的角,讓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知數學中角的樣子。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現中。
2、畫角與擺角
師:你能仿照它自己擺一個角或者畫一個角嗎?
學生活動,有的用吸管擺角,有的借助工具在紙上畫角。
師:你是怎樣擺角的,誰愿意說一說?
生:擺角的時候兩個吸管一定要相交與于一點。
師:畫角的時候又要注意什么?
生:兩條邊要畫的直直的。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這些圖形都被我們稱作角,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尖尖的一個點。(教師隨機板書:·)
生:有兩條直直的邊/兩邊直直的。(教師隨機板書:∠)
師:我們將尖尖的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2條直直的邊叫做角的2條邊,(教師隨機板書)角的2條邊相交于這一點上,所形成的夾角就是本節課我們來研究的角,注意看!像這樣的一個圖形我們叫做角。(教師用手勢表示角:∠)
師: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1個頂點,2條邊(教師引導學生說出2條直直的邊)
師:說的真棒!一個角有1個頂點和2條直直的邊。
【設計意圖】:通過剛才的一系列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著我安排了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4、角的標記
師:當角的個數過多時,我們一般會在角符號的后面標上數字或字母來區別。例如:這個角,我們用小弧線連接這2條邊,在后面寫上1,表示是第一個角。讀作:角1(板書)記作:∠1 (板書),
師:如果還有第2個角,我們讀作角?記作∠?
生:讀作:角2,記作:∠2
師:真不錯!那讓我們找出下面圖形中的角,并給它們標上數字來區別。
課件出示:
教師引導學生數一數圖中各有幾個角,并標上角符號。提問學生圖⑵除了上面的4個角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角。幫助學生加深對角的特點的理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用圓弧標出找到的角,并標上序號。這一組題目是對前面學習的記角方法的運用,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
四、實踐操作、鞏固知識
1、做活動角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角,想不想來制作一個角呢?(想)
請用你面前的兩根硬紙條和圖釘來制作一個角,小心不要將手兒扎了,不會做的同學看老師示范。(教師進行示范)
師:請把你做好的角舉起來展示一下。
學生舉起活動角
師:老師也制作了一個角,請將你手中的角的大小調整到與老師手中的角一樣的大小。
學生活動
師:請把你手的角變大一點,再變大一點。
師:請把你手的角變小一點,再變小一點。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
師:想一想,你是如何使手中的角變大變小的?與同伴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
請個別學生說一說,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糾正學生用正確的語言描述:
例如生:把兩根紙條往外拉,角就大,往里拉,角就小。
教師糾正:2根硬紙條就是角的2條邊,把2根硬紙條往外拉,其實就是將2條邊向外張開,張開的越大,張口越大,角越大,相反,往里拉,就是將角的兩邊向里合攏,合攏的越小,張口越小,角越小。你能再說一遍嗎?
師:還有誰愿意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再請一名學生說說
師:真棒!我們一起來看看!
課件演示活動角變大變小,并出示文字: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
【設計意圖】:這節課的難點之一是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角,并進行將角變大變小的活動讓學生思考:如何讓小的角變大,又如何讓大的角變小呢?這里我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時間。活動后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老師要將這個角copy成2個角,2個角的大小怎樣?(課件出示)
生:一樣大。
師:好!現在我要將藍色的角變大,角有沒有變大?(課件顯示將角的兩條邊沿長)
學生討論,開始有說變大的,也有說沒有變大的,經過思考之后回答沒有變大。教師詢問學生原因。
師:其實,要想知道角有沒有變大,只要比較一下就ok了,我們現在就來比一比這兩個角的大小,可是怎么比較呢?
生:將兩個角重疊。
師:好主意,生活中我們經常用重疊的方法把兩個角的頂點對齊,1條邊也對齊,來比較2個角的大小,現在我們來比一比。(課件演示比較的過程)
師:從這里,我們發現角的大小與2條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
生:沒有。
課件演示將變長的2條邊再次縮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第二個難點是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出示大小一樣的兩個角,并將其中的一個角的邊沿長,問學生角變大了沒有?學生的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我就讓雙方進行辯論,經過辯論與說理學生發現要想知道角有沒有變大可以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的,通過觀察重疊后的角小結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接著又用多媒體演示將變長的2條邊再次縮短,加深學生對這一發現的印象。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自己制作角,玩角,比角,自主探究角的奧秘,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深化訓練、拓展升華
師:認識了角,也學會了畫角、做角,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了!
1、課件出示習題,學生比較角的大小。
2、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關于角的智力游戲,你們想現嗎?(想)
師:請拿起桌上的正方形紙,它有幾個角?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課件出示題目:請你在這個正方形紙上剪下一個角,數一數剩下的圖形有幾個角?
學生討論、交流、進行活動,教師最終以課件形式展示結果。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開放題,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剪法,針對同一種剪法不同層次的學生能找到的角的個數也是不同的,同時在剪角的過程中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
3、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善于動腦是學好數學的基礎,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動腦想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角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教學實錄03-08
《圓的認識》教學實錄03-1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實錄03-11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實錄03-06
(經典)《圓的認識》教學實錄3篇03-11
《剪角和數角》的活動實錄09-06
“面積的初步認識”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03-06
《比尾巴》教學實錄12-18
前方教學實錄03-07